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五力往生法▪P9

  ..續本文上一頁利天、夜摩天高得多。這樣的善心死後絕對不會墮惡趣。

   你五力裏往生,怎麼會到惡趣去呢?不可能的。這個異熟果,當然是善趣或者淨土了;等流果呢,你將來這個身體,決定是一個暇滿的、可以修行的身體。

   你如果能夠在強烈的菩提心下,就像伽喀巴大師那樣情願代一切衆生受苦,而把一切自己修行的善根全部供養衆生,——以這樣子的心往生是最殊勝的。所以伽喀巴明明發願到無間地獄去的,卻是淨土現前。你將來得到的身體,決定是殊勝的暇滿身,沒有問題!你前一輩子修的大乘的那些法很快地就重新記起來。自然有善知識、善友,會幫助你把過去修的法,一下子重新修起來。

   我們這裏也舉了那個喻了,就是說過去,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因爲他對母親有點不孝,後來就墮到地獄裏去。他要入海去……大概的,哦,這個公案記不清楚了,大概如此。母親舍不得他,因爲他的父親好象是海裏死掉的。她不想他去,他硬要去。母親拉他,他把母親的頭發扯了幾根下來,硬走掉了。後來下地獄,但他是已發了菩提心的人,他說,假使熱鐵輪在我頭上轉,也不會退菩提心的。那個獄卒很氣,就把這個東西,把他頭上一抓。一抓呢,死掉了,馬上升天去。

   有菩提心的人,哪怕你在地獄裏邊,只要能夠提起菩提心的念頭,能夠馬上生天;何況你還沒有入地獄。臨終的時候,菩提心生起來了,絕對不會墮惡道。我們要往生到好的地方、或者淨土,重點是菩提心不要忘記;這個不忘記的話,惡趣是不會去的。不但是不到惡趣去,而且是到最好的地方去。

   《入行論》第一卷裏說,“誰具勝義妙寶心,于彼之身當敬禮”。就是說哪個有菩提心的話,這個人身體呢,要給他頂禮。菩提心是個最好的寶,什麼人有菩提心的話,《入行論》的作者說,我就向他頂禮。有菩提心的人,對于怨敵都不會損害,要使他安樂;這樣子的人,值得我們恭敬的。菩提心在《入行論》裏邊,也推崇得很高。

   我們對菩提心要重視,不要僅僅執著那些往生、不往生的事。這個你不要擔心的,你菩提心能夠不失——哪怕是造作的、很勉強的,只要跟菩提心相順的,都會得到加持。這個後邊還要講,《上師瑜伽》裏邊有上師、本尊加持。這個在大乘裏邊,本身就是個往生法。《上師供》裏邊有這個;還有個不共的密乘裏邊的往生法。很多人糾纏不休的:“密宗能不能跟淨土合修了?”“有沒有矛盾了?”你說啥個矛盾呢?密宗裏淨土的往生法,比你還多!《法尊法師論文集》,你去看看,多得很。破瓦法、啞巴齋,他舉了幾個例,還有很多的;這顯宗都沒有。

   我們還重點指出,這幾個力都是生淨土的重點。你沒有這幾個力,你單是念,你跟阿彌陀佛不相應;不相應怎麼去呢?阿彌陀佛在經上打個比喻。磁與鐵,磁能夠吸鐵,相應。你是個木頭,這個磁再大,能吸幾噸鐵的磁,這個吊重機,但是你是個木頭,哪怕你一斤重,吊不起。爲什麼?不相應。所以說,菩提心、忏悔、白淨法,這些是真正往生淨土的重點,一定不要輕視。

  

  五、密法裏不共的往生法

  

   前面說一般的;密法裏邊不共的,這個力量更大。生圓次第已經修到一定高度的,根本就不要往生法,自己有辦法的。還沒修到一定高度的,怎麼辦呢?就可以修這個不共的往生法。

   這裏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就是用破瓦法來結合五力的。這是與海公上師說的是一樣的;這裏五力主要的。對于什麼東西都要放下,不要貪。對于戒律,要把他還淨。重受,就是灌頂。或者是忏悔幹淨。以歡喜的心情,祈禱頂上的上師。假使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以很歡喜的心,不要愁苦,——唉呀,要死掉了,難過死了,那你這個往生,不行的。你要生極樂世界去,好,歡喜。以很歡喜的心情,求上師加持你能到極樂世界去;同時呢,也想極樂世界的種種功德,希望到那邊去的強烈的願力,發願的心。

   然後就修這個遷識法了。這是生圓次第還沒有上道的人,這個遷識法怎麼說?我們說,這個中脈,有這個識;這個識,這是投生的那個識。從中脈裏說呢,有九個門,這個都要觀想,把他閉掉。在修圓成次第,觀中脈的時候,可以把這個九個門,完全觀清楚。這裏呢,不要觀那麼多了。你只要想其他的門都關了,就是上門呢,頂門,叫金門,這個金門要開的。其他的門呢,關得緊緊的,只開頂上一個門。四世班禅洛桑卻吉绛稱說,你臨終的時候,很多事情記不起來,就不一定記那麼多了。你就想自己是打仗的勇士一樣,要很勇敢地往上、往前沖,就是從頂門上沖出去了。不要這個退退縮縮地,委委曲曲地,沒有力的,這個不行了,就是要提起勇士打仗的這個勁。

   那麼看,整個的脈,什麼地方都不通的,都關的,只有頂門是開的。觀身,或者是明點,或者修嘎登納甲的就是宗大師、上師的相了,有的人修本尊,本尊相,都可以。這個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識;這個識,就是你自己了。能修密法的寶瓶氣的,用寶瓶氣彈上去,等于打槍炮的,把他射出去,一股氣。那沒有修這個的,也不要緊。就是你想極大的願力,要生西方的,這個願力把他沖上去,就往上沖了。你自己,配合“嘿”一下子,就沖上去了。

   如果你還不放心,就想頂上的上師心裏邊——我們觀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上師。你可以觀上師,現的阿彌陀佛相;就是上師相也可以。想上師心裏邊,一個光明的鈎子,把自己的識從自己的心裏邊一下子地鈎到上師心裏去。你自己配合,“嘿”,一下子上去了。這樣子去的話呢,自己的識配合“嘿嘎”、上師的鈎幫忙,把你吸到上師心裏去。這就是我們的破瓦法了。然後阿彌陀佛就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把你心裏邊,一個識在裏邊,把你放到光明的蓮花裏去了。這樣子,蓮花化生,生極樂世界了。這是最簡單的,用密法結合五力,不用叁身道的往生法。

  

   如果修生圓次第,修得好的,自己修得法身現前了,光明現前就是中陰身的時候,馬上觀報身相了,你自己也可以往生。所生的金科就看自己決定了,你發什麼願了?這是高層次的呢,我們不說了。最低的,大家學過那個阿彌陀佛的破瓦法,這個可以結合到五力,把五力跟破瓦法結合起來。這樣子,從頂上射出去。再一個在《上師瑜伽》裏邊,就是上師的力量,放光明鈎,再幫你,把你的心(怕你彈不上去)鈎上去。這個是上師的力量把你鈎上去,鈎到上師心裏。上師心裏放光,把你鈎上去,鈎到上師心裏邊。然後上師就到極樂世界,把你放到蓮花裏。

   這是根據我們的儀規,就解決問題了。這些往生的方法很多種,我們就講了最簡單的兩種了。還有各式各樣的,配合叁身道修法的更多,有高層次的,再來。這個照大善知識說,比普通的往生法已經要高明不曉得多少了。

   所以說,自己拿了寶,不要不識寶,去給人家換其他的東西,換個鐵,換個什麼。這你是太沒有見識了吧?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這樣子說,我們引了那幺多書,我們引的藏傳的《上師供》裏邊的,當然詳細名字我記不到了。我們有這個耳傳的、有什麼導引的、有什麼心要的,有好幾種;再還有湯芗銘翻的;還有我們《上師供》的《講記》、《續記》等等;還有帕繃喀的;還有昂旺堪布的。那幺多大善知識,裏邊引了很多的,尤其是這個藏傳《上師供》注解裏邊,引了很多密部裏的佛說的法,都證明這是極有力的往生法,再也不要擔心了吧。今天時間到了。

  

   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上一次,我們把《上師供》的五力往生,多方面地講了一下。因爲很多的人不理解,以爲密宗裏邊沒有往生法的;甚至認爲密宗跟往生法是有矛盾的。這些誤解,希望通過這次的講述,能夠排除了。

   像宗大師的全圓的道次,什麼都有;都是最殊勝的,最圓滿的。離開這個教,再去找其他的,那就是不識寶了;有寶不識,去找那些稗糠之類的,那就是沒有法眼。希望大家呢,要認得宗大師的悲心。宗大師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綜合起來,有體系有次第的編成了兩部:《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菩提道次第》,顯教的全部圓滿地講了;密宗的,在《密宗道次第》裏,也是最圓滿最殊勝的都包含了。所以這兩個寶千萬不要輕視,或者認不到。這是我們要說明的。

   上一次我們講的遷識法,也就是往生法,大乘共同的五力,沒有摻予密法的。這個法已經是足夠殊勝的了,絕對不會到惡道去。如果你菩提心生起、即使是造作的生起,在臨終的時候能夠憶念不忘;同時發這個願:生生世世不離菩提心教授、生生世世不離《上師瑜伽》。——決定生善道;惡道的門決定給你閉了,不會去。這是客觀的規律,不是自己的願望可以改變的。

   我們也舉了伽喀巴大師的公案,他就是要代衆生受苦,發願到無間地獄去。但是臨終的時候,他叫他的侍者師擺供品,爲什麼?淨土的聖者都來了,——淨土往生是必然的了。所以有菩提心的人,不會掉到其他地方去,不會的。

   今天講不共道的。上一次講了一個最簡單的,就是用破瓦法加進去的,包含五力的破瓦法;共同道的五力,沒有破瓦法,同樣可以殊勝地往生。這是增上生。

   今天我們介紹一些不共道的,法身爲道用的方法。學過《八門勝解》的,知道臨終死有的時候,有很多光的變化。你學過呢,就應用這個變化,修起來;等到法身光明現的時候,緊緊抓住這個機緣。好的就證法身了。差的呢,在法身光明現的時候,也就知道;下一步呢,就是現報身了(那就是中陰身。一般中陰身現前了,那你就要報身現前。)。這樣子投生,決定是殊勝的地方,或者是空行剎土、或者是金科。修的最好的,當然不需要這些,直接證到法身,得到這個殊勝的報身,這個化身,就證了。還沒有證到的,臨終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方法結合來修;這也可以使自己證到極殊勝的暇滿的地方,願淨土的就是淨土了。

   這個往生法,在密宗裏邊,很多的密法的經書都贊歎。前面說了,這是強力往生,一切擋不住的,是強力成佛的上師遷識法。在密宗裏,贊歎這個法門,假使你一天裏邊造了很多罪,殺了那些梵行的修行人,又造了五無間,又搶劫、偷盜、邪淫等等。但是你用這個遷識法修的時候,一切都不能擋住你往生淨土,往生這個暇滿的殊勝的地方;不會被那些罪所染汙,也不會受叁有的過失所染汙。這樣子說的經書,不是一本,密宗的書,說了很多。

   另外一本說,假使造了五無間罪,殺害婆羅門;由這個儀規,這個瑜伽往生的不共瑜伽,可以什麼都能成就。這些罪不能妨礙他成就。這個先決條件,要清淨地守護叁昧耶戒的律儀。這樣子,決定成就叁身。叁身沒有成就,也可以成就一個修密法的殊勝的人;慢慢地,一生二生也會成就、成佛,最遲十六生。所以說靠這個不共瑜伽的遷識法,除了叁昧耶戒之外,一切罪,哪怕五無間罪,也不能傷害;一切惡趣門都關掉了,得最殊勝的善趣的暇滿身,可以在殊勝的環境裏邊繼續修行這個法門,直至最後成佛了。

   這是說這個法門的殊勝。不要以爲自己不可靠;即使你還沒有修上道,用前面的共同道,也可以保證不會墮惡道。

  

《大乘五力往生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