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P4

  ..续本文上一页士道”。

  一、本书主要采用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印《广论》为底本,并参考福建 莆田 广化寺印《广论》(平装旧版)、《广论》藏文本及其他版本。

  一、本书《广论》正文中将句读改为标点。注释引用古文,亦改为标点。

  一、《广论》正文中个别同一法相,在书内前后用字不尽一致,经查阅藏文本核对,进行了统一。

  一、《广论》正文中个别明显错误文字,经查阅藏文本核对,进行了改正。

  一、正文前附“科判”凡三十二表,条分缕析,以便读者理解全论结构。“科判”内容亦以小字随文标示于正文之上。

  一、“目录”依“科判”标示编次,其中标题稍作统一。《广论》原有卷次另行括注页码。

  一、书中引号,正文中先“”后“”,注文中先“”后“”。书名号用《》。

  一、书中正文、注文内出现人名、地名等加左划线。

  一、注文标码用阳码①、②……,在正文中置于所注词、句的右上角。

  一、注文中“*”号下,为概述或引书发明本段大意。

  一、注文中主要引用书目,见“附录”。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卷一

   宗喀巴大师造论

   法尊法师译论

   释迦如来教下比丘智敏集注

  

  释论名称:《略论释》(七页):“广为上中下三士夫可(所)入之菩提道次第。康萨仁波卿说,云何不称为三人(数取趣)而称三士,中含有广大义。士字,在梵文为不茹喀。义谓具足上中下三种功能者。因各有情中,有一类心量具足上等堪能,一类或具中等,一类或具下等,各各根器不同。此论具有三种士夫皆有可入之道,故云。菩提二字,含义甚多难译,故直译梵音。藏文以意译为断、证二德,于此道路应有之次第,此属一般通义。如分别言之,有断德菩提、证德菩提、究竟菩提及不究竟菩提。今所言者,乃究竟菩提,双具断证二德应行道路之次第。”

  造论因缘:《略论释》(六页):“以佛所说法,不外甚深方面般若诸经,及广行方面法相诸经,前者由龙猛承传,后者由弥勒而传,前者由大智慧智鹃递传至阿底峡,后者由无着递传金洲至阿底峡。阿底峡所造《炬论》,经仲登巴、博多瓦、霞惹瓦,直至宗喀大师始依据开演为三士道,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此中秘密因缘,在拉萨背面热振地方,修习《道次第承传启请》,亲见释迦。一日后,又见阿底峡、仲登巴、博多瓦、霞惹瓦,亲为授记,谓将大宏正法。大师着此论至修止段时,颇感供给困难,其地山神等为之供养。后至胜观段时,恐后世众生不解,意将搁笔,复得文殊现身。大师为契大觉心要,将《广论》着成。时年四十五岁,乃返拉萨,建噶登寺。至五十九岁时,因观此后众生根器薄劣,复将辨理深义,引经各分,摄为《略论》。”

  法流传承:是依阿底峡尊者五部总传承《菩提巴他扎底邦》,及宗大师《菩提道次第总纲》(《降区朗杰突突》)两种。由西藏 康萨仁波卿传海公上师,复由海公传本人。后由康定 南无寺 大吉上师,亲为本人单独传授一次,以示法有源流。

  

  ①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 藏语)

  敬礼尊重妙音( 汉译)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  ②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论前归敬:归敬所以求加持,总约有三:一、排除障碍;二、防护不利因素;三、顺缘完成著作。

  ①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 ( 藏语):论藏重慧,故礼文殊。论诠智慧,了解名相,启发智慧,故归敬大智文殊菩萨。亦可视论之特质,而归敬余尊,如慈氏等。别者文殊菩萨是宗大师多世本尊,恒常摄持大师,大师这世还亲见文殊尊容,故首顶礼。(按: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是依梵文音译的藏语,用藏文字母拼成的。)

  ②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对上中下三根性不同众生,宣说暂时及究竟的妙法。

  *此颂四句赞礼释迦佛,即是《心论》(海公上师译)中四句:“具足百千妙善所生身,能满无边众生愿欲语,如实而观徧知无尽意,于是释迦主尊头顶礼。”意谓佛之身轮功德,是由修习圆满俱胝不可计妙善功德所成。佛之语轮功德,能满一切根机不同有情之所希愿,而应机为之说法。佛之意轮功德,能对一切法如实而观,徧知其尽所有性及如所有性,无所不了。于具足此三轮功德之主尊释迦佛前恭敬顶礼。

  

  是无等①师②最胜子 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③土 礼阿逸多及妙音

  

  ①师:佛。

  ②最胜子:法王子。

  ③土:佛土。

  *此颂四句赞礼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

  

  ①如极难量胜者教 造释密意赡部②严 名称徧扬于③三地 我礼龙猛 无着足

  

  ①如极难量胜者教:胜者佛所说大乘教法,即指《大般若》,是凡夫发心直至成佛圆满次第之教,亦即《大般若经》之全体。胜者教:藏本及《心论》皆言“佛母教”,即《大般若》也。

  ②严:顶庄严。谓是赡部洲之顶庄严也。

  ③三地:天上、人间、地下(龙宫) 。

  *此颂四句赞礼龙树、无着二大论师。

  

  摄①二大车善②传流 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③道心④教授藏 敬礼持彼然灯智

  

  ①二大车:深见派——文殊传龙树;广行派

  ②传流:传承、法流。

  ③道心:津要。

  ④教授藏:显密教授宝藏。

  *此颂四句赞礼阿底峡尊者。谓尊者然灯智,能摄深、广二派善妙传承法流,无错谬、圆满道津要之显密教授宝藏。

  

  徧视无①央佛语目 ②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③善开显 敬礼此诸善知识

  

  ①央:尽。

  ②贤种趣脱最胜阶:此句《心论》译为“入解脱行贤能引导师”。阶:正路。

  ③善开显:善开显正路。

  *此颂四句赞礼传授佛法诸善知识,意谓具慧目徧了无尽佛语之诸贤能善知识,观众生起大悲,以方便善为我等开显趣向解脱最殊胜之正道。

  

  今勤瑜伽多寡闻 广闻不善于修要 观视佛语多片眼 复乏理①辩教义力

  故离②智者欢喜道 圆满教要胜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 故我心意③徧勇喜

  

  ①辩:思辩。

  ②智者欢喜道:《三主要道》(八七页)颂:“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且能破诸所执境(自性),彼入佛陀所喜道。”

  ③徧勇喜:奋勉。

  *此二颂显造论宗旨。

  

  诸有偏执暗未覆 具辨善恶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诸具①善者专励听

  

  ①善:善根。专:专一。励:努力。

  *此一颂宗大师敦嘱劝学。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徧摄龙猛、无着二大车之道轨。往趣①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②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①一切种智地位:一切种智地即是佛地。《现观庄严论》以三智摄全经八品之义。三智者,一、一切智,谓声闻、缘觉之智。二、道种智,谓菩萨智。三、一切种智,谓佛智,即一切智与道种智全摄。云何一切种智?论云:谓种种一切无生,内心刻印,悉皆具足。大觉正等戒身(戒)具足,瑜伽(定)具足,自在之主(慧),诸行对治之*轮能作(解脱),种种一切无尽无余一切能作动转者也(解脱知见)。(《现证庄严论·文句颂解》一七三页)

  ②趣佛地理:趣佛地之理。

  

  此中传有二派释仪。胜那兰陀诸智论师,许由三种清净门中,诠释正法。谓①一轨范语净,二学者相续净,②三所说法清净。后时③止迦摩啰室啰,圣教盛行,彼诸智者,则许三种而为初要。谓④一正法造者殊胜,二正法殊胜,三如何讲闻彼法轨理。今于此中,应如后释。

  

  ①轨范语净:轨范师指造论之师也。谓轨范师及所说语清净。

  ②所说法清净:谓所说法系圆满教法。

  ③止迦摩啰室啰:即迦湿弥罗。

  ④正法造者殊胜:即轨范师清净。

  

  由是菩提道次引导分四: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今初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别则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①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共称胜阿底峡。

  

  ①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掌中解脱》(四二页):“由于《菩提道灯论》是此后《道次第》、《胜道》、《圣教次第》等一切相关著作的根本文,所以阿底峡尊者实际上也是这些著作的作者。”又此亦宗大师自谦之词,不以造论功德自居也。

  

  其殊胜分三: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今初

  如错大译师所造《八十赞》云:「东萨贺胜境,其间有大城,谓次第聚落。其中有王都,名为有金幢。其宫极广博,①受用位饶盛,等支那国王。其国王善胜,妃名吉祥光。父母有三子,名②莲藏 月藏,并其吉祥藏。太子莲华藏,有五妃九子。长子福吉祥,现时大善巧,③称为陀那喜。幼子吉祥藏,④苾刍精进月。次子月藏者,即现至尊师。」

  

  ①受用位:受用指财物。位指权势、地位。

  ②莲藏:莲华藏。

  ③称为陀那喜:《略论释》(一六页):“有达那喜之称(犹今之 博士)”。

  ④苾刍精进月:善巧密法,得生起次第三摩地。

  

  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今初

  如《赞》云:「二十一岁中,善巧①六十四,技术及②一切,工处③善构言,及④一切诸量。」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明处。声明、因明、工巧业明,及医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龙巴云:十五岁时,仅闻一次《正理滴论》,与一黠慧戏论外道兴辩,令彼堕伏,美誉徧扬。

  

  ①六十四技术:六十四种技艺。

  ②一切工处:善…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