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叁十七講 道與果的心路過程,不同衆生所體驗的心▪P3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是以智不相應的心投生的。智不相應心的投生也包括四種,即: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舍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這四種心。所謂的這四種心既不是善心,也不是什麼心?不是唯作心,它們是屬于什麼心?果報心,對。那麼一類的有情,他的結生心是這種的話,這種有情稱爲二因結生者。爲什麼稱爲二因呢?因爲這四種果報心都是屬于美心,只要是美心就必然會有、一切美心都有的無貪、無嗔這兩種美心所,但是由于它是智不相應心,智不相應心所以它缺少了一個很重要的無癡心所,只有兩種稱爲因的心所,因此這種結生心稱爲二因結生心,這一類的人、天也稱爲二因結生者。

  當我們了解了這叁類的結生者、這叁類的衆生之後,我們接下去再來講一講這些衆生和心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哪一些人、哪一些衆生當中,哪些心會生起、哪些心不可能生起。我們就講一講有情與心的關系。

  我們先講一講惡趣的衆生。對于惡趣的衆生,包括了地獄、畜生、鬼、墮惡趣的阿修羅,這一類的衆生不會生起四類的心:第一是廣大心,也就是說一個畜生是不可能證得任何的禅那的;第二惡趣的衆生是不可能證得任何的出世間心的,也就是說,畜生是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的,所以畜生肯定沒有聖者;同時,唯作速行也不可能生起,換而言之,一個畜生更沒有成爲阿拉漢聖者的可能性;即使連八大果報心都不會生起,這是惡趣的衆生。

  我們再看一個惡趣的衆生,在他的生命期間,能夠體驗到哪些心呢?惡趣的衆生能夠體驗到十二種不善心,這個是他們當然可以做到的,貪嗔癡他們都擁有。然後,偶爾的他們也可以生起八大善心,但是這個可能性很小。

  我們用一種反例子來說,假如一個惡趣的衆生,他不能夠生起善心,生起欲界的善心,他想要投生到善趣的可能性就更渺小了。一個惡趣的衆生想要投生爲人或者天,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在他還是動物或者還是鬼的時候,他造了一些善業,這種善業可以使他投生爲人或天;還有另外一類就是過去很久遠以前造的善業,正好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使他結束了惡趣的生命。

  還有十五種無因果報心也可以生起,即七類的不善果報心,八類的無因善果報心,這些是可以體驗到的;還有兩個轉向心(五門轉向心和意門轉向心)都是屬于唯作心,這是惡趣的衆生可以體驗到的。

  我們再看一看作爲善趣的二因者和作爲善趣的無因者,在他們生命期間,不可能生起廣大心,也就是說一個二因結生的人或天和所有的無因結生者,他們不可能證得禅那,更何況證得聖道聖果了?所以出世間心也不可能生起。他們更不能證得阿拉漢聖者,所以唯作心也不能生起。同時他們的智相應果報心也不會生起,只會生起四種智不相應的果報心。

  而他們能夠體驗到的是在他們生命期間可以生起的十二種不善心和八大善心。例如:一個二因結生者也可以造善業、也可以生起善心,他還可以體驗到四種智不相應的果報心,十五種無因果報心:即七種不善果報心和八種善果報無因心,還有兩種轉向心。這五類的心是作爲善趣的二因結生者和無因結生者可以生起、可以産生、可以體驗到的心。

  我們再看一看叁因結生的凡夫和有學聖者,在這一類的有情當中、這一類的人當中,他不能體驗的只有一類的心,即唯作速行。因爲唯作速行只有誰才能生起?阿拉漢聖者。所以叁因凡夫和有學聖者不能生起這種心,換而言之,如果我們是叁因結生的話,我們有可能會怎麼樣?我們有可能證悟涅槃,我們更有可能證得禅那。

  對于叁因結生的凡夫來說,他們在生命期間可以體驗到這些心,即:十二種不善心、八大善心(八種欲界的善心),八大果報心、十五種無因果報心、兩個轉向心和九種禅那心。剛才不是說過叁因的凡夫可以證悟涅槃,爲什麼這裏不寫上出世間心呢?如果能夠體驗到出世間心,他還能不能再叫凡夫?不能了。所以,一個凡夫可以入世間定,世間定依經教法分爲八種,依論教法分爲九種,即:五種色界的禅那和四種無色界的定,加起來是九種,這些是叁因凡夫可以體驗的。

  對于初果的入流聖者和二果的、一來聖者,他們不會生起叁類的心,即不會生起唯作的速行,因爲唯作的速行只是屬于阿拉漢聖者才能夠生起。這裏再反問大家,我們如果是凡夫的話,我們能生起唯作心嗎?能嗎?能還是不能?剛才不是說到了嗎?連惡趣的衆生都可以生起轉向心,五門轉向和意門轉向是屬于什麼心?屬于唯作心,所以還是可能。只不過唯作心作爲速行的情況,對于凡夫和有學聖者都不可能生起,哪怕是無因唯作的生笑心也不可能生起。因爲無因的生笑心還是屬于在速行裏面生起的。

  爲什麼初果聖者和二果聖者不會有邪見相應心呢?因爲他們在證入初道的時候,已經斷除了所有的邪見,他們的貪根心裏面就不可能再有邪見相應心了,所以在他們的貪根心裏面,貪根心一共有八種,他們只會生起四種邪見不相應的心。同時由于初道已經斷除了疑相應心,疑相應心是屬于哪一種根的心?癡根心,對。所以,疑相應的癡根心也不會生起。在《義注》裏面講到,對于初果和二果聖者,他們還是會生起貪的心,但是他們貪的心並不會有邪見相應,因爲沒有邪見相應,所以這些貪的心也不會帶來惡趣的結生。

  這一類的聖者有可能體驗到五類的心,即:七種不善心,哪七種不善心呢?四種邪見不相應的貪根心、兩種嗔根心、一種掉舉相應的癡根心,這七種是一位初果和二果聖者可以體驗到的;還有十七種善心,哪十七種善心呢?八大欲界的善心、五個色界的善心、四個無色界的善心,一共多少個?八加五再加四等于十七;還有二十叁個欲界的果報心,哪二十叁個欲界的果報心呢?它們是八大善果報心,再加上七個不善果報心,以及八個善果報無因心,一共多少?一共二十叁個;還有兩個轉向心是唯作心,和一個果心。對于初果聖者來說,他只能夠體驗入流果的果心,對于二果的聖者只能體驗二果的果心,對于二果聖者來說,他們不能夠體驗入流果的果心,因爲是他過去體驗的。也就是說,初果聖者當他入果定的時候,他的果定心必然是入流果心,如果一位一來聖者,他入的果定必然生起的是一來果心,而不可能再生起入流果心,他不會再生起更下的、更低的果心。

  對于叁果不來聖者(anàgàmin,阿那含)來說,他們不會生起四類的心:第一是唯作速行,因爲唯作速行是阿拉漢聖者的專利,所以他們沒有、也不可能生起;還有邪見相應心也不能生起;還有兩種嗔根心也不能夠生起;疑相應的心也不會生起。

  诶,不是說一位叁果聖者已經斷除了欲貪嗎?爲什麼他還會生起貪的心呢?對,他還會生起稱爲很微細的對色界生命的貪和無色界生命的貪,這一類應該歸于什麼心?還是屬于貪心,所以一位叁果聖者還能夠體驗到的不善心一共有五種,即四種邪見不相應的貪根心。例如:一個叁果聖者還會有傲慢,還會有我慢,我慢是屬于貪心還是嗔心呢?還是屬于貪根心。一位叁果聖者還會不會悲傷?會不會?不會悲傷。會不會緊張?不會。會不會擔心、憂愁?也不會。所以他們不會有嗔根心生起。但是他們會不會掉舉?還是會,所以掉舉的不善心還是可以生起于叁果聖者;還有十七種善心,即:八種欲界的大善心、九種廣大心(廣大的善心),即:五種色界善心和四種無色界善心;還有二十叁種欲界的果報心,也就是八大果報心和十五種無因果報心;還有兩種轉向心和一個果心,這種果心是不來果心。

  我們再看看阿拉漢聖者,阿拉漢聖者不會生起什麼心?不會生起善心,也不會生起不善心,爲什麼呢?因爲在他們的速行裏面,只會生起兩種速行心,第一種是唯作的,唯作的是世間的心,如果他們生起的是出世間心,這是果報心,出世間的阿拉漢果心,因此阿拉漢聖者在他們生命期間,能夠體驗到的一共有六類的心,即:十八種無因心。也就是說,即使連佛陀一樣也要體驗到一些不善的果報,是不是?十八種無因心即:七種不善的果報心、八種善果報的無因心,再有一種五門轉向心、一種意門轉向心、阿拉漢生笑心。

  八大果報心可以在他生命期間體驗爲彼所緣,八大唯作心可以生起在他的世間的速行裏面,還有五種色界的唯作心可以生起在他證入色界禅那的時候,四種無色界的唯作心可以生起在他證入無色界定的時候,這是屬于四種無色界的唯作心,當他入果定的時候,他生起的是阿拉漢的果心。

  我們在這裏依照惡趣的衆生,依照無因結生的衆生,依照二因結生的衆生,依照叁因結生的凡夫、有學聖者、阿拉漢聖者來分析,分析了在這些衆生中哪些心會生起,哪些心不會生起。同樣的,我們再簡單地講一講依照地來分,就是依照叁界來分,對于色界和無色界的梵天人來說,他們不可能會生起嗔恚相應的心。也就是說一個梵天人在他整個生命期間都不會有任何嗔心的表現,同時在色界和無色界地裏面,他們也不會有彼所緣的發生。同時,如果一個人投生到無色界梵天,他將不能夠證得色界的禅那以及更低的無色界禅。

  例如:一個投生到非想非非想處的梵天人,他並不能證得色界的禅那以及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他只能夠進入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定,但是在他們的心路過程裏面,他們還是可以生起善心、欲界的善心,還可以生起除了嗔恚心之外的貪根心及嗔根心。對于色界天人來說也是,他們還是可以生起我們稱爲欲界心的善心和除了嗔恚之外的不善心。

  例如:一位梵天人,他能夠看東西嗎?可以。他能夠聽東西嗎?也可以。所以色界的梵天人,他們能夠在有佛陀出世的時候,能夠來到人間、親近佛陀、聽聞佛法。他能夠看見佛陀嗎?可以。能夠看佛陀的心是屬于什麼心?還是屬于欲界的心,不是色界的心。如果色界的心的話,在他的生命期間,如果他還是凡夫或有學聖者的話,生起的只是屬于廣大心,而廣大心速行是生起很多次的,就相當于入定,入定的話他不能夠看、不能夠聽。當梵天人能夠親近佛陀的時候,他還是以欲界的心去見佛陀、去聽聞佛法,而且思維佛法、去討論佛法,這些都是以欲界心來造作的。

  而在欲界裏面的有情,如果是瞎眼或者耳聾等這些有情,他們也不會生起相應的眼門心路過程,不會生起相應的根識。例如:一個先天性瞎眼的,眼識不會生起;一個耳聾的,耳識不會生起。對于色界的梵天人來說,他們也不會生起鼻門心路過程、舌門心路過程、身門心路過程,也就是說在六門心路過程中,有叁個門的心路過程他們並不能夠生起,爲什麼?因爲他們沒有相應的淨色。

  例如:梵天人不會嗅到東西,他們不會嘗到味道,他們也不用吃我們現在欲界的食物,因爲有飲食欲望的這個是屬于欲界,還有他們沒有身淨色,所以身門心路過程也不會生起。因此在色界的梵天界裏,他們沒有男女的接觸,也根本沒有男女之相,連性根色都沒有,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身體病痛、痛苦等等,因爲他們沒有身淨色,所以這叁門,就是鼻、舌、身這叁門的心路過程不會生起于一切梵天人。而對于無色界梵天人,連一切的五門心路過程都不會生起。而還有一種無想有情天,就是一切心都不會生起,他們只是一堆色法而已。

  我們講有情和心的關系就講到這裏,我們現在講心、心所、心路過程就到今天晚上爲止,我們下一期將一起來學習世間、學習業,以及學習離心路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在下一期重點來講業是怎麼樣的運作,業是怎麼樣的成熟?當我們的生命在死亡和結生的時候,在死生的這個關頭是如何進行的、如何運作的,我們將在下一期繼續一起來學習。!

  

  

《阿毗達摩 第叁十七講 道與果的心路過程,不同衆生所體驗的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