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篇 理論 1· 4· 4· 2 佛陀所發現的十一種苦谛

  1.4.4.2佛陀所發現的十一種苦谛

  果(肉體上的苦)1)(五蘊的)生。

  2)(五蘊的老)衰。

  3)(五蘊的)死。

  4)悲傷。

  5)哀戚。

  煩惱的苦6)疼痛(肉體上的苦)。

  7)苦惱(心靈上的苦)。

  8)失望。

  9)怨憎會。

  10)愛別離。

  11)求不得。

  所有的苦是來自于對五蘊的執取。

  任何對肉體的存在感到欣喜的人;

  對于眼見色、耳聞聲或想象認知、

  或心行或意識的造作感到欣喜的人;

  他就是喜歡受苦,對于這種喜歡受苦的人就無法滅苦。

  ——(相應部尼柯耶,xxii,29)

  以上所引用的內容是談到苦的反面——樂,因爲樂是無常,無法一直保持樂,所以樂也是苦,因爲樂是無法控製的,是無我的。

  爲了滅苦,我們要靠修行來體會苦,以智慧照見苦可以使你脫離輪回。因爲煩惱是剛強而頑固的,所以必須以智慧體證苦來滅除煩惱。

  修行者必須以當下的身心爲所緣來觀照苦,因爲身心即是苦谛。以智慧照見越多苦,就能從修行之中獲得越多利益。這種利益就是能斷除貪愛。而樂體會得越多,就遮蔽越多的苦,修行就越少受益。有些修行者不去體會苦,反而耽著的其實就是五蘊。五蘊有苦受、樂受、舍受——所以他們是特別喜歡五蘊中的樂受。有了這些樂受,修行者會以爲這種樂受即是涅槃。這種樂受不像真正的涅槃一樣能斷除煩惱而拔除對身心的執取。(涅槃不屬于五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