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用身。佛身之一,亦爲智度七十義之一 。住法身中不動不起,但于化機菩薩聖衆之前示現身形,成爲化身之所依處,爲諸相好所莊嚴者。
[8]蓮花部——密教叁部之一。密教叁部:佛部、金剛部和蓮花部。
[9]忿怒馬頭明王——馬頭金剛,密乘一本尊名。現示忿怒形相的神、佛總名。
[10]希瓦措——譯言靜命、寂護。古印度一佛學家名。生于孟加拉,爲薩霍爾王之子。後于那爛陀寺依止智藏論師出家、受具足戒。爲中觀自續派論師及東方叁中觀師之一。著有《中觀莊嚴論》。八世紀中,應藏王赤德贊邀請至西藏,設計修建桑耶寺,度初試本人出家。並開始建立僧伽製度。宣說律學、中觀、對赤松德贊抑苯教、崇佛教有一定影響。卒于吐蕃。
[11]室利僧哈——譯言祥獅子。古印度一佛學家名。赤松德贊時曾來西藏傳授大圓滿法。
[12]目犍連——釋迦牟尼佛十大聲聞弟子之一;在二勝中神通第一。
[13]囊日松贊——譯囊日論贊。《新唐書·吐蕃傳》作論贊索。吐蕃贊普世系中第叁十一代傳人。爲松贊幹布之父。六世紀末葉,繼其父達布聶賽爲贊普。原居瓊瓦達孜(今西藏窮結),後向拉薩河流域擴展勢力,將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封賜作戰有功人員做奴隸,是爲藏文史籍記載奴隸之始。受封功臣共同給他上“贊普”尊號。在位期間,中原地區的醫藥、曆算等書籍傳入吐蕃,後爲屬下貴族毒死。
[14]赤松德贊——唐書作裟悉籠臘贊。美髯公。赤德祖丹和金城公主所生子,吐蕃王朝第叁十八王。公元755年,沖齡嗣位,權臣那南等立法禁佛;反長,頒诏崇佛,迎請菩提薩埵和白瑪桑菩瓦來藏,建桑耶寺,並從印度、尼泊爾各地迎來佛教學者,培育翻譯人材,大量翻譯佛經,使以預試七人爲首的藏族叁百人出家,初建僧團,由是佛教大盛。曾與大食、孟加拉及唐室構兵,晚年頗致力于唐蕃和好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唐蕃會盟于清水縣。公元797年卒。史家以之與松贊幹布和赤祖德贊並稱爲“祖孫叁王”,亦與菩提薩埵和白瑪桑菩瓦並稱爲“師君叁尊”。
[15]宿住隨念——如實能知自己和他人生前、生地、姓名、父母、業、命,資財等諸實況。
[16]大圓滿——大圓勝會。舊密說心性自體性空爲法身、自性光明爲報身、大悲普照爲化身,叁身一切功德任運圓滿、即是諸法真實理趨,故名大圓滿。
[17]噶東贊域松——(?-667)即薛祿東贊、□祿東贊。唐代吐蕃王朝大倫。不識文記、性明毅,善用兵,參與吐蕃軍政大計,“吐蕃久並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唐貞觀十四年(640),奉贊普命赴唐獻金銀珍寶,爲贊普請婚,受唐太宗召見和禮待。次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許松贊幹布。他以迎婚大使迎護公主至吐蕃,甚得贊普尊寵。永徽元年(650)松贊幹布去世,王孫年幼繼贊普位,受委治理國事,施展□國雄才。爲發展經濟、進行一些重大改革。四年(653)于“祜”地定牛腿稅,征收農田貢賦。次年于蒙古賽拉集會,決定清查戶口。六年,製定吐蕃法律條文。後于吐蕃占領的吐谷渾地方,仿效漢地劃定田界、按每戶人口多寡分配土地,征收農田貢賦,不拘于吐蕃本土實行的努力占有製統治辦法來治理經濟較發達的占領區,因地而異地推行有別于本土的統治方式。晚年,一直活動與吐蕃與吐谷渾,並出兵滅吐谷渾,鞏固了吐蕃在今青海、甘南的統治。幹封元年(666)返回吐蕃本土,次年,卒于日布。其家族執掌吐蕃軍政大權五十年。
[18]焦若.魯堅贊——八世紀中,藏王赤松德贊時青年叁譯師之一。譯有《解深密經大疏》四十卷、《了義中觀》、《般若要義》、和《抉擇諸法關樞》等經籍。
[19]君臣二十五人——吐蕃王赤松德贊時,蓮花生應請入藏,爲王及其臣僚講授密法。從而得道證果的二十五人;赤松德贊、囊喀甯波、桑傑也協、傑瓦卻陽、喀欽薩、拜吉也協、拜吉僧格、白若雜納、涅.雜納古麻惹、宇劄甯波、多吉堆均、也協陽、索波.拉拜、祥.也協德、拜吉旺丘、丹瑪則芒、噶瓦拜則、休布.拜吉僧格、傑瓦洛追、且瓊洛、臥真.拜吉旺丘、馬.仁欽卻、拉薩.拜吉多吉、朗卓.衮卻窮乃和拉松.吉瓦绛曲。
[20]光音天——二禅天之上層。生于此中諸天,所發光明,照耀其他天處,故名光音,亦稱極光淨。
[21]依靠經教——上師只傳授經文,不予解釋的傳授方法。
[22]佐給——古印度一教派名,此出是指該教派的信徒。
[23]出離——脫離如獄叁界輪回,安然往趨涅槃盤樂處。
[24]性相——實有叁法全具備者,爲諸法性相。如能托屋梁是柱之性相。
[25]親製品——某個人親手製造的東西。一般作爲紀念物品。
[26]阿底峽——意爲“燃燈吉祥吉智”,藏族佛教徒尊稱爲“覺臥傑”。意爲佛尊。古印度僧人學者,薩護羅(今孟加拉)人,曾任印度那爛陀寺、超岩寺主持。北宋慶曆二年(1042),應古格王室之請到今西藏阿裏傳播佛教。住托林寺叁年,著《菩提道燈論》等書,翻譯顯密經論多種。五年受仲敦巴.傑窪迥乃之請,到衛藏傳授九年,從學弟子甚衆。卒于拉薩以南的聶當。其弟子仲敦巴等弘傳其學說,發展成噶當派。宗喀巴創立格魯派時,亦廣泛采納其學說。
[27]師君叁尊——即親教師靜命、軌範師白瑪桑普瓦和法王赤松德贊。
[28]圓戒居士——五戒近事男、圓戒居士。受持殺盜淫妄四根本戒及酒戒等五條戒律的在家男子。
[29]輪王七寶——金輪寶、神珠寶、王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绀馬寶和將軍寶。
[30]星貢——義爲樹木的保護神。
[31]拘留拘裏——作明佛母。薩迦金法的傳懷柔佛母。
[32]明妃——密乘活佛之妻。
[33]法種王——香拔拉的妙吉祥稱法王,傳時輪金剛灌頂時,把日車仙人等許多不同法種的梵淨仙人,合爲一個金剛法種兄弟時傳授,因而得到這個稱號,其後世亦襲此稱號,共有二十五代。
[34]生圓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之略。密乘中修習本尊叁身爲生起次第、修習風、脈等爲圓滿次第。
[35]叁種承事——又叫叁種侍奉。對于自己根本上師進行的上、中、下叁種供養。修行佛法爲上等、身語侍修候爲中等,財物供獻爲下等。
[36]四際——生際必死,合際必分,聚際必散,高際必墜。或者譯爲四邊:即有邊、無邊、亦有無邊、非有非無邊。
[37]四種耳傳——法有經傳、經傳有訣要,訣要有師承、師承有加被。
[38]清淨現分——現見一切情器世間均是淨土,均是佛身佛智之所示現。
[39]大乘菩薩之地道——即大乘菩薩十地五道之簡稱。十地即: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五道即: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第五章 一切智阿旺貢嘎索朗劄巴堅贊的生平事迹
聖主土托旺曲劄巴堅贊貝桑波之弟衮嘎旺傑在父親叁十歲水龍年時出生。水虎年十一歲時坐床,十叁歲時修行金剛橛法,十五歲拜索朗旺波爲師,聆聽《百種修法》、《薩迦譯師咒師索朗旺波文集》、《根本續二觀察經》之教言。十六歲時在切居地方從索朗旺波聞聽《道果》,十七歲時又在該地做“喜金剛”誦持基數和護摩等,十九歲時在勝樂宮進行金剛橛修念,二十歲時和阿麥修一起前往根巴地方,爲主人紮堆閣下講授若幹師法。父親去世時,和江衮索朗旺波一起進行“喜金剛”供修、遺體火化,以及舉辦超度法令等,爲了利義佛法衆生,大概作了不少工作。但是,那時的曆史備忘錄沒有詳細記載,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收集在阿麥修的傳記裏。總之,彼于藏曆猴年四月十八日壽終正寢。回憶當時的情景:有僧伽一百來人做“喜金剛”供修,對無數的大小寺廟布施了齋僧茶,施舍了財物。在正式舉行超度法令時,首先迎請得道者索朗旺波,在古寺舉行了足足有萬名僧人參加的大法會。俗人舉行的集會更是無可勝數。當時供養的供品和布施的財物難以計算。從那時起定期悼念、供施、上師供和修供等一直延續至今。
其叁弟是堅持發揚佛法衆生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維護和平安樂功業之恩人。被譽爲聖賢自在文殊菩薩,大咒師一切智阿旺貢嘎索朗劄巴堅贊貝桑波。大名如同天鼓震響著生死輪回界。總之,族姓和世間第一法不勝生世系寶所呈現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明證。該少爺除了唯一的菩薩摩柯薩[1]的位置外,任何時候也沒有中庸自續派[2]的機緣,全體公正人士對此心中自然明白。
在工布持明伏藏大師吽那麥帕爾和加村甯波的伏藏[3]《大悲心惡趣自我解脫》一書中講:
納南[4]生于薩迦之中心,
彼具有抵禦外寇之緣起。
該伏藏《中性依怙之清淨教義》中又說:
其他深奧伏藏中有指示,
在天地法源相同之地區,
信仰著名的密法莫遲疑。
蓮花生祖師的虔信者,
雞年出生定無疑,
彼的胸部有痣迹。
凡是與彼有緣者,
人人都會有收益,
神的囑托莫忘記。
變化身持明[5]蓮花生大師[6]爲觀音菩薩的受用身[7]時,在建造叁續傲慢對治蓮花部[8]的忿怒馬頭明王像[9]時,受智慧壇城灌頂。而後蓮花生大師在印度和藏區以金剛誓言對治教化,並委派佛教護法神。在本性淨土之周圍以威猛之力拯救諸惡所化立有誓言,請求夜叉大紅鼠附體。如所言:“在淨土宏揚持明傳承之聖宮裏名爲善說獅子,在內地五臺山騎著彩雲般的駿馬,在谷如白瑪時期伴隨希瓦措[10](譯言靜命),超名智者室利僧哈[11](譯言獅子),做爲在上——莊嚴。在導師釋迦時期名爲目犍邊[12]依次傳承至囊日松贊[13],彼成爲愛臣噶瓦氏。後到佛法前宏期,納入譯師之行列。爲了某些“中有生”,在天…
《薩迦世系史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