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團體授皈依戒時的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叁寶,“佛、法、僧”叁寶,您都知道我的,這是我們要具備的。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當我們快樂開心的時候把這一切都忘了,而且這個時候“自我”是非常強的,而且覺得自己是非常了不起,但是一遇到痛苦就趕快說:救命呀!叁寶救命等等,這樣是不行的。總之,我們無論是快樂的時候也好、痛苦的時候也好,心都系著叁寶,全然的交付,想著叁寶的大悲都關注著我們的這種心,其實這種心也好像是做牛、做馬的心。就像是我們對自己的上司、對我們的長官說:我願意爲您做牛、做馬。同樣,在這裏我們也要爲了叁寶做牛、做馬,透過全心托付的這種心來做皈依。

  所以,接下來各位要跟著念誦的是藏文叁遍的皈依文,之後爲了要讓大家更了解當中的意義,所以再念中文的皈依文。

  (法王帶領大家念誦藏文和中文的皈依)

  我們剛剛之前對佛、法、僧叁寶的解釋,也都認真的思惟了,然後再加上我們一起念誦的藏文及中文的皈依文之後,再接下來,我們就想這樣如同指引者一般的佛寶,還有如同我們修持道路的法寶,還有我們修持上助緣的僧寶,我們現在正式的皈依他們,我們已經得到這個皈依戒了。

  所以,當我們現在皈依之後,也就是得到皈依戒之後,是我們做了這樣的誓言跟發願之後,我們就需要來修持這個皈依的,要修持皈依的學處及它的方法。如果僅僅只是做了皈依,但是真正的皈依它是不是能夠讓我們長久的保存下去,還具不具有這個皈依,那還要看我們有沒有修持皈依的學處。但是,由于這段時間的關系,在這裏我會做簡單的解說。

  首先,談到皈依學處的部份,第一個是各自的學處,第二是共同的學處;那在各自的學處當中又分爲兩個:第一個是能夠做的,第二個是不能夠做的。那麼在皈依之後不能做的,也就是皈依佛寶之後我們不能夠皈依外道學習。所以皈依佛之後不皈依外道這句話,我認爲它代表所闡述的意義是,當年佛陀在世的那個時代,有非常多非常多各種的宗教跟信仰,譬如說當時的人,他們甚至于對一個木頭當做是皈依的對象,或是對一座雪山、很莊嚴的山,去信仰它,雪山成爲一個皈依的對象。所以相信佛當時說這樣的一句話,最主要的是他看到我們不能總是依靠一個外在的東西,若總是依靠外在的話,而自己卻不知道如何取舍,或者是顛倒的來做取舍,但是“心”卻想要離苦得樂的話,做的卻是顛倒取舍的行爲,這是錯誤的。尤其,各位現在都有接觸密乘的法教,因此,在密乘法教當中會有提到,譬如說許多的本尊,它的外相顯示爲世間的相,但它的本質是智慧尊等等。總之會談到很多的世間尊、出世間尊等等,這部份也是蠻難理解、很難懂的。但是,就好像在這裏皈依了佛寶之後,對世間的這些神祉是不能來做皈依的。但事實上,我們會看到還有一些本尊、護法,它的本質可能是出世間的、智慧尊的,但它的外相示現的卻是世間的護法相貌,就算它的本質是智慧尊,但是在這裏我們也是不能把它當做一個做皈依的對象,這也是過去許多的祖師大德有談到、也說過的。在這裏舉個例子來講,各位可能一聽就會了解的,就像是古代清朝來講,有的時候皇帝他會微服出巡,他微服出巡的目的是要視察民情、看看當地的情況等等。因此跟在他身邊的大臣當然都知道,其實他就是皇帝,但穿的是一般的衣服,但如果說他們一路上對他還是像對皇帝一樣的恭敬、禮拜的話,這反而是破壞了皇帝的事業,反而揭穿他的底了。所以說,大臣在周圍跟著的時候,也是像對一般人一樣的,這樣皇帝也會開心,要不然皇帝會治罪給他們的。所以同樣在這裏我們說,對于這樣的本質是智慧尊的這些本尊,而外相示現是世間護法的時候,它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才會有這樣的示現的。因此我們不能夠說不管它的這些特殊原因,而看到它的本質是智慧尊而做皈依的話,這是不好的。因爲護法它有這樣的一種示現是爲了利益世間,如果我們這樣來做皈依的話,可能對于它利益世間的事業是有害的。

  再來,第二個皈依法。在皈依法之後,我們不能夠做的是什麼呢?就是不能傷害衆生,在這裏指的是真正的對一個人造成傷害,是我們不能做的。在這裏所謂的傷害,並不是說只是一個石頭呆呆的、被動的放在那裏。而這裏指的說,可能我們會遇到一些實際的情況,例如可能是會讓我們傷害別人的這個情況之下,我們也能夠把握而轉變成不傷害他,而能以慈悲心、善心來對待他,那這個指的是法寶,他不傷害衆生的一個意思。

  在這一部份,我們也可以好好來思惟一下,有的時候,事實上我們的確心中並沒有想要傷害別人的這種心。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完全避免不傷害到周圍的衆生、周圍的人。舉個例子來講,就好像我們的身體裏面,有好多的衆生好多的蟲,譬如我們一個呼吸之間、身體的一個移動之間,事實上,對于這些蟲也造成了一些傷害。雖然我們心中並沒有想要傷害它們的心,但是卻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不傷害它們。原因是因爲我們說有了這個苦蘊的身體之後,多多少少我們都會傷害到別人的。所以,現在來講好像也沒有辦法了,但是,不能夠說沒辦法了,我們就不做了。這時候,我們還是要盡力的來做各種的取舍,在做不到的時候,我們要盡力的來發願。發什麼願呢?就是要發願,我將來一定要完全的不傷害任何一個衆生,同時也發願未來我一定要全完離開這樣的苦蘊的身體,這個發願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第叁個談到的是僧寶。皈依僧寶之後,我們不能夠做的是什麼呢?是不能夠結交惡友的。在這裏所謂不能結交惡友,指的是我們的心不能夠跟這些惡友相應的意思。很多時候,我們一談到惡友、壞的、不好的朋友,可能就會想到他們長的黑黑的,甚至他們頭上會長角。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而所謂的惡友是說他的心,或者說他具備的這種惡心,或者一些特殊的行爲,將我們錯誤的引入一條惡道,或者是顛倒的道路去,這種被稱爲是惡友。所以在皈依了僧寶之後不能做的就是,我們不能跟這些惡友的心相應。這個意思是什麼?也就是例如有的時候,他的錯誤思想我們也認爲這是對的話,那這就是跟惡友的心相應了,這是不行的。所以,很多人對于皈依了僧寶不太了解的話,會覺得好像是他來到了一個大辦公室的時候,一個辦公室有好多人,有的人的確很好,有的就是所謂這些惡友。他們在辦公室裏,我們會覺得不應該跟他們在一起,不然就好像違犯了皈依戒等等,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意思的,最主要是心不要跟這些惡友相應。舉例來講,就好像很多的宗教,他們會認爲結婚,一定是要同一個宗教的人才能結婚的這種硬性規定。但是,在佛教來講這並不是重點的,以佛教來講是我們心的相應這個部份,心的自主性的。

  以上,是談到了皈依叁寶之後不能夠做的事情。接下來,是皈依之後應該要執行、應該要做的。首先,第一個皈依了佛寶之後,對于佛教當中就算是一小片的碎片等等,我們都要恭敬、尊重、敬它如佛寶一般。接下來,是皈依了法寶之後,我們應該要去行持的是,對于任何經典當中,就像中文來講,無論是對一個字的一撇、一豎,我們都要生起如同法寶般的恭敬心。例如在過去西藏傳統當中一個叫做噶當派的,雖然說現在並沒有一個特殊的教派叫噶當派,但是噶當派的教法是遍及在每一個教法當中的。噶當派裏面它最主要的修持,就有一句話是說,只要是佛陀所開示的經典當中,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修持的方法,所以說對于佛經裏的每一個字,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的話,它都具備了不可思議的佛法意義在當中的。這是爲什麼我們在皈依法寶之後,對于任何經典的一撇、一豎,我們都要尊敬跟恭敬地對待它。接下來第叁個是皈依了僧寶之後,我們要做的是恭敬對待各種出家僧衆的法衣,甚至只是一小碎片,我們都要尊重如同僧寶一般。以上是談到對叁寶該行持的部份,其實它並不是爲了要更好看及外表的一些形式上而已,它的每一個作爲都有特別的意義的。

  所以在剛剛談到這一些應該做的部份,都是有原因、有利益的。例如在剛剛提到了皈依僧寶之後,我們要做的甚至是出家衆的任何一小碎片法衣的破布片,我們都要具備恭敬心的。就好像過去有這些經驗覺受的上師們會說,我們要視根本上師如佛一般。同樣,這是一種我們可以來擴大的一種概念,對于一切的僧衆,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心能夠生起。如果,我們對于一個僧衆生起了如佛一般的這種心的時候,他也遍滿了一切,這種功德,他也就圓滿了。同樣我們對于僧衆當中的一個,我們對于他有這種負面、不好的部份,事實上這種心對“要視如同佛一樣遍及一切僧衆的心”,這是有害的。在這裏所謂的僧衆,並不特別指聖僧,可以說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如果我們對他們有一點點不恭敬、負面的認知的話,事實上它對我們“視如佛”的這種觀念也是一種傷害的。

  再來,是談到說這種不共的、特殊的六個皈依之後要做的部份。第一個是我們要不斷的來做皈依,這是非常重要的。舉個故事就好像阿難尊者,他是跟在佛的身邊的,他在過去生當中,在他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尊佛像,他天天就看著這尊佛像,天天來向佛祈請,希望他未來真的能夠投生跟隨著像這樣一尊佛的身邊。因此,就是他這種不斷的意念與發願,最後他就投生爲阿難尊者,跟在佛的身邊,可以說他就是一剎那都沒有離開過佛的。所以說這是一種發願的力量,這也是說我們要不斷的來做皈依。

  第二個,是皈依之後,我們在吃、喝任何東西的時候,都要記得供養叁寶。所以對于這樣一個條文來講,我們應該要好好的來思惟。例如還有很多人是肉食者,他們在肉食的時候,這些肉都是血淋淋的。如果說我們皈依之後還要做這樣一個供養,等于我們把這樣一個血淋淋的肉供養佛菩薩,其實這樣是不行的。所以,在這一段皈依的條文要做的,其實附帶的意思是,對于一個佛弟子來講,他在皈依之後是要斷肉食的,他是應該吃素的。

  第叁個我們應該做的是盡力幫助任何其它的衆生能夠皈依叁寶,尤其是苦難的衆生,能夠真正幫助他們脫離苦難的,就是皈依叁寶,所以我們要盡力的幫助衆生皈依叁寶。這裏是說要具備善巧方便的,而不是要刻意的或是逼他們皈依叁寶,並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要看因緣的。

  第四個是皈依之後,我們以後無論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如法的符合佛製、符合正法的來行持的。

  第五個是說我們在思惟、懂得了皈依的利益,還有對于皈依境的功德思惟之後,于二六時中我們都要想著叁寶,我們要隨時來念誦皈依文。就好像我們看到了伊斯蘭教當中,他們時常都在唱誦他們皈依對象的這些文字,那在佛教來講,其實我們也應該要這樣子隨時想著、唱誦著或念誦皈依文的。但是要這樣做到其實是很難的,在這裏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就是我們每天早上一起床的時候,就可以念一遍皈依文,或者也可以盡力的多念幾遍皈依文,然後晚上睡之前也念這個皈依文。

  第六個是說縱舍性命我們也不能夠舍棄叁寶的。就好像之前我們都有發願了,也就知道無論是我們快樂的時候也好、痛苦的時候也好,總之,我已全身心交付給您了。所以就算是舍了性命,我們是能夠不在乎的;但如果說我們在乎自己的性命而舍棄叁寶的話,這個不用說是皈依戒上我們違犯了,甚至一般上我們講發了一個誓言,那我們也違犯了這個誓言,這代表我們食言了,這是不行的。

  以上是簡短介紹了皈依戒的部份。在我們來講,要得受皈依戒的人,有幾種的不同。其中一種是,首先他如何得到這個皈依戒,他事先心中來思惟這個皈依、它的道理,依靠了這些外在的各種思惟之後,慢慢將他內心的一種信心而開啓的,這是一種。所以,就像各位今天得到了皈依戒,不僅是今天得到皈依戒就好了,我們還要不斷的開展,對于皈依戒的了解和信心。那麼,各位來到了這裏,尤其來到了佛教的聖地---印度,這實在是非常有福氣、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最後要附帶提到的,各位是爲了我生日這樣的慶典而來到這裏,我也覺得非常高興。那麼,對于所謂生死的這個問題,我時常會想的,我常常想到像死亡來講,很多人對于死亡來說是很大的痛苦的、它是一個不好的,但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它也是有非常多的各種痛苦的,所以,出生這件事來講,它是不應該這種大事的慶祝、來這樣子贊歎的。但是,依我個人來講,我到底投生在這個人世間,是因爲善緣而投生、或是惡緣而投生,我也不知道。但是,既然現在投生在這個人世間之後,也要做出有意義的事情,真正能夠利益自他的。所以各位來到這裏,特別爲了我的誕生---出生于世間的這樣一個日子,大家是這麼重視的來到這裏,我會盡力的讓今生有意義的。

  

  

《爲團體授皈依戒時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幸福快樂與痛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