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不要你再多了,以後,當然還要講了。
無想定
雲何無想等至?謂已離徧淨貪,未離上貪,由出離想作意爲先,不恒現行心心法滅爲性。
“雲何無想等至?”這個《五蘊論》就說等至了,等至就是定,這裏就看出來了。平等持心,到達那個定的境界,叫等至。我們以前說過,等至、叁摩缽底、還有叁摩呬多、叁摩地等等都是各式各樣的定。叁摩呬多就是等引,引出神通,引出這個神通功德等等。“無想等至”,這個就是說,我們這個無想等至就是無想定,是因。無想的果,在無想天,這是果。那麼我們就要說這是因,修無想定,並不是生到無想天去。什麼叫無想等至?“謂已離徧淨貪,未離上貪,由出離想作意爲先,不恒現行心心法滅爲性”。這是《五蘊論》,再看《廣五蘊論》的:
【廣】 雲何無想定?謂離徧淨染未離上染,以出離想作意爲先,所有不恒行心心法滅爲性。
“雲何無想定”,定就是等至,這個已經解釋出來了。“謂離徧淨染”,他的“徧淨貪”,一個“徧淨染”,一個貪,一個染,這個是一樣的,它給你解釋出來了。“未離上貪”,“未離上染”,染就是貪。“以出離想作意爲先,所有不恒行心心法滅爲性”,一樣的。
這裏我們有很多名相,如果你名相不知道的話,這句話你給我背下來,你也講不下來。爲什麼,你名相不知道。
先說“徧淨”,叁禅天,最高的是徧淨天,第叁禅,第叁禅的徧淨天的貪心,就是染汙,已經離掉了,那就是超出第叁禅了。我們說爲什麼不能離開這個地?叁界九地。大家都知道,欲界是一個地,五趣雜居地;初禅,離生喜樂地;二禅,定生喜樂地;那麼這個第叁禅的最高的叁層天是徧淨天。第叁禅的染汙的貪已經除掉了,那就不會生第叁禅去了,已經離掉了,但是“未離上染”,第叁禅以上的第四禅,第四禅的貪還沒有離掉,那麼正在第四禅之中了。離開叁禅了,第四禅還沒離開,你這樣子的,那就是說得了第四禅。叁禅已經離掉了,第四禅的禅定得到了。那無想天也很高,第四禅的定才能夠修無想天。
“以出離想作意爲先”,這個是外道修的,外道,他因爲什麼?他也知道我們衆生的這個生死,根源他認爲是想,你各式各樣的想:男的女的、好的壞的,這些東西把他生起各式各樣的煩惱,這是流落生死。他的想法,你只要想滅掉了,那麼這些其他的煩惱也不會起了。你男女之想沒有了,你貪什麼?當然不會貪了。那麼他認爲這個,就可以得涅槃,他以爲修了無想定,把想離掉了,就會得涅槃的。所以“出離想爲先”,以出離叁界的想,以爲這個樣子就出離了。以這樣的作意,這樣的想法,開始修那個定。
那麼修那個定,依靠那第四禅的這個禅定,就是廣果天的那個天裏邊。他修了之後,把想滅掉,他認爲這就是得涅槃了。那麼我們說無色界不是有非想非非想天?他也是想差不多沒有了,這個想已經很微細了,你不是更好嗎?外道,總是執著,第四禅的天,身體還在,你心滅掉了,還有個身體,不會斷滅的。如果到無色界去了,身體已經沒有了,這個心也沒有了,那是他這個人就不見了,他說糟糕了,這就慌起來了,不敢修,只修第四禅。第四禅的無想天,盡管你心沒有了,身體還在,他總想沒有斷滅,他是常見,就怕斷滅掉了。那麼這是外道的,智慧不徹底,他就搞這一套。這樣子,他就以爲得了,想滅掉就入涅槃了。那麼他這樣修的定,以第四禅的廣果天來修,這個禅定來修的。
那麼證到的一個無想定是什麼?“不恒行心心法滅”。我們說在我們的心裏邊,識有八個識,這裏講的叫八識,就是講大乘。爲什麼叫《大乘五蘊論》?他的講法,用唯識的觀點講了。
“不恒行心心法”,就是這個心王心所,不是經常生起來的,那就是前六識。前六識,你,前五識,大家都知道,眼睛看的時候,眼識生起;你眼睛閉了不看,眼識就不生。耳朵聽,你耳識生起,你不聽,不聽你怎麼?睡著了,不聽了,那就沒有,耳識就不生。乃至意識,一天到晚在動腦筋,但是昏睡的時候,夢也不做的時候,意識也休息了;或者休克的時候,意識也休息了;或者是無想定的時候,意識也沒有了。那個時候,“不恒行心心法”,那是前六識,就是這六個識,它不是經常生起,要休息的,要間斷的。那麼這些心王心所,都滅掉了。
一般我們的心粗的人,以爲六個識滅掉,心就沒有了,他就認爲這是涅槃。證了無想,無想定得到之後,那個現行的六識都滅掉了,那麼他認爲,這是就入涅槃了,再也不會流落生死了。這是外道的見。那麼這個,我們說當然,這個是不現實的,因爲他智慧不夠,他所知道的不真不全面,心,思想,想心所滅掉了,這個不恒行的心王心所滅掉了,並沒有得涅槃,還有東西還在,七識、八識還在,七識、八識執著個我還執得牢牢的,沒有動,那你怎麼離生死呢?你要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出生死。你還沒有空。第八識的阿賴耶識的我還執得很緊的,沒有空掉,就出不了生死。但是他們誤解,以爲出生死了。
無想定的修法,就是把心王心所滅掉了,就是前六識。所以說他們說無想定就是要笨的,你心王心所都滅掉了,你這個人不是笨下去了?——不動腦筋了,什麼東西不想了。我們最明利的心就是第六識,一切,做好事做壞事都是他來作主的,前五識是聽他話的,那麼這個心你把他停下來,不動了,他就鈍了,這把刀就鈍掉了。你無想定以後生到無想天去,無想天五百大劫的享受在廣果天,享受五百大劫的福報。享受完了,跟射箭一樣,這個力量沒有了,他又掉下來。掉下來,一般是惡道,你以爲是好事。那麼你很愚癡,那麼大部分的,沒有做壞事的話,會墮畜生道。因爲畜生是愚癡的,你無想定,你歡喜愚癡,那麼就愚癡。
我們說一切是唯心造,你頂大禮的時候,你歡喜睡在那裏,不想起來,那麼你就蛇。蛇就睡在那裏的,站不起來的,你歡喜睡麼就睡。你頂大禮的時候,你不想站直,要彎在那裏,好,你就彎在那裏,做個馬,做個狗,那就是一天到晚四個腿趴著,趴在地下的,所以這個都是唯心造的。那麼你現在無想天,你不要腦筋,那就是笨。(笑)這個就是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得到自己的報了。所以無想天出來,一般是畜生道很多,那麼這個腦筋就停下來了,不用了之後,就鈍了。福報很好,因爲他修了很多的定,還是不容易了,四禅天的定,但是心沒有了,那就笨起來了。這個我們說這樣子的人有啥意思?笨頭笨腦的,福氣再大也沒有用。都讓人家騙掉了,你笨頭笨腦的,我們以前小說上的,什麼大財主的,地主兒,笨,笨家夥,什麼東西都讓騙起走了。還有華師太的兩個兒子,那笨得來沒有辦法,毫無用處。
這個無想天是一個外道修的定,無想定。那麼在內道,也有一個滅盡定,這是內道的,佛教裏邊的。我們先看《五蘊論》:
滅盡定
雲何滅盡等至?謂已離無所有處貪,從第一有更求勝進,由止息想作意爲先,不恒現行及恒行一分心心法滅爲性。
“雲何滅盡等至,謂已離無所有處貪”,他總是貪,實際上是貪,以貪爲主,貪著那個無所有處的染汙,染汙就是煩惱。“從第一有更求勝進”,第一有,什麼東西,有沒有人知道?叁界第一的、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它是有生有死的,沒有出生死。
佛在世的時候,有兩個外道是外道頭子,阿羅藍和郁陀,一個是得了無想定,一個是得非想非非想定,都認爲自己是得了涅槃。那麼佛去參學他們,他們教他,去教佛,這個定怎麼修怎麼修。佛聰明得很,一教就會。那個外道高興得很:“你這個人聰明,一教就會,非想非想定什麼都得到了。你很好,你不要走了,不要走了,你就在這裏,我把徒弟給你一半,我們兩個人大家來帶徒弟,給你一半,一起幹去”。佛說,“我又不要你徒弟,我要了生死。你這個不了生死的,你這個定是得到了,心也沒有了,糊裏糊塗了,你怎麼了生死?了生死要般若智慧,要利刃斷麻,一下子把生死斷掉。你這個斷怎麼斷得了,你斷不了,這我不要”。佛就走掉了。
這個“第一有”就是非想非非想天。我們說叁界九地大家要背下來:欲界是五趣雜居地,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四個地,無色界有四個地: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這是第一有,叁界是最高,叫第一,但是它是有,並不是涅槃,有生有死。這是佛教安的名字,它是有,你不要以爲這是涅槃,它是有,還在有生有死之中。所以外道認爲涅槃是錯的,是有。那麼他這個人修定,已經離開了無所有處,就是把這個裏邊的貪除掉了,就是已經離開這個無所有處地了。
進入非想非非想處,“更求勝進”,再往進,雖然是定得到之後,他又自己想“作意爲先”,他要心要定下來,這個想,他就是說,他要把心靜一下。靜一下,就是止息想,把心也止下來,這個想是作意,這個作意有了後就修這個定,這個定修成功之後,“不恒行及恒行一分心心法滅爲性”。“不恒行心心法”,那就是前面說的,第六,前六識,“恒行一分”,恒行的心法,那就是第七、第八識,這個是不斷地有的,只要你生命在,這兩個是不會斷的。
我們在講這個大乘唯識的時候,要證明阿賴耶識,他是這麼說的,你說前面這個六個識,當你休克的時候,這六識都停止作用了,那你人就死掉了,你該腐爛了。爲什麼你不腐爛,即使前面六個識都不起作用,一個人昏迷的狀態,但是身體還是存在,還在新陳代謝,還有,那就是說阿賴耶識,把它執在裏邊。如果阿賴耶識沒有的話,你的身體該腐,該爛掉了。因爲你已經識沒有了,那就該爛了。他不爛,不爛就證明有阿賴耶識。那麼這個就是說阿賴耶識是恒行心法,不管你休克也好,什麼也好,只要你生命沒有斷,第七、第八兩個識,總歸是存在的。
但這兩個心識很細,我們是體會不到,它存在我不知道,你睡著了,睡…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