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之釋論說:“佛世尊在迦葉佛時,生爲婆羅門之子名“無上”,安住梵行,爲化身所示現。後生兜率天中,名“聖善白幢”。末後示現爲淨飯王的太子名“薩婆悉達”(意爲“一切義成”),以及婚配、出離家眷、修遠飛等行、覓菩提大道、漸次成佛、轉*輪,至示現大涅槃之間,僅是化身所示現。”昂旺紮巴師也說:“厚德莊嚴中,解證殊勝義,爲利兜率衆,曾爲聖善白。從彼利此衆,轉成釋迦尊,勝伏諸死主,普化願尊勝。”如上說法,不止一端。因此可以說從圓滿資糧,到證得十地最後有所依身,于色究竟天中成佛,而于欲界中示現十二事業等,這一切均可說爲佛之事業。釋迦協業等論師根據《密集》之規說道:“釋迦行苦行時,置異熟身于“尼連河”[51]畔,而智慧身則往“色究競天”,成就圓滿受用身正覺後,其智慧尊複入行苦行的身中,而作來到菩提樹下等事業。”可見此師是承認行苦行的後階段爲菩薩,前一階段爲成佛。又大譯帥仁清桑波也說,在《黜邪密集》中也是這樣說的。中觀師法友說:“于色究竟天成佛,于此世間示現事業,如釋迦牟尼即是這樣。”並且說在欲界中示現十二種事業,與現證正覺有二解。以共通乘的法規來看,如《集論》中說:“何以說如來不可思議?從住兜率起,至圓滿涅槃之間,是示現一切菩薩行;成佛之行也是示現爲利于欲界中的有情。”此之釋文中說:“所謂一切菩薩行,是指從住兜率起,至勝伏魔軍之間的階段;所謂成佛之行,是指從現證菩提起,至圓滿大涅槃之間的階段。”這和本論的說法一樣。
譯者按照以下原文,標出十二事業名目:
(一)從兜率下降事業:于此應引《寶性論》中所說:“婆羅門子“無上”壽盡後,往生兜率,名“聖善白幢”,爲天衆說法。”那時,由他的福德力,及諸佛加持力,天樂齊鳴聲中發出偈句:“廣大福資證悟力,無邊智慧放光明,具無等力大幻術,請憶燃燈所授記。世尊勝生福德力,兜率天宮雖美妙,但因具足大悲心,願由悲幢降甘霖。”唱偈已複作頌句說:“請勿棄置時己至,今以悲意而勸請。”這是以偈頌作了勸請。那時,淨居天諸天子作如是念想:于菩薩入胎前十二年,將化現爲婆羅門,如果由下面所說的形相入胎,將具相好,將得轉輪聖王位,或將成佛。並對諸獨覺說:“十二年中,菩薩將誕生,應舍此住處。”話往下傳時,爲住在“王舍城”[52]下“轉尾山”中的一位名“朗波”的獨覺聽得,他當即在石上留下足印以示寂。又在“婆羅尼斯”城[53]中,也有五百獨覺入火荼毗而示寂。由于有舍利下落,遂傳稱爲“下落仙人”。後來,菩薩憶念所有勸請的意義,而觀察了時間爲人壽百歲時,生洲爲贍部洲[54],生處爲中土,族姓爲王族等四種。如《阿含經》中所說:“觀種姓、觀時、觀生處、觀血統、觀婦女等五觀世間,將開始下降人間時,菩薩對諸天人說:“善友們,這一百零八種見法門,是佛子將往生時所開示。善友們,“信心”即是見法門,能令意思不分散之故;“淨念”即是見法門,能令濁心轉成清淨心之故。”繼之又說:“灌頂處也即是見法門,將從入胎起而至示現大涅槃”。菩薩說後作偈說:“何時從此兜率天,導師獅子往生時,我向諸天所宣說,願友舍離放逸行。”說此等話後,並將寶冠給彌勒菩薩戴在頭上,而複說道:“善友們,我降贍洲去成佛,彌勒開示汝等法。”菩薩說後,諸天人心生憂苦說道:“聖者士夫不住此,兜率天宮失美嚴。”複說:“菩薩,贍部洲中,現有富蘭那迦葉波(意爲護國究竟)、未伽黎拘余黎(意爲善行黑神男)、刪阇夜毗羅胝(意爲男女具勝尊)、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意爲具勝)、迦羅鸠羅馱加旃延(意爲加旃延子)、尼鍵陀菩提子(意爲裸體親男)等六種外道辯論師,以及婆羅門勝因、婆羅門耳擊、婆羅門具善、婆羅門梵天壽、婆羅門蓮心、紅色婆羅門等隨傳外道六師,並喜樂子余行、精藝師遠飛、梵志極賢、婆羅門子普勝、無煩惱仙人、上廣迦葉具髻等外道證會派六師,共十八種外道宗師。彼等正造作不淨凶殘惡業。故此,非下降之時。”菩薩答道:“螺音、樂聲不同他聲,如陽光不同他光一樣,我之法不與彼諸師之法相混雜,我能懾伏彼諸外道。比如一獅可令百獸懼伏,一金剛杵可摧衆多堅岩,一帝釋可威懾一切阿修羅,太陽一出可消除一切黑暗。”菩薩說後,又問:“我當以如何形相下降?”有些天人說:“應以梵天的形相。”有些天人說:“應以帝釋形相爲善。”天子“正威”說:“根據吠陀典籍所說應以大象形相爲宜。”于是菩薩離諸天人而起行。
(二)入胎事業:那時,淨飯王宮出現十八種瑞相。嚴冬過後,春天氐宿降落時(即四月十五日),月輪圓滿,鬼宿現時,菩薩化作大象形相,適值母住“長淨法”[55]時,從母右脅入降胎中。同時摩耶夫人夢中見得瑞相,就將瑞相作偈向婆羅門等問道:“金絡妙覆頂頭紅,具足白牙數有六,色如螺雪與白銀,如是勝象入我腹。彼象一入我身心,頓感發生極妙樂,昔日經受未曾有,猶如安住禅定樂。”諸婆羅門記別說:“將生一殊勝王子,如居宮婚配,當爲轉輪聖王,如出家則當成佛。”于是菩薩住母胎中,仍不失妙寶莊嚴佛子行以爲加持,住胎十月,圓滿受用無漏樂,從而成熟人天衆生叁十六那由他數。
(叁)誕生事業:此後,複現百花盛開等叁十二種瑞相。在“蘭毗尼園”[56]中,菩薩母手攀“無憂樹”時,菩薩即從母右脅而出,菩薩母在無苦惱和無損害中,生下太子。那時,天神散妙花,梵天、帝釋捧持“迦什迦天衣”,難陀及優波難陀二龍王爲之沐浴。菩薩說:“憍屍迦(即帝釋)將我放下,步行到東方說,當是一切善法的加行;到南方說,當成爲人天大衆的福田;到西方說,世間中唯我最勝卓越,此爲我之最後生,當出離生、老、病、死之邊;到北方說,一切有情中我當成無上;到下方說,當粉碎諸魔及魔軍,當降大法雨,讓雨雲熄滅一切地獄有情住處的地獄火,以滿足地獄衆生所求之安樂;指上方說,一切有情當向上而觀。”菩薩說畢行七七步,步步都生起蓮花。那時,各方都呈現吉祥瑞相:四大國中生四太子;上等種姓生五百男孩,及“具美稱”等八百女子;有名“意樂”等五百男仆;名“堪贊”等牝牡馬駒各萬匹,黃牛萬頭;于洲之中部生長菩提樹;出現美麗園林五百處,及寶藏五百處。王子遂名爲“一切義成”。于是去到供奉種姓神祗之所,由于太子在一切釋迦族人中,爲最能者,因此命名爲“釋迦牟尼”。由于釋迦種姓神名“增盛”(此神最大)向太子敬禮,故諸天神也向太子敬禮,故又取名爲“天中天”。摩耶夫人生太子七天後,即壽終而往生叁十叁天。這不是菩薩有何罪咎,而是如果摩耶夫人親視太子,心將碎裂,實爲壽量已至究竟之故。其他經中說:“住在“普持山”中的無煩惱仙人的侄兒“火施子”,他心中有所察覺,即問師道:“教師此間如日聚,同時普照是何因?如是山中諸岩穴,一光照射皆顯明””。師答道:“日之光明常熾熱,一子所發之光明,觸其末端光涼爽,定是能仁所發光。”于是無煩惱仙人入住“劫毗羅城”[57]作偈啓請說:“大王!我輩今來此,敬求一見王太子,世間之主作導師,我求一見彼能仁。”那仙人無論夢中或睜眼時都難忘睹世尊面,便作偈說:“具足善種諸良駒,夜間入眠一時辰(即一夜的四分之一),能獲有義諸夢寐,雙目不須久睡眠。”仙人見太子後,心想一切相師都預言王子將作轉輪聖王,何以這些預言有所變化?感而作偈說:“大王!相師皆意亂,诤劫不來轉輪王,子是勝福法寶藏,解脫罪業將成佛。”那時,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撫養,並有懷抱太子的保姆八人、哺乳保姆八人、戲玩保姆八人、拭汙保姆八人,依此保姆叁十二人而長養。如此神異奇迹,被一位有五種神通住在雪山中名爲“黑仙人”的所察覺,同他的外甥“火施”運用神通來到“劫毗羅”城窺視太子相,他知道太子將得怎樣的成就,歎爲希有!並生悲傷!王子足下禮,右繞王子身,同時流淚而作出預言說:“我觀所生太子相,叁十二相以莊嚴,將有二成余皆非,在家則成轉輪王。離俗出家則成佛,不隨他人之後轉,此世圓證菩提果,殊勝密根隱蔽沒。衆生難見頂髻故,在俗居家將不能。”王問:“那末你何故而哭泣?”作偈答道:“大王,我遇法藏勝丈夫,歎未成義我壽終,未得解脫見已過,因此悲痛而哭泣。”說偈後,仙人也就返回他的住處。
(四)學書習定事業:以後,太子年漸長大,王命太子向釋迦族姓兒童約萬人一起到教書法師跋陀羅尼(意爲普友)的學堂中學書習字。太于問:“教師,梵天文字等六十四種中,我學那種?”教師聽太子一問,很感驚奇,歎爲希有!而作偈說:“正大有情真希有,一切論典雖已學,隨入彼彼世間故,來到此地學書堂。一切字書雖有名,我亦未能盡知曉,彼于此等已熟悉,仍來學書此塾中。”
此後,太子去到林中,在閻浮樹下,止息入定,從初禅證到第四靜慮[58]。有五位具神變的仙人飛經此地上空時,欲飛不能,只得降落,繞太子身恭敬禮拜。那時,其他樹木的蔭影已沒,獨有太子坐處閻浮樹影未消,諸仙人視此奇景,心生希有!作偈說道:“能仁何時誕生已,彼時修入具光定,導師如是二次修,我今敬禮怙主足。”說偈已畢,即向太子頂禮。
(五)婚配賽藝事業:繼後,釋迦族姓的長輩們都來到國王前,啓請道:“大王,過去相士們都預言太子如留宮婚配,將成轉輪聖王。請爲太子選擇賢妃吧!”于是國王吩咐道:“速去看何處有和太子相配的美女吧!”遂有五百釋迦種姓的人說:“我們的女兒能和太子相配。”王說:“此事須問太子。”太子說:“七天後我當答複。”太子考慮後而作偈說:“我知無邊貪欲過,爭鬥結怨成苦根,猶如可怖毒樹葉,亦加烈火與劍鋒。欲樂功德…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