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如实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六○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比丘离四念处者,则离如实圣法;离如实圣法者,则离圣道;离圣道者,则离甘露法;离甘露法者,不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我说彼于苦不得解脱。
若比丘不离四念处者,得不离圣如实法;不离圣如实者,则不离圣道;不离圣道者,则不离甘露法;不离甘露法者,得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我说彼人解脱众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六○八)
正断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为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云何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七七)
神足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时有异婆罗门,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
尊者阿难语婆罗门:「为断故。」
复问:「尊者!何所断?」
答言:「断爱。」
复问:「尊者阿难!何所依而得断爱?」
答言:「婆罗门!依于欲而断爱。」
复问:「尊者阿难!岂非无边际?」
答言﹕「婆罗门!非无边际,如是有边际,非无边际。」
复问:「尊者阿难!云何有边际,非无边际?」
答言:「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何?汝先有欲,来诣精舍不?」
婆罗门答言:「如是,阿难。」
「如是,婆罗门!来至精舍已,彼欲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阿难!彼精进方便筹量,来诣精舍。」
复问:「至精舍已,彼精进方便筹量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
阿难复语婆罗门:「如是,婆罗门!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四如意足,以一乘道净众生,灭苦恼、断忧悲。何等为四?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如是圣弟子修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乃至断爱。爱断已,彼欲亦息。修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断行成就,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乃至爱尽。爱尽已,思惟则息。婆罗门!于意云何?此非边际耶?」
婆罗门言:「尊者阿难!此是边际,非不边际。」
尔时,婆罗门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大五六一)
根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
何等为念根?若比丘内身身观住,殷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念根。
何等为定根?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为慧根?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慧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六四七)
力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六七三)
觉支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法能为黑暗,能为无目,能为无智,能羸智慧,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何等为五?谓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如此五法,能为黑暗,能为无目,能为无智,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
若有七觉支,能作大明,能为目,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为大明,为目,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七○六)
[b圣道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三受,无常、有为、心所、缘生。何等为三?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诸比丘白佛:「世尊!有道、有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受不?」
佛告比丘:「有道、有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受。」
「何等为道?何等为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受?」
佛告比丘:「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七五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世有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此三法,不可 喜、不可爱、不可念。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者,无有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亦不知有如来说法,教诫教授。以世间有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故,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知有如来说法,教诫教授。」
诸比丘白佛:「有道、有迹,断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者不?」
佛告比丘:「有道、有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何等为道?何等为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法,不可 喜、不可爱、不可念?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七六○)
入出息念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修习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何等为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守诸根门,善系心住。乞食已,还住处,举衣钵,洗足已。或入林中、闲房、树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系念面前,断世贪爱,离欲清净;瞋恚、睡眠、掉悔、疑断、度诸疑惑,于诸善法心得决定。远离五盖烦恼。于心令慧力嬴,为障碍分,不趣涅槃。
念于内息,系念善学、念于外息,系念善学:息长。息短。觉知一切身入息,于一切身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出息,于一切身出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于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学;觉知一切身行息出息,于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喜。觉知乐。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入息,于觉知心行息入息善学,觉知心行息出息,于觉知心行息出息善学。觉知心。觉知心悦。觉知心定。觉知心解脱入息,于觉知心解脱入息善学,觉知心解脱出息,于觉知心解脱出息善学。观察无常。观察断。观察无欲。观察灭入息,于观察灭入息善学,观察灭出息,于观察灭出息善学。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八○三)
学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学戒多福利,住智慧为上,解脱坚固,念为增上。
若比丘学戒福利,智慧为上,解脱坚固,念增上已,令三学满足。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学戒随福利,专思三昧禅,智慧为最上,
现生之最后,牟尼持后边,降魔度彼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八二五)
证净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当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说乐闻、乐受者,汝当为说四不坏净,令入、令住。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
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易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变异。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
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我当成就于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当建立余人令成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八三六)
《基本佛经选集二 2-4 阿含经集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