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理論與實踐 第五講
觀察緣起
【重點】:修止後,觀察緣起的流轉和還滅。止觀並進才能滅苦。
【經典依據】:《雜阿含經》的第283經。
(0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于結所系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則愛生;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2b)如人種樹,初小軟弱,愛護令安,壅以糞土,隨時溉灌,冷暖調適,以是因緣,然後彼樹得增長大。
(2c)如是比丘!結所系法,味著將養則生恩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3a)若于結所系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舍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3b)猶如種樹,初小軟弱,不愛護,不令安隱,不壅糞土,不隨時溉灌,冷暖不適,不得增長。若複斷根、截枝,段段斬截,分分解析,風飄、日炙,以火焚燒,燒以成糞,或揚以疾風,或投之流水。
(3c)比丘!于意雲何?非爲彼樹斷截其根,乃至焚燒,令其磨滅,于未來世成不生法耶?」
(3d)答言:「如是,世尊!」
(3e)「如是比丘!于結所系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舍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0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義說明】
(一)流轉
1謂有世間非聰慧者,于現法中所造「新業」,如「小苦樹」。
2若彼世間非聰慧者,于能隨順諸漏處所,依現在世隨觀「愛味」,依過去世深生「顧戀」,依未來世專心「系著」。
3如是住已,先所未斷一切貪愛,由數習故轉更「增長」。
4此非聰慧補特伽羅,欲令如是「後有小樹」複加滋茂,以「貪愛水」而恒溉灌,令如前說能感當來,取所得果,漸次圓滿。
(二)還滅
1若有多聞諸聖弟子,雖造有漏能感當來諸業小樹,然于能順煩惱諸行,無倒隨觀生滅法性,于斷、無欲及以滅界,無倒隨觀是寂靜性,損減彼業,不令增長,使其愛水亦皆消散。
2故聰慧者,不欲滋榮「後有小樹」,便斷其愛、愛緣取等。損壞如是「後有小樹」,尚令一切皆無所有,何況使其後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