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藏语,汉译为“智光”。
179、香
珠巴伯,系藏语,汉译为“成就吉祥”。
180、洛窝
协饶仁清,系藏语,汉译为“智宝”。
181、妥扎巴
达生,系藏语,汉译为“盛狮子”。
182、弥梁让波,系藏语,汉译为“无等贤”。
183、熊
多杰绛称,系藏语,汉译为“金刚幢”。
184、熊
洛卓敦巴,系藏语,汉译为“智坚”。
185、康巴
洛卓嘉补,系藏语,汉译为“智王”。
186、邓玛
楚生,系藏语,汉译为“戒狮子”。
187、惹萨
迅准,系藏语,汉译为“童精进”。
188、须杰
扎巴绛称,系藏语,汉译为“名称幢”。
189、利玛绛称,系藏语,汉译为“日幢”。即布顿之师。
190、邦
洛卓敦巴,系藏语,汉译为“智坚”。
191、扎泽巴
仁嘉,系藏语,汉译为“宝王”。
192、勒比洛卓,系藏语,汉译为“善智”等人。
以上各译师所翻译的教典,将在下面详细列举。凡此处遗漏的一些有恩德的班智达和译师,有待搜集资料后,再作补遗。
《佛教史大宝藏论》第三卷正法传到西藏的情况讲述完了。
注释
[1]前弘法期:自唐代藏王松赞干布至惹巴瑾卒年间的西藏佛教,称作前弘期。
[2]后弘时期:指藏王郎达玛死后,佛教死灰复燃逐渐兴起,直到以后的佛教,称作后弘期。
[3]罗刹:死鬼的总名。
[4]夜叉:佛书所说一类鬼神和财神名。
[5]赞塘阁西:西藏“业赤赞波王”最初聚会诸部落酋长之地。
[6]本教:一种西藏古代原始宗教。
[7]蛇心旃檀:檀香木中最佳之一种。
[8]罗刹土:佛书所说一种凶恶女鬼。
[9]小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系藏王松赞干布时,文成公主所建。
[10]玛哈菩提:即佛成道处大菩提树道场。
[11]希那烂陀:古代印度一寺名,此寺出有许多佛教大师。
[12]菩提萨埵:为唐代印度佛教中一位著名大师。藏王赤松德赞时,迎请到藏。
[13]马鸣:佛灭度后六百年,在印度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名。
[14]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15]善趣:即三善道——人、天、阿修罗。
[16]恶趣:即三恶道,指地狱、恶鬼、畜牲。
[17]无缘:言无系属的关系,无心识的攀缘。
[18]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为大乘菩萨十地。
[19]妙观察智:是五智之一,配于西方阿弥陀佛之智德。
[20]清净慧:即断离一切烦恼垢染之智慧。
[21]出世间智:即出世圣道(非凡夫道)所有的智慧。
[22]无分别:即无分别智,是证得真实空性之智。由于“真实性”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故名“无分别”。
[23]一切法无自性:意即一切法(所有事物)无自能成立的实有本性,都是依于种种缘起而生。
[24]一切智:即佛智,言能通达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慧。
[25]初地:指大乘菩萨所证得的“初地”,即“欢喜地”。
[26]三慧:即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27]十法行:即缮写、供养、布施、听闻、朗诵、记忆、演说、默念、思维和修习。
[28]忍位:加行位中,四善根位(暖、顶、忍、世第一法)中之一位。
[29]四根本戒:即杀、盗、淫、诳。
[30]沙弥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三十六戒者,即受“沙弥戒”。
[31]比丘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三条者,即受“比丘戒”。
[32]四续部: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33]瑜伽部:又名瑜伽怛特罗。四续部之一,以修内瑜伽为主的佛教密宗。
[34]甘丹派:也写作“伽当派”。是以全部佛语作为修行要诀的教派。是阿底侠的首要弟子仲敦巴所创。
[35]仲敦巴:名甲哇迥勒,生于前藏堆隆普,为阿底侠首要弟子,创立“甘丹派”。在宋仁宗时(1053年)建热振寺。
[36]毗婆尸佛: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37]夺舍法:密宗古法术之一种,是说使灵识入于别人的尸体中的法术。
己三 西藏所译出的佛经和论典目录。此中分二丙目:丙初 显教方面;丙二 密教方面。
丙初 显教方面。又分二丁目:丁初 佛经分类;丁二 论典分类。
今说丁初 佛经分类。佛世尊三转法论中,初转“四谛*轮”中的佛经计有四种律典。为了眉目清晰,按照原文译为汉文如下:
一、《律本事》:全部一百零九卷共计三万二千七百颂 伯哲(吉祥积)译。
二、《毗奈耶》又名《分辨教》中的《比丘戒》:全部八十三卷共计二万四千九百颂 鲁伊绛称(龙幢)译。
三、《杂阿含经》又名《毗奈耶杂事》:《青朴目录》中说杂事有五十二卷;《补遗目录》中说杂事根本有二万四千六百颂,共为四十二卷。此等说法有许多可疑之点,不能随便附和。完整的《杂事八门》为楚称江(戒护)所著的《杂事句解》,参照其中所说的为五十九卷,当以此为合量。有人说“杂事八门”中,第六门以上未译,部分书中说,译“杂事”时,是分给许多译师翻译的,因此缺少第三十九卷和四十三卷。大译师(伯觉)也说,这两卷最初译或未译,应加以考查,须与音译稿本参核校对;确系译师伯觉(丰盛)等人所译。
四、《律上分》又名《请问品》、《正典》:由此诸“事教”开示,从出家事至卧处事之间共有“十七事”。由《比丘戒分辨》开示《比丘戒》二百五十三条。由《比丘尼分辨》说《比丘尼戒》三百十六条。由《律上分》详说“本事”和“分辨”之义,如《律上分释》说诸《杂事》中未全的如《杂事补遗》说。《请问品》全部为五十三卷,未全的《请问品》为十二卷。鲁伊绛称(龙幢)译。
《比丘僧别解脱戒经》:七百颂,鲁伊绛称(龙幢)译共计二卷。
《比丘尼别解脱戒经》:八百颂,同上共计二卷。
以上最后两种戒经,有人说是阿罗汉“法商主”所著,而非佛所说。有人则说是佛所说,而且说有四位导师,即佛世尊,优婆离尊者、法商主、无垢友等四导师。一种教法有四位导师,这是很离奇的说法。我的上师(布顿之师)承认四种律典和《出家经》是论典。这仅是一种意见。以上是《毗奈耶》品类。
此外后来随佛所说经教,当先将小乘经典集在一起,仍按照原文译成汉文如下:
经典名 数目 译者
《圣正法念处经》(坝操译师将此经作为大乘经典,一些目录中都说为小乘经典) 若干卷(缺) 坝操、楚称绛称(戒幢)合译
《梵网经》 计二卷 耶喜德(智军)译
《幻网大经》 计一卷又四十颂 同上
《大集经》 计一卷 同上
《梵志请问经》和《随顺非梵志请问经》 计一卷又五十颂 同上
《频婆娑罗王迎佛经》 计半卷 同上
《小空经》 计九十颂 同上
《大空经》 计半卷 同上
《上胜幢经》 计四十颂 同上
《胜妙幢经》 计四十颂 同上
《三三种经》 计二百二十颂 同上
《圣投石经》 计二卷 让郡(贤护)和伯哲(吉祥积)合译
《圣正丈夫经》 计二百颂 同上
《难陀出家经》 计五十颂 章德温扎译师译
《天请问经》 计三十七颂 耶喜德(智军)译
《天请问经小品》 计十七颂 同上
《月经》 计十三颂 惹达纳惹肯达译
《建立家屋经》又名《楼阁甘露鼓经》 计六十颂 同上
《圣住处经》 计二十颂 伯哲(吉祥积)译
《圣欢喜(比丘)经》 计二百颂 楚称云敦(戒德)和仁清让波(宝贤)合译
《壮者譬喻经》 计二十颂 同上
《多界经》 计二百颂 同上
《圣银杖经》和《持锡杖法》 计一卷 同上
《健槌经》 计十颂 同上
《健槌时经》 若干颂(缺) 格洛(善才)译
《圣善知识奉事经》 若干颂(缺) 释迦洛卓(释迦智)译
《比丘亲爱经》 若干颂(缺) 同上
《戒正具经》 若干颂(缺) 同上
《五犯部善不善果观察经》 同上
《最胜施设经》 伯哲(吉祥积)译
《佛说解脱道中修习功德经》(此经在一些大目录中列入《经藏》,也有认为是《论藏》的) 同上
《佛说较量寿命经》或译作《寿命终经》 计二百又五颂 格哇伯(善吉祥)和伯哲(吉祥积)合译
《死后如何去就请问经》 若干颂(缺) 耶喜德(智军)译
《无常经》 计十五颂 同上
《佛说十想经》或译作《圣十想说示经》 计八颂 同上
《佛说十一想经》或译作《圣十一想说示经》(此是佛的遗嘱) 计十一颂 同上
《佛说善夜经》 计五十一颂半 同上
《阇苑门经》 若干颂(缺) 同上
《佛说报父母恩经》 计三百颂 同上
《四谛经》 若干颂(缺) 同上
《*轮经》 同上 同上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 计七十颂 同上
《圣广义法门经》 计一百颂(末尾不全) 同上
《甚希有法门经》或译作《甚希有经》 计七十颂 同上
《正示如来留影像利益法门经》 计六十颂 耶喜领波(智藏)和伯哲(吉祥积)合译
《绕塔经》或译作《右绕佛塔功德经》 计七十颂 仁清让波(宝贤)译
《波斯匿王偈》 计一百颂 同上
《龙王鼓音偈》 计一百颂 同上
《一偈》 同上
《四偈》 同上
《出家经》 若干颂(缺) 同上
《法集要颂经》或译作《优陀那品》(此经旧目录中列入《论藏》,现都说为《经藏》) 计四卷 仁清却(宝胜)和伯哲(吉祥积)合译
《大善巧方便报佛恩经》或名《大善巧方便佛报恩经》 计七卷 耶喜德(智军)等人合译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计一卷 同上
《分别善恶报应经》 计二百七十颂 拉达哇(月天)译
《圣义成就王子经》 计一卷 …
《佛教史大宝藏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