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基本佛經選集二 2-4 阿含經集下▪P2

  ..續本文上一頁,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爲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六○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離四念處者,則離如實聖法;離如實聖法者,則離聖道;離聖道者,則離甘露法;離甘露法者,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于苦不得解脫。

  若比丘不離四念處者,得不離聖如實法;不離聖如實者,則不離聖道;不離聖道者,則不離甘露法;不離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人解脫衆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六○八)

  

  正斷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何等爲四?一者斷斷、二者律儀斷、叁者隨護斷、四者修斷。

  雲何爲斷斷?謂比丘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方便,精勤心攝受,是爲斷斷。

  雲何律儀斷?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律儀斷。

  雲何隨護斷?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隨護斷。

  雲何修斷?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爲修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七七)

  

  神足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俱睒彌國瞿師羅園。尊者阿難亦在彼住。時有異婆羅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慰勞已,于一面坐,問尊者阿難:「何故于沙門瞿昙所修梵行?」

  尊者阿難語婆羅門:「爲斷故。」

  複問:「尊者!何所斷?」

  答言:「斷愛。」

  複問:「尊者阿難!何所依而得斷愛?」

  答言:「婆羅門!依于欲而斷愛。」

  複問:「尊者阿難!豈非無邊際?」

  答言﹕「婆羅門!非無邊際,如是有邊際,非無邊際。」

  複問:「尊者阿難!雲何有邊際,非無邊際?」

  答言:「婆羅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婆羅門!于意雲何?汝先有欲,來詣精舍不?」

  婆羅門答言:「如是,阿難。」

  「如是,婆羅門!來至精舍已,彼欲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阿難!彼精進方便籌量,來詣精舍。」

  複問:「至精舍已,彼精進方便籌量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

  阿難複語婆羅門:「如是,婆羅門!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如意足,以一乘道淨衆生,滅苦惱、斷憂悲。何等爲四?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如是聖弟子修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于舍,乃至斷愛。愛斷已,彼欲亦息。修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于舍,乃至愛盡。愛盡已,思惟則息。婆羅門!于意雲何?此非邊際耶?」

  婆羅門言:「尊者阿難!此是邊際,非不邊際。」

  爾時,婆羅門聞尊者阿難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大五六一)

  

  根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根,何等爲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爲信根?若比丘于如來所起淨信心,根本堅固,余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余世間,無能沮壞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爲精進根?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已生善法,住不忘,修習增廣,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是名精進根。

  何等爲念根?若比丘內身身觀住,殷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念根。

  何等爲定根?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爲慧根?若比丘苦聖谛如實知,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如實知,是名慧根。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六四七)

  

  力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力,何等爲五?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六七叁)

  

  覺支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法能爲黑暗,能爲無目,能爲無智,能羸智慧,非明、非等覺,不轉趣涅槃。何等爲五?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如此五法,能爲黑暗,能爲無目,能爲無智,非明、非正覺,不轉趣涅槃。

  若有七覺支,能作大明,能爲目,增長智慧,爲明,爲正覺,轉趣涅槃。何等爲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猗覺支、喜覺支、定覺支、舍覺支;爲大明,爲目,增長智慧,爲明,爲正覺,轉趣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七○六)

  

  [b聖道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叁受,無常、有爲、心所、緣生。何等爲叁?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諸比丘白佛:「世尊!有道、有迹,修習、多修習,斷此叁受不?」

  佛告比丘:「有道、有迹,修習、多修習,斷此叁受。」

  「何等爲道?何等爲迹?修習、多修習,斷此叁受?」

  佛告比丘:「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七五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世有叁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爲叁?謂老、病、死。此叁法,不可 喜、不可愛、不可念。世間若無此叁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者,無有如來、應、等正覺出于世間,世間亦不知有如來說法,教誡教授。以世間有此叁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故,如來、應、等正覺出于世間,世間知有如來說法,教誡教授。」

  諸比丘白佛:「有道、有迹,斷此叁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者不?」

  佛告比丘:「有道、有迹,修習、多修習,斷此叁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爲道?何等爲迹?修習、多修習,斷此叁法,不可 喜、不可愛、不可念?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七六○)

  

  入出息念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修習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何等爲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系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缽,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系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于諸善法心得決定。遠離五蓋煩惱。于心令慧力嬴,爲障礙分,不趣涅槃。

  念于內息,系念善學、念于外息,系念善學:息長。息短。覺知一切身入息,于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于一切身出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于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于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覺知喜。覺知樂。覺知心行。覺知心行息入息,于覺知心行息入息善學,覺知心行息出息,于覺知心行息出息善學。覺知心。覺知心悅。覺知心定。覺知心解脫入息,于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于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觀察無常。觀察斷。觀察無欲。觀察滅入息,于觀察滅入息善學,觀察滅出息,于觀察滅出息善學。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八○叁)

  

  學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學戒多福利,住智慧爲上,解脫堅固,念爲增上。

  若比丘學戒福利,智慧爲上,解脫堅固,念增上已,令叁學滿足。何等爲叁?謂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學戒隨福利,專思叁昧禅,智慧爲最上,

  現生之最後,牟尼持後邊,降魔度彼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八二五)

  

  證淨相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說樂聞、樂受者,汝當爲說四不壞淨,令入、令住。何等爲四?于佛不壞淨、于法不壞淨、于僧不壞淨、于聖戒成就。

  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風有變易增損,此四不壞淨未嘗增損變異。彼無增損變異者,謂多聞聖弟子,于佛(不壞淨,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若墮地獄、畜生、餓鬼者,無有是處。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于佛不壞淨,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亦當建立余人令成就。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八叁六)

  

  

《基本佛經選集二 2-4 阿含經集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定慧禅修法 序 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