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王統記▪P7

  ..續本文上一頁惡劣。由人趣來投生者,聰俊慧敏,內心慈善。由阿修羅趣投生者,粗犷凶暴,而多妒忌。由天趣投生者,溫良和藹,心向善品。

  此六幼猴,由父猴菩薩送放甲錯森林(209)多果樹處中,放置叁年。追滿叁歲,父猴菩薩,前往觀之。乃由業力繁衍成爲五百小猴。然果實已盡,又無其他食物。父母雖未取食,猶問其父,將何爲食。又問其母,將何爲食。高舉雙手,狀至淒慘,蓋乏投食也。于是父猴菩薩心自思維,“我雖未入煩惱道中,乃遵從聖者慈命,然竟生若許猴裔!”刹那之頃,即至布達拉山,面叩聖者,作啓白雲:

  “籲!不知牢獄叁界家,昧於魔婦作蠱惑,

  子女陷我輪回泥,貪爲毒葉弗能悟。

  由憐成愛欺诳我,遂爲欲縛苦山壓,

  食煩惱毒業漸牽,惟有苦聚相惱纏。

  嗚乎傷哉!慈悲主!我將如何育兒女。

  遵聖者囑致于此,今乃變成餓鬼域,

  將墮地獄應無疑,故懇大悲救度我。”

  如是白已。

  聖者告曰:“汝之後裔由我撫育。”爾時聖者起立,從須彌山縫間,取出青稞、小麥、豆、荞、大麥,播於地上。其地即充滿不種自生之香谷。于是父猴菩薩引領猴兒,來于其地,並授與不種自生之香谷,命其食之。因此其地遂名爲灼當貢波山(210)。幼猴等食此谷實,皆得滿足。毛亦漸短,尾亦漸縮,更能語言,遂變成爲人類。從此即以不種之香谷爲食,以樹葉爲衣。

  如是此雪域人種,其父爲猕猴,母爲岩魔二者之所繁衍,故亦分爲二類種性:父猴菩薩所成種性,性情馴良,信心堅固,富悲們心,極能勤奮,心喜善品,出語和藹,善於言辭。此皆父之特性也。

  母岩魔所成種性,貪欲瞋恚,俱極強烈,從事商賈,貪求營利,仇心極盛,喜於譏笑,強健勇敢,行不堅定,刹那交易,思慮煩多,動作敏捷,五毒熾盛,喜窺人過,輕易惱怒。此皆母之特性也。當時,山野盡屬山林,江河盈溢洪水。盈滿之水,開爲支道,水即流歸支道,原野之上,從事稼稿,營建城邑。爾後未久,即有聶赤贊普(211)者出,來爲吐蕃之王,從此始有臣民之分焉。

  講述藏族人種出自神猴及岩山魔女之情品第七章竟。

  第八章

  吐蕃王統最初如何出現之情

  複次,講述吐蕃王統遞嬗之情。蓋自古習稱,先王有天赤七王、上登二王,中烈六王,地德八王,下贊叁王等說。自聶赤贊普起曆二十七代,則有聖普賢化身之拉托托日甯協王(212)出世,始有佛法。柱藏書《遺訓首卷錄》(213)雲:“自天竺釋迦日照族之法王阿育王出世,其後王裔世代相承至孿生子嘉森(214)及馬甲巴二人時,爭奪王位不合。馬甲王有叁子,其最幼者,頗具德相,未得王位,乃遵神指示,令其改作女裝,流放至于藏地雲。”布頓大師之《善逝教法源流史》,則謂此人乃拘薩羅國(215)勝光王之五世裔。或謂系堅形王“之第五世裔。或謂系勃薩羅國(216)出光王之子。總之是一大聖哲具足德行者雲。”以上諸種說法皆系同指聶赤贊普而言也。《西藏檔案史》謂彼初降於拉日若波(217)山巅,縱目四望,見耶拉香布雪山(218)之高峻,亞隆(219)地土之美勝,遂止於贊唐貢瑪山(220),爲諸牧人所見。趨至其前,問所從來。王以手指天。衆相謂雲:“必是自天摘降之神子,我輩宜奉爲主。”遂以肩爲座,迎之以歸,故號爲聶赤贊普(原注雲:時在佛滅度後二千余年)。是爲藏地最初之王。彼所建宮室,名雍布朗卡(221)。其子木赤贊普(222)。木赤子定赤贊普(223)。定赤子索赤贊普(224)。索赤子美赤贊普(225)。美赤子達赤贊普(226)。達赤子塞赤贊普(227)。此上稱爲天赤七王。傳謂七王迨子成長略能乘騎時,其父等均依次攀援天繩(228),逝歸天界,如虹消散矣。

  “七赤陵墓在天空,神身無屍如虹散”。

  塞赤贊普之子至共贊普。至共有叁子:霞赤、聶赤、嘉赤叁人。至共贊普爲魔蠱惑。忽對其臣洛昂達孜言曰:“汝可作余格外敵手。”洛昂答言:“大王何爲?我乃臣下,曷敢與主敵對。”強之,不獲免,乃備戰。擇氐宿亢宿日爲鬥期。王有一變化神犬,名甯幾拉桑(229)。王遣其往洛昂處刺探。已爲洛昂所覺,遂詭言:“後日王來殺我,不領士卒,王頭束黑绫,額系明鏡,右肩挂狐屍,左肩懸死犬,揮劍繞頭頂,複以灰袋置紅牛背上而來,則我不能敵也。”犬歸,以告於王。王竟依所言設備。及至後日,如言裝束,往殺洛昂。忽有狂嘯聲起,紅牛驚逸,灰袋碎地,揚塵障目,狐屍使戰神被穢而遁,犬屍亦使陽神被穢而逃。舞劍盤頂,致天繩爲斷。爾時大臣洛昂對王額上明鏡放出一箭,王遂中箭身亡。王之叁子,逃于工布、娘布、波沃叁地(230)。

  大臣洛昂篡奪王位,役使王妃爲馬牧。一日,妃於牧馬處,假寐得夢,見耶拉香波山神化一白人,與之缱綣,既醒,則枕藉處有一白牦牛,倏起而逝。造滿八月,産一血團,有如拳大,微能動搖。念若抛舍,肉自己出,未免不忍。養之,又口眼均無,遂以衣纏裹之,置於熱犛牛角中。數日往視,出一幼嬰,遂名爲降格布·茹列吉(231)。此子十歲時,問於其母:“我父及諸兄今何所在。”母以往事詳爲告之。茹列吉經曆多方,于娘曲吉莫河尋獲父屍(232),爲父建墓于青域達塘(233),又計誅洛昂,往迎叁兄。遇霞赤聶赤時,已作工布、娘布之主,迄今彼地猶有其後裔。乃往波沃迎王子嘉赤住于亞隆,建青安達孜(234)宮,王母乃握嘉赤手,向天詛咒,忽由天空出語:“汝子定能勝衆”故此子又名衮勒傑(235)。然習稱爲布德貢傑。王即位後,則以茹列吉爲其宰輔。

  王臣二人之時,已傳入雍中苯教(236)。教主辛饒本名彌沃,生于大食(237)之韋莫隆仁(238)。苯教之經如“康欽波吉”八大部等皆傳譯自象雄(239)地方,于是大爲興盛。苯教可分九派:因苯教四派。果苯教五派。果苯教五派,其教義在求進人雍中無上乘而獲快樂上界之身。因苯教四派,分爲:朗辛白推堅(240),除辛白村堅(241),卡辛久梯堅(242)。杜辛村卡堅(243)。朗辛白推堅派,以招泰迎樣,求神乞醫,增益福運,興旺人財爲主。除辛白村堅,以抛投冥器,供施祭品,安宅奠靈,以及攘拔消除一切久暫災厄爲主。卡辛久梯堅派,以占蔔善惡休咎,決定是非之疑,顯示有漏神通(244)爲主。杜辛村卡堅,以爲生者除災,死者安盾,幼保關煞,上觀星相,下收地鬼等爲主也。諸派作法,皆搖動手鼓單線爲聲。當時王政以仲、得烏(245)作爲禦民之術。(原注:苯教史稱,苯教盛於聶赤贊普,衰於至共贊普。又盛放布德貢傑,衰于赤松德贊叁期(246)。後有苯教大師聶欽·裏學噶熱自康地複燃苯教馀燼,重入藏衛,開掘苯教所有密藏,建立日幸、大定、格定、安察喀、桑日、約塘等苯教寺院,大興苯教雲。苯亦分初興,中興,後興叁期。)

  斯時,又燒木爲炭。煉皮製膠。發現鐵、銅、銀叁礦石,以炭熔叁石而冶煉之,提取銀、銅、鐵質。

  “鑽木爲孔作轭犁,合二牛轭開荒原,

  導彙湖水入溝渠。灌溉農田作種植。”

  自斯以後,始有農事(247)。父至貢贊普與子布德貢傑二代,稱爲上丁二王。二丁之陵墓,建於石岩或草坪上,其建造者爲茹列吉也。

  布德貢傑之子阿肖列,阿子德肖列。德子提肖列,提子古汝列。古子仲協列,仲子伊肖列,以上是爲中列六王。

  “六列墓建岩坪間,坪如虹帳大開展。”

  伊肖列之子薩朗森德,薩子德楚朗雄贊。德子塞雷朗德,賽子德雷朗,德雷子德雷布,德雷布子德傑布,德傑布子德振贊。以上稱爲地德八王。

  “八德之墓河中央,宛如白雪落湖面。”

  德振贊之子赤贊朗,赤贊朗子赤紮邦贊,赤紮子赤德托贊,此叁王稱爲下贊叁王(248)

  “叁王墓建雪山巅,宛如雪嶺籠雲霧。”

  赤德托贊之子,即聖普賢之化身,拉托托日聶協。彼執掌王政,至世泰八十余歲。某次,王坐放不建自成之雍布郎卡宮堡頂層時,果如昔薄伽梵(249)在竹林精舍所授記,爲佛教將顯揚況藏地,預示緣起,則由天下降《寶雷經》、六字大明心咒、《請佛菩薩名稱經》、一肘量黃金寶塔、前陀嘛哩印模(250)、母劄手印(251)等,伴同日光降放王宮頂首。並從空中授記雲:“汝五世後,將出一王,能了斯義”(原注:此指松贊幹布)。王于此等寶物,雖生希有之心,然究屬何義,未能曉達,遂名爲“甯布桑瓦”(252),供祀于寶臺之上,仗此功德,使王複轉童顔,壽增至一百二十歲。世謂其一身而獲兩世之壽焉。正法建立,自此王始。

  “王墓建于本鄉上,青隆達塘爲地名,

  土堆宛如牛毛帳。”

  拉托托日聶協之子赤聶汝贊(253)。赤聶亦由供把“甯布桑瓦”之故,而獲得邦固民安也。

  “其墓建聆鄧喀達(254),無冥器物平鋪上。”

  赤聶之子仲甯得烏(255)。仲甯王自達布(256)地方,娶秦薩魯傑爲王妃(原注:“是一龍女”),産一生盲小王,名曰木龍衮巴紮。王妃秦薩魯傑,初甚秀美,後漸蒼老憔悴。王怪而問之日:“卿初來時,容何娟好,得無病耶,何因致此?”妃答曰:“我故鄉有一食物,此間無之,疑此所致耳”。王言:“若爾,宜速往取,以備食用。”因遣一心腹婢女取死蛙甚多,烹以酥油,滿載而歸。妃藏于食櫥,令勿告人,秘密取食,曾無多時,容光膚澤,宛如當年。王竊念此物定有殊勝效益,予亦往取而食之。乘妃不在,啓門而入、檢視內庫,見藏有酥油煎煮之蛙屍多袋,心生厭疑,王遂病癞(257)。其後,王與王妃二人,活入墓中,留其遺囑于子雲:““甯布桑瓦”爲爾先父祖護佑之神,當供祀之。從阿柴(258)地延致醫者,開汝盲目,執掌邦政”。

  “仲甯…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