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得過或者不准備接受無上密法灌頂者,請勿閱讀下文 關于十四根本戒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于廈門開示 十四根本戒又稱十四根本墮,是密乘四大傳承公認的根本大戒。學密法最根本的就是戒律,破了戒就是斷了學密的根,我們就沒有辦法即生成就,而且現世就會有種種不好的征兆,死後將墮入金剛地獄中。 我們要從密乘道上走到究竟,必須要有正確的道路。衆生由于無始以來業障深重,在沒有戒律的情況下,會不由自主地隨過去的習氣走。大成就者爲修學密乘的弟子製定了十四根本戒,就是讓我們在到達彼岸以前,避免我們走錯走偏的十四個重要的路標。另一方面,要求我們時刻牢記自己是密乘弟子,應以密乘的德行來感化衆生,弘揚佛法、救度衆生。 十四根本戒不僅關系到行者個人成就,亦關系到整個大密乘的弘揚,因此每一個學密的弟子都必須明了,謹慎護持。 第一戒:對上師身、口、意不恭敬。 這是弟子對上師的戒律,即行者對上師是否恭敬,身、口、意是否與上師相應,是否按經論所說恭敬供養上師。此爲十四根本戒中最重要的一條。因爲密乘行者成就與否完全取決于上師的口耳傳承、引導。因此,不恭敬上師,甚至違背、誹謗金剛上師是密乘中最嚴重的犯戒。 當你向上師求得傳承、灌頂、引導、開示乃至某一本尊心咒時,就與之建立了密乘的師徒關系。若對這個上師不恭敬、不信任,那麼對他所傳之法也沒有正見,你所求的法也不是正法,對你來說這個法是沒有用的,沒有加持的,無論你如何精進修學亦無法成就。 弟子對上師不恭敬主要表現在叁方面: 1、身不恭敬: 譬如打上師;上師講法時自己坐在高處;上師來往時不起立;故意坐在上師的法座上;用腳踩上師的影子,從上師的衣物上踏過;未經上師許可動用上師的法器、法本和其他物品;取笑上師身體上的缺陷;拍上師的肩、眼睛瞪上師,手指著上師的臉說話;對上師的法像不恭敬,隨處亂放,以及其它對上師不恭敬的行爲等等。 2、口不恭敬: 不聽上師的教導,有叁種不如法的表現:耳不聽、心不記、無誠意而聽、耳不聽似倒扣的碗,無法輸入善知識;心不記如漏底的鍋,上面進去,下面出來;心不誠,非爲聞法而專爲觀察上師的過失而來,就如碗不幹淨,注入的甘露也會變成毒液。 語不恭敬,指不仔細聽上師傳法,打斷上師說話,說上師的風涼話或對上師不利的話。弟子對上師應建立起佛一樣的信心,上師的教導應視爲正法來信仰,因爲密宗靠的是口耳傳承,上師講的都是訣竅,你若不恭敬上師的口傳,就無法成就。這是密行者最大的障礙。 3、意不恭敬: 怨恨上師、嗔恨上師以及其他對上師不淨的想法;用種種方式擾亂上師的心;對上師引導的法要不如實觀修,憑自己想象去修,從戒律上講,起念時已經犯戒,應立刻忏悔。你如果擾亂上師的心,就應當向上師求得原諒。 本戒主要指弟子從內心生起嗔恨或其他邪見、誹謗、行爲不恭敬、欺诳、打罵等方式擾亂上師身、口、意,自作、教他作、見他作而隨喜,都屬犯戒。其破戒的界限爲引發上師不認弟子,弟子也不認上師,失去師徒關系。如果因此而失去上師,以後想忏悔也沒辦法。因爲密宗的忏悔方式是依靠金剛薩垛本尊或依靠一種壇城,而觀想時將本尊及壇城等觀想與自己的金剛上師無二。現在將金剛上師抛棄了,還怎麼忏悔?如果對一位上師破了上師戒,就等于破了所有的上師戒,就算再拜其他上師亦無濟于事。對過去所拜上師不恭敬也屬犯戒。因爲這條戒的上師不是單指你依止的上師,而是指所有與你有師徒關系的上師。 第二戒:對顯密律儀不遵守,違背師命 這條戒主要講你在進入密乘之前,若受過別解脫戒,菩薩戒等顯乘的戒律,進入密乘之後,如果不遵守這些顯乘的律儀,不僅違犯了顯乘戒,亦是違犯十四根本戒。 對于密乘戒不遵守,違背師命。主要是指在修法方面犯叁味耶戒。例如:在密典己明示若未受灌頂,未有傳承者不得擅自翻閱。而你心裏不以爲然,自己去翻閱修學。另外,在觀修過程中不按照法的儀軌和引導如實去修,而依據自己想象胡亂增減或改造。對上師引導法以及叁傳承法産生懷疑,認爲這些是非佛法,都是犯此條戒。 第叁戒:對金剛兄弟起怨诤 金剛兄弟有遠,近,內叁種。遠的指皈依了叁寶的衆生;近的指入了密乘的佛弟子;內的指同壇金剛兄弟,即同一個上師傳承,灌頂的金剛兄弟,尤其是同受無上灌頂,這種金剛道友可以說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彼此之間更不能互相爭鬥、怨恨,否則我們就無法宣揚佛法。因爲單靠一個弟子是不可能弘法的,必須所有金剛道友團結一心。 有些弟子進入密乘之後,也帶領一幫人學密法,但是不懂得好好引導他們,慢慢地分幫結派,彼此爭鬥不斷。還跟人家說密法好。好在你們之間相互爭鬥嗎?人家看你們這樣,誰還敢學密法呢? 當然,凡夫聚在一起不生一點嗔恨心、嫉妒心,不産生一點矛盾是不可能的。生起嗔心應趕緊對治。如果生起嗔心之後再去打罵,汙辱對方的話,就犯了此條戒。這是一條特別容易犯的戒,希望大家小心護持。如果由于無始以來的習氣而造成犯戒的話,應及時忏悔。 (一弟子問:用慈悲心去打罵對方是否犯戒?) 如果確實是慈悲心,沒有一點嗔恨、嫉妒心,並且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來幫助他改正的話,打罵是不犯戒。但要考慮對方接受與否,如果對方根本無法接受,並且反過來怨恨你的話,應設法消除他的怨恨。否則,還屬犯戒。 第四戒:忘失慈悲心嫉有情樂 這條戒純屬心戒。如果對任何一個衆生起這樣的念頭,他如果能遠離安樂,我就高興。心裏動了這樣的念頭,就犯了此戒。打個比方說:今天和某人吵架,便在心裏說,如果讓他下地獄我就高興,這個人從現在起世世代代我即使能度他也決不度;或者對乞丐等其他苦難衆生說:“他們活該!應該那樣!”等等都屬于犯戒。我們有些人只顧自己的安樂,不顧他人的死活。甚至還持黑咒,詛咒他人。有些人修學密法不是爲了普度衆生,而是爲了某一種神通。爲了在大衆中顯現自己的威力。看《密勒日巴尊者傳》不是學尊者如何苦行,如何成就,而是向往尊者的黑咒等等。這些都是跟自己的慈悲心相違,都是犯此戒。 第五戒: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 此條講遇違緣時,便會舍棄菩提心,生起衆生難度我不度,佛果難成我不想成佛等念頭,便犯此戒。 有些弟子進入佛門,發了大願,爲自他共成佛道而修持,但在修學的道路上,遇到了違緣,就開始退失信心。而不知自己發了大願之後,不僅是你自己的業障,還有衆生的業障都會顯現在你的身上。誰沒有違緣?就是上師們在弘法過程中都會有許多違緣。問題不在于有沒有違緣,而在于如何去克服。遇到違緣時,應想到這是自己業力所致,更應生起精進心,靠你修持的定力去克服。 有的弟子學密之後,拜了很多上師,接了很多法,可後來看到密乘行者的難行苦行,開始對密乘退失了信心,不想學密法,這也屬犯戒。 第六條:輕顯重密,誹謗顯密經典非佛說 密以顯爲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顯的基礎,密亦無所謂密,而在末法時代,單修顯乘的教法是難成究竟果位的。一個密乘行者不應該用分別心去輕視、誹謗顯乘。比如說:心裏想著密乘即身成佛殊勝,顯教要修叁大阿僧胝劫不殊勝。或者說修道果的認爲大圓滿不殊勝,修大手印認爲中觀不殊勝等等。這樣想都犯此條戒。如把這些想法跟其他人說,那就更嚴重犯戒。另外,上師是佛法僧的代表,如果認爲只有你自己的上師殊勝,而說其他任何上師如何的過失亦犯此戒。爲度化衆生應該講自己的傳承和上師的殊勝,但你若排斥和誹謗了其他的傳承就犯此戒。 第七條:泄露密法引起誹謗密乘 此條講未經上師許可,輕易把密法公開泄露出去。在漢地,我也曾經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爲了做善事,便把上師傳給他們的法到處象傳單一樣傳啊,發啊,讓別人修,既不知法的律儀,亦不知上師傳法的嚴密,還自以爲在弘法利生,殊不知已嚴重犯戒,遇到業障現前還怨天尤人,說自己做了這麼多好事還不得好報。 我們說密法注重的是傳承。在沒有傳承灌頂的情況下,你把密法給了他們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在害他們。而且每一個法都有他的護法。你這樣做,護法能原諒你嗎? 第八戒:損害自己的肉體,影響修行 在顯乘中的四念處中,曾有“觀身不淨”這一念處,世尊在經典中也曾多次開示這個身體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如何不清淨,以此來消除衆生對身體的執著和愛戀。然而在勝義谛的見解中,一切法本自清淨,一切法皆是佛的壇城。 而密乘是屬于果位的修法,其見地自然有別于屬于因位的顯乘修法。密乘上說,我們的身體即是佛的壇城,五蘊即是五佛,都是清淨的。進了密乘之後,你如果對這個見解不但不相信,反而加以輕毀,並且用種種方式來損害自己的肉體,使自身五蘊受了不必要的苦,就犯此條戒。 有些密乘行者爲了表達自己的虔誠,以燃指,燃臂,燃身等等方式來供佛,都是犯此條戒。爲什麼不可以使自己的身體受損害呢?因爲在密乘中要修氣脈、明點,自身的氣脈受到損害,將對修氣,脈,明點有嚴重的影響。 這樣一說,有些人又會說那我以後的修行再也不用吃苦了。這種講法對嗎?當然不對!修法中一點苦都不吃就可以成… 《關于十四根本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