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我们思维业果法则,我们就不会感到这个世间不公平,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造下了,只是在自己承担而已,只是它是早和迟而已。也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经常要思维业果法则。因为我们思维业果法则,我们对于好的不要得意忘形,对于不好的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应该自己敢做就要敢当,要敢承受。
第四种业的成熟的是已作业ka
attà kamma。已作业就是曾经造过、曾经做过的某一种善或者不善的业。这种业并不包括在上面的三种业当中。它既不是重业,也不是惯行业,也不是近死业。但是,它又强到足以导致结生的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要是凡夫,就经常都会在我们的速行里面造业。然而,在我们的心生起的种种的速行当中,有一类的速行所造的业不会带来结生,那就是掉举心。掉举是属于痴心,它所造的业不会带来结生。而如果要带来结生的业,往往它还必须得是足道的,就是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比较强的业了,这种业当我们造下的时候,它能够带来结生。然而,当一个人在没有这三种业的时候,他在一生当中,或者他在过去生当中所造的一种业可能会成熟,而使他投生到跟这种业相应的善趣或者恶趣当中,这称为已作业。
这是依业的成熟而分的。
一般上来说,业的成熟是重业、惯行业、近死业和已作业。然而,有一些论典里面,也把近死业放在前面。例如:在《摄阿毗达摩义论》里面就是重业、近死业,然后是惯行业和已作业。因为,对于佛弟子或者对于经常做惯行业的人来说,惯行业往往它会优先。然而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他的惯行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善或恶的倾向,这个时候,近死业将会成为优先成熟的一种业。这是依照一个有情、一个众生在临终的时候,哪一种业优先成熟,而使他投生到跟这种业相应的趣里面的顺序。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种业的分法,是依成熟的时间。成熟的时间就是这种业带来果报的时候是属于哪一种时候。
第一是现法受业di
hadhammavedan
ya kamma。现法在这里是指今生,受就是vedan
ya,就是体验。有一种业我们造了在今生就能带来果报的,这种称为现法受业。
第二种是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
ya kamma。就是有一种业造了之后在今生不会成熟,要到下一世才能成熟、才能够带来果报的业,称为次生受业。
还有第三种是后后受业apràpariyavedan
ya kamma。这里的后后就是既不是在今生、也不是在下一世,而是未来的第二世开始一直到轮回的尽头,只要还在轮回当中、只要还有生死,这种业一直都会有效的业,称为后后受业。
第四种是无效业ahosi kamma。就是这种业并不能够产生效用,不能够带来果报。
这些业到底为什么会造成有些在今生能够成熟,有些要在下一生才能够成熟,有些在未来第二世才能成熟,而有些又不能够成熟呢?这些跟业所造下的强度、力度有关。我们看一看心路过程,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欲界的心路过程,它是由一个意门转向再加七个速行而产生的。这个时候我们看一下,当所缘呈现于有分的时候,就将会有一个意门转向,转向呈现于有分的所缘,这个称为意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将会生起七个速行心;速行心灭去之后,有可能会有两个彼所缘生起,然后又落入有分。
业即是在这七个速行心当中的思心所所造下的。因为思心所是遍一切心的心所,只要有心就会有思心所。而特别是在速行心里面,速行心里面的思心所是负责造业的。如果意门转向心是如理作意的话,这速行心造下的是善业,如果是不如理作意的话,速行心造下的是不善业、是恶业。这些业的造作就是在速行心里面的思心所负责的。
对于现法受业,在这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一个速行心所造的业是最弱的。因为,它是在一个速行里面的第一个心,它并没有得到之前的其他心的支助,它没有重复缘。所以,这种业只能在当生、在今生带来果报。假如在今生因缘不具足的话,它将成为无效业。
有些业在造下的时候,它确实能够在今生就能够带来果报的。我们讲一个不好的例子、讲一个恶的例子。好像迭瓦达答(提婆达多),他由于想要篡夺僧团领导权的地位,当他做了这种恶业之后,他被僧团隔离,于是他的业很快就产生了作用。而又例如:那个Kokàliko,由于他毁谤了圣者,他毁谤了沙利子和目犍连尊者,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的业就使他的身体遭受痛苦,然后他在下一世更痛苦。在我们身边对于这些也是比比皆是,有一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这么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虽然现在可能是呼风唤雨、飞黄腾达,他的作恶能够得逞,但是,我们再看他在不久的将来,他到了晚年或到了临死的时候,往往他不能够得到善终。这就是现法受业的。然而对于善的业来说,也有可能会在今生成熟。
我们就讲一个佃农本那(Pu
a,富楼那)成为多财长者的故事。本那给一个财主叫做Sumana(须摩那)做佃农,就是给他雇去种田。由于他很穷,所以他必须得经常地劳作、经常地去做工、种田。有一天他的主人Sumana放他的假,让他去参加一个节日的庆典。然而,由于他太穷了,他没有钱去玩,他必须得继续地在田里干活。当他在田里面干活的时候,正好他见到沙利子尊者在附近的一棵树下入定,那个时侯正好沙利子尊者入的是灭尽定。等沙利子出定之后,他就很高兴地把他随手带来的牙枝——就是齿木,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牙刷和水供养给出了定的沙利子尊者。然后,他很高兴地继续在田里干活,沙利子尊者就走了。
在路上又正好碰到本那的妻子在送饭,给他丈夫送饭。他的妻子这样想:“我的家里实在太穷了,有时候我们想要供养,我们见到这些可敬的尊者们,我们想要供养。但是我们太穷了,我们没有东西供养。有时候我们有东西,但是我们却找不到很适合的对象供养。现在正好我这里有饭,而且又有这位尊者作为供养的对象。”于是,她很欢喜地把她做给他丈夫的饭菜全部倒到沙利子尊者的钵里面去。她感到很高兴,然后回去之后又再做了饭菜,再带给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见她那么晚去,然后就问她,他的妻子把这件事告诉他,他们两夫妇就为此感到很高兴,感到很满意。
当这位本那吃了午饭之后,躺在田头里面睡觉、午睡。等他醒来的时候,他再看他所耕作的那块田,变得黄金闪闪的一片,他感到很诧异。然而,根据当时的王法,只要你在地里发现有宝藏或发现有黄金,你不能够私自拿,你一定要报官,然后由国王来收取。这个时候,本那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国王,那个时候国王就派了侍从,拉着车准备去搬这田里的黄金块。说来也奇怪,当那些士兵们把金块往他的车上一搬的时候,就立刻变回泥土。惟有他们说“这个是帮本那搬的”时候,它才会变成黄金。于是,那些士兵就感到很奇怪,怎么有这么样的怪事呢?就把这件事禀告了国王。国王后来就调查了,问明了这个原因,知道其实这是这个本那佃农的现报。
因为,一个人在供养一个刚刚入灭尽定出定的圣者(惟有三果圣者和四果圣者)的话,才能够有这么样的殊胜的果报可以在今生成熟,他的果报可以在今生成熟。
于是,那个时候国王就说:“所有这些黄金应该是属于本那的,而不是属于国家的。”然后,他就把所有的这些黄金归于本那,而且封他一个封号叫做“多财长者”。所以,从那个时候,本那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们再看摩诃咖沙巴(Mahàkassapa,摩诃迦叶)尊者,他也有一个习惯,他托钵的时候有个习惯是什么?他专门要找谁去托钵啊?找穷人去托钵!而且,他有个习惯是他在托钵之前,他会很快地入灭尽定,之后出来。因为,他知道当他入灭尽定之后出来,他接受那些穷人的供养之后,那些穷人的命运将会在今生就改变了。
又比如说苏菩帝(Subh
ti,须菩提)尊者,他也有个习惯。他在托钵之前,他每次都会先进入慈心定、慈心禅那,出定之后他才接受那些人的供养。因为,他知道这些施主们供养这些圣者,他的功德将会很大、很殊胜,所以,为了悲悯这些施主,为了悲悯这些世间,他经常都会做这样的事情。
(由于时间关系还要不要讲故事?不要讲啦?要?好吧,我们再讲一个。)
因为咖沙巴(Kassapa,迦叶)尊者经常有个习惯,就是他要接受那些穷人的供养。他很奇怪,他不想去富人那里托钵,因为他知道富人现在有了福报。他一天托一次钵,所以他会很好地利用这一天托一次钵的机会给那些人种福田。
有一次沙咖(Sakka,帝释天王)天帝,他知道咖沙巴尊者,因为他的戒德、戒香不仅在人间传扬,而且他的戒香飘到了天上。所以那些天人也是对摩诃咖沙巴(Mahàkassapa,摩诃迦叶)尊者非常的恭敬。有一天沙咖天帝和他的爱妃就想要供养咖沙巴尊者,但是他知道尊者的性格,就是他专门要找穷人,他不会接受那些很大福报的人供养。但是他(沙咖天帝)又想供养,那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变成一个老织工,就是织布的工人和他的老婆,他们专门住在贫民窑里面,就住在那些很穷的村落里面。他知道摩诃咖沙巴尊者今天会去这个村落里面去托钵。当沙咖天帝和他的爱妃变成了这样之后,就等着咖沙巴尊者去托钵。不久他就见到咖沙巴尊者去了。然后,这一位老织工夫妇就很恭敬地把饭菜倒到尊者的钵里面去。当这些饭菜一倒到钵里面去的时候,由于他供养的是天食,立刻整个村子都飘满了很殊胜的香味。当咖沙巴尊者一闻到这个味道之后,他发现这不可能是人间的食物。然后,他就看那一对夫妇,发现那一对夫妇的眼光不对劲,然后就呵斥他们:“你们到底是谁?”这个时候,沙咖天帝和他的天妃就立刻现出了原形,然后就说“我们是沙咖…
《阿毗达摩 第四十二讲 业的分类(依成熟顺序、成熟时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