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質的?人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答:人是精神物質的綜合體,自性本空,緣起幻現。
問:如何區分動物和植物?
答:動物有識,植物沒有。
問:請問爲何不能禮拜未開光的佛像,藏傳佛教不是有個著名的「老婦拜狗牙而成就」的公案嗎?既然祇要有信心恭敬心,連狗牙如此低劣的對境都可以成就,那麼更何況一尊僅僅沒開光的莊嚴佛像呢?不能禮拜未開光佛像具體比較難操作,比如去顯宗寺院,裏面有多少佛像是如法裝藏開光好象就確定不了。
答:不能禮拜未開光佛像者,主要恐有鬼神附上,不在乎行者有無恭敬心等。
問:永嘉活佛回答未開光的佛像能不能供養禮拜,永嘉活佛說,這當然是可以的。最主要是有虔誠的信心。有人或許認爲未開光的佛像容易被魔或者外道精靈依附。有這種懷疑心很重的人,即便是經過完全的裝藏,開光等步驟的佛像,也會發生障礙,並不在于佛像是否經過開光。祇要自己有一顆虔誠相信的心,未經開光的佛像照樣具有加持力。這個裏面的內容和敏公上師的講法有悖。請解吾的疑惑。
答:正因爲要生起虔誠的信心,才需要如法的裝藏與開光。
未開光的易爲外道精靈依附,也不是沒依據的胡言。
問:顯宗寺院所供奉佛像依藏傳看來似不能算如法開光,是否應該禮拜呢?
答:縱未開光,而是佛像,焉可不拜。
問:供在佛壇上的已圓寂的上師像,比如定公上師,是否也要開光?
答:不必。
問:五臺山五爺能否禮拜,是否會破壞皈依體?據說五爺是五方文殊的化現。
答:據說之語,不能爲依。護法神是出世護法,可禮;世間護法祇可敬而不拜。
問:弟子幾個月前在杭州法喜寺拜佛時,也向四大天王的塑像行了跪拜禮,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失去皈依體?
答:敬禮無妨,五體投地頂禮成問題。
問:在家弟子不能向任何人(在世的和過世的)、以及其他道的衆生行跪拜禮,包括諸如四大天王等的護法,這樣理解對不對?
答:不能五體投地頂禮,除叁寶前。
問:有些場合,比如清明上墳、祭奠新亡長輩等,有時候不磕頭可能要引起很大譏嫌。能否給長輩或能否在祖墳前磕頭?
答:不能作五體投地頂禮,用古式見帝王長官等叁磕頭。
問:本身沒有美醜的差別,是因爲自心的諸受,所引生的分別。如果某種情況下的形色、顯色,表色的組合,是弟子生起樂受的對境。那爲什麼會對這種組合生起樂受呢?這其中的因緣又是什麼?
答:妄想習氣中,對某種組合生樂受,即會如幻現起。這種組合與汝之樂受有一定的聯系,故此即緣起。
問:弟子請問,用智慧根本斷除煩惱,比如這種對色塵所起的貪愛,是否還有別的什麼途徑?如果從煩惱因緣而生這一點,觀察煩惱本身無有恒常不變之自性,除了內外緣起的和合,予與煩惱的假名。再無「煩惱」可尋。或是這樣想:所謂能導致「我所愛」的「我」,是對五蘊的錯覺,實則五蘊亦是剎那因緣生滅,所以無我,亦無我所愛?但這樣想對境現前還是要生起煩惱。這是習氣的原因?還是因爲本身的思惟就有極大的錯失呢?
答:十二因緣,生愛等煩惱;若無明滅,則我、我所滅,煩惱亦滅,不會生起煩惱。僅是想,並沒有破無明,當然不能滅煩惱。
問:有時這樣想:一切法緣起所生,所以自性本空。緣起即性空。「我」是空,一切法亦是空,空性無有上下淨穢,這樣,就叫「平等清淨」?
答:原則上對了,但僅是想,是不起力用的。
問:以前在《大乘集菩薩學論》裏看到佛教關于「羊車行菩薩」的開示:「又入定不定印經雲。佛告文殊師利:雲何名羊車行菩薩。譬如有人欲過五佛剎微塵數世界,是人乘彼羊車隨路而去,過久遠世行百逾繕那遇大風輪,以是緣故卻退八萬逾繕那。後是人于彼世界乘是羊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能越一世界不?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言:若大乘者發菩提心已,不應受持讀誦聲聞乘教,或與諸聲聞共住修習于聲聞乘,或自深心爲他所教于如是乘,乃至悟解得彼智慧,以是緣故于無上道即便退失,是菩薩于菩提心所得慧根慧眼彼悉破壞。文殊師利,我說是名羊車行菩薩。」
而在《入菩薩行論·守護正知品第五》裏這樣說:「于大小乘諸法要,等應恭敬悉修行。」
且《道次第》中關于《道次第》四殊勝中「並行不悖」與「皆爲教授」兩個殊勝,似乎也肯定了一般理解的小乘法門,比如《阿含》諸經,若以菩提心攝持修學,亦是大乘道。
但看了「羊車行菩薩」的經文,感覺有很大的矛盾,請問這幾處是否真的互相矛盾?假如不是,如何正確理解這看起來相互矛盾的經文呢?
答:海公上師指示叁聚戒總學之法:「持聲聞乘舍劣心」即是解釋,乘羊車是劣心。大乘以菩提心攝聲聞法,即共中士道,此即「皆爲教授」、「並行不悖」之所以。「乃至悟解得彼智慧,以是緣故于無上道即便退失」,即壞菩提心矣。
問:藏密的本尊修法一般都有「歡喜佛」的形象,不知是否違背《楞嚴經》的必使淫欲身心俱斷的修行教誡。望上師能慈悲開示,這也是多數佛子困惑的問題。
答:藏密本尊形象是空樂無分中的顯現,是修行最高境界中無我、無人、無衆生等的空性緣起,不能以凡夫煩惱心來猜測。藏密修行,宗大師特別強調持戒,與《楞嚴經》不背。
問:何爲取暖?「修學者,于思惟苦時,要令心生感動。心依所緣(即過患總別諸苦),而感動有力。如緣悲者,必到落淚地步,始是感動之征。如是思惟感動力,漸近出離心邊。有若兩相摩擦,發生暖相,名爲取暖。」(《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答:取暖乃取兩物互相摩擦,發生暖相,火之前相,此乃比譬修出離心初步將生之象征,尚不得力。此後有造作之出離心,或相似之出離心,最後無造作任運而生者乃真實出離心。
問:請問菩提心的所緣相是怎樣的呢?
答:緣一切衆生,令得無上菩提之安樂。
問:有同修讀《法華》有感,歎言佛一生說法均爲實無權,因弟子心量不同而分權實。另有同修按天臺判教分權實。祈請敏公上師慈悲除疑。
答:對通學之士,佛說一貫,但初學淺根,不易通達。依文判權實,對機說法也。
問:能否祈請上師講授《金剛經》。
答:藏傳佛教,以論通經。般若經以《現觀莊嚴論》、《中論》、《入中論》釋。
問:太虛大師也立大乘叁宗:法界圓覺宗、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而印順法師將大乘佛法分爲叁系:真常唯心論(如來藏)、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基本和太虛大師的叁宗相應。那麼現在的疑問是:真常唯心一系大乘,應如何安立于修學次第之中?
答:依《四宗要義》在中觀自續之下。
問:文殊菩薩五字真言包括「的」字共七個字,爲何叫五字真言?
答:「阿 曰阿巴雜那」五字,代表五方五佛及五智,「嗡」是咒語開頭皆有之字,「的」是種子字,不在五字之內。
問:有人說不受灌頂持密咒,有盜法之過?我想這應該是有一定的界限吧。本人認爲,是上師開許的或者沒有明確規定非得是受過灌頂才能持誦的密咒,都可以持誦對嗎?若說密咒我們日常所見的實在很多呀,並且好多人祇要自己相應感興趣、有信心的都會堅持持誦的。請大德再稍作開示,謝謝!
答:未經傳授的咒,無加持力(具量的加持力)。
有些是有一定的修持才能念的,未經傳授持誦會有過失。
問:持誦各種佛菩薩本尊咒一般都有什麼禁忌?上廁所等不淨之處也可持誦佛菩薩咒嗎?
答:可默念。若是威猛本尊咒須師傳,依師囑念。慈悲寂靜尊則無妨。
問:一些有威猛金剛形象的護身符據說不能隨意佩戴,爲何?
答:佛教無護身符之說,祇有加持物。若是佛像、金剛像可放入佛盒佩戴。
問:夏天穿的衣服少如果佩戴話,可不可以貼肉佩戴?
答:裝在佛盒中佩戴,外加一袋子,勿被汗汙。
問:請問如果做賣飼料這個工作是否如法?
答:第一視飼料由何物做成,海外有用孵出之小公雞作飼料即不如法。
飼料如專爲飼養場飼養肉食動物者也不如法。
問:對于安樂死,作爲佛教徒該如何對待呢?
答:這是變相的殺人。
問:與同事相處時,見有同事幹了某項工作,或某同事裝束有了變化,自己往往會隨口稱贊同事的工作幹得好,或者稱贊他(她)今天精神很好或衣服很漂亮等等,有時候自己說的話與自己心裏的反應是一致的,有時候就純粹是爲了讓對方高興、爲了建立和諧的同事關系而已,不知從別解脫戒與菩薩戒的角度如何分別去看待這個問題?
答:發語的動機是善良的就可以,當然不能說妄語,妄加贊歎。
問:妖精(狐狸精等)是屬于哪個道的?
答:畜生道。
問:平時人間供奉的土地、城隍、門神、竈神等是哪一道?
答:鬼神道(多財鬼)。
問:佛經上所說的天龍八部衆都屬于天道的嗎?
答:天道、畜生道、鬼道。
問:電腦中關于佛法的電子版佛像、佛經可不可以刪除?
答:沒有必要,保存爲好,若必需時,要念咒。
問:沒有大威德一尊傳承,可以供奉大威德一尊佛像嗎?
答:未經無上部灌頂,無上部佛像應隱藏。
問:《清靜道論》中有這樣的故事:大僧護長老,年逾六十(法臘),臥于臨死的床上。比丘衆問他證得出世間法沒有?他說:「我沒有證得出世間法。」于是他的一位少年比丘侍者說:「尊者!四方十二由旬之內的人,爲了你的涅槃,都來集合于此,如果你也和普通的凡夫一樣命終,則未免要使信衆失悔的。」「道友!我因欲于未來得見彌勒世尊,所以未作毗缽舍那,然而衆望如是,請助我坐起,給我以作觀的機會。」長老坐定之後,侍者便出房去。當在他剛出來的剎那,長老便證阿羅漢果,並以彈指通知他。僧衆即集合而對他說:「尊者!在此臨終之…
《智敏上師書信二集 問答部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