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中:「結生識」--此識之所以稱爲結生,因爲連結于他(過去)有而生起之故。「入胎爲名色」--那來入于母胎中的色與非色諸法,如入來似的,是爲名色。「淨色爲處」--是指眼等的五處而說。「去觸爲觸」--去觸所緣而生起觸,是名爲觸。「曾受爲受」--與結生識,或與以六處爲緣的觸共同生起的異熟受,是名爲受。此義應知。
「今世有五因」,是渴愛等;即來自聖典所說的愛、取、有。說有之時,則包含了它的前分(行)或與它相應的行。說愛與取之時,則包含了與它們相應的(無明)或愚癡者以彼而行業的無明。如是則有(愛、取、有、行、無明的)五因。所以說:191「因爲此世成熟了的處,癡即無明,努力爲行,欲求爲渴愛,接近爲取,思即是有。如是此等于今世業有的五法,是未來的結生之緣」。此中:「此世成熟了的處」--是顯示于成熟了的(內六)處的作業之時的癡迷。余者易知。
「未來有五果」,是識等的五種,它們是用生的一語來說的。老死亦即彼等(識等)的老死。所以說:192「未來的結生識,入胎爲名色,淨色爲處,去觸爲觸,曾受爲受。如是此等五法于未來的生有,是以此世所作之業爲緣的」。這是二十行相的輻。
4 (叁輪轉)其次「有叁輪轉,輾轉不息」,此(緣起支)中:行與有爲業輪轉。無明、渴愛,取爲煩惱輪轉。識、名色、六處、觸、受爲異熟輪轉。這有輪以此等叁種輪轉爲叁輪轉。因爲直至煩惱輪轉未斷,則無間斷之緣,故爲「不息」;再再回轉,故爲「輾轉」。
(3)(緣起的決定說)如是輾轉的有輪:
以谛的發生,以作用,以遮止,以譬喻,
以甚深,以法理的差別,當適宜而知。
此中:1 (以谛的發生)因爲善、不善業,依據于谛分別所說的總體的集谛,故知于「無明緣行」(等句),以無明爲緣而有行,是由第二谛發生第二谛。由行而生識,是由第二谛發生第一谛。由識而生名色乃至異熟之受,是由第一谛發生第一谛。由受而生渴愛,是由第一谛發生第二谛。由渴愛而生取,是由第二谛發生第二谛。由取而生有,是由第二谛發生第一和第二谛。由有而有生,是由第二谛發生第一谛。由生而有老死,是由第一谛發生第一谛。如是當先適宜而知(此有輪)由谛的發生。
2 (以作用)此(緣起支)中:無明使有情對于事物的癡迷,並爲行的現前之緣。行則造作有爲,並爲識的現前之緣。識則認識事物,並爲名色之緣。名色則互相支持,並爲六處之緣。六處則于自境轉起,並爲觸的緣。觸則去接觸所緣,並爲受的緣。受則嘗于所緣之味,並爲渴愛之緣。愛則染著于可染著的諸法,並爲取的緣。取則取其可取的諸法,並爲有的緣。有則散于種種的趣中,並爲生的緣。生則生起諸蘊,並且由于彼等(諸蘊)的生而轉起故爲老死之緣。老死則主持諸蘊的成熟與破壞,且爲愁等的住處(原因)故爲他有的現前之緣。是故當適宜而知于一切句都轉起二種的作用。
3 (以遮止)此中:「無明緣行」是遮止有作者的見。「行緣識」是遮止有自我轉生的見193。「識緣名色」是遮止因爲見事物的區別而遍計自我的濃厚之想。「名色緣六處」等是遮止我見......乃至識、觸、覺受、渴愛、取、有、生、老死等亦然。是故當適宜而知這有輪是遮止邪見的。
4 (以譬喻)于此(有輪)之中,無明如盲者,因爲不見諸法的自相及共相之故;以無明爲緣的行如者的顛踬;以行爲緣的識如顛踬者的跌倒;以識爲緣的名色如跌倒者(被擊傷)所現的腫物;以名色爲緣的六處如腫物所成將破裂的膿;以六處爲緣的觸如膿的觸擊;以觸爲緣的受如觸擊的痛苦;以受爲緣的渴愛如熱望痛苦的治愈;以渴愛爲緣的取如以熱望治愈而取不適當的藥;以取爲緣的有如塗以不適當的藥;以有爲緣的生如因爲塗了不適當的藥而腫物起了變化;以生爲緣的老死如腫物的破裂。
或者,無明以不行道及邪行道的狀態而迷惑有情。如白內障對于兩眼相似。爲無明所迷惑的愚人以能取再有的行包裏自己,如蠶作繭自纏自縛。由行取來的識而得住于諸趣,如首相扶持的王子(得住)于王位。因爲遍計生起之相,而識于結生中生起多種的名色,如幻師之現幻相。于名色中存在的六處而至增長廣大,口存在于沃土的叢林(而至增長廣大)。由處的擊觸而生觸,如從燧大的摩擦而生火。由觸于所觸而現起受,如爲火觸者而現起傷。由于(苦樂受的)受者渴愛增長,如飲鹽水者而增渴。渴愛者熱望于諸有,如渴者熱望于水。而彼(熱望)是他的取,由(四)取自取于有,如魚貪味而上。有了有則生,如有了種子則發芽。生者必有老死,如生的樹必倒。是故當以適宜的譬喻而知有輪。
5 (以甚深的差別)其次關于以義,以法、以說法、以通達(而說明這緣起的)甚深性,世尊說:194「阿難,此緣起甚深,具甚深相」,故應以適宜的甚深的差別而知有輪。
(義甚深)此中:無生無老死,不是從生以外的其它而有(老死),而此(老死)是從生而來的。如是這以生爲緣而生起之義難知,故此老死以生爲緣而生成生起之甚深。同樣的,生以有爲緣......乃至行以無明爲緣而生成生起之義甚深。是故這有輪義甚深是先說「義甚深」。這裏是以因的果而名爲義。即所謂:195「關于因之果的智爲義無礙解」。
(法甚深)其次以什麼行相及什麼位置的無明,爲什麼行的緣,實難覺知,故無明爲行的緣的意義甚深。同樣的,行......乃至生爲老死的緣的義甚深。是故這有輪的法甚深。這是說「法甚深」。這裏是以因爲法。即所謂:196 「對于因的智爲法無礙解」。
(說法甚深)其次這緣起,因爲是由種種的原因而轉起種種的說法,故亦甚深。除了一切知的智以外的智而不得住(不能說緣起法)。而這(緣起),在有些經中順說,有些逆說,有的順逆說,有的從中間開始或順說或逆說,有的作叁連結及四種略說,有的作二連結及叁種略說,有的作一連結及二種略說,是故這有輪的說法甚深。這是「說法甚深」。
(通達甚深)其次此(緣起)中:這無明等的自性,是由達無明等的自相(的智)正通達,因此甚難洞察故甚深。所以這有輪的通達甚深。因爲無明的無智無見及谛不通達之義甚深;行的行作、造作、有貪及離貪之義甚深;識的空性、不作爲、不轉生197及結生現前之義甚深;名色的同時生起、各別(互不相應)、不各別傾向(名)及惱壞(色)之義甚深;六處的增上、世間、門、田及具境之義甚深;觸的接觸、擊觸、會合及集合之義甚深;受的嘗所緣之味、苦、樂、中庸(舍)、無命者及受之義甚深;渴愛的歡喜、縛著、如流水、如蔓、如河、愛海及難充滿之義甚深;取的取著、把持、住,執取及難度越之義甚深;有的造作、行作、投之于生、趣、(識)住及(有情)居之義甚深;生的生、入胎、出胎、生起及現前之義甚深;老死的滅盡、衰滅、破壞及變易之義甚深。是爲此(緣起的)「通達甚深」。
6 (以理法的差別)于此(緣起),有同一之理、差別之理、不作爲之理、如是法性之理的四種義理,是故「以理法的差別」適宜而知有輪。
(同一之理)此中:像「無明緣行、行緣識」,並如由種子的發芽等的狀態而成樹木的狀態,相續不斷名爲「同一之理」。正見者,由于覺知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故舍斷見;邪見者,因解因果的連結而轉起相續不斷以爲是同一的,故取常見。
(差別之理)無明等的各各自相差別爲「差別之理」。正見者,因見(事物)常常有新的生起,故斷除常見。邪見者,于似乎有多種相續的一相續中,認爲差別法,故取斷見。
(不作爲之理)于無明,沒有「諸行由我生起」的作爲于諸行,沒有「識由我等生起」的作爲,此等名爲「不作爲之理」。正見者,因覺知無有作者,故斷除我見。邪見者,因不解無明等雖無作爲,但依自性而決定成爲因性,所以他取無作見。
(如是法性之理)只由無明等的原因而成行等,如從牛乳等而成酪等,不是由其它(而成)是名「如是法性之理」。正見者,因覺知隨順于緣而有緣,故斷除無因見及無作見。邪見者,因不知隨順于緣而起果,以爲可從任何事物而生任何事物,故取無因見爲決定論。是故于此有輪:
以谛的發生,以作用,以遮止,以譬喻,
以甚深,以法理的差別,當適宜而知。
因此(有輪)非常的深故甚難究竟,而種種法理198的密林實難通過。甚至在殊勝的定石上磨利了的智劍亦難擊破有輪,如雷電之輪而常摧碎于人的輪回的怖畏,即在夢中也沒有誰能超越的199。
世尊這樣說:200「阿難,這起法甚深,具甚深相。阿難,因此人類對于此法不知不覺,故如一束纏結的絲201,如俱羅鳥巢的線球,如們義草及波羅波草,不得出離于苦界、惡趣、墮處、輪回」。是故當爲自己及他人的利益和安樂而行道,而舍棄其它的工作。
于甚深的種種的緣相202,
智者當知得徹底而常念精進。
※爲善人所喜悅而造的清淨道論,在論慧的修習中完成了第十七品,定名爲慧地的解釋。
《清淨道論 第十七 說慧地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