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攝受的堪欽卻多瓦•南喀堅贊(虛空藏)①遵照本尊的授記,迎請大師。大師故于年叁十七歲上,經涅②在轉*輪節藏曆六月初四來到洛紮的紮窩寺③。當堪欽前來迎接時,親見一位光網莊嚴的文殊駕臨。大師亦見堪欽南喀堅贊爲真金剛手,彼此互生了奇異的清淨觀相。那天黎明,堪欽卻多瓦于夢中聽到說,令他向彌勒請教《集學論》。
大師應其請求,向以堪欽爲主的洛紮諸比立,講說了《集學論》,又單爲堪欽一人授與了《五部陀羅尼》的許多灌頂和隨許。大師從堪軟卻多瓦圓滿學習了《菩提道次第引導法》。此法有由貢巴瓦④大師傳給乃邬素巴⑤和由京俄互傳給甲域瓦⑥兩系的驗證引導,大師皆做了圓滿的學習。此外還受學了金剛手法類的許多隨許和堪欽本人的全集等。
① 卻多瓦•南喀堅贊:噶當教典派大德(1326—1402)。住持洛紮寺。宗喀巴大師曾與他共研經教。
② 涅:地區名,即山南隆于縣列麥鄉一帶。
③ 紮窩寺:全名洛紮•紮窩寺。是噶舉派始祖瑪爾巴譯師的居住地。
④ 貢巴瓦:十一世紀藏傳佛教噶當派的一位格西名。熱振寺第叁任座主。仲敦巴的弟子。
⑤ 乃邬素巴:本名耶協拔(1042—1118)。屬噶當要門派法統。
⑥ 甲域瓦:(1075—1138)。甲域是地名,在塔布以南接近門域地區,即今加玉縣。
此僧本名仁欽甯布,是京俄瓦的弟子,屬噶當教授派法統。彼時,大師心中念起應當明確抉擇聖師徒的意趣——見地究竟和《吉祥勝樂輪》的諸法類,尤其是《密集》的五次第,以其中這個幻身的立論最難了悟,故若通達,意義甚大;若不了悟,那憑依無上密宗乘道而成佛之理,便唯成了空言。于是,一種現在就應當爲了尋求能如實無誤地宣示聖者密意的善知識而不惜翻身舍命,
甘願承受任何艱難,遂赴天竺,拜見阿奢黎龍菩提①和大德彌多羅佐格②的心意,便經常生起並禀告了堪欽。堪欽卻多瓦授記道:“仁者赴竺,縱可成爲善巧十八明處③的大班智達,作大菩提寺的住持,但壽量會減短。諸弟子亦不堪炎熱,故成壽命之難,對弟子衆徒無益。是故不如安住藏地,祈禱最勝本尊至尊文殊菩薩,定能成就廣大教義。”勸請勿赴天竺。大師即遵堪欽之旨,打消了赴竺之念,又來到了涅與洛若④。在洛若楝達約五個月中,專精修持,詳閱了噶當派大善知識卓隆巴⑤所著的《正教次第》,故對《現觀莊嚴論》中的一切所诠,拿來作爲一個補特伽羅成佛之教授的道理,並非僅取
① 龍菩提:那爛陀寺主,約爲公元十四世紀時人。
② 彌多羅佐格:即月賢。是傳持釋迦牟尼演說的時輪密法的人。他是苫婆羅閨的法王之一。
③ 十八明處:1、音樂:2、春方;3、生藝;4、數目;5、聲學;6、察醫方;7、禮儀;8、造作;9;射方、10、成語、正語;11、修習;12、聞;13、念;14、觀星;15、占蔔;16、幻術;17、曆史;18、故事。又稱十八大經,包括六論與八論和四吠陀。六論;1、式叉論,明六十四種之能法;2、毗伽論,釋諸無常之法;3、柯刺波論、釋諸天仙上古以來之因緣名字;4、堅底沙論,釋天文、地理、算數等之法;5、闡陀論,釋作首廬迦之法;6、尼鹿多論,釋一切物之名之因緣。八論:7、肩亡婆論,簡釋諸法之是非;8、那邪毗薩多論,明諸法之道理;9、伊底迦婆論,明傳記宿世之事;10、僧法論,明二十五谛之義;11、課伽論,明攝心之事(此之兩論,皆釋解脫之法);12、陀菟論,釋用兵杖之法;13、鍵闼婆論,釋音樂之法;14、阿輸陀,釋醫方(出自(百疏)上之下199•3)。四吠陀:15、耶柔吠陀,即祠祀吠陀;16、黎俱吠陀,即禳災明論;17、阿達婆吠陀,即贊頌明論;18、娑摩吠陀,即歌詠明論。
④ 洛若:是指山南隆于縣和錯那縣之間的洛若河谷一帶的地名。
⑤ 卓隆巴:本名羅朱炯乃。噶當派大德,是俄•羅丹協饒的弟子,曾建赤列寺。幼時也曾拜見過阿底峽。
詞句的一般理解,而是産生了與二位大乘師之主張特別隨順的道之體性、數量和程序等的殊勝定解。此後又參見了堪欽卻郊桑布 (救賢)①,從堪欽圓滿聽受了錯那巴②道次的《菩提道燈論》的解釋和阿底峽的教授。此教授有從噶當教典派③傳出的指導,經博多瓦④傳與夏惹瓦⑤和傳與兌巴⑥的二種,大師皆已學完。故而宗喀巴大師便成爲通掌一切佛經之集要——二位大乘師之道規、叁士夫實修的一切次第之全集——吉祥無匹大覺沃的菩提道次教授修持之規和總括噶當派傳承叁河流的全部教誡等的大法王。
如是宗喀巴大師對此等顯密大經論,進行聞思的這種情況,亦是從最初發心起,就已連根拔除了對佛教大寶不了悟和邪分別的一切汙垢,以無間銘記將此所有的清淨佛法心要,顯揚如日的猛勵誓願之力,並非僅僅片面聽聞,而是從《律經》開頭的偈頌到《吉祥密集》之間的契經和論著,總于印藏智者的經論,別于二位大寶師龍樹和無著爲代表的世間二聖六莊嚴等如虛空日月的諸賢哲之浩若大海的標准經論,做到了聞思究竟,故將各個自他宗派的一切主張,皆已無誤地詳細通曉。總之,對一切名爲善巧之處,大師無一未學。
① 卻郊桑布:噶當教典派大師。1395年,宗喀巴大師參見他時,他是紮果寺住持。
② 錯那巴:即錯那巴•協饒桑波。是藏族一重要佛學家。著有(毗奈耶根本論日光疏)。
③ 噶當教典派:從仲敦巴•甲衛瓊內的親授弟子格西•博多瓦欽波、格西•夏惹瓦等到涅•紮果大堪布曲加桑波之間,遂步傳承的教授法,稱做噶當正典。因爲這是結合 (噶當六書),即(本生經)、(集法句經)、(大乘莊嚴經論)、(菩薩學論)、(入菩薩行論) (菩薩地)來進行傳授的教法。
④ 博多瓦:全名博多瓦•仁欽色(1031—1105)。是仲敦巴的最著名弟子之一。伯所傳的噶當派的一支,稱教典派,意爲這一支派比較重視佛教經典的學習。他曾任過熱振寺堪布,收門徒數千人。因他曾修建了博多寺,故又被稱爲博多瓦。
⑤ 夏惹瓦:(1070—1141)。本名雲丹紮。從博多瓦出家學經。默記經論甚多。爲宋代西藏噶當派一大學者。
⑥ 兌巴:又稱兌巴瑪修瓦,本名協饒嘉措(1059—1141)。兌是地名,指山南桑耶之東和溫浦之西的一個地區。他是博多瓦的弟子,願噶當教典派法統。
因此,其廣求多聞便達到了教德大海彼岸,成爲整體佛教的大主宰。如此之情,亦如克珠傑所著的《正信津梁傳》中所講:“特別是由于此大師從無始起就已圓滿成熟了善于修學的種姓之能,故于佛經及其注釋所做的一切聞思修,皆無摻雜心想今生之利養恭敬、名譽眷屬和個人謀求等皆成圓滿和能見自己較他人尤爲殊勝該有多好的動念之垢,卻唯因專爲一切智而不禁動心,故而全未僅以措詞妥貼、語義善巧,隨出得較他人所講殊勝、在衆會中他方不能辯駁自宗的立論,卻以種種方便之門,能破他方的主張而爲滿足,以及毫無唯勤奮于如此的汙垢。
是故,如那種主張自己獲勝,擊傷他人和以自诩爲智者的我慢,爲了使他人共許即彼而才或講說或辯論或著作等,從大師開始主要精進聞思之最初起,乃至如今任何時候,所謂“于此時曾有過如此之情”是任何公平正直者在說實話時,連一次也未找到的。此情,即使下至心稍向往正法者誰來思考,若能以公正之心思維的話,這也是不禁生發增上信仰的希有聖者之行迹。”
(叁)如理修習獲得證悟功德的情況
這位如是宗喀巴大師,自隨從法主頓珠仁欽以來,特別是從年十七歲到叁十六歲之間,通過親近成爲衛藏地方的智者和有成就者之功德藏的上十位無诤的善知識,對包括諸明處在內的顯密一切經論,做到了抵達聽聞大海彼岸。約在年叁十叁歲上,大師于雅砻門卡紮喜楝①駐錫時,應格西夏敦等的殷切勸請,在從桑普等上下地方之諸寺院所聚集的無量叁藏法師之比丘海會中,從當月
① 雅砻門卡紮喜棟:在山南乃東縣境內。
初一起,叁天內講說了瑪爾巴①和米拉日巴②傳記,以及一些零散的口傳。從初五起,將一天訂爲天竺語的一個十五正時,每天都是天竺經典的講經。十五個法座,無一間斷,將《釋量論》、《現觀莊嚴論》、《上下對法》、《律經本律》、慈氏的後四論、《中觀理聚五論》《入中論》、《四百論》和《入行論》等十七部大論的解說,進行了叁個月。
複次,對于此等大論的一切難解的要處,在以藏地諸智者大德的每一大疏爲本之上,將衆多其他注釋的講法,以破立而加以抉擇。將其余諸論典,大多在各自的任一原注上,全以現有的智慧、做了詳細的解說。所以,像以這樣的善巧智慧,講說的情形,休說在雪域藏地,就是在昔往天竺聖地也無所聞。因此,衛藏的一切大善知識亦對大師如此年少而能無余圓具智慧與辯才之情,無不十分驚異,從心底不禁起信,信仰之毛發驟然豎動。悉皆異口同聲地說:“此乃爲本尊所攝受。是對不可思議的陀羅尼和辯才獲得了自在上地果位之相。”
大師年叁十六歲時,遵照文殊菩薩的教誨策勵,舍棄一切世俗事物,觀修上師與本尊無有分別而爲祈禱,修積甚多福德資糧,憑依此等,將一切經論皆現爲教授。此複不是僅取聖道一分,而是集中精進于顯密整體聖道的實修。所以,不是像那種僅得內外共有的一種功德,便自以爲是很高的…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