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祗部”,或稱作“多僧部”。這一部的阿阇黎爲婆羅門種姓,修德甚高,名摩诃迦葉,操俗語,祖衣有二十叁條,七條以上有海螺花紋。一切所貴部(即恭敬諸聖家)的阿阇黎爲戍陀羅陀種姓,持律德高,名“優婆離”,操訛誤語即阿婆商夏語(古印度四大語系之一),祖衣有二十一條,五條以上有婆枳迦花紋。所謂“上座部”(即聖住堅固家),由于是上座聖者的種姓,故名爲“上座部”。這一部的阿阇黎爲王種,爲調伏邊地的高德,名“迦旃延那”,操平常語,其祖衣條數和花紋與一切所貴部相同。有人說“摩诃僧祗部”用平常語,一切所貴部用俗語;“上座部”用訛誤語。對于十八家之見(見解),是有極大差別的,但都是佛的教法。如頌所說:“見中有分別,因此成差異,並非師不同……。”又有頌說:“釋迦獅子教,分作十八家,是彼衆生師,爲昔業決定。”如此作了第叁次結集經藏。據說由于那些沒有得到陀羅尼(總持文)的一般俗人念誦佛經,而發生了增減,爲了使能仁教義不致衰減,才建立了有文字的經函。在這以前全是背誦,並沒有文字記載的經函。有人說,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文殊根本續》中曾說:“阿阇世王(亦可譯爲“未生怨王”)的兒子“邬巴”將佛的一切語教,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又《無垢光明論》中也說:“薄伽梵圓滿涅槃後,由諸結集者將叁乘教法書之于經函。”由此可推想早就有了書寫的經函。
庚二 依大乘之規而說。衆生傳說,在王舍城南方“毗瑪那婆嚩哇”山中,集會菩薩十個十萬(即百萬)衆,由妙吉祥(即文殊)主持結集《阿毗達摩藏》(即現對法藏);由彌勒結集《毗奈耶藏》(即律藏),由金剛手結集《經藏》。清辨所著《中觀心要八十頌釋》中也說:“大乘爲佛所說,而根本的結集者,爲普賢、文殊、秘密主(即金剛手)、彌勒等大菩薩。非如我等的根本結集者爲聲聞大衆。因大乘之語教,非彼等(聲聞)的行境。”《十萬般若疏》中也有“金剛手菩薩爲結集千佛教法者,秘密不可思議……”等語。《金剛手灌頂續》中也說:“金剛手菩薩爲結集者。”所以經言:“金剛手菩薩對彌勒等諸大菩薩,作如是言而結集。”
己二 所結集教法的情況。分叁庚目:庚初 教法能住世若幹時間;庚二 懸記教法住世時所出住持教法的有情;庚叁 得懸記者對佛教法所作的事業。
今說庚初 教法能住世若幹時間。有一部分持律師說:“《毗奈耶雜事》中說,佛的教法能住世七千年,由于度“摩诃波阇婆提”(佛的姨母)出家的原因,減短二千年,而只能住世五千年。”這種說法和《雜事》中所說住世千年,是相矛盾的。《賢劫千佛經》中說:“教法住世五百年,像法住世五百年。”即一千年。《俱舍疏釋》的《金鬘論》中也說:“大王!您于夢中,見召集大衆,作諸惡語,並懲罰加害等,是何因緣?”王說:“此爲釋迦世尊的教法住世千年,後來由于邪惡論說與懲治因緣,而有使教法毀滅的預兆。”又《俱舍論自釋》中也說,佛法住世千年。其他還有人指出《金鬘論》中就是那樣說的,而在《阿含經》中說是長久住世,也就是住世千年的長久時間。《報恩經》中說:“如來若許可度女人入佛教法,正法將提前五百年被毀滅。以此因緣,如來的密意未思及諸女人入于佛教。”這是說,由于度女人出家,以致佛法住世減短五百年。《無盡慧菩薩所示經釋》中對于末後五百年中“末後”的解釋是:例如以人壽能活到百歲來說,活到五十歲之間,爲增盛時期。在這時期,身體、智慧、能力等都旺盛發達。過了這五十年,到後階段的五十年,是減弱時期。在這時期,身體、智慧、能力等都將衰弱減退。如是釋迦能仁的教法,證果與極盛時期,爲一千年,住于此贍部洲中。複將這千年,各半分開,前五百年確定爲旺盛時期,後五百年則確定爲衰減時期。又《月藏經》中說:“我滅度後,像法住世兩千年。”以及《大悲妙法蓮花經》中說:“我滅度後,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住世五百年。”這是說教法將住世一千五百年。《金剛經注釋》中說:“所謂最後五百年,是五個百數的聚數爲五百。”即是通稱佛的教法,將住世到五個整五百的年數。因此,“最後”是分別(五個的最後)而說的。又《佛意莊嚴論》中也說:“薄伽梵釋迦牟尼的教法,將住世五個五百年。”這類說法,是說教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十萬般若注疏》中說:“教法住世五千年。”是將每千年各分爲半,因此爲十個五百,而作爲十品。此中第一、第二、第叁等叁個五百年中,如其次第出有許多阿羅漢、阿納含、須陀垣[122]。故此名爲阿羅漢品、阿納含品、須陀垣品。即是“悟解”叁品。續爲第四、第五、第六等叁個五百年,如, 其次第出有許多具足勝觀、叁摩地、戒律等功德的人。因此名爲勝觀品、叁摩地品、戒律品等,即是“修叁品”。繼爲第七、第八、第九等叁個五百年,如其次第出有善巧《現對法》、《經藏》、《毗荼耶》等的許多導師。因此名爲對法品、經藏品、毗奈耶品等,即“教叁品”。第十個五百年;由于僅有出家相,而不具足正確見行,因此名爲“唯持相品”。此即最後五百年。阿阇黎妙吉祥稱說:所謂十個五百年,即是指通“達對法”的叁期。即修的叁期,教的叁期和“唯持相”的叁期。初叁期又名爲“果時期”。帕巴嘎尾協業(聖喜友)所著史籍中說:“贍部洲的人壽由下減到十歲時起,至上增到人壽六百歲時,薄伽梵釋迦牟尼的教法將能存在到這樣長久的時間。”至于說教法住世一千年、一千五百年、二千年、二千五百年等說法,顯然是不了義(即不徹底的)的說法。而密意的根本,是針對修行等的衰敗而言,如《佛意莊嚴論》中說:“正法的衰沒,是修行完全衰敗之故。”又《金剛經注釋》中說:“正法示現敗壞相,是對教法的信解、閱讀、念誦、領受經教、說法、聽法、思維等産生動搖之故。”所以其目的是,使應化有情生起憂感而警省。又如《無垢光母授記經》中說:“我滅度後,二千五百年時,于赤面疆土,正法將興。”此與無著菩薩昆仲等的授記,是相矛盾的。《俱舍釋論》中說,教法長久住世,是說千年以後,還能住世。所以應認爲此種理解(千年後還能住世)爲正理。
關于住世五千年,是了義(即決定的或真實的)的說法。其中若以往昔的年代而言,阿底俠尊者所承認的說法,是說佛世尊于甲子年住胎;乙醜年誕生;已亥年成佛;甲申年秋末上弦初八日示涅槃。而薩迦法王則認爲:丁卯年住胎;戊辰年誕生;丙寅年成佛;丁亥年叁月十五日或九月初八日示涅槃。其中佛滅度後,一百叁十七年,“能喜王”出世。以後,到佛世尊滅度後八百年時,“月護王”出世。由此又過了二百叁十一年,“多忘王”出世。此後又過了七百二十四年,延至八百一十四年間,尼泊爾“光铠王”出世。此後又過了二百四十二年,西藏“赤祖德贊
熱巴瑾王”出世。在此之前,已過去的年數,共計爲二千九百五十五年。這是印度和西藏的曆學家,和諸藏王精研計算的。繼阿底俠尊者提出的看法之後,欽
朗喀紮的看法是:到丁巳年之間,已過去了叁千叁百九十叁年。因此戊戌年以前,已過了叁千四百五十八年。按認爲佛世尊辰年(誕生)的說法,大德紮巴绛稱在丙子年作“靜逝*輪”時,按薩迦班智達所算,那時恰好到了叁千叁百四十九年的時候。以後,于丁醜年,作“泉源*輪”時,按喇嘛卻嘉所算,則已到叁千四百一十年的時候。因爲壬戌年,是喇嘛帝師恭嗄洛卓绛稱在西藏受具足戒之年,在這年以前,已過去的年數爲叁千四百五十五年,也就是恰在五十六年上。以此來說,果期與修期的六個五百年,和教期中的四百五十五年,都已經過去了。剩余的年數,還有教期中的四十五年,及經藏、毗奈耶、唯持相等的叁個五百年,共計還余一千五百四十五年。又迦濕彌羅的“釋迦悉利”于甲子年在“措樸”地方所算,以及丁卯年在“素納湯清”所算,見頌句說:“秋末上弦月,初八中夜分(半夜),時值月落山,能仁示涅槃。”此後又過去的年數爲一千七百五十年又兩個半月再加五天。未來教法住世,尚余的年數爲叁千二百四十九年又九個月另十日。如以丁卯年仲春五日計算,及庚午年以“薩迦”所算的方法來說,則應認爲壬戌年以前,已過去的年數,爲一千八百六十五年。薩迦法王說:“這種算法,是印度“生達哇”諸聲聞報時說佛世尊滅度已若幹年數而說的。”又據《一日間農曆算法》一書說,這種算法,是根據阿阇黎脫准傑及“鄧傑達波”所作算法,依摩揭陀旃檀樹漿凝結成天然的大菩提像時算起,而報時說佛已滅度若幹年。所以這種時節是不免錯亂的。隨後同意這種算法的人士,雖有印度、尼泊爾、迦濕彌羅等地的諸班智達用他,但不可確信。因爲他和“無垢光母”記別中所說的赤面地區,即西藏,和龍樹等記別的年數,及諸國王的年代算法,都是相矛盾的。《巴協》(即桑野寺志系西藏一種古代文書)中說:“所謂“赤面地區”是指漢地。”一些人說:“按《時輪》的算法來說,則壬戌年以前,已過去的年數,爲一千六百一十叁年,尚余一百八十七年。”這種說法,是未知《時輪》密意之所在。又有一些人說:“按蓮花戒之說法,已過去的年數,爲二千零四十年,尚余四百六十年。”這種說法也沒有充分的理由。因此以《時輪》之說法,如《時輪根本續》中明確指出,于壬戌年以前,已過年數,爲二千一百九十八年。至于說教法能住世到人壽增至六百歲時的說法,是否指骨身舍利塔等能住存到那時而言。
庚二 懸記教法住世時所出住持教法的有情。如頌說:“迦葉、阿難、麻衣,近隱、帝底、黑尊者,善見七代付教師”,此爲《雜事》中所說。《楞伽經》的頌句說:“如來涅槃後,由誰持正法?……”頌解釋說:“從佛世尊傳至“帝底迦”之間,和《阿含經》的說法是相同的。”此外…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