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彼所緣,那它才是屬于果報心,但是彼所緣往往它是很弱的。我們承受果報主要是在五門,就是在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特別是身門。果報對身門的撞擊是最大的,所以它表現出的受要麼是苦受,要麼是樂受。但是因爲五門心路過程一滅去之後,會産生無數次的意門心路過程,這些意門心路過程會發生,是不是?那意門心路過程卻是以造業爲主。
我們現在來看看,在每天我們承受的果報多還是我們造業多呢?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還是造業多。當然有分還是屬于果報,只不過我們平時不能夠去體驗它而已。我們平時在遇到一些不好的境遇的時候,遭受到一些不好的待遇的時候,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承受,但是我們更主要的就是要決定,我們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我們所承受的這些東西、所要體驗的這些東西。因爲體驗的東西往往它是果報,但是我們能夠造作的,能夠選擇的是我們造哪樣的業,是善業還是不善業,這些就是由我們自己去做抉擇。
同時,通過主觀的努力可以促使支持業成熟,因爲很多的業,有可能在我們的疏忽或者懶惰之下,很多我們造過的善業不能夠成熟。我們不要認爲:每天我們的境遇或者我們的生命就是果報而已,所以你就放棄了努力。你放棄了努力,那麼很可能你的支持業不能産生。
就比如:現在你生了一場病。生了一場病你的身體遭受苦受,于是說:“這是我的果報,既然是果報要來的就來,它該去的去。”于是你拒絕了吃藥,拒絕了看醫生,那結果會怎麼樣?可能你的病會越病越重,小病變成大病,大病變成沒命。所以,不要誤解、不要把業果法則走向誤區。有些果報並不是直接,是間接的,只要我們有這個身體就必須得承受的,因爲我們有了這個果報身,就要承受由于這個果報身所帶來的相應的果報。但我們通過主觀的努力,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現在的果報,使我們所承受的很重的變成減輕,可以這樣,或者使它盡快地結束。
例如:我們有了身體,就必然會生病。但是難道我們生了病之後,就拒絕一切的支持業的成熟嗎?不是的。我們可以透過主觀的努力,透過一些人爲的行爲,去減輕乃至去終止一些沒必要的果報。
就比如:如果你認爲你命中注定有錢,你就必然會有錢,錢會從天上掉下來,于是你懶惰,有班也不去上,有工也不去做,那你有可能會發財嗎?你認爲有一天我中了六合彩就可以,突然一夜之間變成富翁,每個人都是這麼樣想,但是到底有多少個人能夠中六合彩,是不是?還是要依著正當的業果的法則,即使你在過去沒有種下善因,今生也不可能中六合彩。你認爲:六合彩是種偶然的現象嗎?也不是的,它還是在業果之中。而我們更需要的就是通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工作,去促使我們在過去所造的那些支持業能夠在今生成熟,所以不要什麼東西都認命。
明白了業果法則,就應當學習坦然的承受果報、接受現實。果報不好的時候,我們受到委屈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我們更應當學會掌握現在,學會改變未來。掌握現在就是如何把握現在我們生起的是善業還是不善業?透過我們現在造的善業,可以改變未來。如果我們放棄了把握好現在,我們未來就不可能改變的,它只能夠遵循著業果的法則,你不可能得到提升。
我們說到的可以改變未來,即使你的令生業使你投生到很糟糕的地方。例如:你的令生業使你長得很醜陋。長得很醜陋,這可能就是你過去所造的不善業帶來的。但是你認爲是長得很醜陋,你一輩子就醜陋下去嗎?沒有任何改變的余地嗎?不是的。也許你在童年,在少年的時侯長得確實很醜陋,但是你可以透過不斷地散播慈愛,那到了中年或晚年,用俗話來說你的相會變,就是這樣的道理。
如果你的令生業使你投生到一個很貧窮的家庭,那我們可以通過努力,通過主觀努力,促使我們過去所做的那些支持業成熟。我們可能在幼年、在少年,乃至在青年的時候,可能還是很貧窮。但是我們到中年和晚年的時候,有可能變得很富裕,這就是我們可以通過主觀的努力和通過掌握好現在從而改變未來。
因此,佛教既教我們要接受現實,同時,更教我們要改變未來、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未來的命運,還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這是業果法則的一些規律。
我們講了業果法則之後,接著繼續來講造業的心和果報的心,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在講這些造業的心和果報的心之前,我們先來講一講結生。
結生就是一個衆生他投生到哪裏。一共有四種結生:
第一種是惡趣的結生apàya-pa
isandhi。惡趣結生就是一個人投生到惡趣,投生到四種惡趣裏面去;
第二是欲善趣的結生kàmasugati-pa
isandhi。就是一個人由于善業、欲界的善業,使他投生到欲界的善趣。那當他投生到欲界的善趣,這種投生稱爲欲善趣的結生;
第叁是色界的結生r
pàvacara-pa
isandhi。一個有情由于造了色界的善業,使他投生到色界梵天去。當他投生到色界梵天,這個稱爲色界的結生;
第四是無色界的結生ar
pàvacara-pa
isandhi。當一個人造了無色界的善業之後,使他投生到無色界梵天,那麼在無色界梵天的結生就稱爲無色界結生。
我們講了這四種結生之後,這四種結生又和造業的心有關。在我們造的善業和不善業當中,只要我們造了一定的善或不善的業,當他在結生的時候,它是以結生心的形式呈現的,而使他投生到相應的這些趣當中。
有這四種結生,而執行這四種結生的一共有十九種心,我們稱十九種結生心。十九種結生心都是果報心,也就是說,在果報心當中有十九種心能夠執行結生的作用。在我們發下去的那張表裏面,有一張表是講十九種結生心的。
我們來看看這十九種結生心和這四種結生有什麼關系。
在七種不善果報無因心當中,有一種是不善果報的舍俱推度心。這種推度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惡趣裏面去,這種稱爲惡趣的結生。也就是說,只要一個有情投生在惡趣裏,它的結生心就是屬于不善果報的舍俱推度心。無論惡趣的有情多麼多,數量多麼之大,但是它們的結生心只有一種,都是不善果報舍俱的推度心。
而還有一種欲善趣的結生是屬于無因心,這種由于能夠投生到欲善趣,它還是屬于善果報心。然而這種善果報心它是屬于無因心,也就是在十八種無因心當中的八種善果報的無因心,有一種是善果報舍俱的推度心,這一種推度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欲界善趣,然而由于這種心只是無因心,它是一種很弱的心,所以,即使一個有情能夠很有幸的投生到人天善趣,然而他是先天性的殘廢,或者他是身根不全,先天的瞎眼、聾子、智障等等。所以,這個稱爲欲善趣的無因結生,如果是投生到天界也是,他是一類很低等的天神。
而如果一個有情是以八大果報心的其中一種結生的話,那他將能夠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而以八大果報心的其中一種投生到人天善趣,這些都是屬于欲善趣的結生。這八大果報心就是包括了悅俱和舍俱的智相應或者智不相應的有行或者無行心。我們生而爲人,乃至到六欲天的所有的天人,只要他不是無因結生的,都是這八大果報心的其中一種,執行結生使我們投生爲人,或者使一個有情投生爲天人。
而五種色界的果報心,可以使一個衆生投生到色界的梵天,那個稱爲色界的結生。對于初禅的果報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初禅的梵天;第二禅和第叁禅的果報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第二禅的梵天;而如果是第四禅的色界果報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第叁禅的梵天;如果是第五禅的色界果報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第四禅的梵天界,這些是色界的結生。
而四種無色界的果報心,可以使一個有情投生到和他的這種果報心相應的無色界天。所以,這些都是無色界的結生。
那爲了再具體一點,我們再講一講造業和果報之間的關系。
造業的心是屬于什麼心?屬于速行心。那我們造了什麼樣的業,這些業在産生果報的時候,是由哪一種心來體驗的,我們現在就來講一講。
我們先講不善業和它的果報。不善業有多少種不善業呀?一共有十二種不善業,即:八種貪根心、兩種嗔根心、有兩種癡根心。但是,如果是在結生的時候,掉舉相應的癡根心不會帶來果報,因此只有十一種,也就是除了掉舉相應的癡根心之外的其它十一種不善心,在結生的時候會帶來投生到惡趣。
而投生到惡趣是以什麼心執行的?是以不善果報的推度心,是不是?所以在結生的時候,所有這些心只要遇到因緣成熟,在一個衆生結生的時候,他所帶來的心是這種心。而這種心所執行的,就是那個衆生投生到惡趣地裏面去,無論是地獄,或者畜生,或者鬼,或者墮惡趣的阿修羅。
而十二種不善心在造下之後,也有可能在生命期間成熟。在生命期間成熟表現爲哪些心呢?表現爲七種不善的果報心。例如:不善果報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還有兩種:一種是領受心,一種是推度心,是不是?雖然說我們造的不善業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但是它所帶來的果報,如果是在結生的時候産生果報的話,它所帶來的心只是一種不善果報心,結果就是使一個有情墮落到惡趣。而在生命期間,這些不善果報給我們的體驗,只是透過眼、耳、鼻、舌、身這五識,還有領受心和推度心來體驗的,而推度心又有可能在意門心路過程裏面,它作爲彼所緣。
這個是不善業和不善果報它們之間的關系。
那下面我們再來看欲界的善業和果報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一個人造下了殊勝的叁因善業,那這種殊勝的叁因善業,在結生的時候將能夠帶來叁因的結生心,到底叁因和二因它們是什麼樣的關系呢?我們再講一講叁因和二因善心的關系。
叁因的善心就是當一個人在造作善業的時候,如果他生起的心是智相應的心,無論他生起的是悅俱…
《阿毗達摩 第四十叁講 業和果報的關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