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藏佛教史▪P26

  ..續本文上一頁四大上首,彼中又以彌羅熱巴(mi-la-ras-pa)獨得其髓,建立噶舉派。彌羅傳達波成達波迦舉,達波後傳都松欽巴(dus-gsum-mkhyen-pa)及帕摩主巴等,成迦瑪(kar-ma-pa)、帕摩等四大系。帕主又傳寶吉祥(rin-chen-dpal)、吉祥德(bkra-shrs-dpal)等成止貫(bbri-gun)、達壟(stag-lung)等八小支,即噶舉之四系八支也。(《增續》136頁,《善慧史》48頁)

  繼覺月光(gyi-jo-zla-vod)其傳不詳。曾依止班哲達室利班雜菩提(shri-vha-dra-bodhi)等譯有《時輪》、《佛頂》、《金剛甘露》、《勝樂》等法。

  康巴大吉祥迦譯師(kham-pa-dpal-chen-rgwa-lo)赴印依阿巴那耶與雜米人師得《六加行》、《四臂明王》、《屍陀林主》等法,後回藏翻譯宏傳。(宋徽宗時人)穹波瑜伽士(khyung-po-rnal-vbyor)幼學苯教及舊派均不惬意,遂赴印依止金剛座主大師(rdo-rje-gdan-pa)等一百零八善知識及尼古(ne-gu)空行母六人,且感羅羅笈多(ra-hu-la-gup-ta)亦來藏爲其傳法。後將其教授廣傳,成響巴噶舉派(shangs-pa-bkav-brgud)。

  菩提心月幢(byang-sens-za-ba-rgyal-mtsan)、師尼婆羅班哲達北業瓦(pe-nya-ba)等得《十一面大悲心禁齋法》,並聽中觀等論,翻譯宏揚。後得成就,不知所終。

  那朵布桑得名智譯師(la-stod-spu-vrins-lo-chung-grags-vbyo-shes-rab)爲寶賢譯師之弟子,曾譯《勝樂》、《亥母》、《大輪金剛手》及《最論》等法,傳弟子有瑪法王(dmar-chos-kyi-rgyal-po)、薩嘉初祖薩勤慶喜藏(sa-chen-kun-dgav-snying-po)、卓惹瓦成就智(vbrog-ra-ba-dngos-grab-shes-rab )等,師後在那朵得道,不舍肉身而去。(上總見《增續》135、136頁)

  童瓶譯師(gshon-nu-bum-pa)曾依止班哲達繃茶松巴、阿睹羅那多什(a-tu-lya-da-sha)、善慧稱(su-ma-li-kirti)、阿摩惹旃陀羅(a-ma-ra-tsan-dra)譯出《彌勒法》、《波若》、《入行論》等甚多。

  尼婆羅噶法賢(bgar-chos-bzang)曾譯有名之《六法》。

  桑迦聖智(zangs-dkar-vphags-pa-shes-rab)亦曾依止迦濕彌羅練若大師(dgen-pa-ba)、德雜地瓦(te-dsa-de-ba)、波日黑多(pa-ra-hi-ta)等,學成翻譯《瑜伽》、《頂髻》、《金剛手》、《毗沙門》、《入行論大疏》、《勝樂》、《量莊嚴論》等。

  甯盛稱(gnyan-dar-ma-grags)往印十二年,依摩地班哲達學法。複迎多蘇那耶室利(ta-su-nya-shri),譯有《入行論大疏》、《度母》、《護法》等類。

  捷烏輪稱(khyehu-vkhor-lo-grags)、邦宿明稱(spang-sho-gsal-ba-grogs)、宗迦木雅覺稱(dtsong-ke-mi-nyag-rtsa-mi)等叁人亦同赴印,依阿巴耶,譯出《叁種鬟時輪》、《莊嚴佛意》、《業瑪要門》。

  哲倭智祥譯師(kre-ba-shes-rab-dpal)依阿巴耶譯出《扼要月光》等。

  巴日寶稱(ba-ri-rin-chen-grags宋仁宗康定元年生)迎不空金剛(don-yod-rdo-rje)譯有《事續》、《五護》、《尊勝降仗法勝樂》等類修法一百余種。

  羅賈智積(klog-skya-shes-rab-brtsegs)譯《真實名經》、《度母法彙》、《入中論》等,其弟子梅覺智稱(mal-gyo-blo-gros-grags-pa)譯有《勝樂》、日報派《度母法》等。

  卓智稱(vbro-shes-rab-grags)往迦濕,迎班哲達月怙(zla-ba-mgon-po)譯出《時輪廣部》、《金剛心釋》、《金剛手贊》釋等。

  北熱聞喜(ba-ri-thos-pa-dgav)、瑪本法然(rma-ban-chos-vbar)、粗譯師(mtshur)等同依印度金剛手大師,譯出《大手印修法》、《心要法彙》、《笃哈叁法》、《笃哈藏》、麥哲巴之《勝樂法》等。

  吉慶喜金剛(dpyal-kun-dgav-rdo-rje)依尼婆羅杭都迦波(hang-du-dkar-po),又迎空性定大師(stong-nyid-teng-nge-vdzin)亦傳譯要門多種。

  饒金剛稱(rwa-rdo-rje-grags)依尼婆羅大悲心(thugs-rje-chen-po)譯出《克敵怖畏金剛叁法》、《赫魯迦現證法》等。

  溫波饒法極(dbon-po-rwa-chos-rab)迎叁滿多室利,譯出《時輪》、《亥母現證》、《明王現證》等法。

  向智師(shang-shes-rab-bla-ma)迎阿摩迦班雜(a-mo-cha-ba-dsa-ra)譯出《克敵怖畏金剛法》甚夥。

  局願稱(rgyus-smon-lam-grags)依利他大師,譯出《律部》。

  霞瑪獅王(shwa-ma-seng-rgyal)依印寶賢、護諸師,主譯出《集量論》等。

  笃巴法自在(do-pa-chos-kyid-dbang-phyng)曾廣譯《勝樂》經續及修法等。

  吉法賢(dpyal-chos-kyi-bzang-po)依迦濕彌羅釋迦室利受沙彌戒,住印十年,從金剛座寺主裏迦郎迦羅(ni-ska-lang-ka-la)學法譯出《紅閻曼德迦》等。

  濯浦慈祥譯師(khro-phu-ryuns-pavi-dpal宋孝宗乾道八年生)先迎室利迦多彌紮阿難陀(cri-ds-ga-ta-mi-tra-a-nan-ta)、米紮左格(mi-tra-dso-ki)譯出《勝樂》、《心性休息》類及《寶筏》等法。後又迎佛陀室利譯《現觀莊嚴論智燈疏》、《入如來道論》、

  《大悲心一百法》。最後迎釋迦室利,大宏律學。吉法賢從之譯出《那若大疏》,並其秘解要門等。從釋迦室利來藏者尚有毗補底旃陀羅(bi-bhu-ti-tsan-dra)、多那屍羅(da-na-shi-la)、尼婆羅桑迦室利(sam-gva-shri)、蘇迦多室利(su-ga-ta-shri)等九人。毗補底與多那屍羅住藏最久,自亦譯經不鮮。慈祥從之譯出《律儀花鬘續》,並其《疏釋》。又譯《金剛鬘》及《勝樂》等。薩迦班哲達亦從釋迦室利受具足戒。從毗補底學《聲明》,從釋迦室利及多那屍羅聽《量論》,後成善巧,遂有班哲達之稱,曾校譯經續甚多。釋迦室利又爲菩提祥(byang-chub-dpal)與金剛祥(rdo-rje-dpal)二人受具足戒,盡授律儀事相,其後由此廣大傳出,遂稱爲釋迦班勤派。大師又于羅刹山普灌金剛鬘頂,此後遂又廣大灌頂傳法也。

  卡羅漢(chag-dgra-bcom)亦赴印度學法,回藏譯有《入佛道論》等。其弟卻傑巴(chos-rje-dpal宋甯宗慶元元年生)亦赴印度,依熱威那(ra-wen)與寶護(rat-na-rak-si-ta)諸成就師,譯《九頂髻續》,並改正舊譯。

  鄉金剛幢(shang-rdo-rje-rgyal-mtshan元世祖時人)赴尼婆羅,迎班哲達羅其瑪室利(lak-si-ma-shri)譯出《詩鏡論》、《如意樹論》、《龍普喜曲》、《百贊》等諸聲明文字之學。其弟子安慧(blo-gros-rab-brtan)譯出《紅閻曼德迦》等,並改正前譯。

  亞壟名稱幢(yar-lung-grags-pa-rgyal-mtshan)譯《不動續》、《修法海》、《攝事》等。

  塔瓦日幢譯師(thar-ba-nyi-ma-rgyal-mtshan)住尼婆羅十四年,迎難陀室利(a-nan-ta-shri),譯《慶喜山》等經十叁年,其他譯作亦多。(上總見《布史》131、132、133頁)

  穹波法精進(khyung-po-chos-brtson)亦依迦濕彌羅古那室利,譯出《金剛頂續》、《淨習續》、《決定量論》及其疏釋等。(《布史》131頁)

  其余譯師論師尚多,不及細載。方阿底峽入藏之時,除寶賢譯師,依之廣譯群經,他如那錯、釋迦光、玉賈金剛自在(yul-lcoas-rdo-rje-dbang-phyug)、善慧(dge-bahi-blo-gros)等,皆曾依尊者普譯經籍,並厘定前譯諸經續,仗諸譯師論師之力,使後宏時,佛教造成無比光顯也。(《布史》131頁)

  西藏前後宏時,由漢、印、尼婆、迦濕所來論師,及藏土所出譯師,茲准《集續目錄》所記,胪列于下。

  前宏法期,自松貞岡普至赤熱巴金間,所有來藏大德如:孤薩惹、向迦惹、屍羅曼殊、堪布靜命、蓮花生大師、達摩格底、無垢友、佛密、寂藏、淨獅子、蓮花戒、阿阇黎法稱、婆羅門阿難陀、善知識(ka-ipa-mi-tra)、勝友、施戒、蓮花戒古那色那、天王菩提、戒王菩提、菩提友、能仁铠(mu-ni-warm-ma)、遍知天(sarb-ba-dsa-nya-de-wa)、能明光(bir-ya-k…

《印藏佛教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