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二講 業的分類(依成熟順序、成熟時間)▪P4

  ..續本文上一頁天帝。”

  然後他(咖沙巴尊者)說:“你爲什麼要這麼樣做?你不知道這樣做是一種欺騙的行爲嗎?”天帝就解釋說:“尊者啊!其實我們很想要福德,我們很想要功德。”咖沙巴尊者說:“你們不是有很大的福報了嗎?爲什麼你們要做這樣的行爲?”他(沙咖天帝)說:“尊者啊!您有所不知。我們在天界,我們經常都是享受,我們只是享受我們過去帶來的福報。但是,由于我們的福報太好,我們在天界根本沒機會造福業。我們想要找一個供養、想要做功德的人也沒有,所以我們才做這麼樣的事情。您給我慈悲吧,給我一個機會種福田吧!”咖沙巴尊者說:“你們以後不能再這樣做啊。”他(沙咖天帝)說:“是的!尊者!那我們現在能不能夠得到福報呢?”咖沙巴尊者說:“你們已經得到了。”這個時候,天帝夫婦就很歡喜地頂禮了尊者,然後就回到他們的天界了。

  所以,對于做功德來說也是。我們不要認爲說“我們是布施者,我們就高高在上。你們是受施者,我們就要對你向下看”。真正的一個有功德、有德行的人,他是堪任受世間供養恭敬的福田。我們不要認爲,我們是給予者,我們就好像是施恩者,那些是被施恩者。往往有時候,作爲我們僧衆來說,如果我們能夠持戒,又有戒德,又有禅修,我們去接受人的供養,這個其實我們是在悲憫這個世間。

  這個是現法受業。一般現法受業就是說,一種業造了之後,它在今生就能夠帶來結果、帶來果報的,這稱爲現法受業。

  當然,還有其他的故事,例如:布施衣服的故事等等,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在這裏再講了。

  我們再看次生受業。次生受業就是在這七個速行裏面,第七個速行心所造的業是第二弱的,它必須在下一生帶來果報,假如因緣不具足的話則成爲無效業。爲什麼說第七個速行心是第二弱的?因爲它即將要走到了速行的末端,而即將要結束一個心路過程。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第七個速行也有可能是最強的,而這種最強將能夠帶來它下一世的結生。如果是這樣的話,第七個速行有可能是最強的,因爲它得到了前面六個速行的支助,而這種業在造下之後,將在臨死的時候成熟之前,使他帶來下一世的結生。這種情況下,第七個速行是最強的,平時的話它是第二弱的。也就是說一個人造了業,這種業並不會在今生成熟,而只會在他下一世成熟。如果一個人造了業在他今生臨終的時候成熟,其實真正帶來結果的是下一生的結生,這一種業就是這裏的第七個(速行心中所造的)業造成的。因爲,真正帶來果報的是下一世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而且,由于這一種在臨終之前成熟,而帶來下一世投生的業可以影響他的整輩子。所以這種業是很強的。這個是在第七個速行所造下的業,這種業由于只會在下一輩子帶來結果,稱爲次生受業。如果下一輩子沒有機會成熟,它成爲無效業。

  我們舉個例子。有些禅修者,他們在今生可能造了一些不善業,例如:他們在沒有信佛的時候,曾經殺過生、曾經騙人,或者做了一些壞事,或者虐待動物等等。他所做的這些惡行、這些惡業,有可能很多是在第七個速行造的。這種惡業,即使沒有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有可能會在他下一輩子,他會遭受到被人欺負,或者身體的疼痛,或者種種不如意的事情。然而,如果這一位禅修者在今生假如證得了禅那,而他又希望能投生到梵天界的話,當他在下一生投生到梵天界的時候,幾乎這些惡業在他下一生沒機會成熟,是不是?因爲,他曾經殺害動物,曾經做一些不善業,如果他下一世投生爲人的話,有可能因爲有了人的身體,他就必須得遭受病痛,遭受這樣的痛苦、那樣的痛苦。如果他投生到梵天界,梵天人沒有身體的感覺,他只有這個身體而已,但是他沒有身淨色。所以,這種情況下,在下一生由于沒有因緣具足,它可能是無效業。這只是一個例子。

  還有另外一種是後後受業。後後受業就是在速行裏面,中間的五個速行心所造的業,只要因緣具足,它能夠從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後的任何一世當中成熟。只要還在生死輪回當中,這種業永遠都不會成爲無效,沒有任何的有情能夠逃避這種業帶來的果報,即使連佛陀也不例外。

  例如:我們的佛陀在八十歲那個時候,他的最後一年的雨安居是住在韋沙離(Vesàl

  ,毗舍離)城。在雨安居的時候,他的背遭受很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是一般人都很難承受的。惟有那個時候,佛陀要入果定出來決意這種疼痛不再産生,他這種疼痛才能夠得到緩解。所以,那一個雨安居的時候,阿難尊者感到非常憂傷,他害怕佛陀在沒有告知僧衆的情況下就告別了人間,入般涅槃。所以,我們可以想象當時佛陀的病重得怎麼樣。爲什麼我們的佛陀也會遭受這樣的病痛呢?因爲在很久很久遠以前,我們的菩薩曾經是一個摔跤士,他曾經把他的對手的脊椎骨像拗斷甘蔗一樣把它折斷了,由于這種不善業,所以經常他的背都會痛,在他成爲菩薩的過往生都會痛。

  又比如:馬哈摩嘎喇那(Moggallàna,目犍連)尊者,他是怎麼樣死的?他被那些外道雇的那些殺手、劊子手活活打死的,他的骨頭被那些石頭砸得像米粒一樣碎。不僅僅是今生,我們的這位上首弟子在他的過去生也經常是這麼樣。他很多世墮落地獄,爲什麼會這麼樣呢?因爲,在他很多世很多世之前,因爲他曾經聽信了他妻子的枕邊風,想要殺死他年邁、瞎眼的父母。由于這種殺業,使他在以後的輪回當中,經常都遭到被人殺死的痛苦。

  所以,這種就是後後受業。就是一個人造了之後,由于中間的五個速行造的業是很強,而且它有了重複緣。就是第二個速行心得到了第一個速行心的重複,第叁個得到了第一和第二的重複,第四個得到了第叁個的重複,第五個得到了第四個的重複,第六個得到了第五個的重複。就好像一個人繼承了好幾世自己祖先的財産,他將會變得很有錢,是不是?同樣的,當一個速行心的業得到前面速行的重複之後,它會變得越來越強。而這種越來越強的業雖然它不會在今生成熟,不會在下一世成熟,但是,在未來的第二世一直到他入般涅槃爲止,這種業都會産生它的結果,所以,這稱爲後後受業。

  第四種是無效業ahosi kamma。這種無效業是沒有獲得足夠因緣成熟的現法受業和次生受業。任何的業造下之後,它必須得要有因緣才能成熟,沒有因緣不可能成熟。例如:我們種下了種子,種子種在地上還必須得有相應的氣候、適當的氣候,要有水分、還要有陽光、土壤也要肥沃,這樣的話種子才能夠發芽。同樣的,當我們造下了一些善業或不善業的時候,它還要有種種的因緣助成,才能帶來果報。如果沒有因緣的成熟,隨著我們這一期生命的終結,這些業如果是現法受業的話,那麼它會隨著我們今生生命的終結而成爲無效業。而有些業是我們造下了在下一輩子會成熟。但是,如果下一輩子我們到命終的時候還沒有成熟,那麼這種業也成爲無效業。

  例如:如果我們今生在年輕的時候,在小的時候造了一些不善業,一些惡業。但現在我們已經信了佛法了,我們經常修行,我們生活在僧團裏面,生活在寺院裏面。這個時候我們就很少去接觸那些事物的、那些不好的因緣,也許有一些惡因緣、壞因緣是我們在接觸那些惡緣的時候會成熟。當我們經常住在僧團裏面,或者住在寺院裏面,或者我們生活在同梵行者當中,那麼有一些惡業就沒有因緣滋長。

  還有佛陀以及諸阿拉漢入般涅槃之後,所有過去所造作的業,都將成爲無效。因爲,輪回其實就是一種因和果的過程。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所說的生命就是不斷地承受過去帶來的果報和我們不斷地造新業的過程。只要煩惱還沒有被斷除,我們就還會不斷地造業、不斷的造業。而由于有了業、果報,不斷地遇到因緣就成熟、遇到因緣就成熟。惟有當一個人斷盡了煩惱,斷盡了煩惱他所造的業就是唯作業了,不會再造新的業了。而由于過去所造的業帶來的果報形成了這一堆的身心,只要有身心,他就是一堆果報。惟有一個人完全地死了,那麼這一堆業生色才宣告終結。如果他的煩惱沒有被完全斷除的話,他的業還會繼續下去。惟有一個人在入般涅槃的時候,也就是佛陀和一切的聖者在斷盡煩惱的時候所說的:“我的生已經走到了盡頭了,梵行已經立了(清淨的生活已經建立了),所應該做的已經做了,再不會有像現在這樣一種生命輪回的狀態了。”

  這個時候,由于沒有煩惱和沒有業,五蘊不會再重組、不會再構成新的生命。由于沒有了五蘊、沒有了果報的五蘊,自然過去所造的業沒有一個承受的體、沒有一個承受的東西,到那個時候我們稱爲入般涅槃。入般涅槃就是五蘊的滅盡,由于五蘊的滅盡,那麼所有那些未成熟的業,由于沒有五蘊可以産生效用,于是所有這些業,無論過去造的善業或不善業都成爲無效。

  例如:我們的菩薩,在他積累巴拉密的時候,他做了多麼強大、多麼多、多麼大量的善業啊!如果這種善業,假如我們的佛陀不入般涅槃的話,這些善業一直都會成熟,是不是?使他一直都在人天享受著福報,即使他墮落爲動物,他也會成爲動物的王,例如:獅子王、大象王這些。這些就是他的福報,而他所造的這些福報,只要我們的佛陀沒有入般涅槃,它還會一直再持續下去。然而,由于我們的佛陀已經入了般涅槃,所以,我們不能以任何的方式去談論佛陀,“啊!如來死後是存在、如來死後是沒有、是有、是沒有。”因爲,這個時候,我們不適合用因果來談論佛陀了。這個時候,佛陀過去所造的業就稱爲無效業,因爲它完全不會産生任何的效用。

  這就是依照成熟的時間,就是我們在輪回當中,依照輪回成熟的時間來分的四種業。

  第一種是現法受業,就是今生造今生受報的業;一種是次生受業,今生造下一輩子受的業;還有另外一種是後後受業,今生造在未來第二世開始,一直到輪回的終盡,只要遇到因緣就會成熟帶來果報的業;還有另外一種是沒有因緣成熟的業,或者說,當一切的阿拉漢聖者在入般涅槃之後,他過去所造的業全部都成爲無效。這是依成熟先後所講的業。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二講 業的分類(依成熟順序、成熟時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