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理論與實踐第二講
禅修的原則和一個方法
(1)佛陀在《大念住經》中說:
比丘不論行往、歸來,正知而作;觀前、顧後,正知而作;
彎曲身體、伸展身體,正知而作;搭衣、持缽,正知而作;
食、飲、咀嚼、嘗味,正知而作;大、小便利,正知而作;
行、住、坐、臥、醒來、講話、靜默,都正知而作。
(2)禅修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正念、正知並放松。禅修者一旦能夠長期保持正念、正知並放松,那麼內心將感覺到喜悅、輕安,而得到生活中的定。
(3)現在,大家一起來經行而後坐禅。經行前,先在經行路徑的一端安置座椅,作爲坐禅之用,而後站在路徑的一端,先放松身體:由頭頂慢慢往下覺察自己的身體,一直到腳指頭,而後開始輕松的行走,行走時只要一直覺知自己腳步的移動。雜念生起時,仍是一直回到覺知自己的移動,使這覺知延續不斷。至少叁十分鍾後,可以改爲坐禅,坐在座椅上,眼睛自然地張開,將注意力由頭頂慢慢往下放松到腳指頭,體會感受的無常和無我。一些時間後,再站起來繼續輕松地經行。如此不斷練習。
(4)在回家的途中、早上散步時、日常工作時,一直輕松地覺知自己肢體的移動,使這覺知延續不斷。一日又一日,耐心地回到覺知動作上;並定期以「覺知評量表」來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終必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