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义 及思考题▪P9

  ..续本文上一页 非苦乐受

   等持

  (注)内等净:一随起增上净信,必依大喜;二禅有胜喜故。

  第三定舍极喜,第四定舍极乐,故立行舍。初二不立行舍故立轻安。(《正理》云:行舍轻安互相覆蔽,若处有一,第二便无,轻安治沉,其相飘举,行舍治掉,其相寂止,故安与舍,互相覆蔽。)

  第三定有乐受,为耽此乐,不欣上地,对治此故,立正慧支。

  第三定,为第二定胜喜飘溺,若第四定,为第三定胜乐留碍,由为下地,所流难故,于自地染,不能出离,是故世尊劝住正念,又三地由离喜故,念慧为正,四地离八灾患,舍、念得清净名。(八灾患:寻、伺、忧、苦、喜、乐、出息、入息。)

  内等净:颂“内净即信根”者,谓若证得第二静虑,则于定地亦可离中,有深信生,名内等净。信是净相,故立净名,离外均流,故名内等,净而内等,故立内等净名。《晖钞》初离欲染,得初定,味著为定究竟,后得第二定,初定同欲界,亦信是可离,故有内净,离外均流者,初定有三识,缘外境,二定离此,名离外(鼓动)(定内)均流,故有内净。

   “诤根生死因 受想二法灭”

  诤根:烦恼名诤,即诤名根。

  诤根有二 著五欲妙境——受 为最胜因

   著身等五见——想

  生死因有二 贪著爱 故有生死轮回

   起倒想

  

  《定道资粮颂》 思考题

  震旦禅派有几?有哪几派?

  何谓“一心禅”?“心心相印传”,“印”指什么?

  何谓“第一义悉檀”?略述四悉檀。

  “佛性”是何?

  为什么以“天龙雨”作喻?

  解说《楞伽经》中“我说二种通”一偈。

  世间禅修的目的与方法如何?

  出世间禅修的目的与方法如何?

  “根本乘五道”是何?

  “大乘五道”是何?

  何谓“若定若上生”?

  何谓“根本乘五道”?

  何谓“见道得有学智见”?

  何者是“见所断”?

  何者是“修所断”?

  为什么念珠要一百零八颗?

  何谓“大乘五道”?

  大乘见道与根本乘之见道,有何不同?

  何谓“共菩提”?

  何谓“无量”?

  解释“背舍”、“解脱”之涵义?

  何谓“八背舍”?云何又称“八解脱”?

  云何“八胜处”?何谓“胜处”?

  何谓“十力”?

  何谓“三念住”?

  何谓“大悲”?

  何谓“四无量”?

  何谓“佛十八不共法”?

  修定为什么重视发心?

  详述九种“邪僻发心”?

  发心不正有何过失?

  怎样发心才算正确?

  发菩提心,有什么内涵?

  发菩提心,修禅有何胜利?

  何谓“内外资粮圆满”?

  圆满之内分有几?一一述之。

  圆满之外分有几?一一述之。

  何谓“教授教诫”?

  如何能得净心信佛,不于恶法生信?

  何谓“十二分教”?一一述之。

  何谓“出离心”?

  世间是苦,从何得知?

  何谓“愦闹”?

  “障”指什么?

  “盖”指什么?

  “恶寻思”指什么?

  何谓“闻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

  有学解脱什么?

  “止持”指什么?

  云何“随顺世间、随顺毗尼”?二者有矛盾时,如何处理?

  试就沙弥律,或比丘行护律仪,述“便利用水、杨枝入聚落、乞食受用、荡钵”,等事之细致作法。(有沙弥处仅谈沙弥律仪)

  何谓“翘勤”?

  “远离五家”,哪五家?为什么远离?

  何谓“依止戒律仪,能防护意根。”?

  “乐为他说法”,如何称“乐说”?

  “阿含十七事”,“阿含”指什么?“十七事”指什么?

  凡夫流逸倒恶,该用何法制止?

  云何才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

  近世行者,各自称正修行,如何才算正修行?

  “防护意根”,与“意根如律住”是否同义?

  为什么说“露罪具勇心”?

  “不亏十种行”,指哪十种?

  “如来赞喻”,指什么?

  如何“尸罗次第净”?

  护戒诸功德,具体有哪些?

  “学修誓为首”,试述其必要性。

  云何能得“不忘念”?

  云何能制伏色声等?

  云何“见色生心”?(述其生染之过程)

  云何“防护非心”?

  云何“行相、随好”?

  烦恼炽盛时该怎么办?

  云何“策根”?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大欲”、“不知足”。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难养亦难满”。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根律仪”。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防守正念”。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常委正念”。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色色……色法”一段。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不取相、不取随好。”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断减、除弃、变吐。”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策根”两种。

  依《瑜伽师地论》解释“根律仪”两种。

  何谓“食”? 何谓“段食”?

  食共有几?一一述之。

  食时应观什么?

  段食过患有几?

  何谓“正食过患”?

  何谓“食已过患”?

  何谓“追求过患”?

  何谓“防护过患”?

  何谓“亲变怨过患”?

  何谓“无厌足过患”?

  何谓“被食所缚过患”?

  何谓“恶行苦果过患”?

  食时应正知何义?

  何谓“月喻往施家,荡涤身心净。”?

  食太饱满有何过患?

  何谓“饕餮”?

  何谓“耽嗜”、“爱染”、“迷闷”?

  何谓“出家性”?何谓“沙门性”?

  试释“达多入泥犁,亦由五百鼎。”

  何谓“知量”?何谓“知止足”?

  云何“深生厌恶而后吞咽”?于世卫生,有无矛盾?

  《瑜伽师地论》中谓此段食有少胜利,指何胜利?

  “多闻圣弟子”应如何受用段食?

  云何“离苦乐二边”?

  何谓“寤瑜伽”?

  寤瑜伽之具体作用如何?(依《瑜伽师地论》)

  修寤瑜伽有何胜利?

  何谓“顺障法修心”?

  何谓“端身存正念”?(《瑜伽师地论》说:“端身正愿,安住背念。”先通释之,再释何谓“端身”?何谓“正愿”?何谓“安住背念”?)

  何谓“事瑜伽”?

  观察自身有昏睡盖,当以何法对治?

  如何对治贪欲盖?

  如何对治瞋恚盖?

  如何对治“掉悔盖”?

  如何对治“疑盖”?

  总说应如何对待五盖?

  养息的目的如何?

  中夜应如何卧?

  卧时如何修正念?

  临卧如何策心?

  何谓夜四分中,分初中后夜三?

   何谓“寤瑜伽”?(依《瑜伽师地论》述其具体方式)

  “发生乐欲”乃至“无间相续”如何以五种精进配释?

  “于光明相,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如何释?

  何谓“有明俱心、有光俱心”?

  依《瑜伽师地论》于经行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

  依《瑜伽师地论》于宴坐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

  何谓“于十二分法,言善通利。”?

  何谓“于十二分法,意善寻思。”?

  何谓“于十二分法,见善通达。”?

  云何以慈俱心,无怨无敌,无损无恼,广大无量,极善修习?

  云何“法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云何“自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云何“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右胁而卧,有何胜利?

  云何“住光明想巧便而卧”?

  云何“正知巧便而卧”?

  云何“正念巧便而卧”?

  云何名“思维起想巧便而卧”?

  云何“至后夜分,速疾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时存正知”总义如何?

  往还处,何处不应往、何处应往?

  往还时,何时不应往、何时应往?

  往还途中,应云何正知?

  往施家,应云何正知?

  已往正往时所见众色,何色应观、何不应观?

  若入施主家,应云何行、云何坐?

  应如何经行?

  应如何跏趺坐?

  中夜如何养息?

  后夜如何作?

  “解劳寝息”应如何作?

  何谓若“往若还正知而住”?(依《瑜伽师地论》)

  何谓“在自别人所往行处,往返经行,非于他处,非不委处,非不恣处,非不与处,而辄经行。”?

  何谓“如来所说正法,最极最深,相似甚深。”?

  何谓“正知”、“正知而往”?

  何谓“生静虑”、?“定静虑”?

  定静虑以何为体?

  何谓“初具伺喜乐,后渐离前支。”?

  何谓“无色亦如是”?

  无色定中哪些名除色想?哪些不是?

  四无色定如何立名?

  何谓“八等至”?

  以味、净、无漏配四静虑、四无色。何谓“味、净、无漏”?

  四静虑各有几支?

  何谓“诤根因”、“生死因”?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各以何法为体?

  闻法获益利钝根之差别如何?

   丁丑(一九九七年)农历六月初十讲至七月初七圆满于多宝讲寺。

  

《《定道资粮颂》讲义 及思考题》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律海十门思考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