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理論與實踐第六講
觀察無我
【重點】:法念住:修止後,觀察無我才能滅苦。
【經典依據】:南傳《相應部》蘊品第83經。
(1)如是我聞:爾時,具壽阿難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2)于此,具壽阿難告諸比丘曰:「友,諸比丘!」
「友,唯然!」彼諸比丘應諾具壽阿難。
(3)具壽阿難曰:「具壽富留那彌多羅尼子,于我等新參時,爲所饒益極多。彼教誡我等,則以如是之教誡,謂:
a『友阿難!計取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以何計取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耶?以計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b以計取受、想、行、識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c友阿難!譬如男女之壯年少年而好裝飾者,于清淨潔白之明鏡,及于明澄之水缽,以觀察自己之面相時,取之故見,不取者則不見。
d如是,友阿難!以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e以計取受、想、行、識故有我,不取者則不計。
f友阿難!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友!是無常。』
g『受、想、行、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友!是無常。』……
h『乃至……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作如是觀者,則厭患色,厭患受、想、行、識,厭患者則離貪,離貪者則解脫,解脫者則生已解脫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4)具壽富留那彌多羅尼子,于我等新參時,爲所饒益極多。彼以教誡我等,則以如是之教誡,我由具壽富留那彌多羅尼子聞此說法,于法現觀。」
【經義說明】:我見差別門
(1)生起人我執:
分別我見爲所依止生我慢者,謂由此見,觀自、他身,計有實我(注:生起人我執)。由此二種我見爲依,發生我慢。
譬如清淨圓鏡,面上質像爲依,發生影像;影像爲依,于自依止發生劣、中、勝想。
如是由邪分別故,緣自依止我見爲緣,a發生緣他依止我見。如依質像,發生影像。又此爲緣b發生我慢,方他謂己或勝、或等、或劣。
(2)生起法我執:
俱生我見爲緣生我慢者,當知譬喻與前差別,如明眼人臨淨水器,自觀眼、耳(注:生起法我執)。
(3)唯依善說:
此一切種薩迦耶見,唯依善說法毗奈耶方能永斷,非余邪教。
(4)報恩:
如是如來及衆共知同梵行者,或諸弟子同梵行者,有大恩德。唯由如是一因緣故,名于大師或滅度後同梵行者「真實報恩」(注:以此法爲四衆說)。
又由第二,謂若有能即依如是差別句義,爲利益故,勤修正行(注:爲得法眼淨),如是亦名「隨分報恩」,彼所希望未滿足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