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想,使聰明的青年們變爲大賢哲,這樣爲何不使人歡欣耶?例如說傲慢之語的大師班丹卻吉紮巴曾說:
“從猴子們抓兔子說到澗水流至大海,
故事雖豐富有趣但不真實之曆史,
我說的話字字句句千真萬確如千斤,
因爲衆生異口同聲地說:“向您致敬”。”
又說:
“倘苦班丹卻吉紮巴
所說之太陽落山的話,
教法昏睡亦將消亡,
此非傳教皆爲胡言。
大師羅追丹巴曾說:
“吾之智慧置一方,
他人智慧一方,
倘若用秤來稱量,
當然還吾的重。”
大師喜饒迥乃白巴也說:
“以燦爛輝煌之智慧光點綴,
喜饒迥乃心中升起紅太陽,
外道黑心者如漆黑之夜晚,
所有的行星螢火紛紛逃離。”
又說:
“若喜饒迥乃轉世的話,
諸所知之智慧的無搖動,
世間亦有愚蠢無知者,
實際就是癡者或黃牛。”
婆羅門大師夏熱南塔的婆羅奈斯城與婆羅門班智達們辯論,由于大師之智慧非常深沈,故彼等不得其義,遂作誹謗大師之無付度之行。此時,大師說:
“漁夫找到了無價之寶,
只會拿來反複地觀賞,
未有其貪戀的香氣味,
詛咒一番棄于大海中。
無價之寶癡者手上戴,
未燒未砸未有研成粉,
爲何不歸寺院去修習,
如同臨時歡喜大自在。”
大師瑪瓦森格亦寫道:
“雙手合十反複祈禱,
如此長篇明智經論,
由論師瑪瓦森格著,
大自在亦不識其文。”
大師並把此偈句貼在長竹板上,赴聚彙賢哲之寺院中力宣傳。班智達西喀哈那西說:
“七品康健身體注疏裝飾美麗犬齒,
法上大自在天之語言如銳氣爪子,
抓破外道大象頭顱使之非常畏懼,
此爲威嚴無畏獅子大聲遍傳之果。”
並把此偈語貼在竹板上,挂于迦膩色迦之門上。如此自我贊頌學力是諸賢哲之美德,諸賢哲是有慚知愧的,先賢們沒有宣揚和誇耀本族之財富、隨從、軍隊、權勢等世間之興盛等,對此彼李自然明知。有詩曰:
“初時一切知識由賢哲創造,中時諸賢哲善說一切知識,
終時勤勉修習娴熟之經義,此爲叁世諸佛愛好之經典。”
(二)如何精通之事迹,據法王自己說:“我在年輕時,曾請求傑尊欽波加持上師瑜伽法。傑尊欽波說:“我與你還只有叔侄之情分,一還未生佛陀之情分,你之身心還不能忍受苦行上師話法。”故未接之。此後,我得了一次死兆大難,身體亦不舒適。晝夜連續不能入睡和進食,經服侍後,罪孽似稍有淨化。此後加持上師瑜伽法,遂生佛陀之情分。見諸佛之本性文殊,故生不共之感戴。我從死亡中解脫出來,體力複原,健康無病。此後j正確證悟聲明、因明、修辭、韻律、詞之修飾、密宗、般著波羅密多、論部、律部等諸經教和道理之精要,獲得諸藏夭餐之辯本得神鬼人叁者之慈心。傳說印度王等諸高做者亦准備向我帶求教法,使彼等內心微生證悟之法。”有詩贊曰:
“加持甚深造之吉祥時,
親見傑尊喇嘛文殊佛,
一聲即能通達請教法,
心得解脫向你頂禮膜拜。”
其次,傑尊欽波是法王薩班多次轉生中的親教師,薩迪班智達是在薩迪地方轉生二十七次的精通《釋量論》之班智達,在多次轉生中隨從善知識傑尊紮巴堅贊學習而成爲班智達。除薩班以外的人,從天空發出過“彼等不宜由你教化”之聲。在其他時間,還曾向叁十七人隨從聞習之。薩班在黨喀檔地方講法時,遂由天空發出“你將有無數善知識”,並看見“回憶昔日之聲”的字樣。班逝本人也說過:
“請佛陀之智身,顯殊勝居士身,
斬斷吾之迷網,長久時吾乃爲。
爾等之善知識,虛空如此之聲,
正言向爾敬禮!”
噶當巴南喀本問法王:“你究竟有何神通本領?請不有隱瞞說真心話。此外,你前往蒙古地方有何好處?”法王回答說:“我對佛法無限敬信感戴,對經典之義略有所知,心生現現續部然而不大。我爲何前往蒙古供施處?若不去的話,軍隊即來。若軍隊來此,就會給雪域西藏帶來災難。爲饒益衆生和牲畜,只好暫時前去,無有其他裨益。總之,爲饒益衆生,敢于犧牲自己的生命。”上述所謂“心得解脫向你頂禮膜拜”之句是自我把所知障贊頌爲”心得解脫”。其不僅本身通達一切教法,亦獲得第一地見道,而且爲教法而舍命,此乃爲置于第一地見道永不消褪之象征。《現觀莊嚴論》說:
“佛法未見微灰塵,本地存有決定性,
一旦居于叁境地,爲佛教而肯舍命,
如一念頃之十六,即可達智慧見地,
永不消褪之標記。”
此論釋爲,施舍等知差別即可加行吝啬和雜穢之戒律,其後阻斷通往各自加行之道,使諸教法征得解脫叁門之自性,證悟之教法未有一點灰塵。得現觀勝解信,使王智性之目性之地自然歸于決定性之地,爲一心專注地知一切境等佛法而敢于舍命。此即所謂四事部之道境。如是獲得忍與智之一念頃之十六之集境。彙集證持世間者和不貪著現觀者之後心。爲精進適宜自果報等情分。那居于菩提勇識見道,具有永不消褪之法相性。此由教法亦可明知。
此外,心生教化衆教徒之外身,居于持明之空,尼瑪多沛王生有子,稱爲吉哇松傑托貝帕巴,實際就是正覺圓覺文殊怫陀本性,所顯示之智慧和證德皆爲幻化者本人知曉。
第叁,如何利益教法和衆生之事迹分爲二部分,即:(一)大力宏揚賢者之叁德行;(二)在北方蒙古地方大力宏揚拂法。大力宏揚賢者之叁德行分爲二部分。1、大力宏揚賢者之叁德行之事迹;2、大做利他之各種事業。
1、大力宏揚賢者之叁德行之事迹又分爲叁類:
①其辯才如陽光照耀著福益安樂園。如前所述,法王毫無邪見地通達諸法之自身和總共之法相。衆生在無數先世中患有無明眼病,致使智慧眼力衰退,遂使取舍和導見之步法失調,掉入恐怖之懸岩狹谷,身受難忍之苦,猶如被大水沖走的一個嬰兒一般。從如此難忍大悲之苦中解脫之方法,唯一從諸教法尋求。法叁所說之言猶如大海之一滴水,乘善修之風即可引人智慧之空。嘉言之光輝普照十方,驅散無智之烏雲,照耀著福益安樂蓮花園之十方。遂成爲著說寶言之源。其次此明境亦可說彼等弟子各自之合意福澤,使彼等永遠心不散逸。特別是輪潤之苦爲主要欲望顯示有主,製伏之辦法爲證悟無主之智,此亦是經論加行智,根本論由無進中觀論引證而來,若想憑借此證悟或注疏,須習此根本典籍《因明廣釋論》,此乃由達尼欽波俄•羅丹喜饒稍許建立,即刻而滅。爲使其重新宏揚,喀且班欽前來此雪山叢中,由這位大德引至正路,遂使一天念誦一段佛教大典之習俗未有中斷,並立下誓願,直至今世宏揚此法。
其次,生無上菩提之根本願瑜伽菩提心。此後利他時不棄菩提心,五無間業亦不衰減,與福空俱生,皆獲得無量功德故對法王薩班敬信者從四面八方雲集彼處,衆敬奉者中一部分希冀授于前世之善根,一部分不是爲了求學,而是至此看熱鬧法王薩班把中觀發心廣略全部講一遍,其連續數日講經,精神不衰。爲宏揚教法,他把所講之處遇到疑難問題解釋一遍。講結束後說:“我所講的佛經已在衛、藏、康等地講過,我之弟們獲得此教法,此後他們照經本宣讀。”此行乃是爲世間衆生習教法,提出善見,從而俱受粹益。
如是,其講誦之經典正確無誤,文理通順,音韻動聽,有不紊之學識使衆人傾倒。如八思巴所言:
“如此念誦之佛經,
衆有情聽此教言,
心思不再生散逸,
變爲一境之希冀,
象天女之美歌聲,
杜鵑歌聲其動人,
雖是比喻亦無忍,
何難勝伏他聲論。”
圖吉決巴亦如前所述:
“部分慈悲大智者,如若講論無厭離,
叁門行爲皆純潔,爲護法虔城修行,
具有所謂此道行,願利益藏地衆人,
乃爲法王之功德,如大乘莊嚴論日,
善慧無厭離之慈悲者,美妙動聽善智之揭頌,
即是菩提勇識之善說,使衆生心中升起太陽,
遠離諸種疑慮。正直自性二師。
此爲菩提勇識智慧圓滿大師。”
此後,法工薩班講論的經典有《釋量論》、《明藏論》、《阿毗達磨俱舍論》、《喜金剛叁續部》以及許多來曾傳世之大典,如《密乘釋要》、《能仁注疏》和《嘉言寶藏》等經典今世未曾見過,《七部余經》、《阿毗達磨上師論》、《彌勒佛法》以及勝樂和密集等續及其諸注疏,今世無疑亦失傳。其次別解脫戒、入願發心、與四續部有關之成熟灌頂、加持一解脫之道、授戒、講經等無數教法一直流傳至今。
②其著述寶串乃爲賢者之意樂。爲短暫期間衆智者慧海之風使之聰穎、銳敏之故風使這聰明聰穎,銳敏之故,爲法日曼茶羅驅除一切無智冥昧之故,正如他自己所說:“駿馬觀其步伐即知,大象一上戰場即知,金銀進爐熔爍即知,賢者著述格言即知。”因其心藏奇有之事迹,故著有許多無垢之論典。此論典…
《薩迦世系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