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五力往生法▪P8

  ..续本文上一页样的。——我们有《广论》,就是宗大师在身边一模一样的了。你把《广论》好好的重视起来就对了;不要把《广论》放在一边,堆灰,这就糟糕了,这个下一辈子能不能碰到就不知道了。你好好念《广论》,修行都在里头。

   其他的人,依四力忏,这是《广论》讲的。“防护”就是死也不要再犯了;这个平时就要做到的,临终更要紧。否则呢,即使你可以到净土去的,因为这个没有对治,就是那些犯的没有忏悔掉,可能去不成。我们又想起一个,以前讲过,有个老居士,一个年轻的女的敬佑(川俚)他。白天念会集本,晚上做邪淫。——念会集本,什么罪都消了;这消了嘛,好了,晚上又做了,干什么?明天再念一遍又消了。你这样子怎么能生净土呢?善趣都生不了的;不要自己害自己了。

   所以说呢,你罪障不忏干净之前,就是本来可以生净土的,也可能障了,去不了了。这个很重要,对治力。

  “发愿力”,这不是指发愿往生净土等,而是发愿将一切有情的苦与罪障成熟到自己身上,以及发愿能生起菩提心。

   下面是发愿力,发愿是什么?这是《修心七义》特殊的发愿,一切众生的苦我来受,发菩提心。这个愿虽然不是愿生净土,但是你发这个愿,净土现成的就来了。你说你要生净土,而你没有菩提心,生的是不好的心,你想生净土,结果现的可能是恶趣。这个是不能用主观的愿望来决定的,这是客观的规律,——菩提心往生的决定是净土。伽喀巴是一个现实的,示现给我们看的。他愿意到地狱受众生苦的,但是他临终,现的是净土;他给他的徒弟说了,哦,净土相现了,我可能要到净土去了。这是发愿力,千万不要离开菩提心;哪怕你“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这个颂念一下,都有帮助。

  “串习力”,是指平时精熟于菩提心的修法,临终时因习惯的力量,在修菩提心当中往生,此外没有更高深的修法了。

  “串习力”。“是指平时精熟于菩提心的修法”,经常要修了;串习力就是习惯势力了。“在修菩提心当中往生,此外没有更高深的修法了。”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修法了;你要生净土,再高的就没有了。就是说经常修菩提心,菩提心成熟,在你心里成了一个习惯势力了,牢不可破了。这个伽喀巴一样了,你哪里去?随你说要哪里去,都是净土现前,不会其他地方去了,绝对是净土。所以我们不要唯心主义说法,这个很科学的。你要生净土,就是要这个菩提心的力量。这个发愿也好,串习也好。

  那平时我们念的什么?《上师供》、《五字真言》、《大威德》,当然有些人还没有念了,你看看,都是菩提心。《五字真言》的七重因果;《上师供》的自他相换,七重因果也在里边。你这样子念,你到哪里去呢?当然是净土。你不要担心。

  至于临终者的威仪,应效法大悲大师涅槃时的威仪,作右胁卧,以狮子卧姿去世。单是这一卧姿对往生净土也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临终的威仪呢,我们要学“大悲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了。他临终的时候右胁卧,狮子卧的样子;这个威仪对往生净土有帮助的。你想,过去释迦牟尼佛,那么伟大的人,他就是这样子走的;你现在也是这样子走,心里就浮起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的事迹。这个对于你往生又是一个极大的助力,极大的一个帮助力量。

  总的来说,下士道者应在修“皈依”中往生;上士道者应在修“菩提心”中往生,如是等等。

  “总的来说”。下士道是皈依,依靠三宝;要一心一意地投靠三宝,千万不要三心二意。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就给大家说了,只有三宝是你皈投之处,其他的一切不要去寄希望;那临终的时候,起的用也在这个地方。你临终的时候皈投三宝,不会到其它地方去,决定是善道;或者你要生净土的,净土。这是下士道,最低的限度,皈依三宝,要往生也可以往生的。

  这个公案很多,一个天子他看到自己要投猪胎去了,很愁懮。人家就劝他皈依,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念了之后,死了。猪胎去不去?过去的业定了,要去;他已经定了,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但是去了之后,并没有生下来给人家杀,胎里出来就死掉了,他已经回到天上去了。所以说皈依三宝能生善趣;要生净土,也在里头。总的来说,下士道修皈依往生。

  上士道修菩提心了,中士道出离心了等等,这个昂旺堪布里讲了。

  有人或许会怀疑,这些修法当中似乎没有往生净土之法,然而实质上绝对是有的。切喀瓦临终时命近侍急设供品,他说:“我原本发愿为利一切有情而去无间地狱,但是现在看来是去不了了,净土的景象已经出现。”格西博朵瓦也是这样圆寂的。以前有母女二人被水冲走时,彼此关心着对方,发起善心,结果受生于兜率天。

  “有人或许会怀疑,这些修法当中似乎没有往生净土之法,然而实质上绝对是有的”。就是这个昂旺堪布给你下结论了。“切喀瓦临终时命近侍”,就是侍者师,赶快准备供品。他说,他本来是发愿,为了利益众生,到无间地狱去代众生受苦的,但是现在看起来,搞不成了。为什么?净土现前。净土现了,佛、菩萨要来了,叫他赶快供养——叫他侍者,拿供品来,赶快供品供养。格西博多瓦也这样子圆寂的,也同伽喀巴一样,虽然他是想代众生受苦,但是客观的规律,你发的是菩提心,你到的决定是净土。“以前有母女二人”,这个前面讲过了,生兜率天了。

  又如,洛卡洽萨地区有一条皮筏因载物过重,快要破裂下沈时,有位邮差发起善心,跃入水中,他并未淹死,有彩虹贯照。

   另外一个,“洛卡洽萨地区”,这是西藏了。“有一条皮筏”,他们那里船是用皮做的,因为载的东西太重了,这个皮胀破了。快要沈下的时候,有一个邮差呢,他是乘船的,他发菩提心,这个船太重了,东西多了要沉下去了,他赶快跳下去。他希望减轻份量,想把整个船救住。就是他一念的好心,怎么样?他自己跳了水里,他想自己死掉就死掉,要救一船的人跟财物。结果呢,他倒没有死,一个彩虹贯照加持,三宝加持。可能他是信佛的,他不但没有死掉,还得救了。

   如果临终时能清楚地想起殊胜善心,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亦能往生善处,当可无疑。我们往往对“嘿嘎”、“呸”之类的迁识法很重视,并将出现迁识前兆看成是了不得的事情;其实,就算我们不修任何所缘,多练几次“嘿嘎”,头顶上也会出现迁识前兆等。这是风的活动,并不稀奇。

   “如果临终时能清楚地想起殊胜善心,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现在有的人,经常会说这个话,我们下士道还没有好,上士道菩提心怎么来呢?——“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哪怕你是勉勉强强的、倒像不像的,总是向菩提心靠近的那个心,“亦能往生善处”,包括净土。“当可无疑”,这个不要怀疑了。

   “我们往往对“嘿嘎”、“呸”之类的迁识法很重视”,尤其是很重视破瓦法了;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菩提心,没有这些白法种子力、对治力,你再“嘿嘎”,头上打个洞,你也是……前面昂旺堪布说的,一个鸟,脚拴住的,飞也飞不高的;甚至于你往生呢,往不到净土的。因为你造的业,客观的规律决定你往恶趣;你怎么主观想象,想净土怎么能去呢?去不了!所以说“嘿嘎”,当你这五个力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力量,后边我们还要说的。但是你把其他的忽视了,只重视“嘿嘎”,那也是有点颠倒的。

   “其实,就算我们不修任何所缘,多练几次“嘿嘎”,头顶上也会出现迁识前兆等”。海公上师就是说,你只要修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就有感觉的,头皮软了,或者头皮发痒了等等;这就是顶门开了。“这是风的活动”,你只要修,一定会有的。重点呢,是从这里边出去往哪里去呢?这是要靠五个力来决定的了;这是要善法、菩提心了。

   修心迁识法中,虽没有“嘿嘎”与“呸”,但却是所有迁识法中最深奥者。修其他迁识法难说是否能在临终时关闭恶趣之生门;但如能以五力而往生,则保证不坠恶趣。

   “修心迁识法中,虽没有“嘿嘎”与“呸”,但却是所有迁识法中最深奥者”。这个大乘显宗的五力往生,虽然没有用破瓦法,但是在所有迁识法里边,最深奥的就是这个。

   “修其他的迁识法,难说是否能在临终前关闭恶趣之生门”。其他的往生法,除开这五力之外,因为你没有白法种子力、没有对治力、也没有发菩提心的愿力,那你能不能关闭这个恶趣之门呢?这就不敢说了。你造了很多恶,你说你不去恶趣,要到善趣去,——客观上的业果不是这样子的。但是五力往生呢,保证不堕恶趣,这个是的。这是单从显教,还没有进入密法的,你五个力有了,希望往生净土,就可以生;还有结合密法修的,那力量更大了。

   这是共道的五力往生。这五力,不同的地方名相稍有不同,内涵是通的,不要去纠缠。因为我们以前有一个居士,翻了很多的五力;这五力很多地方有,《慧行刻意》里边也有,名字有一点点大同小异,总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没啥关系。

   总结

   我们总结一下,用这个波罗蜜乘的共同道修往生的核心:就是出离心、菩提心、中观见;在这三个心的状态中往生的,决定是可靠的。这些心假使说还没有全部生起来,最下的皈依三宝的心,不要忘掉。一心一意地皈投三宝(就像我们念佛,一心一意地念阿弥陀佛),这个心生起来,你要往生,也是可以往生的。

   如果出离心、菩提心、中观见都有了,那当然更容易了。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公案,临终的时候,只要一点点的善心,都不会堕恶趣。那个邮差,他为了救一船的性命财产,他情愿自己牺牲,这样子,他没有死掉。那母女俩,仅仅是希望对方不死,情愿自己淹死,缘的对象并不大,也升了兜率天了;兜率天是很高的善趣, 是空居天,比忉…

《大乘五力往生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