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藏語,漢譯爲“智光”。
179、香
珠巴伯,系藏語,漢譯爲“成就吉祥”。
180、洛窩
協饒仁清,系藏語,漢譯爲“智寶”。
181、妥紮巴
達生,系藏語,漢譯爲“盛獅子”。
182、彌梁讓波,系藏語,漢譯爲“無等賢”。
183、熊
多傑绛稱,系藏語,漢譯爲“金剛幢”。
184、熊
洛卓敦巴,系藏語,漢譯爲“智堅”。
185、康巴
洛卓嘉補,系藏語,漢譯爲“智王”。
186、鄧瑪
楚生,系藏語,漢譯爲“戒獅子”。
187、惹薩
迅准,系藏語,漢譯爲“童精進”。
188、須傑
紮巴绛稱,系藏語,漢譯爲“名稱幢”。
189、利瑪绛稱,系藏語,漢譯爲“日幢”。即布頓之師。
190、邦
洛卓敦巴,系藏語,漢譯爲“智堅”。
191、紮澤巴
仁嘉,系藏語,漢譯爲“寶王”。
192、勒比洛卓,系藏語,漢譯爲“善智”等人。
以上各譯師所翻譯的教典,將在下面詳細列舉。凡此處遺漏的一些有恩德的班智達和譯師,有待搜集資料後,再作補遺。
《佛教史大寶藏論》第叁卷正法傳到西藏的情況講述完了。
注釋
[1]前弘法期:自唐代藏王松贊幹布至惹巴瑾卒年間的西藏佛教,稱作前弘期。
[2]後弘時期:指藏王郎達瑪死後,佛教死灰複燃逐漸興起,直到以後的佛教,稱作後弘期。
[3]羅刹:死鬼的總名。
[4]夜叉:佛書所說一類鬼神和財神名。
[5]贊塘閣西:西藏“業赤贊波王”最初聚會諸部落酋長之地。
[6]本教:一種西藏古代原始宗教。
[7]蛇心旃檀:檀香木中最佳之一種。
[8]羅刹土:佛書所說一種凶惡女鬼。
[9]小昭寺: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內,系藏王松贊幹布時,文成公主所建。
[10]瑪哈菩提:即佛成道處大菩提樹道場。
[11]希那爛陀:古代印度一寺名,此寺出有許多佛教大師。
[12]菩提薩埵:爲唐代印度佛教中一位著名大師。藏王赤松德贊時,迎請到藏。
[13]馬鳴:佛滅度後六百年,在印度出世的一位大乘論師名。
[14]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15]善趣:即叁善道——人、天、阿修羅。
[16]惡趣:即叁惡道,指地獄、惡鬼、畜牲。
[17]無緣:言無系屬的關系,無心識的攀緣。
[18]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爲大乘菩薩十地。
[19]妙觀察智:是五智之一,配于西方阿彌陀佛之智德。
[20]清淨慧:即斷離一切煩惱垢染之智慧。
[21]出世間智:即出世聖道(非凡夫道)所有的智慧。
[22]無分別:即無分別智,是證得真實空性之智。由于“真實性”離一切相而不可分別,故名“無分別”。
[23]一切法無自性:意即一切法(所有事物)無自能成立的實有本性,都是依于種種緣起而生。
[24]一切智:即佛智,言能通達出世間一切諸法的智慧。
[25]初地:指大乘菩薩所證得的“初地”,即“歡喜地”。
[26]叁慧:即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27]十法行:即繕寫、供養、布施、聽聞、朗誦、記憶、演說、默念、思維和修習。
[28]忍位:加行位中,四善根位(暖、頂、忍、世第一法)中之一位。
[29]四根本戒:即殺、盜、淫、诳。
[30]沙彌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叁十六戒者,即受“沙彌戒”。
[31]比丘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叁條者,即受“比丘戒”。
[32]四續部: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33]瑜伽部:又名瑜伽怛特羅。四續部之一,以修內瑜伽爲主的佛教密宗。
[34]甘丹派:也寫作“伽當派”。是以全部佛語作爲修行要訣的教派。是阿底俠的首要弟子仲敦巴所創。
[35]仲敦巴:名甲哇迥勒,生于前藏堆隆普,爲阿底俠首要弟子,創立“甘丹派”。在宋仁宗時(1053年)建熱振寺。
[36]毗婆屍佛:過去七佛之第一佛。
[37]奪舍法:密宗古法術之一種,是說使靈識入于別人的屍體中的法術。
己叁 西藏所譯出的佛經和論典目錄。此中分二丙目:丙初 顯教方面;丙二 密教方面。
丙初 顯教方面。又分二丁目:丁初 佛經分類;丁二 論典分類。
今說丁初 佛經分類。佛世尊叁轉法論中,初轉“四谛*輪”中的佛經計有四種律典。爲了眉目清晰,按照原文譯爲漢文如下:
一、《律本事》:全部一百零九卷共計叁萬二千七百頌 伯哲(吉祥積)譯。
二、《毗奈耶》又名《分辨教》中的《比丘戒》:全部八十叁卷共計二萬四千九百頌 魯伊绛稱(龍幢)譯。
叁、《雜阿含經》又名《毗奈耶雜事》:《青樸目錄》中說雜事有五十二卷;《補遺目錄》中說雜事根本有二萬四千六百頌,共爲四十二卷。此等說法有許多可疑之點,不能隨便附和。完整的《雜事八門》爲楚稱江(戒護)所著的《雜事句解》,參照其中所說的爲五十九卷,當以此爲合量。有人說“雜事八門”中,第六門以上未譯,部分書中說,譯“雜事”時,是分給許多譯師翻譯的,因此缺少第叁十九卷和四十叁卷。大譯師(伯覺)也說,這兩卷最初譯或未譯,應加以考查,須與音譯稿本參核校對;確系譯師伯覺(豐盛)等人所譯。
四、《律上分》又名《請問品》、《正典》:由此諸“事教”開示,從出家事至臥處事之間共有“十七事”。由《比丘戒分辨》開示《比丘戒》二百五十叁條。由《比丘尼分辨》說《比丘尼戒》叁百十六條。由《律上分》詳說“本事”和“分辨”之義,如《律上分釋》說諸《雜事》中未全的如《雜事補遺》說。《請問品》全部爲五十叁卷,未全的《請問品》爲十二卷。魯伊绛稱(龍幢)譯。
《比丘僧別解脫戒經》:七百頌,魯伊绛稱(龍幢)譯共計二卷。
《比丘尼別解脫戒經》:八百頌,同上共計二卷。
以上最後兩種戒經,有人說是阿羅漢“法商主”所著,而非佛所說。有人則說是佛所說,而且說有四位導師,即佛世尊,優婆離尊者、法商主、無垢友等四導師。一種教法有四位導師,這是很離奇的說法。我的上師(布頓之師)承認四種律典和《出家經》是論典。這僅是一種意見。以上是《毗奈耶》品類。
此外後來隨佛所說經教,當先將小乘經典集在一起,仍按照原文譯成漢文如下:
經典名 數目 譯者
《聖正法念處經》(壩操譯師將此經作爲大乘經典,一些目錄中都說爲小乘經典) 若幹卷(缺) 壩操、楚稱绛稱(戒幢)合譯
《梵網經》 計二卷 耶喜德(智軍)譯
《幻網大經》 計一卷又四十頌 同上
《大集經》 計一卷 同上
《梵志請問經》和《隨順非梵志請問經》 計一卷又五十頌 同上
《頻婆娑羅王迎佛經》 計半卷 同上
《小空經》 計九十頌 同上
《大空經》 計半卷 同上
《上勝幢經》 計四十頌 同上
《勝妙幢經》 計四十頌 同上
《叁叁種經》 計二百二十頌 同上
《聖投石經》 計二卷 讓郡(賢護)和伯哲(吉祥積)合譯
《聖正丈夫經》 計二百頌 同上
《難陀出家經》 計五十頌 章德溫紮譯師譯
《天請問經》 計叁十七頌 耶喜德(智軍)譯
《天請問經小品》 計十七頌 同上
《月經》 計十叁頌 惹達納惹肯達譯
《建立家屋經》又名《樓閣甘露鼓經》 計六十頌 同上
《聖住處經》 計二十頌 伯哲(吉祥積)譯
《聖歡喜(比丘)經》 計二百頌 楚稱雲敦(戒德)和仁清讓波(寶賢)合譯
《壯者譬喻經》 計二十頌 同上
《多界經》 計二百頌 同上
《聖銀杖經》和《持錫杖法》 計一卷 同上
《健槌經》 計十頌 同上
《健槌時經》 若幹頌(缺) 格洛(善才)譯
《聖善知識奉事經》 若幹頌(缺) 釋迦洛卓(釋迦智)譯
《比丘親愛經》 若幹頌(缺) 同上
《戒正具經》 若幹頌(缺) 同上
《五犯部善不善果觀察經》 同上
《最勝施設經》 伯哲(吉祥積)譯
《佛說解脫道中修習功德經》(此經在一些大目錄中列入《經藏》,也有認爲是《論藏》的) 同上
《佛說較量壽命經》或譯作《壽命終經》 計二百又五頌 格哇伯(善吉祥)和伯哲(吉祥積)合譯
《死後如何去就請問經》 若幹頌(缺) 耶喜德(智軍)譯
《無常經》 計十五頌 同上
《佛說十想經》或譯作《聖十想說示經》 計八頌 同上
《佛說十一想經》或譯作《聖十一想說示經》(此是佛的遺囑) 計十一頌 同上
《佛說善夜經》 計五十一頌半 同上
《阇苑門經》 若幹頌(缺) 同上
《佛說報父母恩經》 計叁百頌 同上
《四谛經》 若幹頌(缺) 同上
《*輪經》 同上 同上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計七十頌 同上
《聖廣義法門經》 計一百頌(末尾不全) 同上
《甚希有法門經》或譯作《甚希有經》 計七十頌 同上
《正示如來留影像利益法門經》 計六十頌 耶喜領波(智藏)和伯哲(吉祥積)合譯
《繞塔經》或譯作《右繞佛塔功德經》 計七十頌 仁清讓波(寶賢)譯
《波斯匿王偈》 計一百頌 同上
《龍王鼓音偈》 計一百頌 同上
《一偈》 同上
《四偈》 同上
《出家經》 若幹頌(缺) 同上
《法集要頌經》或譯作《優陀那品》(此經舊目錄中列入《論藏》,現都說爲《經藏》) 計四卷 仁清卻(寶勝)和伯哲(吉祥積)合譯
《大善巧方便報佛恩經》或名《大善巧方便佛報恩經》 計七卷 耶喜德(智軍)等人合譯
《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計一卷 同上
《分別善惡報應經》 計二百七十頌 拉達哇(月天)譯
《聖義成就王子經》 計一卷 …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