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度無量有情,你看《地藏經》,地藏菩薩度那麼多的衆生,連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文殊菩薩用天眼測量,地藏菩薩已度成佛的、成菩薩的、乃至到忉利天參加法會的有那麼多;但是第八品當中閻羅王問佛:“我有一件事情不明了,地藏菩薩那麼大的威力,那麼大的神通,我看他所度的衆生,隔沒多久又回來了,(意思是說地藏菩薩的神通還不大,力量還不夠。)爲什麼
不是他度出去的嗎
怎麼又跑回來了
”佛說這是衆生的業,剛強難調難伏,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度的好的!就是佛能度無量有情,像地藏菩薩度的那麼多,但是衆生界是永遠度不盡的。就算我們所最尊重、最尊貴的佛也如是,一切佛都如是,一切佛都在度衆生,但衆生界還是那麼多,無窮無盡。
我們剛講這個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口,那就很多了。大家再看看魚、鼈、蝦、蟹那些海洋生物究竟有多少
那也都是衆生啊!”
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問題—要“自修”、要自己努力,沒有一個什麼樣的善巧方便,說我不修就能證得了,就能解脫了;就算釋迦牟尼佛再生也是一樣,你就算親自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沒有辦法幫你,觀世音菩薩也沒辦法。
因此,與其幻想有一個能救護你的寄托,不如反過來求你自己的心,把你的心住到一定的住處。《金剛經》中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才能生心!生的這個心是什麼心
是無住!你把心住在無住上,無住就是一切都不執著,這樣才能夠得到成就,才能夠得到解脫,除此之外,你再也無法尋獲。
所以事情不須要知道那麼多,我們能夠斷見惑,就很不得了了;只要你能斷了見思惑,起碼不在叁塗流轉,不到六道輪回流轉。我們不要講的很高、很大、很圓滿,但是做起來,還是得一步步地實行,腳踏實地的做。
另外,不要把佛對這一類衆生所談的法接到另一類機上,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爲我們這個時候沒有明師,沒有好老師給予指導,觀不到我們多生累劫的根機,如果就把佛教導的話拿出來說,也不知道哪個是對機的,哪個是契合你的,反正你都接受,那你會造成混亂。就好像明明是大乘根機的大衆,反而跟他們說小乘的契經,面對小乘的根機反而說大乘的經,人家一聽就想:“我何必學那個呀
我還是明心見性吧!禅門一炷香,立證菩提嘛!還是去學禅宗!”
這些問題造成了我們的困惑,這種困惑是誰給我們的
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因爲我們的業,所以遇不著明師。從前有一位道友跟我說,要我給他介紹一位明師讓他認識,要像弘一法師、虛雲老和尚那樣的明師。每次到他那裏去,都要我講講他們的過往經曆,我都沒有講,其實還有比他們更高的明師,像明朝的四大名儈,你只是聽到名字,當你真正親近他們,他們也不是聖德啊!釋迦牟尼佛當時在印度人眼中也不比外道強,不過是另創的一位佛嘛!不像我們東方把佛宣傳的那麼神秘,那麼神話,這是不切合實際的。我這樣說,大家可能不太能接受,反正我說的是實在的話,這是我出家六十多年的體會。
你是什麼業、什麼因緣,你就會遇上什麼教師。我說:“你自己好好地修吧!如果釋迦牟尼佛在我們身邊,像我們這樣的業,他也是沒辦法,你不學,他有什麼辦法呢
並不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所有釋迦牟尼佛教育的衆生都證得阿羅漢果的,還是好些衆生沒法證得。”我的體會是這樣。
我以前也是非常的好奇,總想找個竅門,不然我不會從大陸跑到西藏去,還是一個人跑到西藏去的。我也想尋找一個快捷方式,可以方便一下成佛,也不要參禅,也不要念佛,念個咒就行啦!我到了西藏以後,一共持了幾十年的咒,現在也還沒有成佛。專門持咒也是修法的法門,大家在臺灣會遇著很多的大德喇嘛,你先得自存己德,把你自己的德行看一看,看你能接受到哪一個階層的法,以自己的福德、智慧,能夠接受到哪一個階層的法,你就踏踏實實地照著哪一個階層的法去修行,能得到現世的安樂。這就好比你想要上高級餐廳,荷包裏得有那麼多的錢,如果沒有那麼多錢,在小攤子上隨便吃吃也可以,能夠不餓肚子就可以了。
現在這個時候我們等于還在迷途當中,不知道究竟該走哪條路線
佛說了這麼多法,你一定還在摸索,念佛好呢
還是參禅好呢
這位大師說念佛好,那位大師說持咒好,其實哪一個方法好呢
你得選擇適合自己的,你感覺到哪一種方法你學得很高興、很愉快、很有心得,你就堅持這種方法不要放棄。不要聽到別人的指正,你就又改變主意,持續地做下去就好
了。但是得精進,疲疲塌塌地、懈懈怠怠地就想成佛了生死啊
你就是想求發財都不容易啊!
要是現在的生活很困難,想求佛菩薩加持我,讓自己發財,就很不容易了。買獎券可以發財!八千萬張也只有一張會中獎!你去碰一下運氣吧!這是不可靠的。你應當腳踏實地的做,盡你所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好,運用自己真摯的、正知正見的心,處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把學佛、學道這些正知正見、求解脫的知識,運用到你的工作當中、生活當中,你會得到一定的受用,你可以鍛煉到不生起煩惱的境界。以前你愛罵人,愛說些不好聽的話,愛挖苦人;以前妒嫉心很強,看別人好就不高興,看誰發了財,他就妒嫉,看誰受窮,又瞧不起人家,現在都改正了。
在社會上,有這一類思想的人很多,如果我們沒有這類的思想,那要更精進的去做。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要“善用其心”,就是把你這個心,運用到日常生活上去,把佛法灌輸到生活上。一旦有了佛法的指導,你日常生活就不同了;有了佛法的指導,工作上也不同了,這些明顯的轉變,你自己去體會吧!你能夠沒有妒嫉心,沒有障礙心,你就不會有煩惱了。能夠不起瞋恨心,你已經從中得到很多,已經逐漸的往成道的方向走了!要想另外有個什麼特殊的因緣,不必強求!對你反而有害無益,只有真正的斷了煩惱,斷一分煩惱,證一分菩提,那才是你實在的受用。
如果煩惱還是存在,再大的神通,像四天王的神通不小,我們知道龍王的神通也不小,就連鬼神的神通也不小!但是他們的煩惱非常重,瞋恨非常的重,正知正見始終産生不起來,那種神通也只能幫助你做些壞事,不能幫助你做好事。
因此不要生起不正確的念頭,要精進;要在正知正見的指導下,把所修行的佛法灌輸到你的生命當中。修佛法就是要了脫生死!就是修你的生命!各位道友們!精進一點不要懶惰,要善用工作、生活之外屬于你自己的時間,不閑談、不聊天、不說空話,那樣犧牲精力來做,你會得到的。修你自己的生命,修你自己的世界,像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修他自己的世界,釋迦牟尼佛修華藏世界的時候,華藏世界修成了,他的化身可以示現什麼呢
不只示現釋迦牟尼佛,也示現畜牲身,不只是佛身。
佛在囑托地藏菩薩度衆生的時候,跟地藏菩薩說的很清楚:“我不是只示現佛身度衆生,我也示現一切身度衆生。”我們修的時候,一個一個的修我們自己的化身;本尊成就了,自然就是化身,你現在就是化身。
因此,你要是能看重自己所做的修行跟你的生命,那就是修你的生命,你的生命要生存必須有適當的環境。環境就是你的世界,修你自己的世界,在這方面不但能自利也能利他。阿彌陀佛修成極樂世界,就利益一切的衆生了,誰到那個世界都沾他的利益,假祂的威力攝受了。
要是這樣來修行,才能逐漸消除我們的業障;雖然不能徹底消除,但是你修行一段時間,就消除一部份。當處在逆境的時候,你的業障會很快消失,你得會利益。如果你學佛法,沒有跟生活結合起來,當你處在逆境的時候,就會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不但業障沒有消除,反而增加新的業,業障越增越重。假使你會運用的話,一旦這一段業障過去了,你會得到很好的啓示。
因此我們每位道友自己修行、用功的時候,一定要把你所理解的佛教道理,用你的心去指導你的身、口、意,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的走,千萬不要生起超越的想法,不要起非份之想,想一下子成佛,有沒有即生成佛的呢
有啊!《法華經》裏只說一位龍女,《華嚴經》裏只說一位善財童子!其它的經教可有指示哪一位是即生成佛的呢
我們必須認識佛所教導的法,也認識我們現實世界的生活,你把這些結合在一起,認識你自己,雖然你得了暇滿可貴之身,但是你用功不夠,你就把“暇滿身”糟蹋了!
有位道友跟我說:“我能有“暇滿身”,又信佛、又聞法、又修行,我的成就還不高
”你不能這樣比!你要往好一點的比!這樣去比較是沒有錯,但是你的成就如何
當你兩只眼睛一閉,壽命盡了,能不能解脫
如果沒有把握,你就得加油、用功,不要想的太好了,想的太好容易懈怠;因爲我已經夠了,也不求成佛,現在的財産夠我生活了,子孫也很孝順,我放棄了!照樣的輪轉,再換個面目還不是這樣,你別的宿業又成熟,就會往下墮,生到天上去的也會下墮的。
因此當我們分配時間的時候,一定要撥出點時間來修行,讓我們的修行更有把握一點。說到有把握,你自己要怎樣才知道有沒有把握呢
我想自己都能知道一點,以前一見著心愛的東西,你會貪戀的不得了,現在因爲修行的關系,淡泊了,甚至有沒有都無所謂了。比如說你喜歡古玩、喜歡玉石、喜歡寶石,甚至于睡覺前還摸摸它、看看它,現在你已經丟下了,有好幾天沒有去看了,連找都不想找,有沒有都沒有關系,這樣你的工夫就會有進步了,貪戀心也輕了。
以前談戀愛的戀人或者夫婦兩人離開一段時間,彼此會想念著對方,現在都很自然了!直到各睡各的,到一定要分開的時候,各不相幹,都淡了。以前最貪戀的都是衣服、飲食、貪欲,還有妒嫉心,看到別人好,過去是妒嫉,現在看到別人好,贊歎學習。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在這裏就用上了,隨喜功德可以把業障轉變成福德了,你自己可以體會。
我本來是很愚…
《向佛陀學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