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篇 理論 1· 4· 4· 1苦的四種形式

  1.4.4.1苦的四種形式:

  1)苦苦(一般肉體上的疼痛——而心知痛——且身痛會引起心苦,只有證到阿羅漢果的人,才是只覺得身痛而不會引起心苦)。

  2)行苦(修行在變換姿勢時正在變化或止息的疼痛。行苦比苦苦更難體會)。

  3)苦相(照見身心的叁法印而生起對苦的認知,這是在十六階智中的第四階智所體證的——生滅隨觀智。)

  4)苦谛就是認知身心全然是苦,而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事情的真理——這是真正的事實。如:我們無法改變老、病、死。由煩惱而生的苦在證得阿羅漢果以後就滅除了,但肉體上的苦只有在死後不受後有的情況下才能滅除的。

  苦苦就像醫院中的病患。

  行苦就像一個不樂于照顧病人的護士。

  初學者要先體會苦苦,因爲苦苦最容易體會。然後接著就體會到行苦,行苦比苦苦更難體會。而要體會苦相就必須具足實相般若了。

  以智慧證得苦谛時,修行者就體會到世間唯苦無樂。而體證了苦谛就圓滿了所有四聖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