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複次,尚有王妃叁洲。卓薩·終曲准建增善沙石洲(648),鑄造響銅質之無量光佛主從七尊。其右爲叁部估主其左爲藥師佛,普賢,不動佛叁尊。此妃無有子嗣,父兄家鄉又相距甚遠,恐未來時,若寺宇傾頹,無人培修,乃將各牆土磚用鉛水膠之,並用紅銅爲頂蓋,又懸銅鍾(649)于屋下,以爲伎樂供養,系聚光珠子屋梁,而作長明佛燈,並掘泉池,以代淨水雲。
蔡邦薩·美多卓瑪,生有叁子(650):牟尼贊普、牟底贊普、米牟贊普·塞拉勒叁子。仿效王父大首頂寺(651)之叁種模式,修建叁界銅殿洲。
蔔容薩·甲摩尊建布澤金殿洲(652)作金剛界曼陀羅形。爲諸塑造修建等匠工,每餐送食品十叁種,因報此德,故所作工藝,亦有十叁種殊勝:外無石牆;堅如金剛;內無柱木;美如帳幕;以黃銅鋪地面;藍田玉作大梁;梁上有金馬奔騰;黃金之棟上,有蒼龍盤繞;寶頂作內外向;殿中佛像總有一傘蓋;每尊佛像各有一傘蓋;門啓閉時,發出金雀鳴聲;雕刻十二佛事,均作外凸狀。諸如是等極爲罕有精工絕藝共有十叁種雲。
如是妙善修造之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藍和各部殿堂完成,其新穎處:論工藝爲拉薩中最新巧之工藝,在中央威靈殿前大門,飾以華麗之牌樓,並以鮮淨泥土塑造護門四大天王像等是也。按自兔年桑耶奠基,再一兔年內則修造完竣,曆時一小甲子雲(653)
于是,爲開光故,備辦無量飲食受用,召集所有屬下臣民,舉行慶祝,儀極莊隆。贊普複以黃金獻呈與大阿阇黎及菩提薩埵。是日王衣華服,佩帶寶珠,駕臨吉祥永固天成之桑耶大伽藍。于所有各殿堂,舉行最爲希有開光大法事,大者幾七次,並示現變化之身。其開光盛況之連續畫,則繪于大首頂正殿門後,與及轉經繞道門之兩旁雲。
(原注:《大遺教史》中)有如是雲:
“于吉祥桑耶,開光慶祝時,措莫古中央(654),
生長蓮莖處。王登金寶座,妙麗五王妃,
盛裝同陪坐。受供譯論師,歡悅說妙法。
信教諸臣僚,繞列王左右。統禦衆屬民,
衛藏各部類,未有不來聚。以諸種食用,
鹹令滿所欲。酣歌並歡舞,日日無間缺,
傘蓋及幢幡,日陽爲之蔽,羽禽無翔處,
黔首充大地。管弦聲若雷,良級難馳騁。
童男和童女,麗服執牛尾,擊鼓歌且舞。
戴牛熊虎面,龍和小獅舞,持華美鼓舞,
來王前獻供。如是君民歡。身樂不自主,
跳擲如空雨,心歡已忘饑。各唱所喜歌。
天神爲人主,法王赤松贊,自寶座起立,
王唱歡樂歌。我叁類型殿,五寶所修成,
不築天然成,我殿極希有,見者生歡喜,
因之心舒暢。仿身勝洲形,建東方叁殿,
用五寶所修,不築天然成,我殿極希有。
見者生歡喜,因之心舒暢。仿南贍洲形,
建南方叁殿,用五寶所修,不築天然成,
我殿極希有,見者生歡喜,因之心舒暢。
仿牛貨洲形,建西方叁殿,用五寶所修,
不築天然成,我殿極希有,見者生歡喜,
因之心舒暢。仿俱盧洲形,建北方叁殿。
用五寶所修,不築天然成,我殿極希有,
見者生歡喜,因之心舒暢。我上下耶廈,
如日月照空。我後妃叁洲,如供五曼達。
我白色梵塔,如右旋白螺。我紅色梵塔,
如火焰爍空。我藍色梵塔,如玉柱聳立。
我黑色梵塔,如地栽鐵樁。我塔極希有,
見者生歡喜,因之心舒暢。歌是等歡歌。
仿叁十叁天,自在天調式,歌王殿金座。
王子牟尼贊,歌名世間炬。王子牟底贊,
歌獅子昂然。諸妃所漚歌:名五湖漩波,
名翠葉柔枝。諸受供所歌(655),堪布菩薩壤,
歌白色修置;阇黎蓮花生,歌降伏天魔;
善巧毗盧遮,歌悠揚韻調;魯本·南喀甯(656),
歌大鵬翔空;恩蘭尊·傑喬(657),歌馬頭狂嘶;
智覺若·白桑(658),歌幸福吉祥。又諸臣歌者:
教相桂甘老(659),歌正直忠勇;子亞拉赤桑(660),
歌幻鑰智書;許布·白僧格,歌螺小玉長;
將軍拉桑魯(661),歌長纓短纓;向·娘桑赤傑(662),
歌獅子翻身;白·敦桑白勒(663),歌六十八願;
噶·穹波冬楚(664),歌靈駕翺翔;秦·多吉哲穹,
歌唱憶秦曲(665);那囊·傑刹拉(666),歌至上神柏;
赤政·拉畏歌(667),上中下裁決。業·赤桑羊敦,
歌月光遍照。恩蘭·達紮路,歌六面鐵猴。
諸首領所歌,珍貴金花曲。諸少壯男子,
歌虎山九疊。諸貴婦所歌,名爲花置曲,
諸少女所歌,田園長久曲。余者不勝舉,
曆時一周歲,人各歌一曲。
幸福之時福伸展,享受康樂歡愉福,
利樂如同B月照,一周年內遍諸方。”
爾時王言:若貪著于現世逸樂,諸今生希求解脫而證菩提者,則將受其欺設,王自決志宏揚佛教,乃從天竺迎來班智達·無垢友等諸大師(668)、由毗盧遮那、罽賓·阿難陀、鄧馬·孜莽(669),聶·鸠摩羅(670),瑪·阿咱熱·仁欽喬、昆·魯伊旺波、噶瓦·巴孜(671)、覺若·魯伊堅贊(672),向·拉囊·耶協德(673)等諸大譯師作翻譯,以天竺譯經洲作爲主要譯場,將叁藏經典譯成藏文(原注:按譯師分早叁期,中叁期,後叁期,共號稱爲九期譯師)。又建立增團,使佛教顯揚,如日光普照。吐蕃屬民,亦皆奉守十善法律,故能同享太平盛世之樂也。
當堪布菩提薩埵〔臨終時〕曾有遺訓:“往昔由于蓮花生大師收伏十工丹瑪女神(674),故使吐蕃不來外道。但于未來,內道將有見地不合,發生爭論,吾有弟子名蓮花戒(675)宜迎其來藏,即能使異見歸于一致”。言畢即逝世。王任耶協旺布(676)繼攝佛教法座。其後果如堪布所預言,有一漢僧名摩诃衍那(677),從漢地來藏,判中觀見宗爲頓門與浙門二派(678)。內道之中見地不合,引生爭論。爾時即遵堪布所囑,耶協旺布往迎大善巧蓮花戒論師來藏。師甫至桑耶河邊對岸時(679),和尚自言“吾將往迎彼大班智達”遂亦來河邊對岸。蓮花戒論師見和尚來迎,心自作念,此僧若有理智,則我決能調伏,若無理智,即不能伏。爲試彼僧之理智,擬作手勢,詢其何爲漂流叁界輪回之因,師即以手舉杖,在其頭上叁繞。和尚見之,欲答以漂流輪回之因,爲由能所二取所致。遂握披風下襟,向地抖撣兩下。論師見已,心知此僧具有理智,堪爲我所調伏之機,極爲欣愉。
旋至桑耶。王即語曰:“孤由深信如來正教,故修建佛宇梵宮,從天竺國迎請班智達,翻譯叁藏一切教典,抉擇真谛,招聚僧伽。夫如來教法意旨,本極相同,乃現漢地來一和尚,于法生起異見,致裂爲頓漸兩派,故今特請來大善巧蓮花戒論師。以如來一教,不當有二教主,望以契合如來世尊正教密意,研討辯論,勿生我慢。誰能取勝,則由負者爲之散花。”彼時即于發心菩提洲中,敷設高廣大座,王居于中,漢僧師徒居右,蓮花戒師居左。辯論結果,大善巧蓮花戒論師獲勝,和尚墮負,遂爲論師散花,渠亦離藏重返漢土。唯遺其支履于藏,並留語雲:“爾後藏地仍有少數執持我之宗見”雲。
雖雲如是,彼時仍有大德班智達自天竺來藏,受王禮供。王傳敕雲:“諸賢能譯師,從今以往,唯應遵照已抉擇之正見善巧從事翻譯廠”諸善知識亦以見地相合,故正法得以光大顯揚也。其後王傳位于王子牟尼贊普,王父退養于宋喀之女馬喀宮堡(680)。以上皆簡略述之,若求詳盡,請閱《桑耶大盟誓文》。法王赤松德贊壽五十六,于陰木牛年(681)逝世于宋喀。
“其墓建于穆日山,位于父陵後偏右,
此乃生前王自建,名爲楚日租朗陵,
其旁尚有一石碑,後世稱爲啓晉京。”
如是雲雲。
第二十二章
牟尼贊普事略
王子牟尼贊普陽水虎年(682)生于劄瑪,年二十八即王位,管理邦土。納如容薩·朵傑(683)爲妃,行十善法。爲王父逝世建經律論叁藏供養,複製造大首頂殿頂翹角鐵鏈,用以聯絡四大梵塔之傘蓋,其上懸張大旗及大幡,呈設無量無邊供品,並傳谕曰:“汝等所有屬民,于我先父之諸寺廟,除牛馬兵器外,皆當以金銀、財帛、珠寶、玉石、所有何寶,盡力爲供。”以王命成重,百姓或獻諸多金銀財寶,或獻煉玉續羅,或獻衣物嚴飾,亦有僅以破袍碎布爲供者。王見而問曰:“汝等藏上屬民,信心深淺,何太懸殊,或以無量珍寶爲供,或僅供破袍碎布。”屬民對曰:“此非信心深淺之別,富裕者則有所獻,貧乏者無以爲供耳。”王曰:“同爲我之治下臣民,不應貧富如此懸殊。”遂叁次均衡財富。惟僅閱一年,富者仍富,貧者仍貧。王又曰:“雖叁次平均財産,苦樂之情,仍如此懸殊,其因爲何”諸受供大德高僧對曰:“皆由往昔布施之力所致耳。”王因而深信業果焉(684)
于是贊普乃大宏佛教,對諸受供大師與出家沙門,恭敬承侍,供其資養,奉如頂冠。以富強康樂之道護理王政。王妃蔔容薩·甲摩尊者,乃昔王父之母甲摩薩之所轉生也。王子少妃常繪于懷。及赴宋喀時,又殷切囑托小王看顧,因此王子乃繼納其爲妃。事爲其母蔡邦薩所妒,遂藉口責謂王父去世時,蔔容薩未曾卸裝,來有悲傷,遣刑吏往殺之,殊爲小王所救,其母愈生反見,乃進毒食而鸩殺王也。牟尼贊普在位一年零九月,壽二十九,卒于雍布王宮。王子牟尼贊普之陵傳謂在:
“阿蔥王陵右前側,命名拉日定波陵。”
第二十叁章
王子牟底贊普和赤德松贊·塞拉勒·江永之事略
複次,叁次子牟底贊普將擁立爲王(685)。當王父在世時,曾以無罪枉殺大臣武仁(686),爲報此仇,故彼又爲那囊人所殺。
“其陵建于頓喀達,命名甲日江定陵。”
于是又以王位授與赤德松贊·塞拉勒·江永(687)統禦工邦。招聚僧伽,翻…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