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把自己罪業洗幹淨,這是一種愚昧迷信的想法,真正要把罪業除掉,必須依佛教的正法來如法的忏除。什麼叫忏悔?過去造的罪,認識到是不好,也知道將來要入惡趣受苦的,痛切追悔認錯,以後發心誓不再犯,這個心,就叫忏悔的心,有了忏悔的心,求佛菩薩慈悲加持,把自己罪障洗滌幹淨,這是可能的。如果忏悔心沒有,不知罪、不知墮,也不防護未來不犯,那這罪是洗不幹淨的,後來只有自己受苦。現在我們要受歸依,而我們的身、心是那麼的髒,成爲障礙,這歸依體就很難生起,即使生起也是成爲變質,不好的了。所以說,在我們歸依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洗滌幹淨。怎麼洗呢?不是用一般的水,或恒河的水,而是用忏悔的水洗。要忏悔罪障,對過去做的壞事惡業,自己認識錯誤,以後絕不再犯。在佛菩薩、叁寶面前,至誠叁次忏悔,求叁寶加持我們,把身上的,心裏的罪障洗個幹幹淨淨,然後歸依體就能夠如法地生起來。打個譬喻,假使燒了最好的飯菜,請你用膳,但碗不洗,舀過大糞的,那麼再好的飯菜,吃起來都是臭的;如果這碗是舀過砒霜毒藥的,不洗淨消毒,則那怕盛的是甘露妙膳,也會把人毒死。所以在正式歸依之前,一定要先忏悔。
正受歸依,要叁白羯磨,羯磨詞就是「盡形壽歸依佛,盡形壽歸依法,盡形壽歸依僧」。說叁遍,叫叁白羯磨。在白羯磨詞時,歸依師白(說)的時候,耳朵一定要聽清楚,所以歸依不能寫個信就算歸依,一定要人現前,話要聽清楚,它的意思要懂,想清楚。而且自己說時,嘴裏一定要說清楚。有的人嘴巴動了一下就算說了,沒聲音,或雖出聲而含含糊糊,輕輕地不清楚,都不能得歸依體的。一定要自己嘴很清楚,很有力地說了,說叁遍,歸依體就生起了。這要注意、很重要。
五、行持歸依學處——別學共學
歸依之後,要好好保護歸依體。歸依體好不容易才生起來,但破壞卻是很容易。所以下面的戒條千萬要注意:歸依佛之後,甯可犧牲生命,也不要去歸依天魔外道。天魔外道的神廟一求一拜,歸依體就破了,這很嚴重。受了歸依的人,死掉之後,下一輩子決定生天人;但歸依體破了,信了邪神,命終之後就下惡道去受苦了,何時能出來,說不清的時候。這樣一比較,情願把生命犧牲掉,也不要去歸依天魔外道。很多人歸依之後又去相信外道,前面說過,不但歸依體破了,而且要下近無間地獄受苦的。
歸依法之後,甯可犧牲生命,也不要相信外道的書、氣功師的書等等。更不要去練。
歸依僧之後,甯可犧牲生命,也不要聽信外道人的話,不要上他們的當。
歸依之後,一定不能說自己不信佛,不信叁寶的話,不管是跟小孩子開玩笑,或有人用刀逼你說,都不能說,否則歸依體同樣也破壞了。
歸依叁寶之後該怎麼做,這是講行持了。有兩種:一、別學,二、共學。
先講別學:一、歸依佛,永不歸依天神外道,二、歸依法,不惱害一切衆生,叁、歸依僧,不與外道共住。
歸依叁寶前面說過,整個的一切苦難,只有叁寶才能救,而你現在又去求天神外道了,那不是跟自己歸依叁寶時所發的願不一樣了?當然歸依體就破了。
歸依法,法是什麼?是度脫一切衆生的,以大悲爲體的,我們歸依法之後,就要發心度衆生,縱即現在沒有能力,還度不了,怎能反去惱害,甚至殺害呢?當然是不行的。
歸依僧,就不能與外道共住。尤其是那些不信叁寶、毀謗叁寶的那些外道,不能跟他們太親密,一起住。有人就提出來了,他的父母是信外道的,怎麼辦呢?總不能跟自己父母分家吧,何況有些人還是靠父母生活的,那麼就在信仰上劃個界線,不要和合就是了。不過,可以勸父母信佛嘛,如果勸信叁寶了,那真是大孝,大報恩了。實際上,跟外道共住,確是有危險性的。
我在溫州就聽說有那麼一回事。有幾位女孩子,都是信佛的,常一起到廟裏去念經、聽經之類的。後來長大了,其中有一位嫁給一個信天主教的家庭,她以爲宗教信仰自由,各信各的,可以和平共處的。但他們天主教是非常嚴格,要求家庭成員全都要信天主教,要信佛教根本不可能,哪怕要做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都不行,一定要信天主的。結果呢,再叁勸她信天主教,她是佛教徒,知道不能歸依天魔外道,她說不信天主,不歸依外道。結果他們就用手腕了,怎麼呢?她的公婆兩個就睡在床上不動,不吃飯也不起坐,怎麼也不動,直熬了叁天叁夜。不對了!親戚朋友輿論就來了,說這個媳婦不孝,把公婆弄得叁天叁夜睡在那裏,不吃不動。那樣下去,下不了臺了,沒有辦法,逼得她信天主教去了。這就是與外道共住的後果,不能掉以輕心啊!
這裏産生了個問題,假使一條牛啦,馬啦,打了它之後,是否失歸依了?或者開宗教會議,五大宗教徒都有,在開會的時候,在同一賓館裏住,不是也共住了嗎?是不是失歸依呢?這些問題,印度和藏地有多種說法,或說六條,或說九條,犯了要失歸依,這六條也好,九條也好,都包的有這叁項。
宗大師的抉擇,說有兩條是決定不能犯的,其它的呢,犯了之後呢,只是與歸依學處有違犯,不是失去歸依的因,不是當下失歸依。哪兩條是不能犯的呢?
一、自己把佛法僧舍掉了,不歸依了,不管是什麼原因,開玩笑,乃至命難,都不能說,一說舍,就失歸依。
二、雖沒有說舍歸依,但認爲有外道師、或外道的經書,很了不起,與佛、佛經相等,也失歸依。因初歸依時,認爲只有叁寶是最高無等的。
前面別學,是在叁寶面前,分別應如何作。如歸依佛,應止哪些不能作,歸依法,哪些事不應作,歸依僧,哪些事不應作等。共學則叁寶一體的看,在總的叁寶面前該怎麼作。共學有六:
一、常念叁寶殊勝功德。《菩提道次第廣論》裏廣大地詳論。佛的功德裏邊,分身功德,語功德,意功德,及佛所作事業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多多思惟,能發強大淨心。
二、常念叁寶大恩,勤修供養。我們歸依叁寶之後,得到叁寶大力加持。現前的人身也是過去世歸依叁寶,知道發願求增上生,更加持戒,這些功德具備,才能感到這個暇滿的人身,可以聽學佛法。叁寶的恩,千萬不要忘掉,要報叁寶的恩。
「凡諸受用,先當以事、以意恭敬供養」,凡是自己受用的,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等等,都應當以事——實物供在佛像前,以意——以恭敬報恩的心奉上供養,或家裏沒設佛堂,以心觀想而供。初歸依的,你們歸依叁寶之後,吃飯之前,先把飯菜筷匙放好,合掌,恭恭敬敬地念「嗡、阿、吽」叁次。衣服也是,新的衣服未穿之前,先供在佛前供桌上,或者捧在手上,念「嗡、阿、吽」叁次。用的東西,不管是溫水瓶也好,其他新的家具、用品,沒用之前,先供養叁寶,念「嗡阿吽」叁遍。
這是最簡單的供養法,但功效極大。「吽」字的力量,可以把這供品中不幹淨的完全去掉,化成最幹淨的。「阿」字的功德,把這世間不殊勝的供品轉成最殊勝的色香味觸。然後「嗡」字的功德,把這有限的供品,轉化成無量無邊的普賢功德海雲,徧滿虛空的那麼多。
叁、常念悲心,爲使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隨分隨力,使其他有情也能受歸依。
四、凡有興作,或有所求,皆先呈白現前叁寶。要作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求願,先要呈前現前叁寶,一般指依止師啰,是否可以這樣做。總之,一切依叁寶的教導去做,不要依不順叁寶的世俗,或邪道的方式去做。「除世常事」者,一般經常做的事情就不必要了,譬如說:「我上班去了」,「我吃飯了」,就不必呈白師父了。
五、了知叁寶殊勝利益,晨夕各作叁次歸依。歸依叁寶能淨罪障,《集學論》雲:「若有歸依佛,彼不往惡趣,舍棄人身已,彼當得天身。」歸依法、僧,亦同樣說。能集廣大福,人與非人不能作難,隨欲作何種如法事業,先供養歸依叁寶,祈求則易成就,乃至究竟能成佛,有如是等多種利益,故晨夕各作叁次歸依。沒有規定早晚課,就用歸依,再加四宏誓願,晨夕各叁次,這是最簡單的早晚課了。
六、守護叁寶,如人愛命,下至戲笑,乃至命難因緣,亦不舍離叁寶。前面已講過,我們要保護好歸依體,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看待。一天到晚,要把歸依叁寶的念頭記住,不要忘失,更不能舍掉。對佛弟子來說,叁寶是最重要的,身外財産,到命終時,一分也帶不走,親戚朋友,一個也帶不走,連自己的身體也沒法帶走。只有叁寶的功德可以牢牢跟著你,不管你到哪裏,總是跟你不舍離的。這是對我們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很慎重的對待。
佛是歸依大師,僧是歸依正行助伴,正歸依的核心是法寶。能依法寶,才能解脫怖畏苦難。故初修業人,應當善巧善不善業及其果的差別,如理取舍而修正行,能明白業果。《廣論》說:「若于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獲定解者,是爲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贊爲一切白法根本。」歸依叁寶之後,接著應做的,就是明白善惡業果了。希望大家于此努力。
《上海居士林開示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