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之释论说:“佛世尊在迦叶佛时,生为婆罗门之子名“无上”,安住梵行,为化身所示现。后生兜率天中,名“圣善白幢”。末后示现为净饭王的太子名“萨婆悉达”(意为“一切义成”),以及婚配、出离家眷、修远飞等行、觅菩提大道、渐次成佛、转*轮,至示现大涅槃之间,仅是化身所示现。”昂旺扎巴师也说:“厚德庄严中,解证殊胜义,为利兜率众,曾为圣善白。从彼利此众,转成释迦尊,胜伏诸死主,普化愿尊胜。”如上说法,不止一端。因此可以说从圆满资粮,到证得十地最后有所依身,于色究竟天中成佛,而于欲界中示现十二事业等,这一切均可说为佛之事业。释迦协业等论师根据《密集》之规说道:“释迦行苦行时,置异熟身于“尼连河”[51]畔,而智慧身则往“色究竞天”,成就圆满受用身正觉后,其智慧尊复入行苦行的身中,而作来到菩提树下等事业。”可见此师是承认行苦行的后阶段为菩萨,前一阶段为成佛。又大译帅仁清桑波也说,在《黜邪密集》中也是这样说的。中观师法友说:“于色究竟天成佛,于此世间示现事业,如释迦牟尼即是这样。”并且说在欲界中示现十二种事业,与现证正觉有二解。以共通乘的法规来看,如《集论》中说:“何以说如来不可思议?从住兜率起,至圆满涅槃之间,是示现一切菩萨行;成佛之行也是示现为利于欲界中的有情。”此之释文中说:“所谓一切菩萨行,是指从住兜率起,至胜伏魔军之间的阶段;所谓成佛之行,是指从现证菩提起,至圆满大涅槃之间的阶段。”这和本论的说法一样。
译者按照以下原文,标出十二事业名目:
(一)从兜率下降事业:于此应引《宝性论》中所说:“婆罗门子“无上”寿尽后,往生兜率,名“圣善白幢”,为天众说法。”那时,由他的福德力,及诸佛加持力,天乐齐鸣声中发出偈句:“广大福资证悟力,无边智慧放光明,具无等力大幻术,请忆燃灯所授记。世尊胜生福德力,兜率天宫虽美妙,但因具足大悲心,愿由悲幢降甘霖。”唱偈已复作颂句说:“请勿弃置时己至,今以悲意而劝请。”这是以偈颂作了劝请。那时,净居天诸天子作如是念想:于菩萨入胎前十二年,将化现为婆罗门,如果由下面所说的形相入胎,将具相好,将得转轮圣王位,或将成佛。并对诸独觉说:“十二年中,菩萨将诞生,应舍此住处。”话往下传时,为住在“王舍城”[52]下“转尾山”中的一位名“朗波”的独觉听得,他当即在石上留下足印以示寂。又在“婆罗尼斯”城[53]中,也有五百独觉入火荼毗而示寂。由于有舍利下落,遂传称为“下落仙人”。后来,菩萨忆念所有劝请的意义,而观察了时间为人寿百岁时,生洲为赡部洲[54],生处为中土,族姓为王族等四种。如《阿含经》中所说:“观种姓、观时、观生处、观血统、观妇女等五观世间,将开始下降人间时,菩萨对诸天人说:“善友们,这一百零八种见法门,是佛子将往生时所开示。善友们,“信心”即是见法门,能令意思不分散之故;“净念”即是见法门,能令浊心转成清净心之故。”继之又说:“灌顶处也即是见法门,将从入胎起而至示现大涅槃”。菩萨说后作偈说:“何时从此兜率天,导师狮子往生时,我向诸天所宣说,愿友舍离放逸行。”说此等话后,并将宝冠给弥勒菩萨戴在头上,而复说道:“善友们,我降赡洲去成佛,弥勒开示汝等法。”菩萨说后,诸天人心生忧苦说道:“圣者士夫不住此,兜率天宫失美严。”复说:“菩萨,赡部洲中,现有富兰那迦叶波(意为护国究竟)、未伽黎拘余黎(意为善行黑神男)、删阇夜毗罗胝(意为男女具胜尊)、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意为具胜)、迦罗鸠罗驮加旃延(意为加旃延子)、尼键陀菩提子(意为裸体亲男)等六种外道辩论师,以及婆罗门胜因、婆罗门耳击、婆罗门具善、婆罗门梵天寿、婆罗门莲心、红色婆罗门等随传外道六师,并喜乐子余行、精艺师远飞、梵志极贤、婆罗门子普胜、无烦恼仙人、上广迦叶具髻等外道证会派六师,共十八种外道宗师。彼等正造作不净凶残恶业。故此,非下降之时。”菩萨答道:“螺音、乐声不同他声,如阳光不同他光一样,我之法不与彼诸师之法相混杂,我能慑伏彼诸外道。比如一狮可令百兽惧伏,一金刚杵可摧众多坚岩,一帝释可威慑一切阿修罗,太阳一出可消除一切黑暗。”菩萨说后,又问:“我当以如何形相下降?”有些天人说:“应以梵天的形相。”有些天人说:“应以帝释形相为善。”天子“正威”说:“根据吠陀典籍所说应以大象形相为宜。”于是菩萨离诸天人而起行。
(二)入胎事业:那时,净饭王宫出现十八种瑞相。严冬过后,春天氐宿降落时(即四月十五日),月轮圆满,鬼宿现时,菩萨化作大象形相,适值母住“长净法”[55]时,从母右胁入降胎中。同时摩耶夫人梦中见得瑞相,就将瑞相作偈向婆罗门等问道:“金络妙覆顶头红,具足白牙数有六,色如螺雪与白银,如是胜象入我腹。彼象一入我身心,顿感发生极妙乐,昔日经受未曾有,犹如安住禅定乐。”诸婆罗门记别说:“将生一殊胜王子,如居宫婚配,当为转轮圣王,如出家则当成佛。”于是菩萨住母胎中,仍不失妙宝庄严佛子行以为加持,住胎十月,圆满受用无漏乐,从而成熟人天众生三十六那由他数。
(三)诞生事业:此后,复现百花盛开等三十二种瑞相。在“兰毗尼园”[56]中,菩萨母手攀“无忧树”时,菩萨即从母右胁而出,菩萨母在无苦恼和无损害中,生下太子。那时,天神散妙花,梵天、帝释捧持“迦什迦天衣”,难陀及优波难陀二龙王为之沐浴。菩萨说:“憍尸迦(即帝释)将我放下,步行到东方说,当是一切善法的加行;到南方说,当成为人天大众的福田;到西方说,世间中唯我最胜卓越,此为我之最后生,当出离生、老、病、死之边;到北方说,一切有情中我当成无上;到下方说,当粉碎诸魔及魔军,当降大法雨,让雨云熄灭一切地狱有情住处的地狱火,以满足地狱众生所求之安乐;指上方说,一切有情当向上而观。”菩萨说毕行七七步,步步都生起莲花。那时,各方都呈现吉祥瑞相:四大国中生四太子;上等种姓生五百男孩,及“具美称”等八百女子;有名“意乐”等五百男仆;名“堪赞”等牝牡马驹各万匹,黄牛万头;于洲之中部生长菩提树;出现美丽园林五百处,及宝藏五百处。王子遂名为“一切义成”。于是去到供奉种姓神祗之所,由于太子在一切释迦族人中,为最能者,因此命名为“释迦牟尼”。由于释迦种姓神名“增盛”(此神最大)向太子敬礼,故诸天神也向太子敬礼,故又取名为“天中天”。摩耶夫人生太子七天后,即寿终而往生三十三天。这不是菩萨有何罪咎,而是如果摩耶夫人亲视太子,心将碎裂,实为寿量已至究竟之故。其他经中说:“住在“普持山”中的无烦恼仙人的侄儿“火施子”,他心中有所察觉,即问师道:“教师此间如日聚,同时普照是何因?如是山中诸岩穴,一光照射皆显明””。师答道:“日之光明常炽热,一子所发之光明,触其末端光凉爽,定是能仁所发光。”于是无烦恼仙人入住“劫毗罗城”[57]作偈启请说:“大王!我辈今来此,敬求一见王太子,世间之主作导师,我求一见彼能仁。”那仙人无论梦中或睁眼时都难忘睹世尊面,便作偈说:“具足善种诸良驹,夜间入眠一时辰(即一夜的四分之一),能获有义诸梦寐,双目不须久睡眠。”仙人见太子后,心想一切相师都预言王子将作转轮圣王,何以这些预言有所变化?感而作偈说:“大王!相师皆意乱,诤劫不来转轮王,子是胜福法宝藏,解脱罪业将成佛。”那时,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并有怀抱太子的保姆八人、哺乳保姆八人、戏玩保姆八人、拭污保姆八人,依此保姆三十二人而长养。如此神异奇迹,被一位有五种神通住在雪山中名为“黑仙人”的所察觉,同他的外甥“火施”运用神通来到“劫毗罗”城窥视太子相,他知道太子将得怎样的成就,叹为希有!并生悲伤!王子足下礼,右绕王子身,同时流泪而作出预言说:“我观所生太子相,三十二相以庄严,将有二成余皆非,在家则成转轮王。离俗出家则成佛,不随他人之后转,此世圆证菩提果,殊胜密根隐蔽没。众生难见顶髻故,在俗居家将不能。”王问:“那末你何故而哭泣?”作偈答道:“大王,我遇法藏胜丈夫,叹未成义我寿终,未得解脱见已过,因此悲痛而哭泣。”说偈后,仙人也就返回他的住处。
(四)学书习定事业:以后,太子年渐长大,王命太子向释迦族姓儿童约万人一起到教书法师跋陀罗尼(意为普友)的学堂中学书习字。太于问:“教师,梵天文字等六十四种中,我学那种?”教师听太子一问,很感惊奇,叹为希有!而作偈说:“正大有情真希有,一切论典虽已学,随入彼彼世间故,来到此地学书堂。一切字书虽有名,我亦未能尽知晓,彼于此等已熟悉,仍来学书此塾中。”
此后,太子去到林中,在阎浮树下,止息入定,从初禅证到第四静虑[58]。有五位具神变的仙人飞经此地上空时,欲飞不能,只得降落,绕太子身恭敬礼拜。那时,其他树木的荫影已没,独有太子坐处阎浮树影未消,诸仙人视此奇景,心生希有!作偈说道:“能仁何时诞生已,彼时修入具光定,导师如是二次修,我今敬礼怙主足。”说偈已毕,即向太子顶礼。
(五)婚配赛艺事业:继后,释迦族姓的长辈们都来到国王前,启请道:“大王,过去相士们都预言太子如留宫婚配,将成转轮圣王。请为太子选择贤妃吧!”于是国王吩咐道:“速去看何处有和太子相配的美女吧!”遂有五百释迦种姓的人说:“我们的女儿能和太子相配。”王说:“此事须问太子。”太子说:“七天后我当答复。”太子考虑后而作偈说:“我知无边贪欲过,争斗结怨成苦根,犹如可怖毒树叶,亦加烈火与剑锋。欲乐功德…
《佛教史大宝藏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