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長的身體」。
「如大幻者之故」──因此等(大種),譬如幻師,能把本非寶珠的水而示作寶珠,本非黃金的石塊而作黃金;又如他自己本非夜叉亦非夜叉女,能現爲夜叉及夜叉女的姿態。如是(大種)自己非青,能現青的所造色,非黃、非赤、非白而能現(黃赤)白的所造色。所以說如幻師的大幻者之故爲大種。
亦譬如那樣的夜叉的大種,既不能發現在他所占的任何人的內部,亦不能發現在那人的外部,但不是不依憑那人而存在;此等(大種)亦不能發現它們互相的在內或在外,但不是不相依而存在。因有這不可思議的關系和理由,如那類似的夜叉的大種,故爲大種。
又譬如稱爲夜叉女的大種,化爲悅意的形色媚態,而蓋覆其自己的恐怖的形相,迷惑有情;此等(大種)亦然,于男女的身體,以悅意的膚色,以自己悅意的四肢五體和形相,用悅意的手指足趾及眉毛的媚態,蓋覆自己的堅性等的自性之相,迷惑愚人,不容許得見自己的自性。如假冒的夜叉女的大種等,故爲大種。
「當大供養故」,因爲要以大資具維持故。即此等(大種)每天都要供給大量的飲食和衣服等而存在,故爲大種,或者因大供養而存在,故爲大種。
「有大變異故」,因爲此等(大種)于無執受(無生物)有執受(有生物)中而有大變異故。此中的無執受,在劫盡之時,其變異之大而成明了;有執受則在界的動搖(四大不調)之時而成明了。即所謂:
劫火燃燒世間的時候,
從地而起的火焰,上至于梵天。
世間爲怒水亡沈的時候,
消滅了百千俱胝的一輪回界。
世間爲怒風界所亡的時候,
消滅了百千胝的輪回界。
猶如給木口(毒蛇)所齧,身成僵硬,
地界激怒之身,亦如爲木口所齧的那樣。
猶如給臭口(毒蛇)所齧,身成腐爛,
水界激怒之身,亦如爲臭口所齧的那樣。
猶如給火口(毒蛇)所齧,身成燃燒,
火界激怒之身,亦如爲火口所齧的那樣。
猶如給刀口(毒蛇)所齧,身被切斷,
風界激怒之身,亦如爲刀口所齧的那樣。
如是有大變異的存在故爲大種。
「大故存在故」,因爲此等(大種)應該以大努力而存在,所以大故存在故爲大種。
如是此等一切界,以大的現前等的理由爲大種。
因爲能持自相故,領受苦故,亦即不能超越一切界的相故爲「界」。由于保持自相,及保持自己于適當的剎那故爲「法」。以壞滅之義爲「無常」。以怖畏之義爲「苦」。所以說一切(四界)依于色、大種、界、法、無常等則爲一。如是此界當以一與多而作意。
(七)「以分別不分別」,在此等四界俱起時,若于每界的最低的純八法等聚中,則無部分的分別,但依(四界的)相則有分別。如是以分別不分別而作意。
(八)「以同分界分」,此等四界雖無面所說的分別,但前二界(地水)重故爲同分,同樣的後二界(火風)輕故(爲同分),前二界與後二,後二界與前二界爲異分。如是以同分異分而作意。
(九)「以內外差別」,內四界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事(身語的二)表,及(女男命的叁)根的所依,有四威儀,及自(業心時食)四的等起。外四界則與上述的相反。如是以內外差別而作意。
(十)「以攝」,由業等起的地界與由業等起的其它(叁界)爲同一攝,因爲它們的等起無異故。同樣的,由心等而等起的(地界)與由心等而等起的其它(叁界)爲同一攝。如是以攝而作意。
(十一)「以緣」,此地界,以水攝之,以火保護,以風支持,是(水火風)叁大種的住處及緣。水界,以地而住,以火保護,以風支持,是(地火風)叁大種的結著及緣。火界,以地而住,以水攝之,以風支持,是(地火風)叁大種的遍熟及緣。風界,以地而住,以水攝之,以火遍熟,是(地水火)叁大種的支持及緣。如是以緣而作意。
(十二)「以不思念」,地界不知:「我是地」或「我是其余叁大種的住住處及緣」;其余的叁界亦不知:「地界爲我們的住處及緣」。其余的一切可以類推。如是以不思念而作意。
(十叁)「以緣的分別」,四界有業、心、食、時的四緣。此中由業等起的界,只以業爲緣,非以心等爲緣。由心等而等起的界,亦只以心等爲緣,而非其它。業爲業等起的界的生緣,據經說是其余諸界的近依緣(強因)。心爲心等起的界的生緣,是余界的後生緣、有緣及不離緣。食爲食等起的界的生緣,是余界的食緣、有緣、及不離緣。時節爲時等起的界的生緣,是余界的有緣及不離緣。
業等起的大種爲業等起的諸大種之緣,亦爲心等的等起的(諸大種以緣)。如是心等起,食等起,乃至時等起的大種爲時先起的諸大種之緣,亦爲業等的等起的(諸大種之緣)。
此中,由業等起的地界爲業等起的其它(水火風叁)的緣──是依照俱生、相互、依止、有及不離緣及依住處,但非依生緣。亦爲其它(時、心、食)叁(等起的)相續的諸大種之緣──是依照依止、有及不離緣,但非依住處,亦非依生緣。
由業等起的水界,爲其它(業等起的地火風)叁界的緣──是依照俱生等緣及依結諸止,有及不離緣,但非依結著,亦非依生緣。
由業等起的火界,爲其它(業等起的地水風)叁界的緣──是依照俱生等緣及依遍熟,但非依生緣。亦爲其它(時、心、食)叁(等起)相續(的諸大種)之緣──是依照依止、有、及不離緣,但非依遍熟,亦非依生緣。
由業等起的風界,爲其它(業等起的地水火)叁界的緣──是依照俱生等緣及依支持,但非依生緣。亦爲其它(時、心、食)叁(等起)相續(的諸大種)之緣──是依照依止、有、及不離緣,但非依支持,亦非依生緣。
關于心、食、時等起的地界等,以此類推之。
如是由于俱生等的緣的力量而起的此等四界之中:
以一界爲緣而起叁界有四種,
以叁界爲緣而起一界有四種,
以二界爲緣而起二界有六種。
即是說以地界等一一界爲緣而起其它的各各叁界,如是故以一界爲緣而起叁界有四種。同樣的地界等的一一界以其它的各各叁界爲緣而起,如是故以叁界爲緣而起一界有四種。其第一第叁(地火)爲緣而起後二(火風界),以後二(火風)爲緣而起前二(地水),以第一第叁(地火)爲緣而起第二第四(水風),以第二第四緣而起第一第叁,以第一第四(地風)爲緣而起第二第叁(水火),以第二爲緣而起第一第四,如是故以二界爲緣而起二界有六種。
在彼等四界中,地界是舉步往返等時候的壓足之緣。由水界隨伴的地界,是立足之緣。由地界隨伴的水界,是下足之緣。由風隨伴的火界,是舉足之緣,由火界隨伴的風界,是運足向前或向左右之緣。如是以緣的分別而作意。
如是以語義等(的十叁行相)而作意者,由一一門而得明了四界。于彼四界數數念慮作意者,依前述的同樣方法而得生起近行定,因爲這(近行定)是由于四界差別的智方面生起,故稱爲四界差別。
(四界差別的功德)勤于四界差別的比庫,洞察空低,滅有情想。因他滅了有情之想,不會去分別猛獸、夜叉、羅剎等,克服恐怖,克製不樂與樂,不于善惡報取舍,成大慧者,得至究竟不死(的涅槃)或來世而至善趣。
有慧的瑜伽者,
當常修習──
這有大威力的四界差別,
那也是勝師子的遊戲。
這是修習四界差別的解釋。
(論修定的結語)爲了詳示修定的方法,前面曾經提出這些問題:「什麼是定?什麼是定的語義」等。在那些問題中,(第七)「怎樣修習」的一句,曾以各方面的意義解釋完畢。
在這裏(的定)包括兩種,即近行定與安止定。此中于(除了身至念及安般念的八隨念而加食厭想及四界差別的)十業處中(的一境性)及于安止定的前分心的一境性爲近行定;于其余的(叁十)業處中的心一境性爲安止定。因爲修習了彼等(四十)業處,亦即是修習了這(安止定和近行定的)兩種,所以說「怎樣修習」的一句,曾以各方面的意義解釋完畢。
八、修定有什麼功德
其次對于所說的「修定有什麼功德」的問題,有現法樂住等五種修定的功德。即:
(一)(現法樂住)諸漏盡阿拉漢既已入定,念「我以一境心于一日中樂住」而修定,由于他們修習安止定,故得現法樂住的功德。所以世尊說「周那?此等于聖者之律,不名爲損減(煩惱),此等于聖者之律,稱爲現法樂住」。
(二)(毗缽舍那)有學、凡夫,從定而出,修習:「我將以彼定心而觀察」,因爲習安止定是毗缽舍那(觀)的足處(近因),亦因爲修習近行定而于(煩惱)障礙中有(得利的)機會,故得毗缽舍那的功德。所以世尊說:「諸比庫!汝應修定,諸比庫!得定的比庫如實而知」。
(叁)(神通)其次曾生八等至,入于爲神通基礎的禅那,出定之後,希求及産生所謂「一成爲多」的神通的人,他有獲得神通的理由,因爲修習安止定是神通的足處,故得神通的功德。所以世尊說:「他傾心于彼彼神通作證法,具有理由,必能成就于神通作證之法」。
(四)(勝有)「不舍禅那,我等將生于梵天」──那些這樣希求生于梵天的人,或者雖無希求而不舍于凡夫定的人,修安止定必取勝有,而得勝有的功德。所以世尊說:「曾少修初禅的人生于何處?生爲梵衆天的伴侶」等。修近行定,必得欲界善趣的勝有。
(五)(滅盡定)諸聖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滅盡定,如是修習:「于七日間無心,于現法證滅盡涅槃我等樂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滅盡定的功德。所以說:「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滅盡定之智」。
如是現法樂住等是修定的五種功德。
是故智者,
對于這樣──
多有功德能淨煩惱之垢的禅定,
當作不放逸之行。
以上是說明以「有慧人住戒」一偈中的戒定慧叁門而示清淨之道中的定門。
爲諸善人所喜悅而造的清淨道論,完成了第十一品,定名爲定的解釋。
《清淨道論 第十一 說定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