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取頭尾兩個字,“正念”把“願、背”就卡在裏面,意思同樣的。起正的念頭,就是正直;跟那個煩惱相背。
海公上師的意思就是說,修定基本的要求,一定要端身而坐。假使身不端,不要說得定,還會害病。因爲我們說,人的最重要的脈,中脈了。中脈直的話,百脈都能夠通暢;中脈一曲,所有其他的脈都不能如法的通行。所以說,海公上師我記得他就教我們吃飯的時候要挺直吃,拿碗吃的話就這樣子吃。不能那樣子吃,一定要這樣子吃。如果拿缽的話,就這樣子,擺在下邊,這樣子一瓢瓢吃,伸伸地,這樣子消化,一方面威儀好,一方面對身體也有好處。如果你彎起吃,我看見有的人吃缽,這樣子扣到吃,跟碗一樣,擺在口裏那個樣子,這個完全不符合這個要求。托缽要遠遠地,直直地,拿瓢拿來上邊--不是口吃,附了口缽上去吃的。
“順障法修行”,是哪一個境界,屬于哪一個障的,就針對那個境界去修行。
海公上師就對這個發揮了很多。他說,我們修行不要逃避煩惱,經常有人要找清淨的環境去修,你就是跳一個環境,煩惱還沒有斷,只不過是搬了個地方,這個地方這個煩惱不起,又會起那個煩惱。這樣子搬來搬去,煩惱,越鍛煉越強壯,結果,你修行毫無益處,反而把煩惱養胖了。所以說,要跟煩惱鬥的話,就不要逃避。假使一個寮房兩個人不和,那你知道不和是一個起瞋恨心的一個境來,那麼你要對治,就是要把心不要起瞋恨心。那麼自己要觀想,爲什麼不和?是他不好嘛?你不好?如果他不好,那你宿世冤家,你該受;如果你不好,你趕快改,你爲什麼惹人家起煩惱?所以說你自己要對治煩惱,把煩惱克下去,這才是修行。如果說你兩個不和,我趕快調個房間,調個房間碰到一個脾氣怪的又不和,再調房間,你調來調去的話,煩惱動也沒有動,你修行修了半天,修了好多年,分毫沒有碰到,那你不是白白地搞了嘛。所以海公上師的說法,煩惱不能逃避,就是斷了就行,如果逃避的話,不好聽的話就是逃兵,逃兵是最沒出息的,如果在國民黨專製的統治下,逃兵要槍斃的。你打仗死不死還不一定,你逃了之後反而非死不可。這個沒有出路的,所以說不要做逃兵。
“順障法修行”,什麼境界來,就對治什麼煩惱。下面就都要說。
“淨妙順貪欲”,淨妙的境就是順著貪欲的,那麼淨妙境來之後,你要對治貪欲。“忿恚順瞋蓋”,這是五蓋,我們要修定,一定要除五蓋。前面戒律儀、根律儀修了,粗大的煩惱已經除掉,那這個基本障定的五個蓋突出,突出之後就針對斷除這五個東西。那麼一些不順的境,就是順瞋恚蓋的。“黑暗順惛睡”,黑暗的境是順著這個昏沈睡眠的,昏沈睡眠是個蓋,欲貪是個蓋。
“親屬國土覺”,這是掉悔蓋,掉舉惡作的蓋。起這個親屬的感覺,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喔!一下兒想家了,一下兒想故鄉去了,一下兒想什麼了。我們不是講過公案,一個老修行,他北方人,他修定修得很好,突然間定中冒了個念頭,北方的水餃很好吃,就想起吃來了。結果第二天,一個老婆婆端著水餃來,正是他愛吃的北方水餃,!吃得很高興,連吃叁天,一想不對頭,這是魔,趕快地製止,再也不要,就老婆婆來了我不吃。這個就是親裏國土覺,這是順了這個。“不死諸尋思”,這些就是惡尋思,都是順了那個掉舉惡作的蓋的。“追憶往昔事,戲樂受用等”,這些都是過去的享樂的事情,過去跟人家遊戲呀,受享受,作樂等等。
海公上師說了一個公案,他說出家人最好不要看戲,一出戲,就可以你兩年內的影響洗不幹淨。我們在小孩子有經驗,看了一出戲,戲都是名作家編的戲劇,出了戲院之後,腦筋都是在戲裏邊,人家跟你說話,聽也聽不清楚,馬路上走,也糊裏糊塗,這個呆了的人。這個不能看戲。
還有海公上師講,他在藏地親近康薩喇嘛的時候,藏地有一個名劇叫什麼啥個魔,這個東西我也記不清楚。他說有一次,這個劇團演出,先要供養達賴喇嘛,歌舞伎樂供養。達賴喇嘛不要,他說你去供僧好,結果嘛供僧。藏地的這個喇嘛廟很多的喇嘛,有的喇嘛就去看,當然不是單是喇嘛看,在家人也聚了很多,這是藏地的一個名劇,很有名的一出戲。那麼海公上師,有的人就說,你漢地來的,你從來沒有見過,你趕快去看呀。海公上師很好,依止法,他就問康薩喇嘛去,他說要不要去看。康薩喇嘛很善巧,他說你從來沒有看過,你要看看嘛也可以,但是八關齋戒的居士看不看?八關齋戒,歌舞伎樂故往觀聽不行的。海公上師馬上明白,八關齋戒的居士尚不能看,我一個大比丘怎麼看,不去,他說藏地蹲了那麼多年,這個名劇沒有看。那就是說,這些都是修行的障礙呀。那麼康薩仁波切也很善巧,他不直接說你不要去看,而是說八關齋戒的居士看不看,他這樣一說,海公上師就很慚愧:八關齋戒的居士都不看的東西,我怎麼要去看呢?歌舞伎樂受用等。
“叁世無記疑”,這是疑蓋。這是無記的一些東西,世間有邊無邊,我是有始有終等等,這些問題很多人歡喜問,這是無可記別的,就是說這是本來沒有實體的東西,你要說個來源。
最現實的一個喻,就是“石女的兒子長得高的還是長得矮的?長得黑的還是白的?聰明的笨的?長得端正的還是醜陋的?…”你問了半天,不睬你,這個不要回答你嘛,不養孩子的女人叫石女,石女根本沒有孩子,她孩子怎麼高、醜、聰明不聰明,這不是廢話嘛,不要問的。
叁世本來是假的,補特伽羅也是沒有自性的,哪有來源呢?我們拼命研究,人類從何而來,猴子來的;猴子從何而來,再小一點,下級動物變的;下級動物又是阿米巴變的;阿米巴再……最小的什麼東西?好,沒有辦法。現在很多生物學家都感到這些問題不可解,沒有辦法解。這些就是“叁世無記疑”。
這是把五個蓋先標一下,那麼下面對治蓋,先對治昏沈睡眠。昏沈睡眠,噢,時間過了,今天就講到這裏。
第十二講
《定道資糧頌 》。我們是准備還有叁節課,要把它講完。所以每天稍微提早一點。昨天我們講“悎寤瑜伽”講到五個蓋。
“悎寤瑜伽”的意思,在這裏有個頌,表得很清楚,一百八十五頁第一行。“悎寤言警惺”,就是覺照,“日夕恒覺悟”,恒長的白天晚上,晝夜六時,恒久;這是悎寤。瑜伽是相應。“叁業諸法行,不背于叁學。”叁業,身口意叁業修的法,跟叁學是相順的,不背的,跟叁學相應的,這就是“悎寤瑜伽”的意思。
下邊是說白天怎麼修,晚上又怎麼修。白天的從太陽出來到日落,一般說就是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晝的叁時。“經行或宴坐”,那麼你這個用什麼功呢?或者是經行,或者是打坐。那麼這個“端身存正念”,要坐得時候要端身,昨天我們講過,正念就是背念,離開那些不好的那些念頭。“順障法修行”,有什麼障就對治它,以這樣子修行,不是逃避。昨天講了很多。
下邊就是什麼障呢?障就是五蓋。
第一個就是欲貪蓋,這個貪,是欲界的貪,欲貪蓋。“淨妙順貪欲”,淨妙的相順著這個貪欲的。
第二個,瞋恚蓋,瞋恚是只有欲界有的,色界是沒有的,所以不必加一個欲了。那麼什麼境界呢?忿恚的相順著瞋恚的蓋。碰到忿恚相的時候就對治瞋恚,碰到淨妙相的時候就對治欲貪。
“黑暗順惛睡”,黑暗相順了這個昏沈睡眠的。那麼就是碰到黑暗相的時候要對治昏沈睡眠。
“親屬國土覺”,懷念鄉土,懷念自己的祖國這一種尋思;或者“不死”,尋思希望以後還要辦什麼事情,總不是死的想,這些尋思;或者是追憶過去的事情,“戲樂受用等”,過去沒有出家之前,什麼享受等等。這些都不能去想,一想的話會退道。那麼這些都是掉舉、惡作的那個蓋。
最後疑蓋,“叁世無記疑”,就是對世間的那個時間,就是過去到底有多少,未來到底有多少,世間有邊無邊等等,……這些十四無記,這一些懷疑,都屬于疑蓋。
“順障法修行”,就是順了這幾個相對治五蓋。下面就是開始對治。“對治睡眠蓋”,第一個是對治睡眠蓋。
那我們說在叁世無記疑”,現在一般是說什麼呢?就是人是從哪裏起源的?是猴子變的,猴子又什麼變的?一直追追追追上去,這個就是科學裏邊的一些無記思想,結果他們到現在還是追不到一個名堂。那麼這些東西,在定中千萬不能亂想,一想,就容易著魔。所以這些,定中是絕對不能想的。假使不是定中,你去研究這些問題,也是一個沒有效果的,對這個了生死毫無結果,同時也不會得到一個答案出來的。所以這一些,佛是不回答的。
那麼這些疑能不能解決呢?能解決,等你證了道之後自然解決,因爲這些東西,那些沒有自性的東西,執著有自性,那當然要産生疑,等到你知道它沒有自性的,那就不要疑。不是我們上次講過一個,叁世——過去,未來,現在叁世,如果未來世實在有的,那麼未來的事情我們怎麼能知道呢?它還沒有出現,怎麼會知道呢?未來是假有的,根本就沒有的。並不是說在將來有這麼一個事情要發生,時間根本是假立,假安立的,沒有過去未來叁世時間的,那麼一切法全部能知道,沒有什麼稀奇,真實沒有到的事情你怎麼預測呢?
乙二 五蓋之對治
這一節下面就是五個蓋如何分別對治。
丙一 對治睡眠蓋
昏沈睡眠蓋 對治修光明 面東坐露地 薄衣被量食
經行身禮忏 供侍叁寶尊 造像嚴佛土 寫經刊印行
廣修事瑜伽 上供下施與 光明治暗略 福增障自泯
觀淨妙聖境
“昏沈”怎麼對治呢?
“對治修光明”,修光明想。這個《瑜伽師地論》講得很仔細。光明有叁種:自然的光明——太陽、月亮,對治黑暗的;還有依身光明,天上的或者佛菩薩身上的光明;還有法的光明。那麼這都能夠對治昏沈睡眠蓋。
“面東坐露地”,面東就是說東面坐,向東…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