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者與內觀 4-3 給孫倫禅修法初學者和進階者的講義▪P2

  ..續本文上一頁),在其它的時間當中,由于外緣的分心、邪念和缺乏念住,也會「揮發掉」(或者說,部份流失)。

  

  假設,另外有一個人以他自己所了解的方式,來修習孫倫禅修法。每天花一個小時練習,修了一百天,也就是比叁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但覺得自己並沒有達到任何重要的成果。這時候、或者以後他會開始禅修的功效,並且懷疑每天持續的禅修是否真的有用。

  

  上一段所談到的這種情形,可以從叁個角度來分析它。我們所關心的第一個課題是「重要的成果」。對于上述的這個人(我們姑且稱之爲甲太太,因爲大多數的禅修者是女衆 ),她屬于「難行道」的修行者。每天只以一小時的時間禅修,她所能期望的重要成果,只能達到【初階的定】。也就是,當她閉上眼睛觀察呼吸,練習專注于氣息的接觸時,她能夠「看」到光、彩色的光線或幾何圖形。這些東西會不斷地變動。但是如果她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現象上,它們也會逐漸地靜止不動。但是,當她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光線和圖形上時,事實上她就已經將修持的方式從內觀(Vipassana)逐漸移到禅定(Samatha)了。然而,唯有內觀才能導致涅槃,所以她不應該轉成修禅定。就像有人想從仰光搭火車到曼德勒,如果他真的想到曼德勒,那麼他應該想從仰光車站搭乘往到曼德勒的火車,而不應該搭上往普美(Prome)或是毛棉因(Moulmein)的火車。

  

  現在,再回來談談上一段所提到的甲太太。如果她正確地按照孫倫禅修法修行,並且,假設在一整個小時中,她真的很努力地念住于所生起的感覺。但是,由于她投入修行的時間有限,因此她只能期望達到初階的定,當作她修行的重要成果。而且,如果她過去所造的惡業並不太重的話,經過了100個小時的修持,現在比起她最初禅修時所經曆的嚴重疼痛,應該很明顯地減少許多了。如果甲太太還具足善業的話,那麼經過了叁個月固定的修持之後,在前半個小時強烈的呼吸時,她完全感受不到身體上任何疼痛的感覺。因爲她的心已經完全地專注在鼻端或上嘴唇部位氣息接觸的感覺了。

  

  獲得這樣的成果,甲太太不應該感到沮喪。她應該要了解,她投入于內觀修持的時間和努力是很有限的(其余的23個小時,她並沒有保持念住),她只能期望達到這樣的成果。如果她不滿意僅僅獲得這樣的成果,那麼她應當每天投入更多時間,在她作其它事情時,也對觸覺保持念住。當然,如果她能夠每天花更多的時間,以孫倫禅修法禅坐,一定能獲得更好的成果。

  

  接著,讓我們來探討,前面第叁段所提到的情形的第二個角度來分析。也就是說,一個人試著以孫倫禅修法修持,每天固定修一小時,連續修100天,但是並沒有想要獲得重要的成果。甚至也不想達到像前一個例子所提到的【初階的定】。我們暫且稱呼這第二位禅修者爲乙太太。一般而論,乙太太的問題比甲太太還要嚴重。因爲如果甲太太要獲得更好的成果,只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修行。當然,如果甲太太無法投入更多的時間(由于生活責任的壓力等),那麼她所該做的,只是改變她原本的期望,滿足于她目前所獲得的成果。即使甲太太現在並未成就預流果,但是對于她每天不斷地在增長自己的功德(波羅蜜),應該感到很高興。因爲這些 波羅蜜以後將幫助她體證涅槃。而且,甲太太會發覺,她的健康情形改善了。任何由于過去惡業所造成的疾病,都會逐漸地消除。並且,如果她做事的動機純正,她會發現自己的運氣大爲好轉。因爲,所謂的好運其實只是善業的果報而已。而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修持內觀更好的善業呢?我們說,持戒﹙防止惡行﹚的功德大于布施﹙慈善﹚。然而,修行的功德卻勝于持戒。而所有修行方式當中,內觀的修持是最佳的修持方式。這也就是爲什麼,修持內觀善果會來得特別快。

  

  現在,我們回歸主題,再來談談乙太太的情形。如前面所提到的,乙太太的問題比甲太太還難解決。事實上,關于乙太太的問題,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請她到緬甸仰光,住址:7(1/2)MILE-PROME-ROAD-KABAAYE--P.O.,RANGOON的孫倫禅修中心。到禅修中心來,有人可以親自教導她,如何正確地修持孫倫禅修法。我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法﹝但是,如果她不住在緬甸,這可能相當困難﹞,是因爲除了乙太太錯誤的修法,或者對孫倫禅修法有不正確的了解之外,她可能還有某些特別的宿世惡業,障礙她在解脫道上的進步。如果是這樣,那就並不只是努力地修持,就可以改善的。只有住進上述的孫倫禅修中心一段時間,才可能有改善的機會。

  

  禅修者如果覺得自己的情況和乙太太一樣(也就是甚至無法讓心專注),不用馬上認爲只有到仰光,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如果她不住在仰光)。禅修者應該先試試看在每次禅坐之前,念誦先前所說過的發願文,看看情況是否能夠改善。如果這也沒效,那麼禅修者就應該試試下一個個案所教的方法(丙先生的個案)。

  

  我們假設丙先生是處在與甲太太和乙太太相同情形的第叁個角度的分析。丙先生的情況是,他禅坐時會感到無聊。他可能已經到過孫倫禅修中心,接受過正確的教導。因此,他之所以會無聊,禅修無成果,並不是由于他不懂正確的方法。他的毛病可能在于,經過叁個月的禅修之後,他變得散漫或懈怠了。他缺乏所謂的信念「Sadha」。巴利文Sadha這個字通常翻譯成「信」,其實這並不足以完全地表達這個字的意義。在佛陀或他弟子的教導中,Sadha事實上遠超過于信。Sadha還包括了對普遍的因果法則或業緣果報有深刻的了解。甚至比這還要深遠: Sadha 是只爲做善事而爲善的一種熱忱。對丙先生的例子而言,就是他必須生起足夠的熱誠或努力,繼續修持內觀。換句話說,要「嚴密地念住于接觸的醒覺。」這意即,他應該如前篇孫倫念住禅修法所說的,嚴密地念住于氣息出入的接觸,而不是散漫地、機械式地吸入呼出。當丙先生盤腿禅坐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他之所以會覺得無聊是因爲:他把禅坐當作是每天必須應付的一項任務一樣。很自然地,他修行的心態就墮落成,像一個還在學校念書的小男孩,要他每天坐在書桌前一小時,去做他每天該做的功課。這個男孩心裏只想趕快完成這項瑣事,然後到外面玩耍。丙先生的心也是一樣,經曆了無數次的生死輪回,心已養成了一種習慣,喜歡不停地尋歡取樂。因此要它安住在鼻端或是接觸的感覺上,它就會感覺到無聊。由于缺乏興趣,禅坐時段所經過的每一分一秒,對他來說,就好象一整天或一小時那麼長。

  

  丙先生在他每天禅坐前,應該怎麼做才能改善他的情形呢?丙先生應該認真地檢討一下他自己的狀況。他是否還真正想要體證涅槃呢?他是否還朝向預流的果位前進?如果他坦誠地自我分析,他可能會發現,他既不像剛開始禅坐時那麼熱衷,也不願振奮起精神:他已經喪失了努力取證涅槃的熱情了。前面提過:如果禅修者發覺自己和乙太太的情況差不多。那麼他也應該做這樣的自我分析。

  

  如果丙先生經過這樣一番自我分析之後,確知他的確已經喪失了修行的熱忱。那麼就應該想辦法讓它再恢複過來。丙先生應該回想當初他爲了想要證得解脫智,而開始認真禅修時的心態。也許當初他深刻地體驗到,僅僅過著表面上似乎很快樂的世俗生活,而不禅修的話,死後只會墮入地獄、修羅、餓鬼、畜生(包括魚、鳥和昆蟲)這四種惡道。即使很幸運地,下輩子沒有落入這四惡趣,他仍然沒有脫離這永無止境的生死輪回。因此下定決心要脫離可怕的生死輪回和體驗苦、無常、無我的叁種本質,以及取證涅槃和預流果 (初次見涅槃),當時對他而言,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丙先生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出生當人的機率只有千萬分之一(因爲人類和其他輪回當中的衆生,像天人、餓鬼、畜生等等的比例,只有千萬分之一)。還有,唯有具足善業的人,才有機會修持孫倫禅修法(因爲其他的四惡趣沒有足夠的智能,而天人和梵天並沒有粗質的色身,可以進行強烈的呼吸和觀察疼痛的感覺)。丙先生一定下過堅強的決心,決定每天要踏實地練習禅坐一小時。因此,幾個月過後,現在他發覺自己每天禅坐很無聊,他應該設法作以上的這些思惟,而明了:如果不認真禅坐,就是每次都在喪失非常寶貴的機會。這樣,可以讓他自己回複初發心時,對于禅坐的那種熱忱的態度。

  

  在他恢複禅坐的熱忱之後,他應該念誦發願文,然後以盡可能強烈的呼吸來開始禅坐。隨時都要提醒他自己,除了他和其他少數幸運的人,可以這樣禅坐之外,其他的衆生並沒有這種寶貴的機會,來觀察這種強烈的呼吸。而且,由于他的信念(Sadha)增強了,加上精進和其它的波羅蜜也提升了,他會發現,他的定也增強了。這都是他熱切努力的結果。那麼,在一小時禅坐結束時,丙先生也會發現到,他再也不會感到無聊了。

  

  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丙先生或許會發覺,經過了一百天,每天固定至少一小時以上的禅坐。除了前幾個星期稍有進步之外,後來在定方面,幾乎沒什麼進展。這種情況,丙先生就應該嘗試,一個星期或十天的精進禅修了。

  

  什麼才是精進禅修理想的課表呢?丙先生應該請假,暫時放下工作,最好能到孫倫禅修中心。如果無法到禅修中心,那麼他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可以自由地進行禅修。如果他家具備這些條件,那麼他也可以在家精進禅修。但是,要保證沒有其它外緣使他分心。

  

  接著每天早上,可能的話,要盡早起床(最好在日出之前)。盥洗及早餐過後,他應該經行一小時。要以平常的步伐經行,經行時要念住于腳底和地面的接觸,而不要讓心四處遊蕩。

  

  經行之後,丙先生應該到…

《禅修者與內觀 4-3 給孫倫禅修法初學者和進階者的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