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

  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譯)

  聞此誓願諸衆生 于叁世內必成佛

  (注:原著藏文爲掘藏法,仁波且根據本傳承之教授,及自身修持之內證覺受和理解,譯成漢文。其中內容有本傳承獨有的,也有與其他傳承共通之處,特此說明,望見聞者共沾法益。)

  頂禮原始本初佛普賢王如來

  火

  顯空輪涅諸幻相 一根二道二因果

  覺與無明所化現 普賢如來廣大願

  令一切融法界宮 速證圓滿佛陀位

  真如體性本無爲 法爾自在絕妙境

  原本輪涅無此名 覺了法爾即佛陀

  衆生無明墮輪回 普願叁界諸有情

  證得離言真實義

  普賢如來如實曰 真如本性離因緣

  法爾原本自在智 內外增減過犯無

  失念暗垢無挂礙 故爾自顯離染垢

  自性原本清淨住 叁界縱惡亦無懼

  五欲愛執無貪戀 覺顯無別自然智

  自性明空無挂礙 本淨無色無五毒

  根本自性具五智 于此五智圓滿境

  自顯五智如來佛 廣大無量智慧中

  顯現寂靜四十二 勇猛五智威光力

  顯現六十飲血尊 本體元明未迷失

  我即原始本初佛 悲心發起廣大願

  輪回叁界有情衆 了知自然本覺明

  直至圓滿無量智

  我之化身無間斷 刹那化現無量尊

  一切所求善調伏 我發廣大悲宏願

  叁界輪回有情衆 六道苦厄悉解脫

  衆生無始無明故 迷失根本之自性

  無知失念住黑暗 此即無明輪回因

  從彼驚恐悶絕中 念動驚醒生怖畏

  故起自他貪嗔執 習氣熏染漸增長

  世間習性隨生起 五蘊熾盛苦惱逼

  五毒惡業無間斷 衆生迷惑之根源

  即是無明與失念 由我普賢廣大願

  一切皆明自心性

  俱生無明蔽本覺 失念迷蒙散亂心

  諸相分別因無明 自他二取執爲實

  俱生分別與無明 即是衆生顛倒因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諸輪回有情衆

  消除失念之黑暗 清淨能所二取執

  了知真實自心性

  心著二執起猶豫 生起微細貪著心

  習氣深重令增長 食住衣財及伴侶

  親友眷屬五欲等 貪著欲樂熾熱惱

  彼令世間惑幻生 由是二取業無盡

  貪欲果報成熟時 投生貪惱餓鬼中

  常受難忍饑渴苦 由我普賢廣大願

  普令貪欲諸有情 不舍外來貪欲境

  不著貪欲生起處 自心安住本明覺

  真實覺了松坦住 得證勝妙觀察智

  外境所顯諸幻相 念動微細怖畏生

  仇怒習氣增長嗔 忿起殺害怨敵心

  嗔忿果報成熟時 長受地獄苦煎熬

  由我普賢廣大願 普令六道諸衆生

  嗔忿猛烈增長時 自心放松莫取舍

  真實覺了松坦住 得證勝大圓鏡智

  由于自心起傲慢 于他生諸競爭心

  如是猛烈盛傲慢 自他爭鬥起苦惱

  彼業果報成熟時 暫生天道報盡墮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傲慢心諸衆生

  自心放松明心性 真實覺了松坦住

  得證勝平等性智

  二取執實染習氣 自贊毀他痛苦業

  增長爭鬥嫉妒心 投生殺戮羅刹道

  報盡墮入地獄中 由我普賢廣大願

  嫉妒爭鬥生起時 莫起怨恨心松坦

  真實覺了寬坦住 得證勝成所作智

  失念不正及散亂 昏沈迷糊及忘失

  昏睡懈怠愚癡者 果報畜生無依怙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心愚癡黑暗者

  顯露淨心住正念 得證法界體性智

  叁界所有諸衆生 真如體性與佛等

  失念故成顛倒因 不斷造諸無義業

  猶如夢幻投六道 我即原始普賢佛

  化身調伏六道衆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諸衆生一無余 皆得成就法界中

  阿火!

  具慈瑜伽大力者 了知自明離惑幻

  已發如是廣大願 聞此誓願諸衆生

  于叁世內必成佛 尤于日蝕月蝕日

  風災雷暴地震時 冬至夏至或年節

  自身觀修爲普賢 敬誦此願于衆前

  令諸叁界有情衆 由彼瑜伽行者願

  滅苦解脫生死海 獲證究竟佛陀位

  原始本初佛普賢王如來爲度六道一切有情衆生,發不可思議勝妙大願,使一切有情衆生不由自主,超脫輪回,即可成佛。功德無量。尤其在不吉祥、遇動、大災大難或高山風口、江海岸邊、衆生聚集處念頌大願文,極其殊勝,無量功德,衆生聽聞後叁世之內即可成佛。

  宗薩仁波切講解:

  吙

   第一個字(吙)就是一個感歎的聲音。當我們真正進到實相的時候,我們都會很驚訝、興奮,就會産生這樣的聲音。比如我們觀察一個物件,在我們一般凡人的境界裏,看一個物件,這時候我們的感覺是有主體和客體的分別。當我們見到實相以後,我們就會領悟到被我們觀察的客體就是我們的心,是心的光明性。當你這樣覺悟了之後,你就會曉得,不但是你這個主觀者在觀察你,這個客體也在觀察你,或者說那個客體就是你。那時候,就會有這樣一個感歎的聲音。

   這個祈禱詞在金剛乘的教法裏是最重要的,要解釋需要很長的時間。我今天不是來真正教祈禱詞,因爲時間根本不夠,我只是想把它傳授給你們。因爲我自己也修得不夠好,沒有辦法教這麼深的東西,第二,時間根本不夠。

   (生死涅槃法,一因二道果,明無明所變,

   今以普賢願,令于法界宮,一切成正覺。)

   宇宙間一切的現象,不論是輪回、涅槃,都包含在《如來藏》裏。換句話說,一切法都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如來藏》。由這個《如來藏》分出兩條路,就是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或者說是光明性和空性。由于這兩條路,就有兩個結果,屬于法身和有形象的身。所謂智慧,就是法身的一種表現。

   我希望以這個祈禱詞,令一切衆生達到究竟的覺悟,安住在神聖的法界裏。希望一切的衆生回到本來應該安住的地方,安住在那裏。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夠覺悟,他最本然的基礎,就是《如來藏》。什麼是《如來藏》呢?

   (根元本無爲,自然不可說,無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

   無明而流轉,願叁界有情,皆了無說義。)

   一切法、一切現象的基礎是什麼呢?是不生的。不生不被製造出來,但是它會自然地生起,不可思議,不可以用意識或者是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很奇怪,今天晚上我設法用意識語言表達,你們設法用意識語言接受。因爲在佛性裏,根本連所謂涅槃、輪回的名字都沒有。如果你瞭解了這樣的佛性,那就叫覺悟了。如果你不瞭解,這個狀態就是輪回。我祈禱一切衆生都能夠理解這種不可以用語言表達的《如來藏》。

   (我是大普賢,無因緣因義,了此自然悟,無內外增長,)

   第叁段,意義有一點類似普賢如來講自己的成功。普賢如來說,《如來藏》的基礎是沒有因和任何條件。但是在《如來藏》中,很自然地生起具生的智慧,而沒有産生所謂二元性的想法,所謂的內外,沒有這種想法。普賢如來自己說,我沒有在《如來藏》裏給予任何事物、任何標記、任何名字。

   (無念無暗垢,故自無過染,自證原安住,世壞亦無畏,

   不著五濁塵,無別自然智,無色無五毒,明瞭未嘗滅,)

   我也從來不曾被意念的錯誤迷惑。普賢如來說,所以我的觀念、見地裏沒有錯誤。就是因爲我的覺性經常在本來的位置上,沒有動搖,即使叁千世界都毀滅了,我也不會懼怕。這好像是在講他自己的成就。

   就是因爲他的覺性經常在本來的位置上,所以他對于種種物欲沒有欲望。因爲這種智慧不是基于意識而起的智慧,是一種具生的智慧,所以所謂物質的形象和五毒等等,都不存在,所以,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礙這種智慧的光芒。現在講的這些東西,是屬于佛教裏最高的見,飛到外太空去,這是很高的見,普通的人沒有辦法搭乘這種飛機。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于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

   剛才解釋的佛性本質裏,包含五種智慧。由于這五種智慧的成熟,于是顯現了五金剛佛。五金剛佛就是佛性五種性質的反射,所以五金剛佛跟佛性沒有什麼差別。由于超越了智慧上的界限,于是乎另外42尊佛就生起了。由于這五種智慧光明的緣故,或者是力量像放射的光明一樣,于是産生了60尊的飲血尊。

   現在解釋一下飲血尊。血代表愚癡,有些學者認爲,真正的佛應該是憤怒相的佛。特別講起來,真正由法身化現出來的佛,應該是憤怒相。因爲這種佛的威力的確比寂靜相的佛要大。意義上類似是這樣的,工作的能力比較大。爲什麼這樣講呢?這個意義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講,就像我們要馴服一個比較乖的小孩,如果能馴服好當然很好。但是總比馴服調皮搗蛋的小孩好。馴服調皮搗蛋的小孩是比較難的。這種憤怒像的佛就是要馴服比較難馴服的。說起來,我們大家都比較憤怒相,因爲我們都是比較愚癡,因爲大部分的人都是憤怒相,比較愚癡。所以,寂靜尊只有42尊,而憤怒尊有60尊。

   (根本明無迷,故爲本初佛,由我發此願,

   叁界諸有情,了知自然覺,大智得增上。)

   所以,這種智慧的根本,或者是覺性的本質,是從來不被染汙的。因爲我是所謂的本初佛,就是普賢佛,由于我的祈禱,我希望叁千世界的衆生都由輪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脫,能夠了達俱生智,達到最後所謂大智慧的境界。這個祈禱詞裏面的主講--祈禱的人,可以說是普賢佛,也可以說是我們自己。

   (我化身無間,分化百俱胝,如應種種現,由我悲願力,

   叁界諸有情,解脫六趣處。)

   下一段,我以無量的化身,永遠不會間斷的化身,化爲無量、不可數的化身,不可思議這麼多的化身。然後以一切可能的教法來教化、調服適合這種教法的衆生,令在輪回中的叁千世界的所有衆生,能夠由六道中解脫。

   (最初衆生迷,由不了(悟)本明,無知昏暗住,此即無明因,

   …

《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師一法一本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