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拉喇嘛耶協沃爲宏揚佛教,曾往天竺迎請班智達,行至中途,爲外道軍所擄(777),將其能生善品功德之脈門,用火燒毀,使成愚魯。事爲拉喇嘛降曲沃所聞,令人攜帶多量黃金,請求贖還。答謂須以等身重量之黃金。遂以所有黃金費往,衡于秤、尚不足一頭之數,耶協沃乃曰:“今者汝等喚我,尚有何益,我之脈門既已燒壞,嚴如牲畜,不如我死,尚較勝也。可將贖我之金,攜往天竺,尋求格瓦白王之子,此人在毗迦摩羅屍羅寺(778),通達叁明學處,五班百智達之中如同室頂,極受敬重,其名稱則爲覺阿吉·底邦噶熱(779)。即以此金,獻與尊者,迎其來藏,使正覺之教法,顯揚光大。”語畢即被害。乃將其遺體迎回本處,爲之建一靈塔焉。
第叁十一章
拉喇嘛降曲沃迎請阿底峽尊者之情
于是,降曲沃遵其所示,派遣嘉·尊僧等費黃金往迎覺阿吉。嘉以諸種方便懇請覺阿來藏,覺阿亦爲悲憫藏地阿裏之化機,又依尊勝度母所授記,遂來至藏地。其後作育出弟子有那錯和庫、俄、仲(780)叁人,與及大譯師仁欽桑布,小譯師俄·勒比喜饒等諸喜巧德大爲數甚多。彼等于此有雪邦土,宏揚如來正教,如同日光顯照,功勞匪淺,其中拉喇嘛降曲沃于我藏地,厥功尤偉。
第叁十二章
亞澤王系概述
拉喇嘛降曲沃之弟沃德,又迎請罽賓班智達·達拉室利。沃德子贊德。贊子巴德。從此次第出現劄喜德、巴熱、納格德等,其各分別統治谷格、布讓、孟域等地(781)。
又納格德之子贊劫德,往亞澤(782)爲王。其于禮喜德。劄子紮贊德。禮贊德子劄巴德。巴德子阿著德。阿若子阿所德。阿所子孜達美與阿倫達美二人。阿倫達美之子日魯美。日魯美爲拉薩覺阿寶像頭頂建造一黃金頂蓋。彼有二子,即桑格美與孜塔美二人。孜塔美之子阿哲美。其子噶倫美。其子巴底美。此後則亞澤王統絕其嗣承,乃由布讓迎安達·索南德來亞澤繼承王位,改名爲布尼美。布尼美子孜底美與其家臣白丹劄二人共爲拉薩十一面尊像建造一黃金頂蓋。以上住于上部之王育世系,乃系摘錄自賽托巴·仁多所撰(檔案文書)。若欲詳知各王之豐功德業,則請詳閱此文書可也。
第叁十叁章
亞隆覺阿王系概述
吐蕃王統,已如上述。吉巴柯贊小妃之子(原注:自此分出之拉堆(783)、藏堆(784)、宗喀(785)、朵麥(786)、亞隆覺阿(787)等後裔,實皆吐蕃王朝之世系也。紮西孜巴,彼有叁子,即巴德、沃德、基德叁人。此叁子號爲住于下部之叁德(788)。王長子巴德。巴德之後裔直到思波充波間。中有考貢塘巴、魯甲瓦、基巴拉孜瓦、朗隆、尊柯瓦等,即居于拉堆以下者皆是也(789)。
小王基德,領地在香之道拉(790)。彼有六子,五子去北方绛地,散處各地有卓之贊普、葉茹茹拉之贊普瓦和散處在木巴、芨、娘堆等處之後裔皆是也(791)。
王次子沃德有四子,即:帕巴德斯赤德赤穹聶德等是也。帕巴德斯之後裔,散, 在魯, 域、絨、雅德、娘堆、達澤等地(792)。赤德之後裔爲東方宗喀王,京俄頓欽(793)等,即現尚住于朵麥之諸贊普是也。聶德之後,在藏之葉茹傳至金喀贊普之間。赤穹(原注:亞隆覺阿之祖宗)來至亞隆,據瓊安達孜宮。其子沃結巴。沃結巴又有七子,長兄爲向吉·查赤巴,弟有贊普六弟兄。向吉查赤巴有六子,良俞托之世系,有拉木瓦、瓊安瓦頓喀瓦、唐柯巴等是也。向吉查赤巴之弟贊普六弟兄即:拉堅(原注:無後),與俞堅二人(原注:由此即有亞隆覺阿),達與(原注:無後),倫波二人(原注:無後),沃德與貢贊。人共爲六子。沃德與貢贊之後多在昌諸瓊瓦、甲瓦、曲米果波等地。
俞堅爲格米永丹雍仲迎請至甲薩(794)居之。其子爲覺噶。覺有叁子。長子甲薩拉欽(795)(原注:彼曾修建吉薩寺)。其弟亦出家爲僧,名拉希瓦(796)。第叁子赤達馬祖德。赤達馬有四子:祖德(原注:無後)、赤祖、覺阿南交(797)(原注:此居于邦澤、覺阿門朗(原注:此人出家,修建布谷森康噶布寺而居之)。赤祖據甲薩和多恩。彼子即赤贊。赤贊子夏喀赤。夏喀子拉赤等亞達瓦人。覺阿南交有叁子:長子覺巴、次子拉欽布(798)(原注:此人曾駐錫基布寺(799)、幼子拉昂雪巴(原注:此人出家,故無後)。覺巴有五子即覺阿·釋迦貢布、拉卓衛貢布(800)(原注.此亦駐錫基布,化行極廣)、德波(原注:此人繼據邦澤)、德穹(原注:此人被殺,無後)和覺傑等是也(原注:此繼承土邦位)。德波之子覺阿·釋迦傑。其子覺阿·釋迦白,(原注:此人在卓貢八思巴(801)前出家,故無後)。覺傑之子覺八。彼有二子:長子拉·索康巴(802),(原注:此亦駐錫基布)。幼子爲充波人迎之爲首領,後稱爲拉充波巴。
覺阿·釋迦貢布以其家産,各量所宜,分授諸弟,自建內瓊宮堡(803)。其所統小邦,富饒強盛,等齊天界。貢布子覺阿·釋迦紮西又修建舊宮。彼有二子:長子拉·劄喀巴(804),幼子安達·劄巴仁欽爲卓貢·八思巴侍者,曾至內地,受元世祖浩封。乃修建劄喀(805)等宮堡甚多,統轄極廣,其富庶權力,可以比擬天界。劄巴仁欽生叁子:長子洛朱沃,次子安達·釋迦貢布(原注:此亦駐錫基布,稱爲後釋迦貢布,其權勢財富,均盛極一時)。幼子拉尊·楚稱桑布。(原注:此人在丹薩提寺(806)出家)。
自彼等以後,迄今亞隆覺阿爲止,曆代所有請王,皆屬吐替之王裔,未曾中斷。故其子孫皆是種性不凡,卓越超群者也。以上乃簡略敘述,若欲詳知亞隆覺阿曆代所有諸王德業功德,請閱拉尊·楚稱桑布所編(亞隆覺阿王統史)(807)。
總上,如來聖教宏揚于雪域藏地之史事與及漢竺二地之帝王,霍爾與木亞之王系,尤于藏土法王次第出現之史事,皆簡約述之耳。此書概棄一切他人口傳,或私爲杜撰,或須有待考辨諸疑難等。而乃多方收集如佛之顯密教典,法王之《嘛呢全書》(808),拉薩與桑耶寺等之《大盟誓文》,覺阿吉之大小伏藏書,一切廣略之(宗教源流》、《藏王遺教史》、霍爾之檔案文書,其他如蔡巴等地方首領與及賢于文史話人之所編史記等,均—一廣爲例覽,決斷是非之疑,刪去一切艱深難解之方言土語,不用文藻修飾,務求自他均能明白通曉。爲諸有緣善信,求知佛教史事,彈生勝解及發歡喜心,故慎撰斯編也。伏望閱已,能生正信。他如後世人等,求問斯史,涉及是非疑似之際,希取古往典籍,詳爲研讀,以決其疑。
(結尾詩和後記):
“此乃雪域宏法史,使教顯揚古法王,
傳播佛教遍十方,願教興盛長住世。
培積二資如山嶽(809),護持二律最英明(810)。
佛教施主諸王侯,願其邦土享利樂。
此諸法工簡略史,乃循拉尊仁欽請,
索南堅贊金剛持(811),排除謬誤妙編成。
仗此善根無雲空,七馬千光教昌明(812),
利樂經典蓮園開,令有信蜂大歡慶。”
夫此邊區雪域藏地,無上正等黨本師如來雖未踐履,然其語教光明,早已周遍照射,由聖觀世音,隨數施教,令諸有情,悉登菩提正道。尤以聖者心密變化成爲護法大王松贊幹布等與及次第出現藏土之法王及諸臣輔,施設種種方便,使正黨聖教,愈加光大顯揚。其應化事迹,即此名爲(教法源流明鑒)一書,乃爲欲求知佛教宏揚之事實,使有信心者生歡喜故,歲次陽土龍年(813),薩迦派索南堅贊詳爲撰寫于桑耶大伽藍。願現今和一切時處悉呈吉祥。
本書乃因叁界法王艾旺大堪布·白丹曲炯之所勸請,由統領南贍廣大地土大轉輪王,大喇嘛衰噶赤乃嘉措發大宏願,特新雕板,廣爲流通。願此法施妙流,永無窮盡。(後一段刻板的話系按德格版本譯出)
注釋
(1)這是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又稱爲觀自在菩薩。大明咒是屬于密宗的秘密真言。佛經說人若誦此咒,可滅一切罪,生一切善,具有不可思議功德。它是最早傳入西藏的一種簡單易行的密宗法門,故在藏地傳播極爲廣泛普遍。
(2)西藏學者在撰寫著作時,按宗教習慣總是首先要頂禮佛菩薩,作贊頌詩來表示誠敬。這裏頂禮的對象是觀世音菩薩。傳說觀音曾經發誓願化度藏地衆生,把藏地作爲他的教化之區。說藏王就是他的化身,來執行這種教化任務的。所以本書敘述藏史大部份都是記載觀音的化度事迹。
(3)功德藏:“藏”是寶庫的意思,比喻佛是能生一切德的寶庫。兩足尊,兩足是指人,說佛是人中的至尊。
(4)人天導師:佛說法度叁界衆生,人和天都在叁界之中,所以他是人和天神的導師。
(5)身、口、意叁:指人的行動言語和思想都非常虔敬地來行頂禮。以上四句是禮贊教主釋迦牟尼佛的。
(6)以上四句是禮贊觀世音菩薩的。
(7)孟波古哇:譯言衆敬王。印度傳說他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族長或酋長。
(8)甘蔗氏族:釋迦牟尼的家族名。
(9)以上四句是禮贊印度釋述工族諸法王。身毒,是印度的古譯名。
(10)以上四句是禮贊宏揚佛教的藏地請王臣。
(11)叁學:謂戒、定、慧。
(12)以上四句是禮贊傳播和翻譯經典的諸論師和譯師。
(13)末後七句爲本書作者自敘其寫著此書的緣起。
(14)圓滿正覺:是佛的稱號。
(15)授記:就是預言。
(16)松贊幹布:是吐蕃最有名的一位贊普,詳後注。
(17)劫:梵語,表一極長時期。成劫,指世界依次成立的一長時期。
(18)這是佛家理想的世界最初起源和其結構。器世間,即指此世界或宇宙。
(19)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名。一由旬約四十華裏。
(20)阿修羅:梵語,譯言非天。是天神…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