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为团体授皈依戒时的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三宝,“佛、法、僧”三宝,您都知道我的,这是我们要具备的。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当我们快乐开心的时候把这一切都忘了,而且这个时候“自我”是非常强的,而且觉得自己是非常了不起,但是一遇到痛苦就赶快说:救命呀!三宝救命等等,这样是不行的。总之,我们无论是快乐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心都系着三宝,全然的交付,想着三宝的大悲都关注着我们的这种心,其实这种心也好像是做牛、做马的心。就像是我们对自己的上司、对我们的长官说:我愿意为您做牛、做马。同样,在这里我们也要为了三宝做牛、做马,透过全心托付的这种心来做皈依。

  所以,接下来各位要跟着念诵的是藏文三遍的皈依文,之后为了要让大家更了解当中的意义,所以再念中文的皈依文。

  (法王带领大家念诵藏文和中文的皈依)

  我们刚刚之前对佛、法、僧三宝的解释,也都认真的思惟了,然后再加上我们一起念诵的藏文及中文的皈依文之后,再接下来,我们就想这样如同指引者一般的佛宝,还有如同我们修持道路的法宝,还有我们修持上助缘的僧宝,我们现在正式的皈依他们,我们已经得到这个皈依戒了。

  所以,当我们现在皈依之后,也就是得到皈依戒之后,是我们做了这样的誓言跟发愿之后,我们就需要来修持这个皈依的,要修持皈依的学处及它的方法。如果仅仅只是做了皈依,但是真正的皈依它是不是能够让我们长久的保存下去,还具不具有这个皈依,那还要看我们有没有修持皈依的学处。但是,由于这段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会做简单的解说。

  首先,谈到皈依学处的部份,第一个是各自的学处,第二是共同的学处;那在各自的学处当中又分为两个:第一个是能够做的,第二个是不能够做的。那么在皈依之后不能做的,也就是皈依佛宝之后我们不能够皈依外道学习。所以皈依佛之后不皈依外道这句话,我认为它代表所阐述的意义是,当年佛陀在世的那个时代,有非常多非常多各种的宗教跟信仰,譬如说当时的人,他们甚至于对一个木头当做是皈依的对象,或是对一座雪山、很庄严的山,去信仰它,雪山成为一个皈依的对象。所以相信佛当时说这样的一句话,最主要的是他看到我们不能总是依靠一个外在的东西,若总是依靠外在的话,而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取舍,或者是颠倒的来做取舍,但是“心”却想要离苦得乐的话,做的却是颠倒取舍的行为,这是错误的。尤其,各位现在都有接触密乘的法教,因此,在密乘法教当中会有提到,譬如说许多的本尊,它的外相显示为世间的相,但它的本质是智慧尊等等。总之会谈到很多的世间尊、出世间尊等等,这部份也是蛮难理解、很难懂的。但是,就好像在这里皈依了佛宝之后,对世间的这些神祉是不能来做皈依的。但事实上,我们会看到还有一些本尊、护法,它的本质可能是出世间的、智慧尊的,但它的外相示现的却是世间的护法相貌,就算它的本质是智慧尊,但是在这里我们也是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做皈依的对象,这也是过去许多的祖师大德有谈到、也说过的。在这里举个例子来讲,各位可能一听就会了解的,就像是古代清朝来讲,有的时候皇帝他会微服出巡,他微服出巡的目的是要视察民情、看看当地的情况等等。因此跟在他身边的大臣当然都知道,其实他就是皇帝,但穿的是一般的衣服,但如果说他们一路上对他还是像对皇帝一样的恭敬、礼拜的话,这反而是破坏了皇帝的事业,反而揭穿他的底了。所以说,大臣在周围跟着的时候,也是像对一般人一样的,这样皇帝也会开心,要不然皇帝会治罪给他们的。所以同样在这里我们说,对于这样的本质是智慧尊的这些本尊,而外相示现是世间护法的时候,它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才会有这样的示现的。因此我们不能够说不管它的这些特殊原因,而看到它的本质是智慧尊而做皈依的话,这是不好的。因为护法它有这样的一种示现是为了利益世间,如果我们这样来做皈依的话,可能对于它利益世间的事业是有害的。

  再来,第二个皈依法。在皈依法之后,我们不能够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不能伤害众生,在这里指的是真正的对一个人造成伤害,是我们不能做的。在这里所谓的伤害,并不是说只是一个石头呆呆的、被动的放在那里。而这里指的说,可能我们会遇到一些实际的情况,例如可能是会让我们伤害别人的这个情况之下,我们也能够把握而转变成不伤害他,而能以慈悲心、善心来对待他,那这个指的是法宝,他不伤害众生的一个意思。

  在这一部份,我们也可以好好来思惟一下,有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确心中并没有想要伤害别人的这种心。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不伤害到周围的众生、周围的人。举个例子来讲,就好像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好多的众生好多的虫,譬如我们一个呼吸之间、身体的一个移动之间,事实上,对于这些虫也造成了一些伤害。虽然我们心中并没有想要伤害它们的心,但是却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不伤害它们。原因是因为我们说有了这个苦蕴的身体之后,多多少少我们都会伤害到别人的。所以,现在来讲好像也没有办法了,但是,不能够说没办法了,我们就不做了。这时候,我们还是要尽力的来做各种的取舍,在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要尽力的来发愿。发什么愿呢?就是要发愿,我将来一定要完全的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同时也发愿未来我一定要全完离开这样的苦蕴的身体,这个发愿是非常重要的。

  再来,第三个谈到的是僧宝。皈依僧宝之后,我们不能够做的是什么呢?是不能够结交恶友的。在这里所谓不能结交恶友,指的是我们的心不能够跟这些恶友相应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一谈到恶友、坏的、不好的朋友,可能就会想到他们长的黑黑的,甚至他们头上会长角。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所谓的恶友是说他的心,或者说他具备的这种恶心,或者一些特殊的行为,将我们错误的引入一条恶道,或者是颠倒的道路去,这种被称为是恶友。所以在皈依了僧宝之后不能做的就是,我们不能跟这些恶友的心相应。这个意思是什么?也就是例如有的时候,他的错误思想我们也认为这是对的话,那这就是跟恶友的心相应了,这是不行的。所以,很多人对于皈依了僧宝不太了解的话,会觉得好像是他来到了一个大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办公室有好多人,有的人的确很好,有的就是所谓这些恶友。他们在办公室里,我们会觉得不应该跟他们在一起,不然就好像违犯了皈依戒等等,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意思的,最主要是心不要跟这些恶友相应。举例来讲,就好像很多的宗教,他们会认为结婚,一定是要同一个宗教的人才能结婚的这种硬性规定。但是,在佛教来讲这并不是重点的,以佛教来讲是我们心的相应这个部份,心的自主性的。

  以上,是谈到了皈依三宝之后不能够做的事情。接下来,是皈依之后应该要执行、应该要做的。首先,第一个皈依了佛宝之后,对于佛教当中就算是一小片的碎片等等,我们都要恭敬、尊重、敬它如佛宝一般。接下来,是皈依了法宝之后,我们应该要去行持的是,对于任何经典当中,就像中文来讲,无论是对一个字的一撇、一竖,我们都要生起如同法宝般的恭敬心。例如在过去西藏传统当中一个叫做噶当派的,虽然说现在并没有一个特殊的教派叫噶当派,但是噶当派的教法是遍及在每一个教法当中的。噶当派里面它最主要的修持,就有一句话是说,只要是佛陀所开示的经典当中,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修持的方法,所以说对于佛经里的每一个字,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的话,它都具备了不可思议的佛法意义在当中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在皈依法宝之后,对于任何经典的一撇、一竖,我们都要尊敬跟恭敬地对待它。接下来第三个是皈依了僧宝之后,我们要做的是恭敬对待各种出家僧众的法衣,甚至只是一小碎片,我们都要尊重如同僧宝一般。以上是谈到对三宝该行持的部份,其实它并不是为了要更好看及外表的一些形式上而已,它的每一个作为都有特别的意义的。

  所以在刚刚谈到这一些应该做的部份,都是有原因、有利益的。例如在刚刚提到了皈依僧宝之后,我们要做的甚至是出家众的任何一小碎片法衣的破布片,我们都要具备恭敬心的。就好像过去有这些经验觉受的上师们会说,我们要视根本上师如佛一般。同样,这是一种我们可以来扩大的一种概念,对于一切的僧众,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能够生起。如果,我们对于一个僧众生起了如佛一般的这种心的时候,他也遍满了一切,这种功德,他也就圆满了。同样我们对于僧众当中的一个,我们对于他有这种负面、不好的部份,事实上这种心对“要视如同佛一样遍及一切僧众的心”,这是有害的。在这里所谓的僧众,并不特别指圣僧,可以说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如果我们对他们有一点点不恭敬、负面的认知的话,事实上它对我们“视如佛”的这种观念也是一种伤害的。

  再来,是谈到说这种不共的、特殊的六个皈依之后要做的部份。第一个是我们要不断的来做皈依,这是非常重要的。举个故事就好像阿难尊者,他是跟在佛的身边的,他在过去生当中,在他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尊佛像,他天天就看着这尊佛像,天天来向佛祈请,希望他未来真的能够投生跟随着像这样一尊佛的身边。因此,就是他这种不断的意念与发愿,最后他就投生为阿难尊者,跟在佛的身边,可以说他就是一剎那都没有离开过佛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发愿的力量,这也是说我们要不断的来做皈依。

  第二个,是皈依之后,我们在吃、喝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要记得供养三宝。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条文来讲,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来思惟。例如还有很多人是肉食者,他们在肉食的时候,这些肉都是血淋淋的。如果说我们皈依之后还要做这样一个供养,等于我们把这样一个血淋淋的肉供养佛菩萨,其实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在这一段皈依的条文要做的,其实附带的意思是,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讲,他在皈依之后是要断肉食的,他是应该吃素的。

  第三个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力帮助任何其它的众生能够皈依三宝,尤其是苦难的众生,能够真正帮助他们脱离苦难的,就是皈依三宝,所以我们要尽力的帮助众生皈依三宝。这里是说要具备善巧方便的,而不是要刻意的或是逼他们皈依三宝,并不是这样子的,而是要看因缘的。

  第四个是皈依之后,我们以后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如法的符合佛制、符合正法的来行持的。

  第五个是说我们在思惟、懂得了皈依的利益,还有对于皈依境的功德思惟之后,于二六时中我们都要想着三宝,我们要随时来念诵皈依文。就好像我们看到了伊斯兰教当中,他们时常都在唱诵他们皈依对象的这些文字,那在佛教来讲,其实我们也应该要这样子随时想着、唱诵着或念诵皈依文的。但是要这样做到其实是很难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就是我们每天早上一起床的时候,就可以念一遍皈依文,或者也可以尽力的多念几遍皈依文,然后晚上睡之前也念这个皈依文。

  第六个是说纵舍性命我们也不能够舍弃三宝的。就好像之前我们都有发愿了,也就知道无论是我们快乐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总之,我已全身心交付给您了。所以就算是舍了性命,我们是能够不在乎的;但如果说我们在乎自己的性命而舍弃三宝的话,这个不用说是皈依戒上我们违犯了,甚至一般上我们讲发了一个誓言,那我们也违犯了这个誓言,这代表我们食言了,这是不行的。

  以上是简短介绍了皈依戒的部份。在我们来讲,要得受皈依戒的人,有几种的不同。其中一种是,首先他如何得到这个皈依戒,他事先心中来思惟这个皈依、它的道理,依靠了这些外在的各种思惟之后,慢慢将他内心的一种信心而开启的,这是一种。所以,就像各位今天得到了皈依戒,不仅是今天得到皈依戒就好了,我们还要不断的开展,对于皈依戒的了解和信心。那么,各位来到了这里,尤其来到了佛教的圣地---印度,这实在是非常有福气、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最后要附带提到的,各位是为了我生日这样的庆典而来到这里,我也觉得非常高兴。那么,对于所谓生死的这个问题,我时常会想的,我常常想到像死亡来讲,很多人对于死亡来说是很大的痛苦的、它是一个不好的,但事实上,我们出生的时候,它也是有非常多的各种痛苦的,所以,出生这件事来讲,它是不应该这种大事的庆祝、来这样子赞叹的。但是,依我个人来讲,我到底投生在这个人世间,是因为善缘而投生、或是恶缘而投生,我也不知道。但是,既然现在投生在这个人世间之后,也要做出有意义的事情,真正能够利益自他的。所以各位来到这里,特别为了我的诞生---出生于世间的这样一个日子,大家是这么重视的来到这里,我会尽力的让今生有意义的。

  

  

《为团体授皈依戒时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幸福快乐与痛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