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非苦樂受
等持
(注)內等淨:一隨起增上淨信,必依大喜;二禅有勝喜故。
第叁定舍極喜,第四定舍極樂,故立行舍。初二不立行舍故立輕安。(《正理》雲:行舍輕安互相覆蔽,若處有一,第二便無,輕安治沈,其相飄舉,行舍治掉,其相寂止,故安與舍,互相覆蔽。)
第叁定有樂受,爲耽此樂,不欣上地,對治此故,立正慧支。
第叁定,爲第二定勝喜飄溺,若第四定,爲第叁定勝樂留礙,由爲下地,所流難故,于自地染,不能出離,是故世尊勸住正念,又叁地由離喜故,念慧爲正,四地離八災患,舍、念得清淨名。(八災患:尋、伺、憂、苦、喜、樂、出息、入息。)
內等淨:頌“內淨即信根”者,謂若證得第二靜慮,則于定地亦可離中,有深信生,名內等淨。信是淨相,故立淨名,離外均流,故名內等,淨而內等,故立內等淨名。《晖鈔》初離欲染,得初定,味著爲定究竟,後得第二定,初定同欲界,亦信是可離,故有內淨,離外均流者,初定有叁識,緣外境,二定離此,名離外(鼓動)(定內)均流,故有內淨。
“诤根生死因 受想二法滅”
诤根:煩惱名诤,即诤名根。
诤根有二 著五欲妙境——受 爲最勝因
著身等五見——想
生死因有二 貪著愛 故有生死輪回
起倒想
《定道資糧頌》 思考題
震旦禅派有幾?有哪幾派?
何謂“一心禅”?“心心相印傳”,“印”指什麼?
何謂“第一義悉檀”?略述四悉檀。
“佛性”是何?
爲什麼以“天龍雨”作喻?
解說《楞伽經》中“我說二種通”一偈。
世間禅修的目的與方法如何?
出世間禅修的目的與方法如何?
“根本乘五道”是何?
“大乘五道”是何?
何謂“若定若上生”?
何謂“根本乘五道”?
何謂“見道得有學智見”?
何者是“見所斷”?
何者是“修所斷”?
爲什麼念珠要一百零八顆?
何謂“大乘五道”?
大乘見道與根本乘之見道,有何不同?
何謂“共菩提”?
何謂“無量”?
解釋“背舍”、“解脫”之涵義?
何謂“八背舍”?雲何又稱“八解脫”?
雲何“八勝處”?何謂“勝處”?
何謂“十力”?
何謂“叁念住”?
何謂“大悲”?
何謂“四無量”?
何謂“佛十八不共法”?
修定爲什麼重視發心?
詳述九種“邪僻發心”?
發心不正有何過失?
怎樣發心才算正確?
發菩提心,有什麼內涵?
發菩提心,修禅有何勝利?
何謂“內外資糧圓滿”?
圓滿之內分有幾?一一述之。
圓滿之外分有幾?一一述之。
何謂“教授教誡”?
如何能得淨心信佛,不于惡法生信?
何謂“十二分教”?一一述之。
何謂“出離心”?
世間是苦,從何得知?
何謂“愦鬧”?
“障”指什麼?
“蓋”指什麼?
“惡尋思”指什麼?
何謂“聞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
有學解脫什麼?
“止持”指什麼?
雲何“隨順世間、隨順毗尼”?二者有矛盾時,如何處理?
試就沙彌律,或比丘行護律儀,述“便利用水、楊枝入聚落、乞食受用、蕩缽”,等事之細致作法。(有沙彌處僅談沙彌律儀)
何謂“翹勤”?
“遠離五家”,哪五家?爲什麼遠離?
何謂“依止戒律儀,能防護意根。”?
“樂爲他說法”,如何稱“樂說”?
“阿含十七事”,“阿含”指什麼?“十七事”指什麼?
凡夫流逸倒惡,該用何法製止?
雲何才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近世行者,各自稱正修行,如何才算正修行?
“防護意根”,與“意根如律住”是否同義?
爲什麼說“露罪具勇心”?
“不虧十種行”,指哪十種?
“如來贊喻”,指什麼?
如何“屍羅次第淨”?
護戒諸功德,具體有哪些?
“學修誓爲首”,試述其必要性。
雲何能得“不忘念”?
雲何能製伏色聲等?
雲何“見色生心”?(述其生染之過程)
雲何“防護非心”?
雲何“行相、隨好”?
煩惱熾盛時該怎麼辦?
雲何“策根”?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大欲”、“不知足”。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難養亦難滿”。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根律儀”。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防守正念”。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常委正念”。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色色……色法”一段。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不取相、不取隨好。”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斷減、除棄、變吐。”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策根”兩種。
依《瑜伽師地論》解釋“根律儀”兩種。
何謂“食”? 何謂“段食”?
食共有幾?一一述之。
食時應觀什麼?
段食過患有幾?
何謂“正食過患”?
何謂“食已過患”?
何謂“追求過患”?
何謂“防護過患”?
何謂“親變怨過患”?
何謂“無厭足過患”?
何謂“被食所縛過患”?
何謂“惡行苦果過患”?
食時應正知何義?
何謂“月喻往施家,蕩滌身心淨。”?
食太飽滿有何過患?
何謂“饕餮”?
何謂“耽嗜”、“愛染”、“迷悶”?
何謂“出家性”?何謂“沙門性”?
試釋“達多入泥犁,亦由五百鼎。”
何謂“知量”?何謂“知止足”?
雲何“深生厭惡而後吞咽”?于世衛生,有無矛盾?
《瑜伽師地論》中謂此段食有少勝利,指何勝利?
“多聞聖弟子”應如何受用段食?
雲何“離苦樂二邊”?
何謂“寤瑜伽”?
寤瑜伽之具體作用如何?(依《瑜伽師地論》)
修寤瑜伽有何勝利?
何謂“順障法修心”?
何謂“端身存正念”?(《瑜伽師地論》說:“端身正願,安住背念。”先通釋之,再釋何謂“端身”?何謂“正願”?何謂“安住背念”?)
何謂“事瑜伽”?
觀察自身有昏睡蓋,當以何法對治?
如何對治貪欲蓋?
如何對治瞋恚蓋?
如何對治“掉悔蓋”?
如何對治“疑蓋”?
總說應如何對待五蓋?
養息的目的如何?
中夜應如何臥?
臥時如何修正念?
臨臥如何策心?
何謂夜四分中,分初中後夜叁?
何謂“寤瑜伽”?(依《瑜伽師地論》述其具體方式)
“發生樂欲”乃至“無間相續”如何以五種精進配釋?
“于光明相,善巧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達。”如何釋?
何謂“有明俱心、有光俱心”?
依《瑜伽師地論》于經行時,從幾障法淨修其心?
依《瑜伽師地論》于宴坐時,從幾障法淨修其心?
何謂“于十二分法,言善通利。”?
何謂“于十二分法,意善尋思。”?
何謂“于十二分法,見善通達。”?
雲何以慈俱心,無怨無敵,無損無惱,廣大無量,極善修習?
雲何“法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雲何“自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雲何“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右脅而臥,有何勝利?
雲何“住光明想巧便而臥”?
雲何“正知巧便而臥”?
雲何“正念巧便而臥”?
雲何名“思維起想巧便而臥”?
雲何“至後夜分,速疾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時存正知”總義如何?
往還處,何處不應往、何處應往?
往還時,何時不應往、何時應往?
往還途中,應雲何正知?
往施家,應雲何正知?
已往正往時所見衆色,何色應觀、何不應觀?
若入施主家,應雲何行、雲何坐?
應如何經行?
應如何跏趺坐?
中夜如何養息?
後夜如何作?
“解勞寢息”應如何作?
何謂若“往若還正知而住”?(依《瑜伽師地論》)
何謂“在自別人所往行處,往返經行,非于他處,非不委處,非不恣處,非不與處,而辄經行。”?
何謂“如來所說正法,最極最深,相似甚深。”?
何謂“正知”、“正知而往”?
何謂“生靜慮”、?“定靜慮”?
定靜慮以何爲體?
何謂“初具伺喜樂,後漸離前支。”?
何謂“無色亦如是”?
無色定中哪些名除色想?哪些不是?
四無色定如何立名?
何謂“八等至”?
以味、淨、無漏配四靜慮、四無色。何謂“味、淨、無漏”?
四靜慮各有幾支?
何謂“诤根因”、“生死因”?
“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各以何法爲體?
聞法獲益利鈍根之差別如何?
丁醜(一九九七年)農曆六月初十講至七月初七圓滿于多寶講寺。
《《定道資糧頌》講義 及思考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