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破敗。1986年,第六世貢唐大師丹貝旺旭考察西藏時,布施資金修複這座信奉噶舉派的貢唐寺,目前已修起了一座經堂,裏面有一座精美的5米高的泥塑佛像。有人曾問第六世貢唐大師丹貝旺旭:"您是格魯派的大活佛,爲什麼修複噶舉派的貢唐寺呢
"大師回答:"格魯派、噶舉派均屬于藏傳佛教,不能有門戶之見。各教派之間相容共處,不宣揚自己,不貶低別人,百花齊放,活躍爭鳴,這正是藏傳佛教的優良傳統,也正是藏傳佛教經曆千百年而經久不衰的原因。"
1724年冬,77歲的根敦彭措上師走完了他弘揚佛法的輝煌旅程,安然圓寂。上師的首要弟子赤欽·阿旺喬丹(即著名的熱振活佛的第一世,做過第七世DL的經師,也出任甘丹赤巴)等在貢唐寺前的玉原坪將上師法體火化。"圓寂",是佛教對于僧尼逝世的一種美稱,是"涅槃"的異名,"般涅槃"的略稱,意爲"圓滿"、"寂滅"。佛教認爲,涅槃寂靜,是智慧福德圓滿成就,永恒寂靜,超脫生死的最安樂境界。《釋氏要覽》中說:"釋氏死,謂涅槃、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須世,旨一義也。"
根敦彭措一生,潛心學法,名貫叁藏,知識廣博,法行高潔,培養了一批有名的弟子,除阿旺喬丹外,還有白噶增巴(即六世DL益西嘉措)、下密院堪布根敦隆珠、郭莽阿阇梨羅桑丹曲、第巴洛桑頓珠(即拉蔔楞寺第四位賽赤德哇倉的一世)等。尤其是他的後半生,正處于西藏曆史上戰亂頻仍,上層鬥爭激烈的大變動時期,大師虛懷若谷,處變不驚,對所有一切不分親疏,不偏不倚,穩若須彌,成爲僧俗的精神柱石。政教兩方面業績卓著,被朝野尊之如寶冠,爲後世堪布和喇嘛的楷模。
拉蔔椤寺從西藏隆重迎請第二世貢唐倉·丹貝堅贊返裏。此後,曆世貢唐倉大師成爲拉蔔楞寺四大賽赤之首。
藏傳佛教格魯派有六大宗主寺院,其中四座在西藏:拉薩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後藏日喀則的劄什倫布寺。另外兩座在安多藏區:青海省湟中縣宗喀巴誕生地的塔爾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的拉蔔楞寺。
創建拉蔔楞寺的是第一世嘉木樣華秀·俄項宗哲。
俄項宗哲屬藏族董氏十八支系之一的華秀族。據《安多政教史》記載:華秀叁部之一的格班族原居住在黃河上遊,華秀萬紅與阿柔萬德的女兒成親時,華秀萬紅在帳篷裏陳列了盔甲武器,以示隆重。阿柔萬德卻認爲不禮貌,當場鬥毆,阿柔萬德的兒子不幸被打死,阿柔萬德便集兵把華秀萬紅趕走。華秀萬紅率部落遷居到今甘肅省夏河縣甘加鄉。有趣的是,一世嘉木樣與一世貢唐倉不僅出生于同一年:藏曆第十一饒迥土鼠年(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而且在同一天:農曆正月初八日。不同的只是一個在甘加哇代部落,一個在瑪曲縣則衛香秀部落。這也許就是兩位大師日後在拉薩求法期間結爲師徒,並成爲拉蔔楞寺兩位至尊的緣份吧!
一世嘉木樣俄項宗哲7歲學經,13歲出家爲僧。21歲赴西藏哲蚌寺郭莽紮倉學法。他雖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聰慧有志,入藏求法前曾立誓:"我去拉薩,一定要學業有所成就,若中途而廢,請地方神消滅我。"到拉薩後,赴各寺朝禮禱告,相傳他朝拜文殊菩薩金像請求保佑學業進步時,文殊菩薩含笑接受了他獻的哈達,俄項宗哲因此有"嘉木樣協巴多吉"之稱,"嘉木樣"藏語意爲"文殊菩薩","協巴"爲"笑"意。嘉木樣尊號由此而來。
正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對佛的一片赤誠,一世嘉木樣博覽經卷,慎思明辨,很快享譽拉薩,33歲時就開始收徒傳經。53歲時,第六世DL倉央嘉措以哲蚌寺郭莽學院衆僧之意,請他出任郭莽紮倉堪布。他連任八年,作風清高,秉性慈善,學問淵博,精通顯密二宗,深得僧衆的敬仰。他與藏王桑結嘉措往來密切,拉藏汗與桑結嘉措發生沖突時,六世DL派叁大寺堪布出面調解,他是叁大寺代表之一。許多著名的高僧和活佛是他的弟子:一世貢唐倉·根敦彭措、拉藏汗所立DL益西嘉措、藏王頗羅鼐、大呼圖克圖土觀二世卻吉尼瑪等。他與他的大弟子根敦彭措,同爲五、六世DL期間西藏政教界的著名人物。
1709年,正是宗喀巴建立甘丹寺300周年的吉祥之年,嘉木樣大師接受青海和碩特蒙古前首期黃河南親王察罕丹津的多次邀請,從西藏返回家鄉興建拉蔔楞寺。親王向大師敬獻了金曼陀羅(梵語意爲"壇"、"壇場")、牛、馬、羊、綢緞以及大量珍寶用具,並獻出自己的屬民500戶做爲寺院的"拉德"(意爲"神民",即香火戶)。額爾德尼臺吉(蒙古族貴族封爵的名稱)也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和屬民作"曲德"(即"教民")。在河南蒙古親王的大力支持下,嘉木樣大師選定大夏河畔的紮西旗灘(今夏河縣城)爲寺址,于1711年首先建成八十根柱子的大經堂,1714年建成嘉木樣大囊(府邸),1716年修建續部下學院(系密宗學院)。大經堂建成的那一年,DL益西嘉措冊賜嘉木樣"郭莽額爾德尼諾門汗"的封號及傘蓋,大大提高了嘉木樣及拉蔔楞寺的宗教地位。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康熙皇帝又頒賜72歲的嘉木樣"扶法禅師班智達額爾德尼諾門汗"金敕金印,並准許穿黃馬甲,進一步在政治上給嘉木樣及拉蔔楞寺以極大的支持和合法權力。
生于1728年的第二世嘉木樣晉美旺布,以清明能幹、博學多才聞名藏傳佛教界。他于1754年26歲時赴西藏學經,取得"格西"學位,31歲被西藏地方政府授于"具善明教班智達諾門罕"的敕印,並贈送堪布服飾、傘蓋、樂器等全套用具。1759年返回拉蔔楞寺後,積極在青海等地擴展拉蔔楞寺的影響。他在擔任本寺總法臺的同時,又先後兼任青海塔爾寺、佑甯寺等寺的法臺。1768年,他接受青海烏都斯王的敦請,赴東蒙49旗講經傳法。之後取道前往北京,會晤了清朝大國師章嘉呼圖克圖。1772年返回拉蔔楞寺後,被乾隆皇帝封爲"扶法禅師班智達額爾德尼諾門罕呼圖克圖"的稱號。在這前後,他不僅在本寺內修建了時輪學院和醫藥學院,將原80根柱子的大經堂擴建到140根柱子,可容納3000僧人同時誦經,被乾隆皇帝賜匾"慧覺寺",而且利用博得的聲望和取得的大量奉獻,在甘、青兩地興修、擴建、修複寺院40余座,作爲本寺的屬寺,並通過這些屬寺,控製了所在部落的政教權。所謂拉蔔楞寺下屬"一百零八寺",即由此開始。一百零八是取自佛經一百零八卷的吉語,實際上拉蔔楞寺在以後的發展中,屬寺遠不止一百零八座。
這樣,到二世嘉木樣時,拉蔔楞寺的勢力已從大夏河流域擴展到整個甘、青、川邊界地區的安多藏區(包括這一地區的蒙古族地方),成爲顯密經殿齊全,擁有衆多屬民和屬寺的格魯派著名寺院。此後,經曆代嘉木樣、各大賽赤、學者們的苦心護持,以及藏蒙等各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創造,拉蔔楞寺發展成爲占地1000多畝,擁有6大學院、48座佛殿,各大活佛、堪布囊欠3l院,以及嘉木樣別墅、印經院、講經院、經輪房、普通僧舍、各種佛塔在內的龐大的藏、漢式建築群,成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大小活佛,解放初期就有近百名,其中具有賽赤佛位的有六位:貢唐倉、薩木察倉、火爾藏倉、德瓦倉、喇嘛尕若倉、阿莽倉。通常所說的四大賽赤,即指前四名,而真正擔任過甘丹赤巴的是前叁名,貢唐倉爲他們之首。
早在1709年一世嘉木樣離開西藏回原籍建寺前,他與他的弟子根敦彭措在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共同發願,嘉木樣囑托:"我要在安多地區建立一寺,以後管護與否全在你們。"在一世嘉木樣創建拉蔔楞寺的過程中,根敦彭措正在西藏擔任弘揚教法的重任,無暇返回故裏。協助嘉木樣護持拉蔔楞寺的責任,自然落在後世貢唐倉大師的肩上。值得稱道的是,曆代貢唐倉大師信守一世嘉木樣大師的這一重托,始終一貫竭誠協助曆世嘉木樣大師,爲拉蔔楞寺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藏曆第十二饒迥火羊年(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第二世貢唐倉大師阿旺·丹貝堅贊誕生在拉薩達孜縣,3歲被奉迎到貢唐寺,5歲剃發出家,學習經文,並在郭莽阿阇梨(密宗導師)羅桑丹曲座前聆受教法。 1735年,當七世DL噶桑嘉措從暫居的西康泰甯返回西藏途中,9歲的丹貝堅贊前往迎接,受到DL喇嘛和代表雍正皇帝看視DL的大國師章嘉呼圖克圖的贊譽。
按照藏傳佛教的慣例,上世活佛圓寂後,經過念經祈禱,第二年即可降生。但丹貝堅贊出生已是根敦彭措圓寂3年後,之所以如此,其中有一段故事:相傳根敦彭措大師在世時,有一戶人家對他特別信仰,一直虔誠地供養上師,人們就說這家人如果生有男孩,必定成爲根敦彭措上師的轉世。根敦彭措圓寂的那一年,這家的主人果然懷了孕,人們歡天喜地地期待靈童降生。不料有一戶供奉著毒神的人家,他們給毒神供奉的酒一樣的東西,發酵膨脹後液體溢出了罐外,藏俗認爲這一現象不吉利,毒神會毒死他全家人。但如果把有毒的東西給別人吃了,他家便可安然無羔。這被認爲有毒的東西不知怎麼便被那家懷孕的女主人吃了,因爲胎中中毒,男孩生下不久便夭折。後來這位母親第二次懷孕,才生下丹貝堅贊,這時雖離根敦彭措上師圓寂已經3年,但虔信的人們仍認定這位靈童爲根敦彭措上師的轉世。
1736年,丹貝堅贊10歲。在拉蔔楞寺德瓦倉和賽倉活佛的敦促下,黃河南親王福晉(妃子)南嘉卓瑪派達爾罕臺吉等進藏迎請丹貝堅贊返裏。藏王頗羅鼐禀明五世班禅後允准,七世DL賜給一尊無量壽佛像、堪布器物等豐厚的禮品。
11歲至20歲之間,丹貝堅贊在拉蔔楞寺潛心學習顯密二乘教理和文化課程,在遍學顯…
《貢唐倉大師——金座法王曆史回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