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集注▪P4

  ..續本文上一頁士道”。

  一、本書主要采用臺灣佛陀教育基金會印《廣論》爲底本,並參考福建 莆田 廣化寺印《廣論》(平裝舊版)、《廣論》藏文本及其他版本。

  一、本書《廣論》正文中將句讀改爲標點。注釋引用古文,亦改爲標點。

  一、《廣論》正文中個別同一法相,在書內前後用字不盡一致,經查閱藏文本核對,進行了統一。

  一、《廣論》正文中個別明顯錯誤文字,經查閱藏文本核對,進行了改正。

  一、正文前附“科判”凡叁十二表,條分縷析,以便讀者理解全論結構。“科判”內容亦以小字隨文標示于正文之上。

  一、“目錄”依“科判”標示編次,其中標題稍作統一。《廣論》原有卷次另行括注頁碼。

  一、書中引號,正文中先“”後“”,注文中先“”後“”。書名號用《》。

  一、書中正文、注文內出現人名、地名等加左劃線。

  一、注文標碼用陽碼①、②……,在正文中置于所注詞、句的右上角。

  一、注文中“*”號下,爲概述或引書發明本段大意。

  一、注文中主要引用書目,見“附錄”。

  

  

  

  菩提道次第廣論集注卷一

   宗喀巴大師造論

   法尊法師譯論

   釋迦如來教下比丘智敏集注

  

  釋論名稱:《略論釋》(七頁):“廣爲上中下叁士夫可(所)入之菩提道次第。康薩仁波卿說,雲何不稱爲叁人(數取趣)而稱叁士,中含有廣大義。士字,在梵文爲不茹喀。義謂具足上中下叁種功能者。因各有情中,有一類心量具足上等堪能,一類或具中等,一類或具下等,各各根器不同。此論具有叁種士夫皆有可入之道,故雲。菩提二字,含義甚多難譯,故直譯梵音。藏文以意譯爲斷、證二德,于此道路應有之次第,此屬一般通義。如分別言之,有斷德菩提、證德菩提、究竟菩提及不究竟菩提。今所言者,乃究竟菩提,雙具斷證二德應行道路之次第。”

  造論因緣:《略論釋》(六頁):“以佛所說法,不外甚深方面般若諸經,及廣行方面法相諸經,前者由龍猛承傳,後者由彌勒而傳,前者由大智慧智鵑遞傳至阿底峽,後者由無著遞傳金洲至阿底峽。阿底峽所造《炬論》,經仲登巴、博多瓦、霞惹瓦,直至宗喀大師始依據開演爲叁士道,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此中秘密因緣,在拉薩背面熱振地方,修習《道次第承傳啓請》,親見釋迦。一日後,又見阿底峽、仲登巴、博多瓦、霞惹瓦,親爲授記,謂將大宏正法。大師著此論至修止段時,頗感供給困難,其地山神等爲之供養。後至勝觀段時,恐後世衆生不解,意將擱筆,複得文殊現身。大師爲契大覺心要,將《廣論》著成。時年四十五歲,乃返拉薩,建噶登寺。至五十九歲時,因觀此後衆生根器薄劣,複將辨理深義,引經各分,攝爲《略論》。”

  法流傳承:是依阿底峽尊者五部總傳承《菩提巴他紮底邦》,及宗大師《菩提道次第總綱》(《降區朗傑突突》)兩種。由西藏 康薩仁波卿傳海公上師,複由海公傳本人。後由康定 南無寺 大吉上師,親爲本人單獨傳授一次,以示法有源流。

  

  ①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 藏語)

  敬禮尊重妙音( 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②成滿無邊衆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余所知意  于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論前歸敬:歸敬所以求加持,總約有叁:一、排除障礙;二、防護不利因素;叁、順緣完成著作。

  ①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 ( 藏語):論藏重慧,故禮文殊。論诠智慧,了解名相,啓發智慧,故歸敬大智文殊菩薩。亦可視論之特質,而歸敬余尊,如慈氏等。別者文殊菩薩是宗大師多世本尊,恒常攝持大師,大師這世還親見文殊尊容,故首頂禮。(按: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是依梵文音譯的藏語,用藏文字母拼成的。)

  ②成滿無邊衆生希願語:對上中下叁根性不同衆生,宣說暫時及究竟的妙法。

  *此頌四句贊禮釋迦佛,即是《心論》(海公上師譯)中四句:“具足百千妙善所生身,能滿無邊衆生願欲語,如實而觀徧知無盡意,于是釋迦主尊頭頂禮。”意謂佛之身輪功德,是由修習圓滿俱胝不可計妙善功德所成。佛之語輪功德,能滿一切根機不同有情之所希願,而應機爲之說法。佛之意輪功德,能對一切法如實而觀,徧知其盡所有性及如所有性,無所不了。于具足此叁輪功德之主尊釋迦佛前恭敬頂禮。

  

  是無等①師②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③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①師:佛。

  ②最勝子:法王子。

  ③土:佛土。

  *此頌四句贊禮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

  

  ①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②嚴 名稱徧揚于③叁地 我禮龍猛 無著足

  

  ①如極難量勝者教:勝者佛所說大乘教法,即指《大般若》,是凡夫發心直至成佛圓滿次第之教,亦即《大般若經》之全體。勝者教:藏本及《心論》皆言“佛母教”,即《大般若》也。

  ②嚴:頂莊嚴。謂是贍部洲之頂莊嚴也。

  ③叁地:天上、人間、地下(龍宮) 。

  *此頌四句贊禮龍樹、無著二大論師。

  

  攝①二大車善②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③道心④教授藏 敬禮持彼然燈智

  

  ①二大車:深見派——文殊傳龍樹;廣行派

  ②傳流:傳承、法流。

  ③道心:津要。

  ④教授藏:顯密教授寶藏。

  *此頌四句贊禮阿底峽尊者。謂尊者然燈智,能攝深、廣二派善妙傳承法流,無錯謬、圓滿道津要之顯密教授寶藏。

  

  徧視無①央佛語目 ②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③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①央:盡。

  ②賢種趣脫最勝階:此句《心論》譯爲“入解脫行賢能引導師”。階:正路。

  ③善開顯:善開顯正路。

  *此頌四句贊禮傳授佛法諸善知識,意謂具慧目徧了無盡佛語之諸賢能善知識,觀衆生起大悲,以方便善爲我等開顯趣向解脫最殊勝之正道。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于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複乏理①辯教義力

  故離②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③徧勇喜

  

  ①辯:思辯。

  ②智者歡喜道:《叁主要道》(八七頁)頌:“能見輪涅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且能破諸所執境(自性),彼入佛陀所喜道。”

  ③徧勇喜:奮勉。

  *此二頌顯造論宗旨。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①善者專勵聽

  

  ①善:善根。專:專一。勵:努力。

  *此一頌宗大師敦囑勸學。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徧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①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叁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②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诠諸法。

  

  ①一切種智地位:一切種智地即是佛地。《現觀莊嚴論》以叁智攝全經八品之義。叁智者,一、一切智,謂聲聞、緣覺之智。二、道種智,謂菩薩智。叁、一切種智,謂佛智,即一切智與道種智全攝。雲何一切種智?論雲:謂種種一切無生,內心刻印,悉皆具足。大覺正等戒身(戒)具足,瑜伽(定)具足,自在之主(慧),諸行對治之*輪能作(解脫),種種一切無盡無余一切能作動轉者也(解脫知見)。(《現證莊嚴論·文句頌解》一七叁頁)

  ②趣佛地理:趣佛地之理。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許由叁種清淨門中,诠釋正法。謂①一軌範語淨,二學者相續淨,②叁所說法清淨。後時③止迦摩啰室啰,聖教盛行,彼諸智者,則許叁種而爲初要。謂④一正法造者殊勝,二正法殊勝,叁如何講聞彼法軌理。今于此中,應如後釋。

  

  ①軌範語淨:軌範師指造論之師也。謂軌範師及所說語清淨。

  ②所說法清淨:謂所說法系圓滿教法。

  ③止迦摩啰室啰:即迦濕彌羅。

  ④正法造者殊勝:即軌範師清淨。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一爲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叁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今初

  總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現觀莊嚴》所有教授。別則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①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複即是大阿阇黎勝然燈智,別諱共稱勝阿底峽。

  

  ①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掌中解脫》(四二頁):“由于《菩提道燈論》是此後《道次第》、《勝道》、《聖教次第》等一切相關著作的根本文,所以阿底峽尊者實際上也是這些著作的作者。”又此亦宗大師自謙之詞,不以造論功德自居也。

  

  其殊勝分叁:一圓滿種中受生事理,二其身獲得功德事理,叁得已于教所作事業。  今初

  如錯大譯師所造《八十贊》雲:「東薩賀勝境,其間有大城,謂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爲有金幢。其宮極廣博,①受用位饒盛,等支那國王。其國王善勝,妃名吉祥光。父母有叁子,名②蓮藏 月藏,並其吉祥藏。太子蓮華藏,有五妃九子。長子福吉祥,現時大善巧,③稱爲陀那喜。幼子吉祥藏,④苾刍精進月。次子月藏者,即現至尊師。」

  

  ①受用位:受用指財物。位指權勢、地位。

  ②蓮藏:蓮華藏。

  ③稱爲陀那喜:《略論釋》(一六頁):“有達那喜之稱(猶今之 博士)”。

  ④苾刍精進月:善巧密法,得生起次第叁摩地。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  今初

  如《贊》雲:「二十一歲中,善巧①六十四,技術及②一切,工處③善構言,及④一切諸量。」謂于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龍巴雲:十五歲時,僅聞一次《正理滴論》,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令彼墮伏,美譽徧揚。

  

  ①六十四技術:六十四種技藝。

  ②一切工處:善…

《菩提道次第廣論集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