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大阿羅漢的故事——供請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講記▪P8

  ..續本文上一頁間只要釋迦牟尼佛教法還在一天,他就護持一天。

  

  

  

  

  《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第八講

  

  

  

  

  我們上一次講《羅漢儀軌》,講到第二尊,這個不敗者,阿氏多尊者。那麼我們在討論的時候呢,主要是對這一位大阿羅漢,有所認識。然後念的時候,這個虔誠的、恭敬的心,那麼可以生起來。

  

  昨天有人提一些問題,“雲何斷戲論?”那麼就是要這個了,中觀見,斷這個八不戲論,我們說過了。在龍樹菩薩的《中觀論》裏邊,第一個一開頭,就是觀因緣品嘛,知道一切法因緣和合而生,沒有自性。那麼所謂這個法自性都沒有,有什麼這個生這個滅呢?有這個東西,才有生有滅,沒有的就談不上生滅。那麼就是我們舉的例了,我們上一次說過,龍尊比丘,他到國王的宮殿裏去,就是說國王問他這個甚深的空性道理。他就反問了,國王你禦花園裏的無花果是甜的還是酸的?國王他就說了,我這個花園裏邊,根本沒有無花果的樹,也沒有無花果,談不上酸了甜了。那麼一切法本來沒有自性的,怎麼說常了、斷了;生了、滅了;一了、異了;來了、出了,都談不上。所以說八不中道,不生也不滅,不常也不斷,不一也不異,不來也不去。那麼怎麼斷呢?以空性的見來斷嘛,證到空性就斷掉了。

  

  第二個問題:“戒德威光雲何可知?”戒德威光,凡夫肉眼是看不到,但是從習性也可以觀察,這個人持戒的,自然他的威儀態度,這個說話都有那個威光在裏頭。如果這一個人是破戒的,你仔細觀察好了,萎萎縮縮的,沒有這個威光的勇氣。那麼大衆之中,就沒有這個膽量,來說這個勇猛的話。我們講戒的時候,經常講到一些什麼戒,他就會自己感到這是在罵他了,那麼就是說特別敏感,對這些事情。那麼這個如果是天眼,就看到。

  

  我們不是說過以前一個公案嘛,兩個沙彌,從山上下山,到城市裏去,一路山路上呢,那些鬼神呢,非常恭敬他,因爲他們在山上修行嘛,還是沙彌,還不是比丘。這個十條戒,身上就有光,這是他們看到的,鬼神就看得到了。但是他到鬧市裏去,去了一天,回來了。在市裏邊看到許多的不如法的事情了,那麼心裏呢汙染了,那麼他回山的路上呢,一路呢,就是鬼神向他吐口水,因爲他的光不見了,黑柒柒的,這是戒德的光沒有了。那麼這個就是說,戒德威光呢,凡夫用意識可以觀察到,而有天眼的呢,那當下就看到了。

  

  那麼有人就問,觀密遮瑪的時候,要觀想充滿了智慧,是文殊菩薩的相,那麼你觀想之前,不是有叁事加持嘛,把你身上的一切髒東西都洗掉了,再也不是你這個凡夫的身了。如果是無上部呢,當下就是文殊菩薩了。那麼你觀不起文殊菩薩嘛,也可以觀自己不是以前那個身體了,幹幹淨淨的,就像琉璃瓶一樣,那就沒有什麼上下,幹不幹淨的問題,全部都洗淨了。不要忘記掉,開始叁事加持,白光的加持,這個洗幹淨了嘛,還有什麼髒不髒呢?早就沒有了。

  

  還有什麼叫“妙善”?“妙”呢,這個話在阿毗達磨裏邊呢,經常用來表達這個無漏的,無漏的善,叫“妙善”,那麼我們說這個頌是《羅漢儀軌》的前面的那個頌,皈依法寶的頌嘛,“能生清淨離貪欲”嘛,這個法寶呢,清淨的,遠離一切貪欲煩惱的,可以解脫惡趣輪。我們單是持一個五戒,可以不入叁惡道,這個解脫,暫時的。永久的解脫,要無漏道。這個“惡趣輪”我們說過了,不但是惡趣了,叁界的輪回,也在裏邊了,那麼就靠勝義谛了,“唯一勝義谛”就是自性空,空樂不二,這個我們將來《上師供》就要廣講這個。在我們呢,也是這個顯教裏也有,不二法門嘛。這個在這個空性裏邊,一個勝義谛,一個世俗谛,根本就是一個。那麼就是,所以空啊、有啊,這個斷了、常了都是不二,學過《維摩诘經》的都知道,唯一的。這個殊勝的勝義谛,它就可以斷除一切煩惱,那麼就解脫嘛,煩惱,自性空,自性空用什麼方法證到呢?證到自性空的真空見嘛,那麼就要用空的見來破除煩惱的自性,當下是空,煩惱就斷掉了。如果煩惱有東西的,有自性的,那你是沒有辦法斷的了。有的東西不能使它無,無的東西不能使它有。但是它本來自性空,就是凡夫認不到,執著有這麼一個自性的煩惱。我們就要無漏的真空見,來斷除它,那麼就能斷掉了。世間的禅定,這個佛在世的時候,開始這個六年苦行嘛,訪問各種的這個外道,最高明的證到非非想定的,也有證得無想定的,但是他們都是有漏道,生死是斷不了的。所以佛雖然當下就是證到他們同樣高的境界,但是感到這個不是解脫道,就離開他們了,自己去追求真正的解脫道,無漏的。這是昨天的了,上一次的。

  

  現在,我們要接下去。上一次,講到第二尊“頂禮仙山晶石前,長老勝尊不敗者”,今天第叁尊。

  

  

  

  

  十六大阿羅漢之叁 林間住尊者

  

  

  

  頂禮七葉山窟中 長老聖者林間住

  

  注心指印拂在握 一千四百羅漢俱

  

  加持師身壽康法流永 聖教旌旗廣布民物殷

  

  

  

  

  頂禮他的目的,求他加持。加持什麼?“師身壽康法流永”,“師身壽康”能夠弘揚正法,正法久住,那麼“民物殷”,人民安樂,物産豐富了,這個源頭是正法。正法要人弘揚,“法在人弘”,這個《俱舍》裏也有。那麼弘揚的人也是重要的了,人在法在;人不在,法也不在了。所以說要求加持師身壽康。一切弘傳正法的,我們說都是上師嘛,就是上師,我們學過很多,《五十頌》,《噶登納甲》,上師就是一切諸佛的化身,諸佛這個他弘法利生的事情,是沒有斷的,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哪個來弘法利生呢?就是那些上師。那麼說他們不是佛的化身,那佛的弘法利生事業不是斷掉了嘛?既然不會斷的,那肯定就是這些,就是這個代佛做事情的化身。

  

  現在我們接下去第叁尊,它的書上是這麼說:在七葉山窟裏邊,住了一個長者,這裏我們翻譯的就是“林間住”了,那麼他的原來的印度的名字,伐那婆斯,他那個尊者伐那婆斯,就住在這個山的山洞裏邊,有一千四百個羅漢,這個是他的隨從。他的標志,就是指印,就是這個期克印。那麼右手期克印,左手拿一個拂子,拂子,我們是當拂塵的了,這個印度呢,拿來扇涼的,也用這個東西的。那麼這樣子的尊者向他致敬。

  

  先說期克印,這個學過大威德的都知道,期克印是這樣子(師演示),這個印具有極大威力,也叫金剛印。那麼右手結這個印,手印。左手拿個拂子,我們就是看到的就是大阿羅漢的時候,也畫的那個東西。期克印有啥作用呢?降伏各種外來的魔障那些都可以消除,可以克除四大緣,這個土、水、火、風造成的一些災害,也可以降伏那些魔、鬼神、羅剎、夜叉、非人造成的種種魔難,可以,是製止降魔的。那麼這個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佛教徒,就是佛弟子們,從尊者的拂子裏邊扇過來的涼風,如果接觸到它扇過來的涼風呢,是可以幫助他們避免一切惡業。這個我們說涼風嘛就是掃除煩惱的了,煩惱就是熱的、煩熱的那些,就是貪瞋癡那些東西,造成身心不安甯,由貪瞋癡發動的身、語、意叁業,就造一切惡業,這個呢,可以把它清涼,就是掃除。就是碰到拂子吹過來的風呢,可以消除這些身口意造的惡業,那麼也可以斷除—高一層說了,可以斷除補特伽羅我跟法我的那些不正見、顛倒見了;可以幫助佛弟子們,開智慧。除了降魔的期克印和這個拂子之外,這一位尊者,伐那婆斯,還有很多的其它的神力了,都是由他前一輩子精勤地修行得來的。

  

  他有什麼好處?這個大家可以參考,這個《大阿羅漢儀軌》了,你以憶念尊者的力量,可以得到什麼什麼的好處,這個儀軌裏邊都有。那麼,那些就是你能夠尊重、憶念這一位尊者的話,那麼無始以來的,那些愚癡啊、盲見啊,都可以消除;那些對于叁寶,不恭敬,誹謗,做一些罪的,也可以消除。那麼這個尊者的力量呢,加持力很大了。要從自己造罪裏邊,希望消除罪業,解脫出來呢,只要憶念、恭敬這一位尊者,都有這個加持力。這是說他的功德了。那麼希望大家回去參考《大阿羅漢儀軌》,這個書沒帶,那就不說了,不念了,大家都有嘛,參考一下。

  

  

  

  

  愍念濁世苦惱諸衆生 能仁付囑七葉山窟住

  

  不舍生死利益衆有情 敬禮尊者福田林間住

  

  具足七葉聖財隱林間 注心指印時時拂在握

  

  內外罪毒善能智救拔 巧涉違緣安居森深處

  

  見聞憶念禮供聖相力 我與量等虛空衆有情

  

  內外魔障中斷魔不興 二谛圓通解脫道速成

  

  緣念聖者福田林間住 業和煩惱諸魔無能困

  

  叁乘聖教如義善通達 具戒精勤如來妙道證

  

  

  

  

  伐那婆斯尊者聖迹

  

  

  

  這裏介紹他的一生,這一位長者,生在印度的一個庫薩拉地方一個婆羅門家裏邊,他長大以後,成爲一個精通四種吠陀的(就是婆羅門的經典),還有各式各樣的學問,都精通的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從他的一生,我們可以得出這個概念,有錢的人,心是不安穩的。因爲他這一輩子,因爲他的財富,就是要守護了,那麼經常要那些其它的人,對他財富有貪心,想奪去他財富的人,要做防護的事情,經常心裏邊要作鬥爭的事情。他要把財物藏起來,因爲他的敵人、那些竊賊看到他的財富,都要把它拿走,或者搶的,或者騙取的等等。他要守護,使他非常的辛苦。一般人,都是心不知足,有了還要多,不但是這個財富要守護的苦惱,還要如何增加他的財富,他就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做那些事情,甚至于不合法的事情也要做。那麼這個我們現實的世界上也可以看出來了,有的人,你說成了一個大、億萬的富翁了,這麼的之類的,你對他說,你停下來,可以休息了吧?…

《十六大阿羅漢的故事——供請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智敏上師簡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