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場何在

  道場何在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權作樹,明鏡假爲臺,隨緣本安住,說淨亦塵埃。

  

  末學佛前,是無知的。不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不知苦空無常,斷惡行善,叁界火宅,如救頭燃,慎勿放逸;茫茫苦海中,總是貪著于跟前的一切,不肯舍離;不知富貴難免輪回,不知聰明不敵業力;不知身居穢土,速求出離。

  

  初學佛時,知佛法之甚深圓滿;因爲甚深,故也發覺自己還有更多的未知;因爲圓滿究竟,故也執著于人穢我淨,善惡了了分明,嫉惡如仇,厭離輪回,欣求涅槃,一心求渡生死苦海,往生淨土。

  

   但受限爲朝八晚五的在家身,處于這工商繁忙的時代,不得不把大部份的時間都投注在工作上;下班時氣力已耗盡,回到家總是勉強將白天的是非紛擾沈澱下來,但當好不容易才安住下來,瞬間又開始心猿意馬,妄念紛飛,白天的影像,如同倒帶重播般又曆曆在目。感歎!在家居士根本無法修行!如何才能安心修法?應該如何修行是最有效?如何修行最不浪費時間呢?尋尋覓覓,苦于不得其門而入!

  

  學佛多年,不時驚覺,原來我的佛法應該回到起跑線,重頭開始學!

  

  原來!佛法的精髓在般若。

  

  原來!行住坐臥皆當下,叁昧豈有入住出?平常心即是道,從朝至暮,念念都不應離開這一靈靈覺覺的不二心。面對工作上的紛擾,難免有好惡,但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不要起心動念去分別。念念要返聞自性,見聞覺知,有無落入邪見戲論?念念都不可退失利生的菩提心,因爲大乘菩薩的精神,不只是自度,而是還要能夠度他;所以工作中,即是磨練我們心性的好機緣,能圓融地面對不同個性的衆生,都是累積行持菩薩道的福慧資糧。

  

  原來!緣起即修行,不一定要在壇城皈依境前才叫修行,真正的大成就者,都是不執相修行。因爲時時刻刻都在運用這顆明覺的心,所以處處皆道場,即使工作繁忙,也能修行,心思動念間,都是我們修行的好對境。

  

  原來!聞而不思,思而不修,修不入心,可以說都是迷信,而非正信智信,均是有負轉輪心。因爲沒有經過對人生的體認,是禁不起緣起時的考驗;沒有經過種種人情、病苦、環境的變故與打擊,是測驗不出真理的徹悟與信心。

  

  原來!均是第六意識分別心作祟,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現,轉個心念,色身雖處塵世,但心念卻在淨土,心淨國土淨,當下已立足淨土,雲何苦海可渡?涅槃彼岸何在?

  

  原來!不生,故無可取;不滅,故何可舍?深知諸法皆是因緣所生,別人對我好,是因緣法,別人對我不好,也是因緣法,不要太認真執著,有求皆苦,無求即樂。說諸法是空,無不即假即中;說諸法是假,無不即空即中;說諸法是中,無不即空即假;此即真俗不二中道義。

  

  原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萬物皆是本尊,眼下皆是法界空性的體現;處處留心皆學問,落花水面皆文章;山光水色,皆是廣長舌相;蟲鳴鳥叫,均是法音宣流。

  

  原來!法爾具足,何來末法之說?以往如同戴著眼鏡找眼鏡,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心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見得真心,即是見佛。

  

  原來!一念悲心觀世音,一念般若是文殊,一念願心是地藏,一念大行是普賢。

  

  原來!本來不汙染,身心、菩提、明鏡、清淨及塵埃,皆是性用。

  

  原來!因爲找不到方向,所以一直以來從未起跑。

  

  原來!夢裏尋它千百度,道場就在智慧明光處。

  

  原來!心即是道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