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竺聖品和本尊佛像迎請來于藏地,呈獻于王,王心大悅。
複次,王又作如是念,南方尼婆羅地,尚有秘密化身像,甚奇希有,能爲後世有情作諸饒益所依。乃向本尊前叩請,即由自然生成像中,放一光明,往尼婆羅境,循其光向而爲瞻望,見天竺尼婆羅間,有一大森林,林中有河利渡植樹幹,光芒四放,照射十方,自然出現四昆仲佛像。複造化身比丘前往迎請。爾時比丘至孟域(327)城,見此城中,疫病流行,使其多人,皆罹死苦。複至一處,名揚布亞格城,又見癫病流行,使其多人,皆罹死苦。複次又至天竺與尼婆羅二地接壤之處,見有惡耀,于刹那頃,使其多人皆罹死亡。到彼林中,又見一牧童,放牧甚多水牛。此水牛中,有一具足善緣之牛,白晝恒至山上林間,繞二十方放光之河利旃檀寶樹而行,旋放其乳。入夜,牧主語牧童曰:“汝竊我牛乳”。牧童答曰:“我未竊乳,惟此水牛白晝常去山上林間。”翌晨,牧童與牛主二人同往林間觀之,見此水牛正統一十方放光之河利旃檀寶樹,旋行旋放其乳,鹹以爲異。于是化身比丘知王之本尊旃檀佛像,將從此出。即以斧伐檀,彼時昆仲四佛像均開口發言。其上方者出語雲:“緩徐伐之,置我于孟域城中。”如言開剖,其中自出一聖哇底佛像(328)。又聞其下方者出言雲:“緩徐伐之,置我于揚布亞格城中(329)、”如言開剖,其中自出一聖武岡佛像(330)。又聞其下方出語雲:“緩徐伐之,置我于天竺與尼婆羅之間。”;如言開剖,其中自出一聖甲瑪裏佛像(331)。又聞其下方出語雲“緩徐伐之,我將往藏地有雪邦土,爲藏王松贊幹布之本尊”。于是聖哇底像迎住于孟域城,聖武岡像迎住于揚布亞格城。聖甲瑪裏像迎住于竺尼邊界之處。由于叁尊佛像安住加持之力,諸大城市之叁種非時死災,皆得免除。
于是,化身比丘將聖羅格肖熱(332)像,即現供奉于布達拉山頂之喀薩巴哩,佛像迎請來至藏地,獻于贊普松贊幹布。贊普大悅,乃拜谒本尊聖像。自念今後利益有情,應無障難矣。此後化身比丘阿羯熱摩地屍羅,複化爲光明,仍融入于法王之眉間焉。
自天竺及尼婆羅迎請法王之本尊佛像品第十一章竟。
第十二章
迎娶拜木薩赤尊公主
複次,化身王又複作念,我于此有雪邦土欲宏揚大乘佛法,但世尊身像一在天竺,一在尼婆羅一在漢土。凡此叁像所在之處,大乘佛法則能顯揚,因此必力求迎致此叁身神象。旋于自然生成之旃檀像前恭敬祈民即由聖像心間放二光明,一往東方,一往西方。循其所向西方而觀之。見西方尼婆羅土,有五名提婆拉,公主名赤尊,身色瑩白而具紅潤,口出诃利旃檀香氣,並能通達一切文史典籍,若迎娶之,則世尊壽八歲之身像並一切大乘佛法,皆可輸入牧容又循其光明向東觀之,見漢土唐主太宗之女公主,身色青翠而具紅潤,口出青色優婆羅花香氣、且于一切文史典籍無不通曉。若迎娶之,即世尊壽十二歲之身像並請一切大乘佛法皆可輸入吐蕃也。
王乃超凡之聖者,凡心所思,即能如是現于夢中。翌晨,請臣前來朝禮,啓白于五:“贊普得無有恙耶,福躬輕快否?聖心安適否?”如是同聲問已,王即告言;”“我甚安好,惟夜夢娶西方尼婆羅王女美妙公主及東方漢王女美妙公主二人爲妃。”倫布噶(333)白言:“王夢中所現二位公主,我等臣下當力謀迎致,諸如以夢事再告他人。”倫布噶又請衆日:“韓等內外中大臣,應攜聚會酒食和畜肉一腿,明晨聚集于紮拉乃烏塘(334)之胡桃樹下,大王寶座之前,共相汁議。”翌晨,爲首六臣聚會時,其中二人各攜肉一腿,二人各攜肉一肘。一人攜來胸腔,一人攜來民部,共同攜來畜肉六方,諸肉並合,即成爲一整體肉腔。吞彌乃言:“因緣甚巧。今日之會,勿須再議,彼此心意,極相契合,心有所願,必能稱遂,然仍宜善爲籌劃。”噶雲,“固當善爲籌計,但我等主,年已十六,別無厮稱堪能輔王理政者,惟尼婆羅王有一美妙公主及唐主有一美妙公主,此二人當迎娶爲妃。”衆皆稱善。籌議已決。于是噶至王前白雲:“先當迎娶尼婆羅公主,請王施令。”王賜以金幣五枚,謂以此作爲公主聘禮,並示之曰:“彼時尼王將連續提出叁種不同詢問,爾時便依次將此叁種答複上呈,應無失誤廠”即授與緘劄寶匣叁只,並賜當時所需之飲食衣服飾用諸物,複以馬、騾、駱駝多頭作爲負載而遣之,並囑語雲:“如行經險峻道途。可啓請怒紋佛母(335)而行”。于是臣噶辭王,借同僚屬一百騎,攜帶所賜行裝物品,驅趕騾馬,向尼婆羅進發,直抵尼地寶洲柯博魯城,提婆拉王之王都焉。
先遣人通報于王,旋獲谒見。即將金幣五枚獻作觐儀,複將琉璃寶銷上嵌朱砂寶珠一襲,獻于座前。噶啓白日:“大王此琉璃寶銷,具有無量功德,設遇人畜瘟疫之時,身著此銷,繞行城市一周,則人畜疾病,立即消除。若遇霜凍冰雹,身著此銷,繞行田間一周,則霜凍冰雹立即製止。若逢戰爭,衣此銷作戰,決能獲勝。南贍部洲,無有寶物能勝此銷,其價值亦無可計量,以此極作公主聘禮。王之美妙公主願賜命許爲我吐蕃王妃”。王雲:“汝贊普之心得勿爲魔魅所惑耶?想其神思錯亂矣。朔自迦葉古佛以迄于今,孤之王統未嘗衰替,爾主何堪爲匹。姑念汝等系遠道來者,今可速返藏地,往詢爾主,能否以佛教十善建立法律。若能,則許公主,否則不許。”于是東贊取王所賜叁緘劄寶匣中之爲首一匣,獻呈王手。王啓視之,乃于碧綠紙上以黃金書寫,作尼婆羅文,內雲:
“汝尼婆羅王有十善法律,我邊地之王雖不如爾,尼王汝喜十善法律,但許公主,我可變化五千化身,于一晨頃,立可建立具足十善法律,此非甚奇希有之事乎!若如此行,不得公主,我將遺變化軍旅五萬,殺爾王,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王頗驚懼。然內雖驚懼,仍強作鎮靜之態曰:“汝等贊普,無乃太誇。汝可返藏問其有無修建佛字之能力,有即許婚公主,否則不許。”噶複以贊普所授第二線劄寶匣獻呈王手日:“唯一大王!尼藏之間,道路迢遠,若每一書函均須往返奔走,則無迎娶公主之途矣。王之所問,具答于此,請大王啓而觀之。”王閱其函中雲:“汝尼婆羅王有建佛宇能力我邊地之王雖不如爾,尼王若喜建佛宇,但許公主,我當變化五千化身,修建一百零八座佛寺,其門皆令向于汝方,此非甚奇希有之事乎!若如此作,不許公主,當遣變化軍旅五萬,殺爾王,擄公主,並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王愈驚懼。
彼內雖驚懼,仍強作安穩之態曰:“汝等贊普何太誇妄。汝藏地有五欲受用否?有即許婚公主,無即不許,今可返回詢之。”噶又將王最後所授緘劄寶匣呈于王手。“每一書緘,何勞往返一次,王所問者,具答于此,請王啓閱”。王發視之,內雲:“爾尼王有豐盛受用,我邊地之王雖不如爾,若喜財寶受用,但許公主,我變化五千化身,可造金銀珍寶,绫羅嚴飾,珍饋飲食一切受用,無量無邊。特于四門,設四商市,悉攝一切邊土財貨,彙聚我門,使具足受用,此非甚奇希有之事乎!若如此作,尚不許公主,即將造五萬化身軍旅,殺爾王,擄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王心思忖,贊普之言,殆不虛妄,必能如是而行,頗爲惶恐不安。心已暗許遣嫁公主,因此面帶愁容,悶坐宮內。公主問日:“父王何事愁惱不安?”王父曰:“汝將往爲吐蕃贊普之妃。”公主曰:“彼地荒涼,無有佛教,受用匾乏,且遠離父母兄弟,山川險阻,我不欲往。”王父曰,“汝定當去,勿作是言,吐蕃贊普乃化身之王,似有神通變化,我所問難,使臣未返其邦,立呈複函。若知汝不去,即遣五萬化身軍旅,殺我,擄汝,並劫掠一切城市而後已,故須前往。”于是公主便作是念,我將遠離鄉土,而往彼吐蕃其地荒涼,又無佛法,遠離父母兄弟,山川險阻,然父命又不可違。行念及此,不覺淚垂,遂自父曰:
“嗟我唯一之父王,邊區雪域未調化,
無有佛法黑暗洲,人品下劣羅刹種,
饑貧貪婪餓鬼城。汝女若必往彼地,
父供養尊如意像,見、聞、念、觸德難量,
不動佛像請賜我(336)。能仁補處彌勒寶(337),
相好狀嚴利樂源,彌勒*輪像賜我。
旃檀度母大悲心(338),能除違難請賜我。
達夏提瓦、熱達納(339),能除藏貧請賜我。
出生財物享受寶,取用飲食如甘露,
此琉璃缽請賜我。有雪邦上饑渴鄉,
請多賜我財寶藏。有雪邦土寒冷域,
請賜終身溫暖服。如此邊鄙之吐蕃,
我之行儀當如何,唯一父王祈教我。”
泫然涕泣,說此傷心辭語。王亦由衷發出愛憐之語雲:
“痛如我心爾愛女,號稱吐蕃地殊勝,
山高地淨雪嶺頸,涼而溫暖如天庭。
甚奇希有利樂源,四江橫流木蔥籠。
出産五谷並請寶,牲畜滿野草如酥。
贊普天神臣菩薩,雖無佛教有王法,
如此佳地女其往。我之本尊不動佛,
尊勝彌勒*輪像,南贍世壽二萬時,
竺王積栗(340)作本尊,會集諸種珍寶聚,
親承迦葉佛開光,神變天匠所鑄造。
最初造成彌勒輪,次造不動金剛尊,
甚奇希有相好飾,爲善信造利樂根,
見、聞、念、觸德難量,盡此大地無比倫。
爲未來衆積福德,人天本師釋迦佛,
授記所造八歲身,爾時光明遍世界,
諸天花雨落缤紛。今此具德勝所依,
我雖珍愛如眼珠,爲爾嬌女我舍之。
尊勝彌勒*輪像,度衆向善我舍之。
自生旃檀度母像,八種災難與留得,
能悉化解增安樂,爲爾嬌女我舍之。
寶貝達夏及熱納,除貧乏苦我予汝。
珍寶欲求來源藏,即此琉璃大寶缽,
能雨飲食甘露雨,除饑渴苦我予汝。
金銀寶物續羅飾,大象駱駝騾馬載,
其他所需資具等,凡所求者皆與汝。
名門如意十美女,遣爲侍婢伴從汝。
籲嗟,難忍割離女,心腹之…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