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證悟和佛法的源流
林崇安
(法光雜志,234期,2009)
天人師是佛陀的名號之一。爲何稱作「天人師」呢?《法蘊足論》說:
「天人師者,如世尊告阿難陀言:『我非但與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四衆爲師,然我亦與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諸天人衆,爲師、爲勝師、爲隨師、爲範、爲勝範、爲隨範、爲將、爲導。』是故如來名天人師。」
《瑜伽師地論.攝異門分》說:
「天人師者,由彼天人解甚深義,勤修正行有力能故。」
共有六道的衆生,爲何只提到天和人呢?《大智度論》說:
「問曰:佛能度龍、鬼神等墮余道中生者,何以獨言天人師?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如白色人雖有黑黡子,不名黑人,黑少故。複次,人中結使薄,厭心易得;天中智能利,以是故,二處易得道,余道中不爾。」
由上可知,諸天和人易于接受佛法。佛陀度化了很多人,而度化諸天的實例爲何?其實,佛陀一開始傳法就同時度化了諸天和人,《雜阿含經》說:
「…『我已于四聖谛,叁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于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衆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上述這一經就是有名的《轉*輪經》,值得注意的是,經由佛陀的教導,此時證得初果的人只有憍陳如一位,而諸天則有八萬位。佛陀接著度化其它四位比丘,隨後去度化耶舍以及叁迦葉等千位比丘。接著再去度化頻鞞娑羅王等衆,《中阿含經》說:
「…『大王!若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彼便厭色,厭覺、想、行、識,厭已便無欲,無欲已便得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佛說此法時,摩竭陀王洗尼頻鞞娑邏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天、摩竭陀諸人萬二千,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上述這一經稱作《頻鞞娑羅王迎佛經》,經由佛陀的教導,此次證得初果的人有一萬二千,而諸天有八萬。
在人間證得初果的聖者,有許多死後投生到天上,例如,佛陀在叁十叁天安居並爲母說法時,大衆請求目連尊者到天上去請回佛陀,《毗奈耶雜事》說:
「…尊者觀知大衆去已,即入勝定,猶如壯士屈申臂頃,即于此沒至叁十叁天現,遙見世尊于玉石殿,爲諸天衆無量無邊說微妙法。…複有余天作如是語:『我由前身于法、于僧、于清淨聖戒,深生淨信,具足受持,于彼命過來生于此。』時,有無量百千天衆,親于佛前悉皆證得預流果,各禮佛足…」
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聽聞佛法的諸天的數量是非常的多,證果的聖者也甚多。從近代泰國的《阿姜曼尊者傳》中也可看出諸天的喜歡聽聞佛法。雖然,肉眼看不到諸天,我們難以否定諸天的存在。
最後,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佛法的源流:佛陀在世時,諸天聽聞了佛法,並有所證悟;佛陀入滅後,諸天中的聖者能否將佛法下傳?諸天除了聲聞種性者之外,有無許多菩薩種性者?諸天中的菩薩種性者所傳的是否只限聲聞佛法?
總之,佛陀是人和諸天的老師,如果我們跳出人的本位,並從諸天的角度來看佛法的源流,也許將看得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