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語

  《佛之心法》:八正道之正語

  

  正語

   “覺悟到由于沒有正念的言談和缺乏傾聽別人的能力所造成的痛苦,我保證,爲了給他人帶來歡樂和幸福、減輕他們的痛苦,要培養慈悲,練習深深的傾聽。懂得言語能夠造成快樂或痛苦,我決心說實語,說能夠鼓舞人心的自信、給人帶來喜悅或希望的話。我不會傳播我不確知的消息,不會批評和譴責我沒有把握的事情。我將不會說那種會導致分裂或不和的話,或者會導致家庭或團體破裂的話。我決心盡最大的努力去調和和解決一切矛盾,不管它是多麼微小。”——這是第四個正念練習(五戒之第四戒不妄語戒),它爲正語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說明。

   在我們這個時代,通訊技術已經變得非常高級了。把消息從地球的一側傳到另一側,根本費不了多少時間。可是與此同時,個體之間的交流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了。父母無法同兒女交談。丈夫無法同妻子交談,此一對夫妻與彼一對夫妻之間也缺乏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被堵塞了。我們處在一種非常艱難的情境中,不僅國家之間是這樣,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所以,在這種情勢下,修習第四個正念練習就非常重要。

  正語的傳統解釋是:

  (1) 不妄語。當一件東西是綠色的時候,我們就說它是綠色的,而不說它是紫色的。

  (2) 不兩舌。我們不會對一個人是一種說法,對另一個人又是另一種說法。當然,爲了幫助不同的聽衆理解我們的意思,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繪事情的真相,可是我們必須一直忠實于事情的真相。

  (3) 不惡口。我們不大喊大叫,不誹謗,不詛咒,不製造痛苦或嗔恨。即使那些有善心的人,他們本不想傷害別人,可是有時候,有毒的話還是從他們嘴裏溜出來。我們的心裏既有佛性的種子,也有很多束縛或日結使。當我們說出有毒的話時,通常是因爲我們的習氣在作怪。我們的話語是非常有力量的。它們能夠給別人造成心理情結,使他們喪失生活目標,或者甚至驅使他們去自殺。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這一點。

  (4) 不绮語。我們沒有必要用戲劇性的口吻說話,使事情聽起來更好更壞,或比它的實際情況更離奇。如果某人有一點不安,我們就不要說他狂怒。修習正語就是爲了改變我們的習慣,以使我們的話語從我們心中的佛種中流出,而不是從我們紛亂的不善之種中流出。

   正語是建立在正思惟的基礎之上的。語言是有聲的思惟。我們的心念不再是我們的私有財産。我們把耳機交給了別人,允許他們去聽我們心裏正在播放的錄音帶。當然,有些事情,我們心裏想到了,但是卻不想說出來,于是我們意識的一部分就不得不扮演編輯的角色。如果我們覺得某件事說出來會挨批評,這位編輯就會刪改它。有時候,當朋友或心理醫生向我們提出一個意料之外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受到誘導而說出我們本想隱藏的真相。

   有時候,當我們的心中結有痛苦的塊壘的時候,它們可能會不經思惟這一媒介就直接現行爲語言(或行爲)。我們的痛苦既已形成,它就不可能再被壓抑下去——尤其是當我們還沒有修習正念的時候。有時候,表達我們的痛苦會傷害我們自己,同樣也會傷害別人。但是,在我們修習正念之前,我們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心中發生了什麼,然後,我們說了本不想說的話,寫了本不想寫的東西,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話是從哪裏來的。我們原本無意說那種會傷害別人的話,可是我們卻這樣說了。我們本想說那些能夠帶來和解和寬恕的話,可是我們的言辭卻很不友善。爲了澆灌我們心裏安祥的種子,我們必須在行、住、坐、臥之間修習正念。借助于正念,我們就能夠清楚地看到我們所有的心念和感覺,並知道此心念或彼心念是傷害我們的、還是有益于我們的。當我們的思想被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時候,如果我們繼續保持正念,並對我們的語言保持覺照,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正在說什麼,以及它是有用的,還是在製造煩惱。

   深深的傾聽是正語的基礎。如果我們不能夠充滿正念地傾聽,那我們就不可能修習正語。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我們說什麼,它都不會是充滿正念的,因爲我們只顧說自己的想法,它都不會是充滿正念的,因爲我們只顧說自己的想法,而對對方沒有作出相應的回應。《法華經》教導我們要慈眼視衆生。慈悲的傾聽會帶來治療的效果。當有人這樣傾聽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就會馬上得到某些寬慰。一位好的心理醫生總是在練習深深的、慈悲的傾聽。爲了治療我們所愛的人,並恢複與他們之間的交流,我們必須學會去做同樣的事情。

   當交流被切斷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痛苦。當沒有人傾聽我們或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變得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重建交流是一項急迫的任務。有時候,僅僅十分鍾的深深傾聽就能夠改變我們,讓微笑重新回到我們的唇間。觀音菩薩能夠聽到這個世界衆生的哭喊。她具有深深傾聽的能力,對所聽到的東西不加任何評判。當我們用我們的整個生命存在來傾聽的時候,我們就能夠使很多炸彈失去爆破力。如果對方感到我們對他們所說的事情持批評態度,他們的痛苦就無法得到減輕。當心理醫生修習正確的傾聽的時候,他們的病人就會有勇氣說出以前他們無法告訴別人的話。深深的傾聽既滋養了說話者,也滋養了傾聽者。

   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家庭中已經喪失了傾聽和使用愛語的能力。很可能沒有一個人能夠傾聽其他任何一個人談話。所以,即使在我們自己家裏,我們也感到很孤獨。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去看心理醫生的原因,我們希望他能夠傾聽我們談話。可是有很多心理醫生自己的內心也有很多痛苦,因此,有時候,他們也不能如他們所願意的那樣深深地傾聽。因此,如果你真地愛某個人,那就請你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傾聽者吧。作個心理醫生吧。如果你懂得怎樣把自己訓練得能夠深深地、慈悲地傾聽,那麼對于他或她而言,你或許就是最好的心理醫生。你也必須使用愛語。我們太容易激動了。每次一張嘴,我們的話就變得酸溜溜的或苦澀難堪。確實是這樣。這就是爲什麼要修習第四個正念練習的原因。恢複和平友愛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這個練習上失敗了,你就不可能在恢複和諧、慈悲和快樂方面取得成功。這就是爲什麼修習第四個練習是一份重大的禮物的原因。

   因爲我們喪失了以安祥、慈悲的態度去彼此傾聽的能力,所以有那麼多的家庭、配偶和人際關系破裂了。我們已經喪失了使用平和、慈愛的語言的能力。第四個正念練習對于恢複我們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修習第四個正念練習、修習傾聽和說愛語的藝術,是一份重大的禮物。例如,某個家庭成員可能非常痛苦,而在這個家庭裏,卻沒有一個人能安靜地坐下來聽他(她)講話。這時,如果有人能夠安靜地坐下來,用心地去聽他講上一個小時,那個人就會脫離痛苦,感到一種巨大的解脫。如果你遭受了很多痛苦,可是沒有人能夠傾聽你的訴說,那麼,你的痛苦就會滯留在心中。相反,如果有人能夠傾聽你並理解你,那麼,只要一起呆一個小時,你就會感到輕松自在了。

   在佛教裏,我們經常會提到觀世音菩薩,她是一個具有偉大傾聽能力的人,她以慈悲和整個生命來傾聽衆生的苦聲。“觀音”的意思就是能夠傾聽和理解這個世界衆生的聲音和痛苦的哭喊。心理醫生們試圖在做同樣的修習。他們非常安靜地坐著,帶著極大的慈悲來傾聽你的談話。那種傾聽不是爲了判決、批評、譴責或評價,在他們心裏,傾聽的唯一目的就是爲了幫助對方減輕痛苦。如果他們能夠像那樣地傾聽你一個小時,你就會感到好受多了。心理醫生們爲了能夠一直使自己保持慈悲、鎮定和深深的傾聽,他們不得不修習正念。否則,他們傾聽的質量就會非常低劣,以至于他們傾聽你談一個小時之後,而你卻並沒有感到好受些。

   爲了使慈悲一直與你同在,你必須修習正念地呼吸。“我正在傾聽他講話,不僅僅是因爲我想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麼、或者我想給他提出建議。我正在傾聽他講話,僅僅是因爲我想減輕他的痛苦。”這就是慈悲的傾聽。你必須以這樣一種方式去傾聽,即在你整個傾聽的過程中,慈悲一直伴隨著你。這就是傾聽的藝術。如果在傾聽的中途,焦慮或嗔怒在你心中生起,那麼你就不能再繼續傾聽了。你必須這樣修習,即每次當焦慮或嗔怒的力量生起的時候,你要能夠正念地呼吸,並繼續把慈悲保留在你心中。借助于慈悲,你才能夠傾聽對方的談話。不管他說什麼,即使他的談話裏有很多錯誤的信息,或者他看事物的方式有很多不公正的地方,即使他譴責或責備你,你都要繼續非常安靜地坐著,並伴以正念地呼吸。讓你內心的慈悲維持一個小時吧。這就是慈悲的傾聽。如果你能夠像那樣傾聽一個小時,對方就會感到好受多了。

   如果你感到你不能繼續以這種方式傾聽,那就請求你的朋友:“親愛的,我們過幾天再接著談好嗎?我需要恢複一下。我需要修行,這樣我才能以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來傾聽你談話。”如果你的狀態不好,你就不能以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來傾聽。爲了恢複你慈悲地傾聽的能力,你要更多地修習行禅、正念的呼吸和坐禅。這就是如何修習第四個正念練習即訓練自己帶著慈悲去傾聽。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件重大禮物。

   有時候我們說話不圓滑,在別人的心裏結下了疙瘩,然後,我們還說,“我不過是在說實話罷了。”你說的可能是實話,但是,如果我們的說話方式導致了對方不必要的痛苦,那麼它就不是正語。事實必須以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表達。能夠損害或毀壞別人的話語都不是正語。在你說話之前,要了解你將要與之說話的那個人。在你說話之前,要仔細地考慮每一句話。第四個正念練習與愛語也有關系。你有權利告訴另外一個人你心中的每一件事情,但前提是…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