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王统记▪P9

  ..续本文上一页

  圣观自在心之子,松赞干布为名号,

  法王台前恭敬礼。”

  如是颂已,王心大悦。念此乃佛教大宝,遂极为虔敬而供奉之。尤以此臣才能出众,深受大王敬重。因之诸余大臣,心生嫉妒,乃广为扬言主对于臣下如是敬奉,理有未合。吞弥为除彼等妒慢,故又作如是言:

  “最大功臣我吞弥,跋涉险阻赴天竺,

  身受寒热诸艰苦,投彼婆罗智李敬,

  虔诚恭敬竭忱侍,呈献黄金财宝礼,

  乃示难获文字义。为除疑难亲指授,

  善巧学习字韵母,梵文字母凡五十,

  扶创藏文三十字。心既获得真通晓,

  立能了解诸功德,现世欢喜后世乐,

  边鄙吐蕃邦境内,人中善巧兹初至,

  我乃除暗大明灯。我主住世如日月,

  同僚臣辈谁如我,雪邦吐蕃众庶民,

  感我吞弥恩岂小。”(原注:此吞弥之傲慢。)

  如是言已,诸大臣等,彼此相视,妒念全消。

  斯时,大臣号称为三百人。(原注;内外中三大臣名号均载于《大遗教史》中。(原注:所谓)最极有名大臣十六人,不可或无之大臣四人,被等乃服侍于王之身口意等及管理内外中一切事宜之人也。以此菩萨苗裔之人为首共有大臣三百人也云。此中又分为外臣六赞,内臣六桑和四谋臣等。内臣六桑者:楚季纳钦·仁桑(298)(原注:昌诸人)(299)。向布·杰季昌桑(300)(原注:霍尔人)。觉若·日比格桑(301)(原注:觉若氏)。拉斯·肖布登桑(302)(原注:康人)。嘎伊聂敦·丕桑。(原注:甲玛亚堆人)(303)。贝江·白季勒桑,(原注:亦称为贝季吉塔仁摩。如是等百位大臣,侍王左右,执掌内务者也。外臣六赞者:穹波布拉桑赞,(原注:北方绕地穹波人)。朗赤得拉赤赞,(原注:亚堆人)。木赤多吉朗赞,(原注:彭城(304)杰瓦人)。亭格绛曲巧赞,(原注:吉巴)(305)。塔巴鲁伊白赞,(原注:琼结人)(306)。绒波·楚季德赞,(原注:亚隆孙巴人)。如是等百位大臣,作诸外相也。

  东自汉地及木雅获致工艺及历算等学,南自天竺翻译佛教妙法,西自索布(307)及尼婆罗开启食物财宝受用之宝库,北自霍尔及玉格热(308)等地取效法律及各种政务之施设。总之,征服四方,受用其财富,几为南赡半部之转轮大王也。

  又吞弥桑布札(原注:吞隆(309)热噶瓦人),噶尔·东赞域宋(310)(原注:堆隆让巴人),止塞汝恭顿(311)(原注:止贡巴),聂·赤桑,(原注:娘舍瓦人)。和羊敦

  (312)等地位相等之一百大臣,秉承王命,又制定十善法律如下:

  使行善者得赏,作恶者受惩,在上者受法律之制约,在下者得因法律而受保障。设四部兵马以为禁卫。谷水蓄为池沼,滩水导入沟渠。立度量衡器,开田畴阡陌。教民习书,马饰文彩,创兴礼仪。争斗者罚金,杀人者依其伤轻重抵罪,盗窃财物者罚赃物之八倍,并追还原物为九。通奸者断其四肢,流放外境。诳语者割舌。使民皈依三宝,恭敬诚信不疑。孝顺父母,报答慈仁。於有恩者及父叔长辈勿拂其意。以德报德,承顺上流者和贵种族人之意志,勿加违拗。凡诸行事,宜以正人为楷范。读经书,学文字,明其义理。深信业报因果。对纯不善品,应有所忌惮。助汝亲友及邻里,不为损恼。品性端正,心存忠直。酒食有节,知耻存礼。依期偿还债务。勿用伪度量衡器。非受命或委托之事,不应干预。有所筹谋,应有主见,勿听妇之言。若值是非难决之事,宜凭地神护法为证而为发誓。诸如是等,均仿照〔佛教之〕十善法,在机雪雄热(313)制定藏律二十条,王臣等均加盖印信,则行颁布,使全藏区如日光普照焉。

  如是颁行,王臣民乐。佛教光显,邦政大张。

  依教立法,庶民咸遵。神为人主,普天同泰。

  民强马速,福报齐天。心向佛教,未现两安。

  息免争诤,咸识父母。普学文字,宏扬佛教。

  除祛恶友,护十善宝,尊为顶宝,照耀福日。

  皆为化身,无徭赋役。上天空界,现八福辋,

  下界大地,开八瓣莲,中央山谷,具八吉祥。

  花草树木,遍欢喜园,一切羽禽,歌声啼亮。

  山河大地,六种震动,诸天神众,雨妙曼花。

  札拉花园,吉祥欢喜(314),胡桃树下,浓荫之中,

  最大法王,升登宝座,智勇机变,诸臣围绕,

  吐蕃庶民,环拱外周。虹霓为幕,具诸色彩,

  空张如盖,旋罩王座。葡萄蔗糖,诸精美食,

  具足百味,并诸珍肴,蒙王赐食,诸眷皆足。

  最大法王,解闷娱乐,令戴面具,歌舞跳跃,

  或饰犛牛,或狮或虎,鼓舞慢舞,依次献技。

  奏大天鼓,弹奏琵琶,还击铙钹,管弦诸乐。

  焚阿伽陀,旃檀妙香,芬芳馥郁,香风缭绕。

  张悬幡盖,琉璃瓔珞,诸色绫幔,挂满天空。

  如意美妙,十六少女,装饰巧丽,持诸鲜花。

  酣歌曼舞,尽情欢娱。欢庆安乐,法律颁行,

  藏族人民,驰马竞赛,每株树梢,各悬绫旗,

  至上法鼓,竭力密敲。契合十善,建立法律,

  契合五欲,增益受用。此有雪邦,方域之内,

  十善律法,光如日月,遍照雪岭,吐蕃境上。”

  大臣吞弥自天竺改制文字,赞普因之建立十善法律品第十章竟。

  第十一章

  自天竺及尼婆罗迎请法王本尊佛像(315)

  复次,化身大王心自思维,我为于此有雪边地利益众生,应当修造一本尊佛像。其质若用金银等宝为之,则未来际,众生福薄,恐至劫末有毁坏之虞。用土石为之,质又下劣。用木料为之,易于碎裂。我兹修造本尊圣像,究以何质为佳。思索不获,启请于圣者(316)之前。天方黎明。如来菩萨,声闻圣众,并天神天女等,如云会集,来于对面空中。圣文殊菩萨及圣普贤菩萨二者,手执宝瓶,充满甘露,为王准项,并赐沐浴。请佛为赐加持话菩萨等为颂吉祥颂赞,诸天神天女,由云隙中,显露半身奏诸天伎乐,并雨妙花。顷刻之间,自王身中,放诸光明,使边地雪域,悉为光明所覆照,随类示现变化之身。以各各身,利益有情,令此边土,顿成宝洲。尔时天众同声对王而作是言:

  “具菩提心化身王,普利黎庶汝人主,

  若以诚敬迎本尊,作为培积福德处。

  在彼天竺之南邦,名僧伽罗海岸边,

  自成喀萨巴像后,大象所卧沙地下。

  由彼蛇心旃檀木,自然生成观世有,

  甚为希有宝在此,其像则为王本尊。”

  如是说已,诸相即隐。尔时王心思维,若迎本尊身像,似非凡人所能胜任。将遣一化身往迎之。于刹那顷,由王眉间白毫光,变化成一比丘,名阿羯热摩地尸罗。头上现有无量光如来像。变化既成,遂遣其往迎本尊佛像。

  复次,此化身比丘,以神变力,来天竺南方至卫足城(317)。此处有王名优婆罗格撒,其先世信奉内道佛法,后世改信外道宗教。每日杀五山羊,祭祀大自在天神。王宫左方,有大梵塔,曾为过去拘留孙佛(318)所开光,塔名莲花轮。於是化身比丘即于此塔之塔瓶侧旁空中,结跏跌坐,旋绕于塔。适王在楼中望见,惊为希有,遂请比丘来于宫中,比丘不应。王再三敦促,比丘遂言:“如我所言,君能听纳,即赴王宫,否则不往。”王云:“凡比丘所示,定当如命。”遂迎入王宫,供养承侍。比丘谓王日:“王先世乃信奉佛教者,后始变为外道,若依内道佛教之行,应当皈依三宝。”王即允诺,如是遵行。比丘又云“大王当修建造一百零八座佛宇,各佛宇中造蛇心旃檀及葛西夏(319)旃檀之佛身一百零八座。”王对日:“蛇心旃檀,在色究竟天上(320),我无力往取。葛西夏旃檀,在马拉耶(321)之北方,为有毒恶蛇所缠绕,我亦弗能往取。至若修造百零八座佛宇,力尚能及也。”比丘复言:“蛇心旃檀,我所论知,当往采取,君可派遣从人,执持器械,同往取之。”于是王臣施主客僧,上下人等,同往僧伽罗海岸,在石喀萨巴哩佛像后面,有众多大象,卧于地上。时比丘言“此诸大象中有一面向东方,鼻红,后颈心窝有黄胆珠者,蛇心旃檀即在其下”。王问:“大象之下,云何能有旃檀?”比丘答云:“当炎夏烦热时,凡旃檀所在之处,便多凉爽,即旃檀树叶,亦可解除热苦。彼诸大象能识旃檀在于何处,当烦热时,恒往就卧其上故也。”于是驱散群象,开掘其下沙土,果有一蛇心旃檀之茎干。王又问曰:“人间本无蛇心旃檀,何此处独有?”比丘答言:“昔拘留孙佛来此世间,有一声闻罗汉,以神变力,往色究竟天处取得蛇心旃檀之果荚,荚中有果实四粒,以三粒供养拘留孙佛,以一粒供养觉阿喀萨巴哩,置于佛像顶鬘之中,经风吹摇,落于佛像身后。此物落地,为土掩盖,当十五夜,诸空行母(322)以甘露倾灌,藉此滋润,遂茁苗芽。当拘那含牟尼佛(323)来世间时,此树开花。迦叶佛(324)来世间时,此树结果,释迦佛来世间时,即成巨树。释迦佛灭度时,此树仆地,渐为沙土所掩也。”乃由沙土下掘出此树,截断树枝。此树干有四裂缝,由彼中放射无量光明,照显一切世间。随后复融合入于树干,乃出声曰:“缓徐断之。”遂将树干截为四分,其中现一圣观自在菩萨如意宝像,具有十面,三文面七武面,能成息、增、怀、诛四种悉檀(325)。其上复有阿弥陀佛,根本十手具足印契手相,光明白毫,照射十方。将此旃檀断为百零八分,造百零八尊佛像,迎住于百零八座佛庙中。其后又往取葛西夏海檀时,随合时机,示以席香等物,遂将葛西夏旃檀取得,其作法亦如上说。

  复次,比丘又于莲花宝塔瓶中,取得七世如来之舍利一升,重复封固。旋至海洲边,见每茅草上坐有一佛,遂取茅草一束。复至泥莲禅河岸,见每粒沙上,坐有一佛,遂取此沙一折。于是比丘乃将由蛇心前擅自然生成之观世音菩萨,葛西夏斌檀木,菩提树枝,泥莲禅河之沙,吉祥茅草一束,八大阿兰若(326)之土,诸如是等天…

《西藏王统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