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學記講義▪P3

  ..續本文上一頁論“恃”有幾種?

  68、 何謂“自滅、自入涅槃”?

  69、 趣入解脫道之次第雲何?

  70、 何謂“應染處不染”乃至“應受處不受”?

  71、 何謂“落盜戒人數”?

  72、 何謂“信信”?

  73、 何謂“慚”、“愧”?

  74、 何謂“多聞”?

  75、 何謂“精進”?

  76、 何謂“念”?

  77、 何謂“慧”?

  78、 何謂“正見”?(釋“九毗缽舍那”)

  79、 何謂“正思維”?

  80、 何謂“正語”?

  81、 何謂“正業”?

  82、 何謂“正命”?

  83、 何謂“正勤”?

  84、 何謂“正念”?

  85、 何謂“正定”?(釋“九奢摩他”)

  86、 詳釋“五法蘊”?

  87、 “解脫”有幾?一一詳釋之。

  88、 何謂“結”?何謂“五順下分結”、“五順上分結”?

  89、 何謂“解脫知見”?

  90、 何謂“五成熟解脫想”?何緣此五名“成熟解脫”?

  91、 何謂“有爲解脫”、“無爲解脫”?兩者有何關聯?

  92、 何謂“四修定”?

  93、 “定心自在”雲何而得?(依《俱舍論》)

  94、 何謂“慧解脫”、“俱解脫”?(依《俱舍論》)

  95、 何謂“五解脫處”?

  96、 “衣食知足”依何爲標准?

  97、 《瞿尼師經》無學比丘,當學十一事,哪十一事?

  98、 海公引《瞿尼師經》密意何在?

  99、 何謂“畜生論”?

  100、 何謂“知時”及“善時”?

  101、 何謂“識”?“知”與“識”差別何在?二者有何關聯?

  102、 釋“共行慈、重行慈、究竟行慈”?

  103、 試論“福德”與“智慧”之關系。

  104、 何謂“常敬不離”?

  105、 總結前所說“善知”與“善識”,如何名爲“善知識”?

  106、 “善親厚”,且述佛教之“親厚”與世間之“親厚”不同在何?

  107、 述“善親厚”之原則及其利益。

  108、 何者稱“凡夫持戒人”?

  109、 何謂“堅信人”、“堅法人”?

  110、 爲什麼要自類相同而作親厚?

  111、 何謂“自共親厚”?

  112、 雲何“隨順、不離、相親近”?

  113、 “善衆”與“善親厚”主要不同在何?

  114、 何謂“心向彼、尊上彼、傾向彼、解彼”?

  115、 何謂“根門”?

  116、 如何“護攝根門”?

  117、 如其不能,當如何作?

  118、 得“根律儀”從何下手?

  119、 “攝根”另有五法,是何?

  120、 雲何“飲食知足、知量而食”?(釋“食”、“知足”、“知量”)

  121、 衣食知足知量,總科有幾?

  122、 雲何“不掉食”?

  123、 雲何“不貢高食”?

  124、 雲何“不爲養身食”?

  125、 雲何“不嚴飾身食”?

  126、 雲何“但欲令身住”?

  127、 雲何“不起嗔恚”?

  128、 雲何“欲修梵行”?

  129、 雲何“斷故受、不生新受”?

  130、 雲何“爲活命故食”?

  131、 雲何“舍憎愛金剛”?

  132、 雲何“不求利”?

  133、 雲何“勤力”?

  134、 雲何“樂行”?

  135、 雲何“勤精進,不睡眠”?

  136、 何爲“障礙法”?其中各障什麼?

  137、 爲什麼叫“障礙”?

  138、 雲何名“離障礙法”?

  139、 斷五蓋有何層次?

  140、 何謂“心垢”?

  141、 雲何五蓋是損智慧法?

  142、 何謂“欲”?“五塵”何故名欲?

  143、 “五塵”是否爲欲之體?

  144、 “真欲”是何?以何爲證?

  145、 聯系“真欲”,五欲中什麼叫“ 欲”?

  146、 雲何爲“惡不善法”?

  147、 何謂“十不善業道”?解釋“十不善”及“業道”?

  148、 何謂“相應不善”、“等起不善”?

  149、 解釋“善之四種”與“不善四種”?

  150、 何謂“叁不善根”?

  151、 試述本論所列由叁不善根所生之諸惡不善法。

  152、 何謂“十邪”?有何危害性?

  153、 雲何名“離欲”、“惡不善法”?

  154、 雲何名“有覺有觀”?

  155、 何謂“離生喜樂”?

  156、 雲何名“覺”?

  157、 雲何名“觀”?

  158、 雲何名“喜”?

  159、 雲何名“樂”?

  160、 雲何名“一心”?

  161、 “等引”、“等持”、“等至”叁者何別?

  162、 論中不嫌其煩釋“初”密意何在?

  163、 就一般概念解釋,何謂“禅”?

  164、 以本論初禅功德義相解釋,何謂“禅”?

  165、 何謂“舍心垢”?

  166、 觀禅行功德、智慧深淺,當于何處觀?

  167、 何謂“現世樂行”?

  168、 “明了”、“熾盛”、“清淨”指何?

  169、 何謂“甚深妙義”、“專著智慧”?

  170、 “複次,行人行覺觀”至“及余隨色”指什麼?

  171、 何謂“隨法非禅,是禅隨法”?

  172、 得初禅定已,該怎麼辦?

  173、 論中釋“比丘身”應如何解釋?

  174、 何謂“此身盡離生喜樂”?

  175、 “善洗浴師,善洗浴師弟子”喻何法?

  176、 “澡豆作抟”喻何法?

  177、 何謂“不幹不濕,內外和潤”?

  178、 得定已,如何保持?

  179、 雲何“津”?

  180、 雲何“液”?

  181、 雲何“遍”?

  182、 雲何“滿”?

  183、 “生”與“起”何別?

  184、 何謂“觸”?有幾種?

  185、 何謂“證”?

  186、 何謂“微行”?

  187、 農夫溉田喻配津液遍滿,如何配合?

  188、 水還瀼水口,何喻?

  189、 何謂“以皮住血”?

  190、 論中如何“製止味定”?

  191、 論中津液遍滿時,不應以身爲境界,爲什麼?

  192、 不應以身爲境界,應以何法爲境界?

  193、 海公上師感歎信仰如來及尊者教法,以何生大歡喜?

  194、 得禅定離生喜樂已,有何禅報?

  195、 禅報與十叁助行,有何關聯?

  196、 雲何出生“炙、暖、熱、燃、焦”等五法?

  197、 雲何出生“厭惡”乃至“不除”等身心障礙之六法?

  198、 雲何除“身炙”等乃至“得樂無煩惱金剛”?

  199、 得禅定後,顯發之功德雲何?

  200、 “我所非我有,我非我所有,我我所皆無有我”說此有何義利?

  201、 何謂“七共欲染”?

  202、 自觀內心,七共欲染斷否?該如何對治?

  (圓滿于多寶講寺)

  

  

《舍利弗阿毗昙論禅定品學記講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