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古代佛教史▪P17

  ..續本文上一頁,亦有河水湧出。其他亦照大士所說變現出來,如此顯現,是一切衆生共同白業之因也。

  而其關于黑業者,則魔大臣輩,非常追悔,乃請求大士,勿再顯現神變;因此增益國王統治權勢之火供,暫不舉行。即天龍第叁次之調伏,亦複中止。大士說:“西藏諸魔臣,願心剛與我等相反,致令藏土之安樂,受到破壞,當時曾一度大轉*輪,亦受鬥爭;將來王族,當有不依規矩者。”因將許多猛烈咒傳授,並寫成經續,加以隱藏。且突然到羅刹之地方,以壓製之。

  大士之于西藏各地,居住甚久,依其暫居者說,有住六個月,有住十八個月。依其較久居者說,是叁年、六年、十二年等。依其居住最久者說,從此地往彼地,作一年計算,共一百一十一年,綜合算之,是五十五年零六個月也。

  大士到西藏時,赤松王才二十一歲。王于五十九歲圓寂,王寂後,大士尚留居藏地十六年零六個月。本派學者喇嘛所說,與此相類。

  大士居住于巴野等地方,時間不多,因爲須隨順魔臣之意,顯現第二化身;于是從印度與西藏邊境一個山頂,飛到天空,在雲霧中,法衣搖曳,送行者皆看見之。但其真身,在雪都達佐,與青圃等人蹤絕滅,清淨之雪崖,向有福緣而具信心之大臣與部屬衆,傳授無上密法。當許多人說大士在雪崖中時,國王爲辨真僞,乃派人請之到巴桑雅廟,爲佛像開光。(按西藏規矩,佛廟每年開光一次)

  

  赤松王是中年,禅位于其王子穆尼,自登恭湯那之山頂,王騎馬一並飛到天空。穆尼見之曰:

  父王已到天空去  咕噜亦已返烏金  我王壽命太短矣  

  國民快樂亦盡矣  王與咕噜不住時  我穆尼心亦死矣

  作此哀號呼聲。

  

  本來大士輩住世時間甚短,但彼等成就卻甚大,此乃甚爲希有者。現在許多法界內,彼等化身,真是不可思議;因其得到甚多神變也。依賢愚經及律藏教誡說:“佛在舍衛城之神變,所化者所看見之時間,長短不同;此是有情之觀念,隨其業果清淨與否之關系,故時間有所不同也。”

  大士與弟子,秘密商議後,移喜磋嘉與具福緣眷屬衆,于西藏所有地方,未曾到過,不遣馬足之迹者:在雅裏有雪崖二十處,烏藏有修行聖地二十一處,及多康有大聖地二十五處,此上、中、下叁種之隱藏地,爲叁國王所管轄者,是五小地域,叁大地區,及一洲,各一部分,如樹之有枝、及花與果。于是所有雪山、崖洞、及一切山、海,都得加被,作爲修行聖地。大士知道,將來王族裏,有魔鬼化身,以消滅佛法,所以給國王以許多授記。爲使密乘佛法,不予消滅,即從辯論考察,亦不讓彼等使佛法改變。爲欲循序以饒益有情,乃將國王生命之庫藏一百個,意之庫藏,大者五個,深而大者二十五個等,其他有名、無名之庫藏者無數量。至所藏在之隱藏地,對于何時及具福緣者何人,以取藏者,大士均一一予以授記焉。

  

  蒙卡尼英星叽宗等十叁處地區,大士顯現忿怒可畏身像,調伏有毒之神,與羅刹等,使充庫藏之護法。爲令後人信仰故,在本塘多傑枝巴之石上,留下全部身影;在南楚秋摩,留下手印;在巴佐渣嘉,停下腳印。一切修行聖地,都有蓮花生上師父母之希有手印與腳印無量數。

  當穆饒遮波王子毀壞巴達珂派修院,及其後勝渣王派遣軍隊來時,大士顯現忿怒身,將之降伏,使充當寺廟財物之保護者。于是法相宗之講堂,與密宗之修院,興建甚多。一切王與部下,對出家人,均極尊重,且供養之。

  國王在烏車多,與蔣羅雅巴兩地,修建兩座僧團之寺廟,是一切所化衆依止以行供養之所。大士乃造佛法之律儀,並豎立垂示教誡所列之石柱。此是國王在西藏權力最大之時,瞻部洲東方叁份之二地區,均是其勢力範圍之內。國土與佛法,一並加以護持,故在是時藏地之人民,其快樂自在,有如天人,且著稱于後世。

  大士之將前往西南羅刹地區也,西藏之王臣與平民,均祈禱挽留不獲。大士乃賜每人以口訣,及慈悲之教誨。遂乘馬登恭湯那山頂,一切天人,均供養之。旋飛赴雅饒洲,(按即東南之雅饒洲)此處爲羅刹之國土。當大士飛達,在香多啤呢山頂時,羅刹王名拿叉圖青,恭請安住。大士乃加以變化,使成爲蓮花光王宮,于是羅刹八洲裏,每洲皆有大士之化身,在此傳付彼等以無上密法。此後南瞻部洲之衆生,得以保護生命,不再爲羅刹所傷害者,以此也。

  大士成爲任運之涅磐,以第六持明代表,示現于此世界,在世間不空以前,恒常不變,以化度衆生。

  藏王赤松德真,有王子叁人,長名穆尼遮波,次名穆育遮波,小名穆德遮波,又名舍那利晶。此叁王子將佛法從上至上以弘揚。尤其是穆尼當國王時,在巴桑雅廟裏,建立最大之供養法會凡四個,令西藏一切民衆,無論貧富,平等參加者叁次。

  穆德興建嘉聰多傑欣寺廟。彼有子五人,其中一子是最希有之金剛手菩薩化身,名赤雅巴丁,又名赤德竹丁。此子對于每一出家人,均獻以七戶人民之賦稅,以爲供養。(按即將七戶人民勞力所得,不歸于已有,而獻于僧侶,有如周代之食邑製度焉。)

  穆尼興建寺廟一千間,且將绫兩疋,分縛頭發之兩绺,以另一端,分別奉陳于顯密兩宗之大德足下,以示恭敬之意,于是寶貴之佛法,得以尊敬,弘化無邊。

  

  在支麥溫曾多地區,修建啤麥嘉斯幾帕廟。並從印度請來之仁铮波德、詩甯渣波笛、達那詩那等許多班知達,與西藏之堪布拿那雅赤德、達瑪打詩那、羅渣華渣那些拿那等,製西藏文字未有之名相,以翻譯溝通印度之佛法,使能適應西藏之文法規矩。且將一切深奧難明之詞句,予以改良,庶與當地相同,以資普及。于是大乘小乘之一切經典,均作如是改善。依廣略般若經,分成十六種,將以前諸大德翻譯所用大部分之佛語,以新定之語言,從事抉擇。至于密宗內續,則嚴格規定,是對于具福緣者以外,不能公開,故依然庫藏不動也。因此在西藏地區弘揚佛法之手澤,有最大之遣存,比之松真剛布,與赤松德真之恩惠,尤有過之,而其遺迹,則爲建立佛教之叁代法王中之最殊勝者。

  諸班知達中,以班知達史華楚,蓮花生大士,諸羅渣華中,以羅渣華純密森波渣、毗盧渣那、及嘉佐生叁人等,均有最希有之遺迹。

  八  西藏國王傳法系統表

  尼墀贊波——穆慈贊波——郎遮慈尊——多芝丁呢——沙衣那竹——巴芝德遮——赤那珍鴉……哈圖妥列呢珍……(經四傳)……松真剛布……(經四傳)……

  ┌穆尼遮波

  ……赤松德真─┤穆育遮波

  └穆德遮波——赤雅巴丁

  

  丙二:佛教寖衰經過

  後來藏王赤雅巴丁之弟朗達嗎,因以前具壞心願,故著于魔,緣是迫害佛教,不遣余力。不久,藏王朗達嗎、爲哈龍巴支多傑所殺。于是雅達窩松、與巴果珍,繼承祖宗規矩,修理寺廟,以供養叁寶,惜是時已無出家人矣。差幸居士等尊重叁寶,保護巴桑雅、拉薩等廟,未有損害。

  雅裏已分爲幾個地方,于是王族,亦隨而分散,以前大悲之王族,掌管全藏之事,已成陳迹。

  密宗之修持者,亦只有白衣之居士,于各自家中,或清淨山邊,修講生圓次第,所以能令密乘律儀傳統,得以不斷。

  其他共同佛法言之:則所有叁代藏王時所翻譯一切之經續,以善于保存之故,因此大部分,尚能流傳至今。

  丙叁:佛教重興

  當朗達嗎消滅佛法時,巴呢冷之堪布,瑪釋迦牟尼、宇紀宗、山饒些叁人,將所有經律論叁藏,放置一蹇驢背上,到嘉洛與珂兩地貯藏,到康地後,加以弘揚。及在馬龍多傑渣雅地區因聰囊宗裏之舍支揚君廟修行時,穆肅那巴趨前叩谒,一見即生起信心,請求出家。于是瑪任堪布,宇任教主,以攝受之,命其名爲釋迦紀華饒些。

   旋穆又求受近圓戒,但以不足五比丘之數,乃往鄰近地區,聘請哈龍巴支多傑前來,而哈龍以曾殺藏王,不能充任。乃代爲轉聘漢人哈桑紀汪及支平兩位,以足五人之數,爲之傳戒,穆如是從堪布與教主聽受律藏五年,並分別從果龍星紀渣處,聽受律藏;從jia華窩楚渣處,聽受般若;複從宇渣迎波處,聽受大圓滿心要。

  昆些渣波續(義即一切作王)與教誨,流傳至今,皆是從穆肅那巴所傳下來者,以如此 殊勝之事業,非常廣大,故又名之爲唔肝貢巴饒沙焉。

  穆肅受近圓戒五年時,雅達移喜贊青等,因爲西藏中地,恢複佛法之故,是時從中地而來者,有倫美操青舍饒等五人;從後藏而來者,有羅敦多傑汪竹等五人,均派遣前往西康,受近圓戒。對于律藏,學得亦甚通達。穆肅雖受近圓戒,尚未足十年,亦爲彼等傳戒。

   蓋以瑪宇山叁人說:“現在佛法,在增減交替時,(意謂以前佛法是增,曾爲國王所減,故名之爲減)彼等對佛法極其需要之故,所以能得許可。我等叁人,年老不能當堪布,但可以當事(業)教,而選倫美當堪布可也。”其後中地與後藏所來之十人,回到本地,藏王皆聘之,以爲福田。

  倫美有四柱子,(即四弟子)八棟梁,(八弟子)叁十二椽子,(叁十二弟子)一千椽上之木板等,所以能將佛法,從底層建築起來。在那摩、拿遮、義巴、巴裏、蒼都等地方,修建廟宇甚多。任庶之堪布格西渣巴,獨力修建廟宇一百零八座。其余廟宇,均是倫美堪布及其弟子等所修,普遍建立,于是僧侶日以增加,因此名之爲瑪都芝靖。

  

  以前僧侶,與以後宇渣之羅青達瑪詩列之說法與修行,都是從是時西藏唯一莊嚴之烏金文佐陵寺所傳下來之律儀傳統實踐者。後期弘揚佛法時之勤律儀者,大部分是噶登巴(阿底峽尊者之教派)成就格西之律儀傳統,亦遙接上述傳承,其余尚有上下對法(即集論與俱舍論)是依照班知達支那美渣與羅渣華jia華巴支等所譯所說而成。

   彼等傳付那南達華多傑、哈龍巴支多傑、與華移喜渣華等叁人。其後華移喜到西康說法與傳授,…

《西藏古代佛教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底峽略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